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以棋会友 于 2013-12-29 00:10 编辑

第五回 上海一夜



  擂台赛经历了两年的跌宕起伏,一人连胜几家悲喜的残酷故事之后,第四届真露杯不再有一将功成,万籁俱寂的传奇,落差之下难免显得有些平淡。很多在此一场地建功立业的老面孔隐于幕后,徐奉洙甚至因为状态的下滑而没有通过韩国国内的预选。两位韩国中坚——著名的“挑战五强”的接班人,崔圭丙与梁宰豪一同出征。

  首场比赛在两位三国擂台赛的新人间展开,第三位担当中国队先锋的“七小龙”之一罗洗河面对韩国前辈崔圭丙落子如飞,且在前半盘取得大优。但天纵的才情总是在现实的随性前屡屡折翼,罗洗河后盘连出问题手,遗憾地一目半惨遭逆转。

  幸运登上擂主之位的崔圭丙,对同为首次出战三国擂台赛的日本先锋森田道博投桃报李。更加戏剧的是,这盘棋中早早败定的森田道博点入对手角地试应手,崔圭丙打将延时仍然走错,最终大角成为劫杀,森田道博天降馅饼般攫取大利,终以两目半小胜,这竟是日本队在本届擂台赛上赢的唯一一盘棋。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堪称国内一方豪强,素有“老国”之称的陈临新作为中国队副先锋出场,与森田道博大斗盘上太极功夫。较之同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森田道博,陈临新在细微之处更加机敏,三目半获胜。随后陈临新在日韩两方了无新意的排阵里为中国队扳回了人数上的劣势,在一目半完胜梁宰豪之后,上届比赛豪取四连胜的宫泽吾朗神奇不再,通盘苦受欺凌,最终被屠掉一条大龙。

  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局,也是本阶段唯一的超一流出场。没有了连续四场执黑先行的运气,陈临新面对强大的刘昌赫终究力有不逮,中盘完败。

  各自保存了三名主力的三支队伍,在缩短至四场比赛的第二阶段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刘昌赫凭借厚势缠绕攻击,执黑六目半大胜山城宏。但面对曹大元故技重施时,却遭到曹大元反攻倒算,跌下擂台。日本副帅,猛将依田纪基临危出场,却如三年前一样又迷失于曹大元厚重的风格中。曹大元几处强手转换,终以两目半获胜,日本队在本阶段中一无所获。

  在世界个人赛中,曹大元的成绩并不如国内地位般出色,多次留下了“曹半目”的遗憾。但擂台赛曹大元几度出击,频频连胜,甚至有终结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盛举。但在三国擂台赛里,曹大元却数度被李昌镐阻击。此次遭遇最后一次以韩国队副帅身份登场的李昌镐,虽然罕见地以三连星开局,虽然苦苦坚持至终局,仍以八目半大败。

  1996年2月,韩国出资的三国擂台赛最后阶段首次走出国门,来到飞速发展的中国上海。日本队主帅武宫正树也是三国擂台赛上多次惨遭李昌镐“欺凌”的前辈高手了,本局李昌镐更是不惧棋行高位与武宫对抗,最后竟然执黑轻松盘面十五目送日本队出局。

  本届擂台赛最终形成了中韩二对二的顶级大对抗,中国聂马、韩国曹李,都是还在巅峰期——或者离巅峰期不远的当世高手。这种级别的“上海论剑”,自然吸引了万千棋迷的关注眼球。中国队似乎意欲模仿前一届擂台赛韩国队的“排兵布阵”胜,雪藏对李昌镐战绩不佳的马晓春,由此前对李昌镐两连胜的聂卫平提前出战。可惜聂卫平在自己擂台赛“谢幕演出”中,依然重复了近几年惯有的退场姿势——漂亮地领先了150多手,还是在李昌镐的步步追赶下自乱阵脚,三目半告负。

  奈何奈何,两年来对李昌镐四连败的马晓春哀兵出阵。或许真的是哀兵必胜,成功四角穿心的马晓春展开捞洗大战,已经四连胜的李昌镐一念之差攻击犹豫,竟被处于全盛期的马晓春打下擂台。向决胜局望望,马晓春已经连续两届在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三番棋中击退曹薰铉。仅仅一局过后,中国围棋惨淡的哀叹就变成了向冠军冲刺的雄心壮志。

