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80年代擂台赛威震东瀛,今日隐身围棋道场带徒弟

武云溥 发布时间: 2007-09-19 14:45 新京报

  1999年,聂卫平开办了围棋学校,现在有一百多个学生在这里学棋。他在北京南三环的一座小楼里授课,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他的围棋梦。

  2007年9月5日,北京。

  南三环外的一所小学,矮矮的小楼隐在周围的居民区里,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小学的校名很不起眼,却有几个大字悬于楼身,在斜阳下泛着昏黄的光泽:聂卫平围棋道场。

  二十年前纵横天下的一代“棋圣”,如今便在此间授课。

  1.办学校延续冠军之梦

  虽已立秋,北京的天气还很闷热。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吊扇飞转。聂卫平西装革履坐在棋桌前,衬衫领口只松开一个扣子,脸上泛着油光。二三十个穿T恤、短裤的孩子围立在他身旁,安静地看他和一个少年下棋。偶尔有孩子出去上厕所,也是蹑手蹑脚溜出门外,不敢出声。这些孩子大的有十四五岁,小的不过七八岁,有些个子矮的就坐在后面的课桌上,伸着脖子看棋盘。

  屋里只有聂卫平低沉的声音:“这里空了一块,你想想该怎么办?”“精力集中,视野要开阔。”与他对弈的少年走错一步棋,聂卫平乐了:“这么走,你以为是百万富翁啊?”少年也不好意思了,满脸通红地挠头。聂卫平喝了口水,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七星点上,深吸一口,烟雾升起。他又皱起眉头看回棋盘,说:“人家是所得甚少,你这是毫无所得啊。”抬手再落一子。

  1999年9月1日,聂卫平开办了这所围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慕名而来的多是有一定基础、想成为职业棋手的孩子,现在有一百多个学生在这里学棋。像这样的训练课,聂卫平每周来上两堂,规定是两小时,但他常常要用整个下午。其余时间,由学校的其他老师代课。

  两个三十来岁的老师在隔壁屋里聊天,感叹聂卫平精力充沛:“我昨天才跟他从外地回来,走了好几个城市,好家伙,我都累死了,他还能扛住。”

  聂卫平则不认同这个说法:“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咱们少说两句。”他下课后一脸倦容,呵欠连天,一屁股歪倒在沙发上。摄影记者请他再坐回棋桌前拍张照片,聂卫平老大不高兴,往桌前一坐,挺肚背手,昂头说:“你还指挥我啊?”

  他依然是那个牛气冲天的“聂旋风”。

  “你知道聂卫平是谁吗?”记者问一个学棋的小女孩。

  “棋圣。”小女孩怯怯地说。

  “你为什么要来学棋?”

  “将来当世界冠军。”

  2.北大荒磨练出的“境界”

  聂卫平说自己不是天才,提起他的成长经历,有个不能绕过的关键词:北大荒。

  10岁时,聂卫平就已经是北京有名的少年棋手了。他经常提起小时候和陈毅元帅下棋,陈老总想悔一步棋,被小聂卫平死死按住手不放的故事,聂卫平对这 个段子的解释是“没有陈老总就没有我的今天”。实际上真正教聂卫平下棋的是张福田、雷溥华、过惕生三位老师。张福田让小聂卫平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张老师让了17个子,小聂卫平还是输得一塌糊涂,从此戒除骄气,虚心向学。雷溥华传授给聂卫平扎实的基本功,而授业最深的是过惕生。1963年到1965年,过老就住在聂卫平家里,天天足不出户和小聂卫平摆棋。当时的国手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等人也常来聂家找过老讨教,聂卫平得以和这些职业高手过招,进步神速。

