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5)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老和淞笙在初赛中都很不顺利,经历了不少危难。但在第二阶段中,他俩都好似服用了兴奋剂一般,换了一副面貌,取得了最理想的战绩。
进入第一组的还有3人,是黄永吉、董文渊和沈果孙。黄永吉是上届冠军,理应进入一组。董文渊也有一定实力,但他的棋品实在和其棋艺不相称。他经常在赛前虚张声势,跑到对手那儿半认真半开玩笑地恫吓、贬低以至讽刺,并吹嘘自己定能轻取。而在比赛中,他却紧张得无以复加,他担心自己胜不了对方,于是采用盘外招,不时猛咳嗽,使得唾沫乱飞,如毒气弹爆炸;又狠抽香烟,“呼”的一声,向对手喷出一个烟雾弹。不少与他对局的都受了这些盘外招,心中直冒火。董文渊虽有不错的棋艺,但他低下的棋品只能遭到人们的蔑视。他恶习未改,因此1962年之后他失去了作为选手的资格。
在第一阶段中获得全胜的只有黄永吉和我,因此我俩的夺标呼声较高。在数月前访问日本时,日本围棋界也认为中国的冠军将在黄永吉和我之间争夺。可是第二阶段中黄永吉发挥不好,在第一轮中他就受挫于刘大将,以后又多次败阵,最后排行第九。这次比赛取前6名,黄永吉名落孙山。上届堂堂的冠军这次竟如此糟糕,实在很难预料。虽然这次比赛比1960年那次难度大,主要是年轻强手的涌现,但再怎么说,黄永吉的成绩也不至于如此。这大概和他思想负担较重有关,这次比赛在他的家乡进行。家乡的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能保持上届的荣誉。这固然是动力,但又是压力。比赛期间安徽体委对黄永吉格外照顾,用膳时他比一般棋手特殊,想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其实一般棋手的伙食已经很好了,无需再照顾,特殊的待遇只能带来副作用。黄永吉的菜肴虽然比旁人精美,但这些菜可不好吃啊!
第二阶段头几轮我较顺利,连闯四关。第五轮遇到过惕生先生。“北过”在第一阶段中摆下了背水阵,第二阶段却精神抖擞,所向无敌,也是连拿4局。这第五轮在大家看来是夺魁之战,我也深知这一仗关系重大,但我感到自己占着上风。从1962年这一年的成绩来看,我是蒸蒸日上,即使是与过先生对局的战绩,我也占着优势,因此赛前心中较踏实。比赛中我并不怠慢,发挥还算可以,然而过先生在这次决定性的一战中显示出大将风度,下得特别出色,使我难以招架。我虽然尽力攻击,但过先生的黑棋固若金汤,还击得当。在中午封盘时我稍处下风,不过胜负尚未明朗。一般棋手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是高度紧张、心神不定、不思进食。而过先生从容自若,和往常一样饮食,饭后乘车再赴赛场途中,他竟酣然入睡,真了不起!下午的比赛进行至晚上8时多,过先生运子缜密,不断避开我的锐锋,把优势维持到终局。55岁的老将战胜了18岁的小将。
败给过先生,对于夺魁是个致命的打击。我自然有些难受。但过先生的棋艺的确高超,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镇静从容的大将风度,实在令人折服。
和过先生的一战确实是事实上的冠亚军之战。当时的比赛规定,最后如两人同分,就看相互间的比赛谁胜,因此过先生赢我这一局等于领先两局。过先生胜了我之后,气势更盛,再接再厉,最终以11胜1负的好成绩夺取了冠军。在1957年他曾得过一次全国冠军,事过5年他再度登上宝座,这是很不简单的。
过先生还有很好的棋品。他一贯谦逊,从不吹嘘,更无骄横跋扈等坏习气。即使获得冠军也无丝毫得意之表现。他见到青年棋手总是再三勉励,从不训斥,态度非常随和慈祥。没有一个小辈见到他会感到畏惧。他把精湛的棋艺和出色的人品结合在一起,不愧是个优秀的围棋手。
过先生把全力投入到1962年的全国比赛,这次比赛后他就宣告引退,不再和年轻棋手在赛场上较量。有不少老棋手虽然棋艺被后辈赶上以至超过,体力更不及年轻人,但他们仍在棋坛搏斗,其顽强的斗志相当不易。而过先生则不同,他的态度至少可说明他是一个头脑清晰的、很有理智的明白人。
11月7日,经过34天的鏖战,历时最久的一次比赛鸣金收兵。前6名座次排定,过先生和我分别获冠、亚军,淞笙得第三,董文渊第四,20岁的沈果孙第五,北京老将金亚贤第六。前6名中有3员小将,而且前3名中又占了两席,这是可喜的。第七至第九名都是上海选手,他们是赵之云、刘棣怀和赵之华。前9名中上海选手过半,实力实在雄厚,唯独没夺得桂冠,这情况和1960年那次相似。
1962年的比赛有两件大事,一件是评定了我国第一批段位棋手,另一件是中国围棋协会的成立。
根据这次比赛的成绩,获得前3名的能授予五段称号,这样过先生、我和淞笙三人是当然的五段。此外,还增加了刘棣怀先生。刘老这次比赛不太理想,但他多年来的战绩、他的实力以及声望理应得到最高的等级称号。“南刘北过”是中国围棋界的代表,不能有了北过少了南刘。第一组的其他棋手均为四段,王幼宸先生是二组冠军,按规定也获得四段。授予三段至初段的棋手,都是按规定对号入座。获得初段称号的有一位女棋手,是安徽的魏昕,她是位个子很小的小姑娘,是我国第一代的女棋手,如今已成为女棋手中的元老。在1962年的比赛中,她下得挺不错,胜了几员地方名手。
1962年虽然评定了这么一批段位棋手,但由于未制订一套确实可行的升段制度,因此以后没能得到贯彻和发展。后来我国各方面的等级制度都先后被取消,从运动队的等级运动员直至军队的军衔无一例外,围棋的段位当然也无法幸免。
就在这一年,围棋协会成立了。围棋协会的主席是国家体委的李梦华副主任。陈毅副总理担任了围棋协会的名誉主席,这是令人振奋的。一位国家副总理、党的政治局委员担任一个协会的名誉主席这是从围棋开始的,这不但是出于陈毅同志的热心和支持,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对围棋事业的关心。我们感到围棋事业的发展有了保障,祖国的这一古老艺术前途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