  命运堪怜,此局过后,李昌镐再次翻身成为马晓春的苦手。未来除了三次世界级五番棋决赛两度胜之,李昌镐在大小比赛中为马晓春留下了恐怖的连胜纪录。而这竟然是马晓春七次出战三国围棋擂台赛,赢下的唯一一盘。

  最终局里,曹薰铉卯足了劲为弟子复仇。双方重开阵势,前32手竟然与一天前马晓春胜李昌镐的前32手完全一致。马晓春依旧采取先捞后洗之策,但不幸的是,曹薰铉的攻杀强力要比李昌镐猛烈地多。从43不顾一切地靠断,到67凶残地直接截断,再到73盲点般的俗冲,黑棋遂在快棋赛中占据了场面和心理上的主动。马晓春顽强支撑,本局最终演变成一盘惨烈的大杀局,可是胜利女神最终依然光顾了曹薰铉,以及他身后的韩国队。

  后来,马晓春以“别了,幸运”为题,将本届三国擂台赛最终局作为自己“十二败局”的开篇之作,或许已经说明了这盘棋对于马晓春个人棋士生涯的意义。而韩国围棋在这次上海决战中获得的更多,随着一次扩大海外市场宣传与奖杯奖金不失的双赢,韩国围棋已经度过了自己在世界大赛阶段的创业期。“夜未觉夜,华灯映射”,在这悲欢喜怨纷至沓来的上海一夜里,中国围棋告别了马晓春所带来的1995年短暂的辉煌,又进入了长久的耕耘期。这一埋首,就是十多年。

钢丝上的连霸 回评



  本部分共进行了五届赛事,共有五十五盘对局。从结果上看,韩国队包揽了全部五届冠军,是当之无愧的擂台赛之王。日本三次亚军两次季军,中国两次亚军三次季军,堪称“难兄难弟”。但赛事的过程并非如此,如前五回所述的那样,不论是擂台人数比分,还是盘上的围棋内容,韩国队有多次都是在形势极度危殆的情况下顽强逆转过来的。称呼此一阶段为“钢丝上的连霸”,并非言过其实。

  具体的数据统计也能证明这一点,虽然韩国队在总胜数上以33胜遥遥领先,但其中的31胜都是由曹李刘徐四大天王创造,其余五名参赛棋手只有徐能旭与崔圭丙各赢一盘。这与当时韩国棋界的基本状况也相符,曹李师徒高高在上,徐奉洙与刘昌赫成为前后两代“搅局”力量,余者皆寂寂。

  在本部分全部五届中,中日两队均各有十人出场。日本取得20胜,中国则只有16胜,未足韩国胜场的一半。日本队中林海峰、宫泽吾朗、依田纪基都有很高的胜率,但中坚层的不佳(如小松英树三战全败)与主帅位上的苦手魔咒(日本队五任主帅均由林海峰、武宫正树担当,折于徐奉洙、曹薰铉、李昌镐三人之手),是日本队多次错失大好机会的根由。

  中国队的实力略逊应该得到冷静的观战者的承认,战绩最好,也是唯一胜率过半的曹大元取得6胜,而这竟是当时中国“五强”中的其他四人聂马刘俞的胜局总数。“七小龙”一代中三人出马,也只有刘菁取得突破性的一胜。

  在多胜榜上,李昌镐是唯一胜局超过两位数的棋手,累计10胜4负,年轻的他从此时起就已成为“擂台赛之男”。紧随其后的是8胜3负的徐奉洙,而他的擂台赛壮举尚未开始。在本部分进行的日子里,刘昌赫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轻棋手,他取得的7胜5负的佳绩亦令中日棋界既羡且惊。曹薰铉因为多在主帅位上作战,拖累了胜局数,但仍然以6胜1负排在第四,前四名仍旧为韩国四大天王包揽。随后才是依田纪基的6胜4负、曹大元的6胜5负。第七位宫泽吾朗5胜3负,第八位林海峰4胜2负,第九位陈临新3胜1负。并列2胜的有俞斌、聂卫平、武宫正树三人。

