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以棋会友 于 2013-12-29 00:10 编辑
第五回 上海一夜
擂台赛经历了两年的跌宕起伏,一人连胜几家悲喜的残酷故事之后,第四届真露杯不再有一将功成,万籁俱寂的传奇,落差之下难免显得有些平淡。很多在此一场地建功立业的老面孔隐于幕后,徐奉洙甚至因为状态的下滑而没有通过韩国国内的预选。两位韩国中坚——著名的“挑战五强”的接班人,崔圭丙与梁宰豪一同出征。
首场比赛在两位三国擂台赛的新人间展开,第三位担当中国队先锋的“七小龙”之一罗洗河面对韩国前辈崔圭丙落子如飞,且在前半盘取得大优。但天纵的才情总是在现实的随性前屡屡折翼,罗洗河后盘连出问题手,遗憾地一目半惨遭逆转。
幸运登上擂主之位的崔圭丙,对同为首次出战三国擂台赛的日本先锋森田道博投桃报李。更加戏剧的是,这盘棋中早早败定的森田道博点入对手角地试应手,崔圭丙打将延时仍然走错,最终大角成为劫杀,森田道博天降馅饼般攫取大利,终以两目半小胜,这竟是日本队在本届擂台赛上赢的唯一一盘棋。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堪称国内一方豪强,素有“老国”之称的陈临新作为中国队副先锋出场,与森田道博大斗盘上太极功夫。较之同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森田道博,陈临新在细微之处更加机敏,三目半获胜。随后陈临新在日韩两方了无新意的排阵里为中国队扳回了人数上的劣势,在一目半完胜梁宰豪之后,上届比赛豪取四连胜的宫泽吾朗神奇不再,通盘苦受欺凌,最终被屠掉一条大龙。
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局,也是本阶段唯一的超一流出场。没有了连续四场执黑先行的运气,陈临新面对强大的刘昌赫终究力有不逮,中盘完败。
各自保存了三名主力的三支队伍,在缩短至四场比赛的第二阶段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刘昌赫凭借厚势缠绕攻击,执黑六目半大胜山城宏。但面对曹大元故技重施时,却遭到曹大元反攻倒算,跌下擂台。日本副帅,猛将依田纪基临危出场,却如三年前一样又迷失于曹大元厚重的风格中。曹大元几处强手转换,终以两目半获胜,日本队在本阶段中一无所获。
在世界个人赛中,曹大元的成绩并不如国内地位般出色,多次留下了“曹半目”的遗憾。但擂台赛曹大元几度出击,频频连胜,甚至有终结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盛举。但在三国擂台赛里,曹大元却数度被李昌镐阻击。此次遭遇最后一次以韩国队副帅身份登场的李昌镐,虽然罕见地以三连星开局,虽然苦苦坚持至终局,仍以八目半大败。
1996年2月,韩国出资的三国擂台赛最后阶段首次走出国门,来到飞速发展的中国上海。日本队主帅武宫正树也是三国擂台赛上多次惨遭李昌镐“欺凌”的前辈高手了,本局李昌镐更是不惧棋行高位与武宫对抗,最后竟然执黑轻松盘面十五目送日本队出局。
本届擂台赛最终形成了中韩二对二的顶级大对抗,中国聂马、韩国曹李,都是还在巅峰期——或者离巅峰期不远的当世高手。这种级别的“上海论剑”,自然吸引了万千棋迷的关注眼球。中国队似乎意欲模仿前一届擂台赛韩国队的“排兵布阵”胜,雪藏对李昌镐战绩不佳的马晓春,由此前对李昌镐两连胜的聂卫平提前出战。可惜聂卫平在自己擂台赛“谢幕演出”中,依然重复了近几年惯有的退场姿势——漂亮地领先了150多手,还是在李昌镐的步步追赶下自乱阵脚,三目半告负。
奈何奈何,两年来对李昌镐四连败的马晓春哀兵出阵。或许真的是哀兵必胜,成功四角穿心的马晓春展开捞洗大战,已经四连胜的李昌镐一念之差攻击犹豫,竟被处于全盛期的马晓春打下擂台。向决胜局望望,马晓春已经连续两届在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三番棋中击退曹薰铉。仅仅一局过后,中国围棋惨淡的哀叹就变成了向冠军冲刺的雄心壮志。
命运堪怜,此局过后,李昌镐再次翻身成为马晓春的苦手。未来除了三次世界级五番棋决赛两度胜之,李昌镐在大小比赛中为马晓春留下了恐怖的连胜纪录。而这竟然是马晓春七次出战三国围棋擂台赛,赢下的唯一一盘。
