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下午,董砚文来阁楼看李湛秋。她即将从女子中学毕业,人生面临一次重大选择。以她父母的态度,供她读完高中已经不错了,继续读大学或出国留学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嫁人成为她人生路上的重要选项。她喜欢李湛秋,但家里人、尤其是母亲希望她嫁给徐文宣。徐文宣在棋上的天分比李湛秋差了一大截,可在生活中脑子比对方活络多了,他不但家境比李湛秋好得多,而且将她母亲哄得团团转。
在当时,男女婚嫁一向由父母做主,由于她在洋学堂读书,所受教育不同,她决心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在这件婚事上,父母亲态度并非铁板一块,母亲毫不动摇地站在徐一边,而父亲虽然没有正面反对,内心却稍稍偏向李湛秋。因此她要想争取自己的权力,不但要利用父亲的态度,同时要向李湛秋挑明,惟有他和她站在一起,2人同心同德才有可能赢得这场爱情保卫战。如何向他挑明,她感到为难。尽管他俩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2小无猜,却从未碰过这个敏感的话题。
她坐书桌前,将她带来的苹果削好皮递给他。他接过苹果,从她欲言又止的表情中,看出她想跟他说什么:
“阿文!你好像有什么心思?”
她从他的提问中,突然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对了,忘了告诉你,徐文宣二叔准备向我们家提亲……”
他心里一愣。毕竟他和她从小一起长大,有很深的感情,明知没法娶她,突然面对她即将成为别人新娘的事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过了老半天才从脸上挤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好事呀……”
“你装什么糊涂!”她打断他,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你不是不晓得,我一向不喜欢他,讨厌他。”
“如果你阿爸阿妈同意了,有什么办法?”他攥紧拳头,心里万分无奈。她的命运掌握在她父母,特别是母亲手里,何况董师母已经被徐文宣哄得晕头转向,巴不得女儿嫁给他。
“现在是民国了,婚姻大事应由本人做主,他们代替不了我。”她愤愤不平地说。
“话是这么说,真要做到很难。”他认为现实生活中根本做不到。
“如果我和家里人摊牌,你是否站在我一边?”她问。
“怎么叫站在你一边?”他反问。
“你就说支持不支我持吧?”
“支持!当然支持。”想到徐文宣一心想打董砚文的主意,他心里突然涌上一股血气。
“说话算数?”
“我什么时候讲过瞎话?”
“只要有你这句话,我就跟家里人对着干!”
“你打算怎么跟他们对着干?”他连忙追问,惟恐因为他的表态不慎,引起她和父母的矛盾。
“很简单,我嫁给你,哪怕离开这个家,离开上海,我也要跟你在一起!”她2眼盯着李湛秋,语气中有种不容置疑的断然。
“你…… 千万不能这么做,师父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因为一已私利,对不起他老人家。”
“你先莫着急,事情还远没到那一步。”她告诉他,母亲虽然被徐文宣哄得晕头转向,但父亲对这门亲事似乎有所保留,希望他尽快找大师兄商量一下,“你在棋馆陪客人下棋,认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如能找到一位大老板,或是哪位当官的,趁徐文宣二叔没有正式提亲之前,抢先为你说媒,相信还来得及。”
“恐怕行不通,这不是一般小事。在棋盘上人家当我朋友,客客气气,一旦离开棋盘,我什么也不是了,他们凭什么帮我?”
“那也不一定。听说季仲平的老婆就是一位下棋老板介绍的。”
“实在不行,有个人选……”他想了半天,说万不得已可请七太太出面。没等他说完,她便打断他:
“找任何人都行,惟独不许找她!”
“为什么?”
“不为什么,反正不许找她!”她很想说出徐文宣在她面前挑拨的内容,话在嘴边又咽回去。
“阿文,凡事总有个理由……杨家对我不薄,那天晚上要不是七太太和老宋即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你别为她辩解。你要不是到他们家教棋,也不会有人绑架你!”
他知道她对七姨太有成见,一时无法向她解释。他心里非常清楚,前不久有人进屋搜查,以及这次有人绑架,都与藏经盒一案有关,这个真相惟有他心里清楚,对别人是说不得的。
有人敲门。董砚文走过去开门,见杨公馆的司机乐呵呵地站在门外。原来今天是杨少爷生日,司令和太太在大饭店订了一桌酒席,特意来这儿接李湛秋赴宴。老宋出于客气,礼貌地邀请她一起去。她听说七姨太请李湛秋喝生日酒,心里本来就不痛快,当即绷着脸对老宋说:“回去告诉你们七姨太,我们董家虽然穷,还没穷到蹭饭吃的地步!”说完,她一甩手走了。
老宋是个老实人,一时没听明白,直到董砚文离开后,才气得满脸通红地对李湛秋说:“李老师,这位董小姐太欺侮人了吧。我不过客气一句,她不领情也就算了,凭什么挖苦人!”
“老宋,你千万不要跟她计较,要怪都怪我,我给你赔罪!”李湛秋连忙打圆场,将事情揽在自己身上,说老宋来之前,他跟董砚文争了几句,她气没处撒,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不愉快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