  出场次数韩国曹薰铉、刘昌赫、李昌镐三人全勤(曹薰铉一届未出场),日本武宫正树一人全勤,中国曹大元、马晓春两人全勤。中韩同期一线高手悉已出场,日方的顶级棋士小林光一与赵治勋,乃至“一年棋圣”小林觉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缘参赛,以快棋见长的“快枪神样”大竹英雄亦未出场。虽然在当时的其他赛事里,大竹、小林、赵对韩国棋手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但这也是“钢丝上的连霸”的一个因素。

  仅在前五回中出场,此后杳如黄鹤的棋手有:韩国徐能旭、张秀英、郑寿铉、梁宰豪;日本小松英树、宫泽吾朗、山城宏、石田芳夫、森田道博;中国刘小光、聂卫平、郑弘。日韩多为中坚,在世界大赛中也基本都扮演过场棋手的角色。中国的聂棋圣与刘大将殊为遗憾,但1996年过后,二人在棋盘上不复盛年也是残酷棋坛的事实。

  1996年是李昌镐彻底君临天下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韩国围棋彻底称霸。三国擂台赛也要藉此掀开新的一页了,当曹李刘徐四大天王以个人的神勇力量护佑韩国围棋走过钢丝般艰险的岁月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要以骄傲的方式渐渐离开,韩国围棋擂台赛时代的奇迹岁月,也是中日围棋的铁幕岁月,就要到来了。

TOP

第四回 铁门无敌



  经过了上年首次离开韩国国土,在北京“试水”,本届擂台赛彻底成为三国共同举办的赛事。第一阶段移师中国上海,痛定思痛的中国棋手自然不会放过在主场雪耻的机会。首次出现在世界舞台的十九岁小将刘菁面对韩国天王刘昌赫全无惧色,铺叙了近百手,到了图穷匕见的关键时刻,刘昌赫在更年轻的刘菁面前一个随手打将成为败着。中国棋手首次在三国擂台赛里先锋立功,还是这样的惊喜一役,无啻于一场久旱中的雨汛。

  但年轻人还是如上届的邵炜刚一样,吃了经验的亏。日本队再由宫泽吾朗担任先锋,他未有成算的超强手本已一败涂地,但刘菁却执着于吃角忽视了中腹大势,竟被对手反败为胜。宫泽吾朗在日本棋界泛泛无名,毕生无一次登上国内七大赛挑战舞台。但他将在此地掀起的连胜之潮,真的好似天落狂飙。

  韩国副先锋徐奉洙近期状态甚差,奉献了一盘完败之局。但宫泽吾朗寸土不让,习惯了对别人穷追不舍的徐奉洙此刻尝尽被欺凌之苦,终局大败时惨不忍睹。次日,依然以高目开局,落子高位目空于人的宫泽吾朗被扎实的郑弘反攻倒算。但优势下中日擂台赛的英雄遗憾地错失胜机,殊为可惜。死里逃生后,三连胜的宫泽面对韩国“第五人短板”梁宰豪弈来更加随心所欲。有“蔚山秀才”之称的梁宰豪显然被宫泽吾朗的气势压倒,全无还手之力地七目半完败。

  上海阶段的最后一局,四连胜的宫泽吾朗面对曹大元更弈出“目外·五五”、“高目·目外”这样奔放而“怪异”的布局,而且运如神来,前半盘竟也以豪迈的攻击取得大优。但在至关重要的胜负处,“鬼使神差”的宫泽犯下了他前面数位对手强软不连贯的错误,曹大元隐忍的等待终于中止了宫泽吾朗的好运。擂台赛的确是创造孤胆连胜英雄的地方,特别是在一届赛事的初期。细细数来,宫泽赢的四名棋手中,有三位都是初次参赛。而他怪力的“宫泽流”也仅此一次放出异彩,除了三国擂台,他竟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届国际赛事的本赛。

  韩国队在上海损兵折将,三战不胜,当真是史所未有的危局。上届徐奉洙的四连胜被依田纪基连赢五盘超越,本届会否再有一位五连胜复制历史?第二阶段来到日本东京,李昌镐作为副帅出场,奇迹真的要重演了。

  就一届比赛赛程而言,酣战进入中盘,棋手们都会谨慎地多,不再有宫泽吾朗式的“异类”出现。面对冷静到不动如山的李昌镐,向来沉稳的曹大元也沉不住气率先出击。事实证明,可能继续等待下去要强于实战。

