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东游记(五)



记于2006年11月



     三盘棋的进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我队似乎同时陷入了苦战,但不知道是东道主的运气再次眷顾了我们,还是我们都是乱战派,居然进入中盘以后,我们都把棋局踢了回来,我孤单一子打入对手巨空,取得的战果让队友都目瞪口呆。而刘轶一则更有气魄,在一个半盘对杀中,连续两处下出巨型双活,在终局的时候,半个棋盘填满了子,另外半个棋盘才寥寥数子。最经典的还是包家恩,他几乎是满盘死子总动员,李岱春在屠龙的时候出现破绽,包家恩故做不知,在外面到处便宜,等占净了便宜方才动手冲击破绽,形成打劫,要知道,这个破绽李岱春什么时候都能先手补掉,局后,我们都大夸包家恩心理素质够棒。李岱春受此打击后,心情大坏,尽管他后来还做出了赢棋后的标准动作——把棋子一收,把风油精往上衣口袋一放,但在等包家恩落下一子后,定睛一看,发现自己再次简单误算,等他又从上衣口袋取出风油精的时候,对于结果,我们什么都明白了。
    就这样,六轮结束后,我们提前一轮获得了团体冠军,而由于同队不相碰的原则,我和包家恩都六连胜,我小分占据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关键还有最后一轮,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而在团体其他名次方面,大家都争夺的十分激烈,尤其海南队与上海队最后一轮,周叶蕾对张谦,李岱春队张磊两盘对冲,海南队要想取得前三名,必须两盘都拿下。但海南队罗韬却似乎对队友充满着信心,大家聊天时,罗接到一电话,当被问及团体怎么样时,他不假思索的奔出一句“保三争二!”李岱春和付利闻之面色大变。
     我最后一轮的对手是韩国江原道队的朴永镇,此人年过不惑,但思维敏捷,罗韬上轮和他比快,结果非但大龙愤死,时间上也不敌对手,导致小罗一直愤愤不平,“棋输了没关系,居然手都没他快。”此轮对手居然搞错对局时间,迟到了17分钟,按规则15分钟就判弃权,但考虑到对手是韩国棋手,可能交流方面出现问题,我当时抱着“下就下吧,我总不见得怕吧”的心态应战,结果又是一场比快战,下得一点都不象最后一轮的关键比赛,结果等我手停下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白死了一块40目的大龙,后面尽管奋力追赶,一度出现了明显的胜机,可那时已经心烦意乱,而且手也停不下来,一招接一招,不一会,又死了一块。可是包家恩实在是客气的主人,见我形势日渐严峻,也下得过分起来,赶在我认输前崩溃了,就这样,原本已经原离我的冠军再次幸运的回来了。同时,刘轶一也战胜了对手,就这样,我们宁波鄞州队的三名队员光荣的包揽了个人前三名,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告别的时候了,对着天天热情陪我们玩的包家恩,我不由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小包毫不犹豫的回了一句:“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一楞,然后哈哈大笑,相约晚报杯再见。
     火车上,刘轶一突然跟我说:“好象冒牌的对上正宗的都挂了。”
    “此话何解?”
    “你看,上海队的三名队员对上我们真正的上海本土棋手,好象我们都是在特别夸张的形势下逆转胜的,代表海口的张磊看到付利他们队时就不灵了,输的三盘都是付利队的,浙江的看到我们队特别来劲,李本武连砍我和包家恩。”
   “估计心有点虚吧。”
   “恩,有理。”
   “有什么理呢?!”

TOP

东游记(四)



