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13 10:57 编辑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七)



韩流崛起的弊与利

    自中日围棋擂台热催生国际围棋大赛以来,原本国人以为在聂圣擂台显神威以后赶超日本围棋将指日可待,不料小韩斜刺杀出,在争夺世界冠军的竞赛中,小韩后来居上并大幅领先。一般而言,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得赶紧上去把冠军给夺回来,可据我观察韩流带来的利益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主流话语阐释,所谓旧的模式与旧的体制已经愈来愈不适用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同理在围棋界也要对旧的机制进行改革,所谓切实改革才是围棋发展的出路。由于围棋是非奥项目,因此被全运会取消了,在围棋界地方围棋队就先扛不住了,地方的棋手当时甚至有人改行开起了出租车。体制对棋手的呵护减少,当时认为日、韩模式更佳,即生活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棋手自己的比赛成绩,期望由市场来解决棋手的衣食住行。当时有些名气的江铸久也去了美国,虽然去美国显然不是为了提高棋艺而是要改善生活,但由于其是主动脱离围棋体制,后来被媒体美其名曰天涯棋士。总之在当时为钞票、住房等困惑棋手有出国的、留学的、经商的等等,较之八十年代初期多出了许多的花样。

    同样象棋等项目也开始改革,按理象棋的普及面要比围棋广,据央视收视率调查,发现象棋仅次于足球和赛车,列赛事转播收视率第3位。可相比围棋,象棋棋手的生存环境却还要差不少,这是为什么呢?部分的原因在于象棋不如围棋有当时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商家在托着,中国经济那会儿比日、韩差不少呢,这让只能靠中国经济的中国象棋界没少过苦日子。

    小韩尤其是自李昌镐在世界赛场上突飞猛进后,举办世界棋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在96年有东洋证券、三星、LG三项高额奖金的世界大赛在办。这道理说穿了和台湾富商应昌期办应氏杯是一样的,小韩棋手要不能耐起来,你指着小韩商家掏钱当冤大头啊?只有当大李赢棋让小韩乐不可支时,小韩的厂商们才会奋勇掏钱,虽然小韩乐不可支这会让我们的围棋愤青们气得七窍生烟,可谁没有两头都合适的法子不是。当年刘昌赫曾挨过小韩舆论的几次批评,这是因为刘昌赫在小韩举办的大赛上把小韩的高额奖金让外国人给挣了,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不多,多数情况小韩高额奖金的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的田。

    国内,一段时期以来象棋与围棋的最大区别是,象棋大部分棋手,都不是真正的职业棋手,他们平时光靠下棋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还要去单位上班或靠其他工作谋生。相比较而言在国内围棋一线棋手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

韧圣闪亮登场

    和现在的新锐棋手不同,那时国内最有才华的年青棋手一般都首先在中日围棋擂台上一显身手,常昊也是如此,他在第十届中日擂台上连胜日方五员战将,其后在第十一届中日擂台赛以六连胜结束比赛,成为中日擂台赛的终结者。常昊在七小龙中并非是棋才最为出众的,比如论天赋或许他不如罗洗河,论才华刘箐也不在他之下,但常昊比赛中比赛心理素质好,总能把自己水平发挥出来。他在棋坛出道后,很快就众望所归,被认为是继马晓之后下一代领军人物的最佳人选。当然严峻的考验显然还在后面,前途虽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未完待续)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13 10:56 编辑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六)



马九段退出世界棋战舞台的余音

    在上一篇中,我们仔细分析了马九段在巅峰期的世界棋赛战绩,并横向比较了同期的日、韩高手和国内高手的参赛成绩,分析完这些数据后我几乎难以相信马九段在世界围棋大赛中竟能活跃到如此的程度,更为马九段在棋盘上耗费的苦心孤诣没有得到舆论起码的公允评价而倍感扼腕叹息!