  前两届擂台赛,也都是李昌镐在第二阶段开场战胜中国棋手,随即负于大前辈林海峰。今年林九段亦在日本阵中,但可能是因为在上海日方已获梦幻开局,此刻就按资排辈,遣出此前寸功未立的小松英树。但小松也算命数不佳,三次出场连遇刘昌赫、曹薰铉、李昌镐三大天王。此日的攻击更是一无所获,仅87手便中盘认输,创下了二十年三国擂台赛最短手数的纪录。

  中国副帅马晓春不出意外的登场,之前二人交手一胜一负。此时虽尚属马李之战的早期,但在边角锱铢必较的“定式”已然形成,而且更加敏锐的还是年轻的李昌镐。李昌镐在取得了稍优的形势后官子战更加得心应手,四目半取胜。

  日方依旧按部就班,由武宫正树出战。棋盘上风云突变,李昌镐特意准备的高位布局作用甚微,未执著于中腹的武宫轻易取得了局势的大优。但意欲一举决胜的武宫深深打入对方黑阵,却弈出不可思议的大败招,损失惨重,好局痛失。

  仅差一步就实现五连胜功业的李昌镐,第五次猜到黑棋。在贴五目半的时代里,堪称围棋之神的眷顾。但最后一次担任中国队主帅的聂卫平余勇可贾,继上半年的东洋证券杯后再次给予这位即将震啸山林的后辈失败的磨砺。这两局无一例外都是李昌镐在布局技术变形,早早败势。团体赛里为集体荣誉计,但顽强追赶也没有等到聂卫平最后一个昏招,挽不回三目半的败局。

  东京之旅的最后一局,聂主帅重温雄关旧梦。老对手的重逢,聂卫平取势,加藤正夫取地。聂卫平在关键时刻下出技惊四座的强手,加藤准备不足,终以两目半跌落擂台。有趣的是,从去年的北京,到今年的东京,主场作战的棋手都竟然一局不胜,当真成了“主场魔咒”。

  三国擂台赛首度迎来三方主帅的大对决,且由中韩先行相争,日本主将林海峰坐收渔利,但击败了李昌镐的聂卫平还是宿命般倒在曹李铁门之前。面对心情复杂的老对手曹薰铉,聂卫平弈出半盘好局。在曹即将起立认输时,悲剧又一年上演。随后,林海峰虽然未被曹薰铉引入二人交锋时厮杀盈野的惯有节奏,但进入官子,原本善于厚味行棋叩桥不渡的林海峰却忽视了将自身走厚的139位扳,反而飞在137位。被曹薰铉机敏地138顶,微妙处厚薄逆转,胜负遂定。自宫泽吾朗四连胜之后,日本队剩余四人全败。

  整体看来,本届擂台赛仍是大起大落、波澜起伏,韩国队的形势也更加艰险。但事后分析,日本队循常守旧的出兵模式,失去了一次绝好的阻止韩国连霸的机会。在李昌镐捷报频传之际,日本队中林海峰、加藤正夫都对李战绩占优,却延后雪藏。武宫正树对曹薰铉取胜有术,曹薰铉的速度却是林海峰的苦手。他们的出场顺序倘能依照对手而调换,或许胜负结果会有不同。但历史无从假设,韩国队在行走钢丝命悬一念间又连霸了一年。与之相伴的是,曹李铁门扛过了最大的危机之后愈加坚固,十年无敌。

TOP

第三回 冰河谷底



  1993-1994赛季,中国围棋自中日擂台赛燃起的炽天之热降至冰点。这是成长之痛,但这样的挫折着实带来风雨飘摇。其中最让人扼腕的,还是两大擂台赛的双双失利。第七、八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大优之下分别以两个半目憾负于淡路修三、依田纪基,未到主帅对决便已告负。第二届真露杯,以聂马曹刘俞最强阵容出战的中国队,更是跌至战绩史上的冰河谷底。

  第二届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赛战火燃起,东道主再度抽中好签。中国队按前届一样的顺序出战,不过“怨憎会”苦旅难卸,山城宏作为日本先锋出场,这是六年前中日擂台赛上让曹大元留下锥心之痛的苦手。本局曹大元领先大半盘,可是在大转换后小输赢的暗流汹涌中,曹大元犯下最后一个错误输掉半目。曹大元是世界赛里的半目悲情者,武宫正树、林海峰、石田芳夫、小林光一……不过命运转圜,次年第九届中日擂台赛,曹大元正是从战胜山城宏起三连胜终结比赛,成为中国围棋复苏的起点。