记于2006年11月



第二站:宁波鄞州国际城市邀请赛
    赶到宁波,已经是将近深夜12点了,在宾馆大厅遇见了我们的好朋友包家恩,他与我和刘轶一组队代表宁波鄞州队,共同肩负东道主的荣誉,包家恩与我年龄相仿,性格开朗,对朋友很热情,而且近几年来进步飞速,已经被公认为宁波第一高手。笑容可掬的包家恩早已等待多时,并且邀请我们共进夜宵,但看到我和刘轶一精神委靡,想到明天一早就要开始比赛,不禁有些暗暗担忧。
   看了看秩序册,发现这次比赛完全就是无间道,我和刘轶一两名上海棋手代表宁波队参赛,代表上海队的却是付利,李岱春两名世界冠军外加实力不俗的江苏张谦6段,无一本土上海棋手,但海南的付利却也后院起火,江苏的张磊,浙江的罗韬和周叶蕾组成了海南队,看来全国围棋一体化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本次比赛还邀请了诸多国外队伍,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队,韩国的釜山队和江原道队等等,国内队伍则邀请了香港队和澳门队,尽管控制了比赛人数,人数不如其他业余赛事那么多,但却来自世界各地,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国际大赛。
第一轮比赛就连出意外,队友刘轶一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参加比赛,显得不在状态,在大优的情况下负于了温州五虎之一的李本武,付利则吃了时间的亏,由于是一小时包干,而且使用的是比较古典的计时钟,旗倒判负,实在是刺激的很。尽管付利的时间还要比对手多1分多钟,可他钟上的小旗却不怎么争气,率先倒了下来,无奈落败。经过第一轮的比赛以及大家的分析,团体冠军基本将在我们和上海队之间产生,温州队,海口队也都十分具有竞争力,韩国江原道队据说也十分有实力,但却十分神秘,而釜山队则让我们十分放心,她们是有三名中年妇女组成的队伍,完全是以棋会友,据棋友评价水平在让六子至让九子不等,但她们对每盘棋却兢兢业业,即使输了,也想感受一下中国数子法的规则,一边认真看裁判数棋,一边叫来翻译跟对手道歉“这棋早该认输了,却想看一下中国是怎么样计算胜负的”。众人大乐。
    在以后的比赛中,似乎冷门不多,而东道主似乎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运气,在几盘关键棋中,运气都站在了我们这一边,就这样来到了第六轮,这无论对团体还是对个人都是决战的一轮,由于同队回避不相遇的原则,在前5轮,我和包家恩5连胜,刘轶一,李岱春,张谦,付利均为4胜1败,就这样一次团体对抗就在前3台进行了,由我对付利,刘轶一对张谦,包家恩对李岱春。正在我们同时感叹我们两队好有气势居然在前3台下对抗的时,发现釜山队比我们更有气势,在最后三台一字排开,而且同时下白棋。更令我们意外的是,有一名釜山队员在这一轮取得了零的突破,她们对围棋的认真,实在值得敬佩。

TOP

东游记(三)



记于2006年11月



     尽管在主场作战,可抽签的电脑可不管这一切,我和队友晏宁都被仍到了死亡之区,卢宁稍好一点,但第三轮开始的硬仗也避无可避。果然,晏宁在第一轮就让孙远报了全国大学生赛上的一箭之仇,第二轮,我却未能为晏宁报仇,同样负于了孙远,孙远三段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我们既是好朋友,做过上海队的队友,同样却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对手,在前几年我和孙远应该说是互有胜负,可今年我却数度败于他之手,让我感到心疼的无疑是全国大学生和这次比赛的两盘棋,都是我在大优的局面,连续打出大勺,尤其这盘棋,我急于报仇的心态直接导致了失利,下到后面,甚至我校女队的队员都看出我的心态不好,胜定的局面还不肯收手,最后终于连续犯下低级错误落败,相反,孙远充分反映了一名职业棋手的素质,不急不燥,这一方面确实值得我学习。也许,大学生比赛注定了是混乱,第二天的第三轮比赛中,孙远却负于了杜青,随后第四轮,杜青又负于了孟繁雄。第五轮我对上了杜青,1败是个分界岭,如果能撑住1败,还能继续保持对冠军的冲击,但如果2败的话,基本已经与冠军告别。我对杜青的那盘棋再度显示了我心态的急躁,在一个并不复杂的大雪崩变化中,我出现了简单的漏算,一下子棋就没法下了,尽管后面奋力追赶,并且在小官子阶段成功的逆转,但急躁的心态让我在没判清楚形势的时候,就草草收兵。在数子的时候,我还自以为小胜半目,轻轻嘀咕了一句盘面7目吧,几乎犯起了众怒,不少声音在怒吼:盘面9目! 晕,怎么跟华山业余围棋棋王赛对汪禄的一盘一模一样,我不由感叹到看来数学实在学的不好,话音刚落,就被队友指出,用数数代替数学更为恰当,是的,数数这么难的事实在让我力所不能及,就这样,我早早的就退出了冠军的争夺,后面的比赛更多的是为荣誉而战。同时,在国际象棋,象棋,及围棋总共6块金牌的争夺中,我们学校也是噩耗连连,本来我们获得4-5块金牌的目标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
   在后面两天的四轮争夺中,我校棋队似乎才刚刚进入状态,最终获得了国际象棋男女子组冠军和象棋女子组的冠军,夺得了三块金牌,但没有完成最低的目标4块金牌,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在围棋组中,尽管我奋力追赶,并在最后一天战胜了此前全胜的孟繁雄二段和杨潜二段,无奈小分过低,同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郑策三段和队友杨潜二段下出了一盘百年一遇的三劫循环,各得1分,同时把我小分套了一圈,我只获得了第四名,在女子中组,尽管我校王雨荞4胜1败,但竟然比3胜2败的马清清小分低了10分!最后抽签屈居第三,大家都开玩笑称,财大的主场真是礼仪之邦,居然屡屡被套圈。在这里必须要称赞一下八胜一负获得冠军的孟繁雄,在复旦队友都未能进入前8的情况下,孟一人挽回了复旦这所围棋传统强校的荣誉,孟这几年在大学生围棋比赛中成绩斐然。我想,这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据复旦的棋手介绍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在网上练棋四个小时以上,我想,这是由于他的执着,才使他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值得每一位在校的棋手学习。
   15日下午比完赛后,我连发奖仪式都来不及参加,匆匆奔赴火车站与刘轶一回合,共同赶往宁波。

