以上所举的种种新奇的开局方法,看起来都颇为有趣,但在职业围棋的历史上,这些对进步的尝试是非常严肃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残酷的。
将本答的外延更加扩大化一些的话,其实所有现有的布局套路,乃至所有的围棋定式,甚至所有的围棋理论,都是历代顶尖高手们这样一步一步推动着进化而来的。
围棋之所以如此难,是因为我们站在几千年来无数天才的肩膀上。
围棋之所以如此难学,是因为初学围棋的入门阶段,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就要穿越古代围棋几千年的进化历程。
现代围棋如此高度“发达”,但还是如此难,是因为我们懂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懂的不够多。
而职业棋手水平越高,就越知道天有多高,越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够高。
他们不断的追求,形成了围棋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所有的定式体系、所有的成型布局体系。
原有的非常规可以变成崭新的非常规;过去的新奇可以变成未来的陈旧。
尤其是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现在的流行布局套路,本身就是奇特布局成功转为常规布局的代表案例!
职业围棋作为人类围棋的最高水平,不断推动着围棋研究的最前沿一线向前进步。
而创新是有代价的,走得越远,风险也就越高。而停止前行,固守成规,只龟缩在自己熟悉的套路上固然可以提高胜率,但却非常乏味,更意味着无法进步。
总要有人站出来,以付出降低一部分胜率的代价,来换取对新下法的尝试的。
正是做出了这种尝试的这一部分职业棋手,推动着围棋技术的向前进步。
他们也许不都是取得过辉煌战绩的王者,但无论成绩如何,他们都值得被围棋史铭记。
从初代废座子的本因坊算砂、后来开创手割法的本因坊道策、手创天元布局的安井算哲二世、开创“秀策流”的本因坊秀策、掀起“新布局革命”的吴清源和木谷实、以及后来做过各种各样尝试的桥本宇太郎、岩本熏、关山利一、久保松胜喜代、铃木越雄、三王峪孝、小衫丁、桑原宗久、小野田千代太郎、白江治彦等,到当代的睦镇硕、甘思阳、王晨星、苏耀国、张栩,甚至还有梶原武雄、陈祖德、李昌镐、李世石、刘星、李喆等数不清的做过细小贡献的棋手,他们都曾做出过数不清的对新变化、新布局、新定式的研究和实战尝试。
虽然他们所做的这些尝试,降低了自己赢棋的一点点可能,但这些尝试,最终还是为了围棋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的追求“求胜之道”而存在的。
也许说的过于升华一点,他们也算是为了整体的利益,付出了个人的利益。
作为职业棋手,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而作为业余棋手和业余爱好者,我们应该享受更加自由的天地。
藤泽秀行曾这样评价武宫正树:百年以后,我们都会被遗忘,只有坚持“宇宙流”的武宫会被后人铭记吧!
但你要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位职业棋手,都是武宫正树。
————————————————
参考资料:
《围棋布局辞典》 林海峰
《围棋布局大全》 丁开明
《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 程晓流
《吴清源围棋全集——星定式与对局精解》 吴清源
《围棋官子基础》 石田芳夫
《布局小百科》 日本棋院
Tom网棋圣道场频道棋谱库
新浪网围棋棋谱库
特别鸣谢:
几位职业及业余棋手,在答主撰写答案期间进行的友情支援。因故不在此一一点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