  韩方不拘年龄资历,由擅长野战的徐奉洙率先出战。事实证明这是韩国队施出的妙手,除了第一人小林光一,其余日本本格派棋手都不敢轻易对徐言胜。徐奉洙再度祭出三连星大模样,借攻击将小优保持到了终局,也报了三年前富士通杯意外负于山城的一箭之仇。

  随后的比赛出人意料地进入“徐奉洙时间”。虽然巧思出的布局格调遏制了徐奉洙的攻击,但自己攻击无果,俞斌依旧未能建功。石田芳夫则没有什么抵抗的完败。中国第三位出场的刘小光虽然猛攻无功,但仍处均势下的严重随手才是一招致败的根源。三国擂台赛的首个四连胜,就在徐奉洙并不伟岸的身上诞生。

  情势危急,刚于北京鏖战罢中日擂台的依田纪基、小松英树星夜驰援。身携半目奇迹逆转聂卫平的好运,依田纪基虎躯凛凛,大胜一样招架不住连续作战的徐奉洙。次年的第二阶段,更成为“依田时间”。而令中国棋迷难过的是,中国棋手提前出局的尴尬,竟然是在1994年1月寒冷的北京之战。

  马晓春延续了自己在三国擂台赛里的失常,序盘就被吸收了韩国式咄咄逼人棋风的依田纪基压倒,首战五目半完败。接下来,后来成为大学教授的郑寿铉此时在盘上因为误判形势的缓手告负。中方主帅于第九局便早早出场,实在难让“夺冠”的希望充盈。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依田布下的大模样被聂卫平轻松化解,聂也几乎将优势保持到终局,可是胜负的残酷使得半目逆转的切肤之痛再度成为一国棋界不能承受之痛。读秒声中执黑的聂卫平执着于261位的劫争,却被年轻的依田机敏占有262、264盘上最大的逆收官子,右下角的劫黑依旧无法打赢。五人出征一战不胜,一时之间哀鸿遍野。

  随后第三度成为同一赛事对手的刘昌赫也没有挡住依田老虎的胜利长啸,但两位力战的斗士在棋盘上的一边倒,未过百手刘昌赫就迫近崩溃也在预料之外。开局不算成功的日本队有了依田纪基的五连胜,既送中国队出局,亦形成了对韩国曹李师徒的合围之势。

  按照惯例,李昌镐当然要先于师父出场。但依田纪基对李昌镐的心理威慑世人皆知,三年前特别五番棋李昌镐的惨败更是历历在目。关键时刻,韩方又一次在排兵步将上弈出好棋,曹薰铉抛开身份地位藩篱,与依田纪基上演了一盘不拘于传统本格惯例的大作战。劫争缭乱,战火不息,最后是少有的以厚味行棋的曹薰铉中盘大胜。这盘棋以时人“原来棋要这么下”的惊叹铭刻于棋史,虽然以今人的视角此局已经不能算作桀骜力棋的代表,但其影响力与冲击力,已经超越了韩国队在悬崖边站稳、扳平比分的意义本身。

  随后出场的小松英树在曹薰铉的快步调面前逡巡犹豫,失去捕捉“柔风”的战机,自然难再抵挡“快枪”的凌厉,七目半告负。依田豪迈连胜的有利地位,也就这样被曹薰铉一人化解。

  一月后武宫正树又成为单刀赴会的主角,汉水萧萧的悲壮在韩国棋迷心中,却是悦耳的胜利交响。命运弄人,今年曹薰铉又回归被武宫肆意压制的角色,惜乎韩国主帅位已由更年轻的霸主担当。李昌镐是武宫正树最难对付的棋手,他似乎真的找到了宇宙流的阿喀琉斯之踵。早在1990年的富士通杯,李昌镐就已完胜武宫震惊天下。虽然不久在亚洲杯被武宫歼灭一条长龙,但此时的李昌镐早已今非昔比。乐观的武宫正树好局常被过度自信的缓手葬送,此局亦不可免,只是对手官子实力的强大使得最后的胜负差距竟有九目半之多。