最终局里,曹薰铉卯足了劲为弟子复仇。双方重开阵势,前32手竟然与一天前马晓春胜李昌镐的前32手完全一致。马晓春依旧采取先捞后洗之策,但不幸的是,曹薰铉的攻杀强力要比李昌镐猛烈地多。从43不顾一切地靠断,到67凶残地直接截断,再到73盲点般的俗冲,黑棋遂在快棋赛中占据了场面和心理上的主动。马晓春顽强支撑,本局最终演变成一盘惨烈的大杀局,可是胜利女神最终依然光顾了曹薰铉,以及他身后的韩国队。
后来,马晓春以“别了,幸运”为题,将本届三国擂台赛最终局作为自己“十二败局”的开篇之作,或许已经说明了这盘棋对于马晓春个人棋士生涯的意义。而韩国围棋在这次上海决战中获得的更多,随着一次扩大海外市场宣传与奖杯奖金不失的双赢,韩国围棋已经度过了自己在世界大赛阶段的创业期。“夜未觉夜,华灯映射”,在这悲欢喜怨纷至沓来的上海一夜里,中国围棋告别了马晓春所带来的1995年短暂的辉煌,又进入了长久的耕耘期。这一埋首,就是十多年。
钢丝上的连霸 回评
本部分共进行了五届赛事,共有五十五盘对局。从结果上看,韩国队包揽了全部五届冠军,是当之无愧的擂台赛之王。日本三次亚军两次季军,中国两次亚军三次季军,堪称“难兄难弟”。但赛事的过程并非如此,如前五回所述的那样,不论是擂台人数比分,还是盘上的围棋内容,韩国队有多次都是在形势极度危殆的情况下顽强逆转过来的。称呼此一阶段为“钢丝上的连霸”,并非言过其实。
具体的数据统计也能证明这一点,虽然韩国队在总胜数上以33胜遥遥领先,但其中的31胜都是由曹李刘徐四大天王创造,其余五名参赛棋手只有徐能旭与崔圭丙各赢一盘。这与当时韩国棋界的基本状况也相符,曹李师徒高高在上,徐奉洙与刘昌赫成为前后两代“搅局”力量,余者皆寂寂。
在本部分全部五届中,中日两队均各有十人出场。日本取得20胜,中国则只有16胜,未足韩国胜场的一半。日本队中林海峰、宫泽吾朗、依田纪基都有很高的胜率,但中坚层的不佳(如小松英树三战全败)与主帅位上的苦手魔咒(日本队五任主帅均由林海峰、武宫正树担当,折于徐奉洙、曹薰铉、李昌镐三人之手),是日本队多次错失大好机会的根由。
中国队的实力略逊应该得到冷静的观战者的承认,战绩最好,也是唯一胜率过半的曹大元取得6胜,而这竟是当时中国“五强”中的其他四人聂马刘俞的胜局总数。“七小龙”一代中三人出马,也只有刘菁取得突破性的一胜。
在多胜榜上,李昌镐是唯一胜局超过两位数的棋手,累计10胜4负,年轻的他从此时起就已成为“擂台赛之男”。紧随其后的是8胜3负的徐奉洙,而他的擂台赛壮举尚未开始。在本部分进行的日子里,刘昌赫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轻棋手,他取得的7胜5负的佳绩亦令中日棋界既羡且惊。曹薰铉因为多在主帅位上作战,拖累了胜局数,但仍然以6胜1负排在第四,前四名仍旧为韩国四大天王包揽。随后才是依田纪基的6胜4负、曹大元的6胜5负。第七位宫泽吾朗5胜3负,第八位林海峰4胜2负,第九位陈临新3胜1负。并列2胜的有俞斌、聂卫平、武宫正树三人。
出场次数韩国曹薰铉、刘昌赫、李昌镐三人全勤(曹薰铉一届未出场),日本武宫正树一人全勤,中国曹大元、马晓春两人全勤。中韩同期一线高手悉已出场,日方的顶级棋士小林光一与赵治勋,乃至“一年棋圣”小林觉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缘参赛,以快棋见长的“快枪神样”大竹英雄亦未出场。虽然在当时的其他赛事里,大竹、小林、赵对韩国棋手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但这也是“钢丝上的连霸”的一个因素。
仅在前五回中出场,此后杳如黄鹤的棋手有:韩国徐能旭、张秀英、郑寿铉、梁宰豪;日本小松英树、宫泽吾朗、山城宏、石田芳夫、森田道博;中国刘小光、聂卫平、郑弘。日韩多为中坚,在世界大赛中也基本都扮演过场棋手的角色。中国的聂棋圣与刘大将殊为遗憾,但1996年过后,二人在棋盘上不复盛年也是残酷棋坛的事实。
1996年是李昌镐彻底君临天下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韩国围棋彻底称霸。三国擂台赛也要藉此掀开新的一页了,当曹李刘徐四大天王以个人的神勇力量护佑韩国围棋走过钢丝般艰险的岁月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要以骄傲的方式渐渐离开,韩国围棋擂台赛时代的奇迹岁月,也是中日围棋的铁幕岁月,就要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