  可惜好景不长,动荡的年月里,聂卫平到黑龙江插队劳动6年,下棋成了奢望。

  “我1966年下乡,那时候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围棋就属于四旧。”聂卫平说,国家围棋队都解散了,知青们下棋更是要偷偷摸摸的,他就曾经冒着大雪,偷偷跑了一百多里路,去找当时另一个有名的少年棋手程晓流下棋。两人关起门来鏖战五天,这几乎是他在北大荒仅有的摸到棋子的机会。能保持棋力不下降太多,就已经算不错了,聂卫平想。

  谁知,1972年聂卫平回到北京,再找到那些高手下棋时,竟发现自己的水平大涨了一截。“1966年我参加全国比赛是分在丙组,丙组什么概念?就是一共60个人参赛,前20名在甲组,中间20名在乙组,我是丙组的第一名,也就是全国的第41名。”聂卫平说,当时陈祖德要让他两个子,可是1972年他就可以和陈祖德等人平起平坐了,有的老棋手甚至已经下不过聂卫平。“应该就是境界的提高吧。”聂卫平喜欢用“境界”这个听起来有点“玄”的词来解释围棋之道,类似于“顿悟”。“我一到黑龙江,就有一种‘天高地阔’的强烈感受。无垠的荒原,无遮无盖的蓝天,还有瑰丽的日出日落,给我强烈的震撼。当我重新坐在棋盘前时,就感到棋盘更广阔了。”

  3.“聂旋风”一战成名

  1974年之前,中国围棋受日本的压制,已近百年。中国围棋源远流长,经历代发展,至清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其后转为衰落。1973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双方对局56场,中方仅胜14场。彼时放眼世界棋坛,也是日本棋手一统天下。1974年,日本代表团再次访华。这一年,聂卫平初露峥嵘。

  当时率团来访的是日本高手宫本直毅九段,他连胜6场,锐气逼人。而中国队节节败退,当时的领军人物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华以刚都败在了宫本直毅手下。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聂卫平很紧张,接连输给了苑田勇一七段和业余棋手村上文祥,只胜了久保胜昭二段。最后一轮比赛,原定由陈祖德继续迎战宫本直毅九段,安排给聂卫平的对手是日本女棋手柳内惠美子四段,但很多中国队员急了,纷纷要求领导换聂卫平对阵宫本直毅。因为当时在队内的比赛中,聂卫平已经胜过了陈祖德。

  “我有抗拒女色诱惑的能力,还没输给过日本女棋手。”聂卫平说,胜柳内惠美子是没问题的,“但那次大家一定要我去和宫本下。”

  12月9日,是宫本直毅的生日,他本想以七连胜的成绩给自己送上一份贺礼。不料这一天,10个小时苦战之后,他还是输给了聂卫平。

  “完胜。”聂卫平说,“我没有给他一点机会,只知道他是日本的九段,我要赢他。”

  两人后来成了朋友。日本富士通公司曾在广州举办过一次活动,纪念1974年的这场比赛。他们认为,聂卫平如果没有战胜宫本,这个人才可能就此埋没了。

  时年,聂卫平22岁。此后4年中,这个年轻人蝉联4次全国冠军,并获得首届“新体育杯”冠军和首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1976年,聂卫平率中国围棋队访日,战胜了有“电子计算机”之称的日本超一流棋手石田芳夫,中国队也以27胜、24负、5和的总成绩,第一次战胜了日本队。1979年,聂卫平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中国围棋界把1975年至1979年称为“聂卫平时代”,日本棋界也称聂卫平是“聂旋风”。

  4.擂台赛威震东瀛

  虽然已经称霸国内棋坛,但聂卫平真正的巅峰岁月,却是八十年代的“中日围棋擂台赛”。

  1984年10月5日,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东京鸣锣开战,中国队赛前的目标只是“请出小林光一就是及格,打败小林光一就是胜利,要是再能战胜加藤正
夫,就是历史性的突破”。比赛进行到1985年3月,小林光一出战后,连克中方六将。中国队只剩下主帅聂卫平九段,而日本队除小林光一、加藤正夫两位“超一流”之外,还有一位“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东洋三大高手甚至拉手发誓,此战必胜,否则就削发为僧。日本棋院也透露消息,他们已经准备好了闭幕式的横幅,只待小林光一击败聂卫平之后,就宣布结束擂台赛,不再举办第二届。几乎没有人对聂卫平抱有希望。