  徐奉洙开局在前,曹李师徒收官于后,如果抛开民族感情不谈,这届擂台赛当真是一场充满了精彩看点的戏码。前后苦手的故事延续,曹李铁门从此成型,两位连胜将军也都是众望所归擂台缺不了的人物。只是中国围棋在此刻彻底沦为看客,再漂亮的亮相回眸,都只能留下苦涩的印记。雪冷四塞,谁咀冬寒。但在这条不堪回首的谷底,我们冰河洗剑。胜负从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低谷与高峰也不是那么难以逾越。

  熟悉世界围棋史的人会知道,本届擂台赛的价值,更在于铸就了一座力保韩国围棋十几年地位不失的铁门。师父拿不下的,徒弟继而复仇。徒弟被爆冷淘汰,师父却兢兢业业捍卫住最后的城池。这道关卡屹立在未来世界棋坛,更著名于三国擂台赛。是的,不会服输的中日高手们,就要为这道铁门送上更大的考验。

TOP

第二回 梦魇重现



  1992年起,三国擂台赛开始冠以“真露杯”的称号。首届真露杯韩国阵容几无变化,曹李刘徐四大天王经年不变,“第五人短板”今年换做另一位中坚张秀英。中日两队实力相对上届均有下降,中方聂卫平主帅休战,日本则由淡路修三、宫泽吾朗顶替加藤正夫、小松英树,但战况却要比上届激烈地多。

  韩方依赖好签首局轮空,中日一少一老为己方争夺“开门红”。十九岁的中国个人赛新冠军邵炜刚与年过四旬的日本宫泽吾朗开局伊始就展开了刚猛的厮杀,首次出现在国际舞台的“七小龙”之首邵炜刚经验还是略逊一筹,在宫泽吾朗特有的怪招连袭下走错一个重要次序,109手速败。

  即使在“天下第一攻击手”面前,宫泽吾朗依然本色不改,在场面上长时间占据攻击的主动。但刘昌赫处处做活之后,宫泽还是要面对小败的结局,可能这就是一流棋手无法突破的瓶颈。随后中方遣出上届力擒刘昌赫的俞斌,却无法如上届一样拥有半目的好运。读秒声中双方错进错出,俞斌最后还是输在胜负感不如对手那样敏锐。

  再度重现与上届相同的对局主角,胜负也一样颠倒。刘昌赫与依田纪基均是擅长厚味压迫的棋手,但先行的依田更加坚实,在决定胜负的劫争中就得心应手,后盘也没有再犯松懈的错误。但次日再战的依田却判若两人,在曹大元罕见的三连星开局面前没了冲击力。虽然依田纪基首胜的国外高手就是在1981年赢的曹大元,但国际大赛里的初次相逢,却几乎成为依田完败的一局。

  随后曹大元在拼功力的一役里半目击败张秀英,为中国队挽回了人数上的差距。第二阶段虽然等到1993年初再战,下出了气势的曹大元依然完胜对形势判断有误的淡路修三,此前在国际赛场上一直发挥不尽如人意的曹大元终于证明了自己在中国棋界中流砥柱的位置。

  可能韩国棋界还未能下定决心将重担留给年轻人,李昌镐依然作为韩国队第三人跃马出征。以目外开局的李昌镐迅速掠取实地,这对于不擅攻击的曹大元来说着实难言轻松。厚壁的威慑付诸一空后,棋局的胜负也已明了。

  如果说本届擂台赛之前的进程还充满了新一届的故事的话,那么未来的几盘较量,就真宿命地如梦魇一般,这是纵观整个世界围棋史都没有过的篇章。出场挑战李昌镐的,仍是年过半百的林海峰。一年的时光对于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说,当然是绝好的进益机会。但之于精力日减的老将,在棋盘上还是表现出棋力的此消彼长。可是“二枚腰”的美誉岂是虚言,当李昌镐意识到优势连连退让之际,林海峰把握机会,竟以一目半逆转。这位李昌镐言词中“最尊敬”的棋手,继上届之后再度阻挡了这位前途无可限量的后辈。

  刘小光在林海峰罕见地祭出宇宙流面前不发挥,林海峰继而击败中方副将的故事照旧。而所谓梦魇重现,富士通杯中缓三气劫都能逆转的对手徐奉洙又成为林海峰连续攻坚的终结者。双方激战劫争,百目转换,不可谓不精彩。但这样的乱局既非林之所长,读秒声催,又怎能唤回胜利的垂青。

