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11-28 08:28 编辑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3)
离棋艺辅导站没几步远的地方,有一所棋校,这是培养小棋手的场所。棋校聘请一些名手作辅导,这所棋校陆续培养出不少棋艺高手。我们也在棋校中辅导了小棋手,当时黄德勋、孔祥明和何晓任等人才10岁左右,他们尽管年岁幼小,但都具备出色的素质。
我们在成都还参观了一所小学,这学校共有千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在对弈,这么多棋盘棋子都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的。制作棋盘较容易,拿张硬板纸划上19道线即可。但黑白361个棋子做起来可不是轻而易举的。学生们找了各种代用品,全是废物利用。尽管每副棋子的规格大小不一,质量当然也不如市场上卖的,但在我眼里这些棋子要比市场上卖的可爱得多,宝贵得多。这些围棋器材是一双双可爱的、娇嫩的小手自力更生的劳动果实呵!我非常感动,不禁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学校的老师,感到他们格外的可敬,可亲。
顺利的1964年过去了,随之而来的1965年是繁忙的一年,疲惫的一年,又是回味无穷的一年。
在1964年,中日两国围棋界商定,自1965年起两国的围棋交流每年为一来一往。然而实际上1965年两国的围棋交流达4次之多。以鶨原武雄八段为团长的日本围棋代表团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来访,紧接着以伊藤友惠五段为团长的日本业余女子围棋代表团访问我国,夏季我国围棋代表团出访,10月份以岩田达明九段为团长的日本围棋代表团来访。这4次活动安排在前后共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真是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这每一次活动都很有意义,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兴味浓厚,但其中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和鶨原八段的交战。那几场呕心沥血的比赛以及当时的一些情景似乎就发生在刚才。20年的春来秋去,好像一点也没磨损我这盘记忆的录像带。
鶨原八段在日本围棋界有较高的威望。他的棋风独树一帜,因此被称为“鶨原流”。在日本棋界,能被人公认为是一种流派的棋手寥若晨星,而鶨原即是其中之一,这就很不简单了。翻开他下的每一局棋,不用看对局者的姓名,也能很快判断出是鶨原的作品。他的鲜明的风格宛如在棋盘上打下了印记。鶨原的感觉异常出色,日本围棋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局部感觉当代第一”。他下棋不按常规,经常能下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各种新变化。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布局和序盘中不惜耗费大量时间。虽然过早地把时间耗完对胜负不一定有利,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他那不断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值得赞赏。
鶨原的性格如同他的棋风,也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古怪。在比赛时他专心致志,始终俯身凝视着棋盘,眼睛简直要贴在棋盘上,似乎是2000度的近视眼。非但如此,他还老是长时间地歪着脑袋,大有把脑袋斜着扎进棋盘中去的架势。也许正因为这种姿势,他下出的棋如锥子一般,非常棘手。可是这个在赛场上认真得无与伦比的棋手在平时却放荡不羁,浪漫之极。他谈吐很随便,讲话有些尖声尖气,不时仰起头放声大笑,其音量足以使男高音歌唱家为之瞠目。
总之,鶨原不但是个具有鲜明风格的棋坛高手,而且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是个使人见一次面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和往常一样,在鶨原一行来访之前陈老总接见了我和其他几个同志。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的神情比往常认真、严肃。因为陈老总早就知道鶨原其人,对他的棋艺很赏识。如今这个难对付的强大对手要来了,陈老总就像一个司令员面临一场艰苦的战役那样,要我们去较量,去接受严峻的考验,去赢得胜利。
以往我们和日本高段位棋手比赛,都是被让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陈老总坚决地说:“这次不让先了,要分先下。”接着他又说,“我们要争一口气,分先下即使赢不了,也不要紧,我们下回争取赢。下回还赢不了,再下回赢。棋可输,气不能输!”这之后,他又再三强调棋可输气不能输。
陈老总铿锵有力的话语震动了我的心弦,是呵,不能输气。人活着就得争一口气,下围棋不也是如此吗?两军对垒,黑白分明,双方交战的结果往往就要看谁的气长。我们今天要争的这口气不是个人的气,而是中华民族的气,是要让我们的伟大民族扬眉吐气!比赛中被对手让先,首先在形式上、在感觉上就低人一等。堂堂两国交锋,自己先摆在下手的位置,等于甘拜下风。要不是陈老总斩钉截铁的决心,不但这次比赛还要被日本棋手让先,并且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平等地在赛场上与日本棋手较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