  1985年8月27日,上午9时。小林光一身着银灰色西装,出现在东京暖海庄会议厅,西装是围棋比赛的惯例穿着。聂卫平把大家吓了一跳,他穿了一身写有大大的“中国”字样的红色运动装,这身衣服居然还是向河北乒乓球队的一位女选手借来的。聂卫平说自己没想搞什么噱头,“我就是代表中国,要赢他。”

  还真就赢了。

  接着,聂卫平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连克加藤正夫和藤泽秀行,终于在1985年11月20日为中国队拿到了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冠军。之后又为中国队连夺2届擂台赛冠军。

  国人沸腾。聂卫平的个人声望也达到最高点,他的胜利和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一样,成为那个年代振奋中国体坛乃至国民精神的猛药。聂卫平比赛期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牵肠挂肚。邓小平、胡耀邦、万里等领导人经常询问聂卫平的比赛情况,邓小平还亲自观看电视转播。为了让聂卫平放松一下,胡耀邦找他打桥牌,万里送他一个网球拍,彭真把聂卫平约到家里聊了半天黑格尔哲学。聂卫平的捷报让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子们连夜游行庆祝。中国热爱围棋的人口从1984年的一千万激增到1988年的三千万,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棋。这些小棋童里,就有日后成长为新一代国手的常昊、周鹤洋、罗洗河等人。

  很难说,究竟是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成就了聂卫平,还是聂卫平引发了围棋运动的全民热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聂卫平无疑是这个特殊时代的受益者。1988年,国家体委破天荒地向聂卫平正式授予“棋圣”称号。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李梦华说:“授予聂卫平棋圣是我定的,那时聂卫平的水平应该是最好的。”

  5.“大漠英雄最怕入京城”

  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表现为他赢得了“聂旋风”之称,也造就了他的辉煌时代。

  1987年,聂卫平在首届应氏杯上输给了曹薰铉,开始走下坡路。

  聂卫平和常昊、古力、周鹤洋等弟子合影,作为当年的偶像,他深深影响了下一代棋手的成长。

  “聂老师身上有一种霸气,他的心理状态特别好。”常昊说,“这种性格最适合做主帅,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然而,聂卫平后来为什么不复当年之勇了?以故著名学者沈君山对此有过一番论述:“大漠英雄最怕入京城,每每被红粉世界消磨掉锐气。离开北大荒以后的聂卫平,棋艺逐渐失去了原味。”中日围棋擂台赛后,聂卫平成为万千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开始接受四方“朝拜”,应酬络绎不绝。聂卫平和孔祥明、王静的两段婚姻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家庭生活的不稳定,被认为是导致聂卫平状态不佳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些往事,聂卫平已不愿提起。如今陪伴在聂卫平身边的女人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兰莉娅,体育专栏作家王俊戏称:“三次婚姻有两次让老聂在十字街头倍感迷茫,终于,在‘贵州小兰’的悉心呵护之下,老聂的婚姻与家庭之路开始‘收官’。”

  屡出“昏招”也是聂卫平郁闷不已却又无能为力的怪现状,他的解释是“身体太差”。聂卫平有先天性心脏病,即使在他赴日打擂的那几年,随行的装备中也必有硕大的氧气瓶,以致机场安检常有麻烦。每到比赛关键时刻,聂卫平说自己的心跳都能达到每分钟170下,脑供血不足时,就会犯下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白白放跑即将到手的胜利。

  但是,55岁的聂卫平还在下棋,还在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

  “能战胜我的人,还没出生呢。”聂卫平说。

  采写/本报记者 武云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