  梦魇般的进程仍吊诡地被围棋之神复制,徐奉洙又一年坐到了中国主帅的面前。中国棋手也在“逢徐不胜”的怪圈里兜兜转转,宛若迷途。马晓春布局的新手未取得成功,继而被徐奉洙强手攻击,败局竟然早铸。这是本届擂台赛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局,也就是说,跌近战绩谷底的中国围棋已经无缘最后阶段的决胜。

  一个月后,日本主帅武宫正树孤身赴韩。这位创造了富士通杯两连霸,亚洲杯四连霸的寂寞孤诣高手,已经接近他制霸世界棋坛华丽光芒的最后一抹夕阳。在抓住徐奉洙序盘无理手中盘取胜之后,韩方仅剩的是自己多次在大胜负中击倒的老对手曹薰铉。何况在快棋赛制流行世界的初期,大模样战法更易使对手难于应付(曹大元、林海峰、徐奉洙这些不擅模样战的棋手都模仿武宫的棋路,一时间棋盘上星星飞扬)。既是如此,今年擂台赛的结果要被改写了吧?

  国内比赛已被徒弟李昌镐逼进精疲力竭的死角,出战擂台的第一盘棋,更遇上自己棋士生涯里最大的苦手,曹薰铉却在家乡父老面前表现出了胜负师的真正气质。武宫一如既往的布下三连星,并厚实推进占据优势。但曹薰铉也未有疏忽地步步紧逼,钢丝上的角力,终究还是擅长粗线条作战的武宫正树在现实的边角露出破绽。重压之下,此前从未战胜过武宫正树的曹薰铉赢下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局。第122手是曹薰铉一流的敏锐,在黑空中出棋后,擂台赛韩流独占时代已经如好运来时一般势不可挡。

  1993年,对于韩国围棋是意义重大的一年。除了曹薰铉终结擂台赛,徐奉洙夺第二届应氏杯,刘昌赫获第六届富士通杯,李昌镐则连霸东洋证券杯。年度四项世界大赛被韩国“四大天王”一一占有,韩国围棋正式走上世界棋坛的前台。而本届三国擂台赛,更是中日棋手的梦魇换来了韩国围棋的梦幻。竞技的围棋从来有人欢喜有人忧,韩国棋手欲称霸天下的道路也并未因此而一路平坦。但此地留给中国围棋的,却将是难以忘怀的彻骨之寒。

TOP

第一回 擂台初启



    1991年的韩国围棋,还没有后来那样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气魄。在当时已诞生的四届世界大赛里,韩国围棋仅有曹薰铉应氏杯一冠,一次被逐出八强,两次无缘四强,且曹在世界冠军特别争霸赛里脆败于武宫正树。此时距中国媒体真正意识到“南朝鲜围棋”的存在不过四年,而李昌镐首次登顶东洋证券杯还要等到1992年初。作为被遗忘的尴尬的角落,韩国围棋能抛出重奖,邀请顶级名手一决高下,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中日两国则派出了豪华阵容“会猎”首尔(时称汉城),中方的聂马刘曹俞自不待言,从没有超过两位超一流出征中日擂台赛的日本队,此次竟有林海峰、加藤正夫、武宫正树三人参赛,辅以日本棋界两大新星依田纪基、小松英树,简直欲直奔冠军而去。

    首届“SBS杯世界围棋冠军赛”(时名如此)确定了三方各五人参赛、抽签决定顺位轮流打擂、出场顺序不事先安排、每局重新猜先的不同于中日擂台赛的赛制,并延续至今。但在用时上,是每方保留十分钟,40秒一步的快棋,并且一天两赛。显然,这是习惯了两日制的日本围棋与以日为师的中国围棋所不熟悉的。

    果不其然,如我们都知道的那样,日中两方在读秒声中相继败北。日本的豪华之师,竟然三人无胜绩,最早出局。而为韩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不是名闻天下的曹李师徒,却是一直在他们光芒之下的刘昌赫与徐奉洙。