TOP

东游记(二)


   

记于2006年11月



第一站  上海市运会  10月11日-10月15日
    10月11日,四年一度的上海市运会在上海财经大学拉开战幕,尽管我已经在赛前就已经大致了解这个月的比赛日程安排,也非常希望能放弃1-2个比赛,但是这次的四个比赛却让我感到了身不由己,上海市运会大学组是四年一度的赛事,我所代表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既是主场作战,同时学校对市运会十分重视,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围棋比赛。我在财大本科加上研究生已经呆了将近7年了,也即将毕业,可能是最后一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对于退出此赛事,我既无法开口也无意提出。第二个比赛是宁波鄞州的国际城市邀请赛,我在三个月前就接到了好友的电话,要我代表东道主队参赛,并且东道主是首次举办这样的赛事,非常希望能取得团体的好成绩,对于当地及整个业余赛事的普及都意义重大,看来,这个比赛也无可选择。第三个是韩国全州举办的首届国务总理杯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作为一名业余棋手,能代表国家参加这样的世界性赛事实在是很大的荣誉,而且参加这样的世界聚会,也是我所乐意的,我非常向往这比赛,要我因为过于疲劳而放弃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太可能。最后一个是杭州的第五届国际城市邀请赛,我代表的同样是东道主杭州队,在前两年中,尽管我都获得了个人冠军,但团体冠军却连续两年旁落,今年我和队友李岱春和李天罡早就憋了一口气,要把团体冠军拿回来,况且,几年的参赛,使我和不少每年赴杭州参赛的国内外棋手以及工作人员成了好朋友,我们甚至有了一年一度的相约,放弃这个比赛?似乎也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因此,马不停蹄已经成为了必然,我自己也明白,对体力一向不行的我来说,寄希望能拿所有比赛的好成绩,绝对是不可能的,尽自己最大可能似乎成了这一系列比赛鼓励自己的主旋律。
     雪上加霜的是,做了将近一年,自以为已经问题不大的毕业论文在比赛前的10月8日的晚上突然受到导师的通知,要做一系列的修改,改动幅度大概在2万字左右,而且导师10月17日要出国,我10月16日开始也要在外地比赛,只能在10月15日之前修改完毕,这即使没有任何比赛的话,也是一个相当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没有办法,毕竟我首先是一名学生,其次才是一名棋手,我只能在每天晚上改论文到深夜2,3点的同时白天进行比赛,也许,这是业余棋手所难以回避的问题。
    回到上海市运会,初听起来,上海市的比赛应该不难下,况且仅仅是大学组,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么你肯定错了。如果现在让我对四个比赛的难以程度进行排序的话,我认为水平最高的应该是杭州国际城市邀请赛,其次就是上海市运会大学组,然后是宁波国际城市邀请赛,而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难度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不能轻易失手。上海市大学生的比赛向来以乱著称,参赛选手互相之间实在过与熟悉,况且,在今年9月份新生进校后,几大传统强校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都队自己“武器”进行了更新,在这次参加比赛的总共27人中,有7名职业棋手,8名业余6段以上棋手,其余12人中,除了少数几位参与为主的棋手外,基本也有业余5段水平,连做裁判的我们财大三名队友张之仪,周轩愚,蒯旻璞也都有业余6段水平,难怪,大家现在都说,上海的大学围棋比赛竞争实在是越来越变态了。但这应该是好事,只有大学重视围棋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围棋的普及,才会有更多的孩子学习围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