    1991年11月25日上午,三国擂台赛首局落子,坐在棋盘两边的是二十五岁的韩国刘昌赫与二十四岁的日本小松英树,均是两国棋界寄予厚望的新人。希望变成失望,这句名言后来在小松身上真是刻骨之谶。但希望之星无法成长为扛鼎之将,仍然要在棋盘上找原因。擂台赛首局的厮杀刘昌赫本已执迷不悟,小松英树仍一再错失良机。躲过慢三气的对杀,刘昌赫再施力量,就将对方杀得溃不成军。

    下午由二十九岁的中国先锋曹大元攻擂,虽然曹大元的厚实对追求速度的韩国流颇有办法,但此局在刘昌赫年轻胆豪的狠招之下过于求稳,中盘战后优劣倒转,三目半告负。次日同样是二十五岁的依田纪基出场,同样在优势下步步手软,两目半遭逆转。中日擂台赛上的一世英雄,转了场子却没了用武之地。

    此前在国际赛场上一无所获的刘昌赫,终于在自己的主场三连捷。业余棋手的出身为他赢得棋界的关注,也带来了棋风上的与众不同,且这种特色为中日同辈棋手不能及。但世事难料,后来连夺世界冠军,号为“天下第一攻击手”的刘昌赫,虽然亦在此地征战多年,但如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再也未能创下如此的佳绩。

    两天四局,刘昌赫终于倒在比自己还年轻的中国俞斌面前。不过形势始终胶着,差距仅有半目。不知当时谁能猜到,两位年轻人后来还有会面于世界大赛决赛的机缘?攻克此役,俞斌再接再厉,沉着地等到了武宫正树接连的缓手,首胜超一流。

    读秒声的逼催终于葬送好局,俞斌遭遇韩国中坚徐能旭,竟然将活棋走死。这种当代竞技化“速食”围棋的梦魇,早在当年就有表征。不过徐能旭虽然号为“盘上孙悟空”,却无法逃避驰援而来的“职业杀手”加藤正夫的利刃,加藤夹壁间锐利出手,借攻击围成大空,竟赢了十九目半。

    第一阶段赛事的最后一局,由“中国的加藤”刘小光出场挑战“天煞星”。双方在一场沧海桑田的大转换后,刘小光展示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量,不去对围,反而掘出生路渺茫的大龙。时间的力量让人感慨盛名难副,加藤正夫屠刀落空,遂成败局。评论将此归结为“严酷”的读秒,但加藤的成名绝技确也因年龄的增长不再如往日得心应手。

    第二阶段重启于月余之后,出场攻擂的十七岁的李昌镐已经在第三届东洋证券杯决赛中3:2击败林海峰,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攻守全面,势地平衡的李昌镐此局中盘大胜刘小光,赢得了自己擂台赛的首胜。不过除了此盘,刘小光与李昌镐的对局结果却都是半目胜负,但大力士的官子总难如对手一样娴熟。

    已成独木的日方主帅林海峰,仍要面对十一天前在官子战中自己“错失了三个胜机”而憾负于的李昌镐。但年轻人总要付出年轻的代价,五十岁的林海峰还是在收罢官子后三目半取胜。日本围棋的传统使得棋手竞技生命长于中韩,次日二十八岁的马晓春虽然布局抓住老将的问题手一举占优,但顽强的林海峰还是以半目逆转,着实令人钦佩。

    不过连续作战的快棋赛对于长者而言,毕竟力不从心。韩国副帅徐奉洙出场,野战的作风伴着快速出手的优势,林海峰苦苦支撑仍告四目半不敌。这样,1992年2月9日上午,韩国曹徐的唯一对手就只剩下创造了擂台十一连胜神话的中国主帅聂卫平。

    遗憾的是,此时的聂卫平,已非当年那位铁门主帅。虽然前半盘仍然行云流水,但“昏招”的话题已经渐渐流传,特别是面对徐奉洙这样擅长后盘发力的棋手。读秒声中,执黑的聂卫平第179手若在另一边吃接不归,则大功已然告成。但死里逃生侥幸过关的徐奉洙,就是凭此局胜利,未等曹薰铉出场便为韩国夺得了本届赛事的冠军。

    岁月流转,读秒、半目、接不归这些令国人遗憾的故事,都已归于尘封的档案。残存于人们记忆中的,恐怕只是韩国围棋于三国擂台赛连霸纪录的开端而已。擂台初启,一切全新。下一届擂台赛用时增加,也不再一天双赛。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将要上演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