    如果从棋上回首,记得《围棋天地》曾有评论说,对老曹而言,大李他打不动,而马九段他打不着,现在当这打不动跟打不着一争高下时,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注意。

    一则,后来大家都知道大李在后盘面精确收束领域的研究超越了同时代的高手们,故当马九段在守空技术领域挑战大李时,从结果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对战策略。

    二则,虽然我们知道马九段破空、治孤的手段高强,行棋灵活多变,但大李中盘实力其实也不弱,大李缜密的算路在中盘用来防守多于进攻,所以看似中盘力量不够突出,但就老曹等用洪水猛兽般的中盘冲击都难以打垮大李,可想而知要想打破大李在中盘的防守盾牌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从纯粹的中盘破坏力角度说,这方面也不是马九段所擅长的领域,客观地说马九段就比较缺乏打开局面的利器。

    最后是因中国围棋体制的转型,原先的集体研究心得共享机制几乎丧失亦尽,面对大李这样超强的对手已难以调用集体智慧来对抗。要打破以大李为首的小韩力战2.0版本,让其打不着看来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得让其打不过,但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年青一代的棋手去完成了。

依田流的启发

    说到依田,不仅是因为他对阵李昌镐等韩国棋手成绩好有韩国杀手的美誉,更因为他鼎盛期的行棋连贯如行云流水,无懈可击;一旦遭遇韩流在棋盘上动粗,其爆发出的打击力量凶狠矫健好似猛虎下山。我感觉依田流其实才是日本应对韩流的发展方向,李世石就高度评价依田的技艺,说他的棋让人难以找到突破点,具有最顶尖的水准。可惜日本围棋过重昔日布局套路的辉煌,对围棋竞技焦点转移至中后盘的趋势变化应对的太过缓慢,这好比诺基亚在应对苹果竞争一样,过去功能机的辉煌反而成了发展智能机的拖累。依田随着年纪增大也逐渐走了下坡路,但他在棋艺方面的探索不该被忘记。马晓春、依田、刘昌赫这三人是中、日、韩上世纪80青年棋手那代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但因为大李成长得太过神速,这三人在国际赛场上的发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关于俞总教头的法统地位

    前些年因国家围棋队总教头竞聘之争,围绕着马、俞二人有过点争论,当然在国内上世纪80青年那代的棋手中除了马九段以外拿过世界冠军的唯有俞斌,所以关于俞斌在棋界的江湖地位很有必要简单说一说。

    俞斌虽比马小仅小三岁,但其在棋坛出道较马小要晚得多,马晓80年即在全国个人赛获得第2名,鱼头在88年从曹大元手中夺取了新体育杯,在棋坛崭露头角,因此战绩得以出任中日擂台的先锋并得到了首届富士通参赛资格。不过鱼头此后并无多少突出的战绩,从国内比赛看,鱼头的新体育杯还没有捂热就被聂圣夺走,冲击名人头衔分别被刘小光、马小击退,后来曹大元在霸王战的7番棋里也回敬了鱼头一回,全国个人赛也难求一冠,故得千年老二绰号;中日擂台、世界比赛的表现也长期不甚突出,曹大元、钱宇平都有一人终结擂台赛的壮举,鱼头比之表现要黯淡一些,世界大赛莫说进入4强,长期都未打入过8强,直到97夺取亚洲快棋冠军后在98年方始打入世界棋赛的4强。截止到99年底,若算世界棋赛总成绩刘小光仍要领先于鱼头。

    从这些成绩可见,要把鱼头定义成在国内80青年那代棋手中的王者,实际的成绩显然不支持这种概念上的大跃进。

    不过鱼头也非等闲之辈,记得常昊曾说,鱼头是国内棋手中最早意识到围棋竞技焦点转移到中后盘趋势变化的人,鱼头的战绩较为稳定,千年老二的绰号就是证明,冠军经常在换,但第二名常常是鱼头。另外鱼头经常和常昊等年青棋手打成一片,和年青棋手们互取养分。98年以后鱼头破茧而出,鱼头拿下LG杯有一个比马小和常昊有利的条件是,当时媒体和棋界基于鱼头过去的世界棋赛成绩,赛前几乎无人敢把夺冠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输了正常,赢了堪称放卫星。所以鱼头轻装上阵光脚不怕穿鞋,对手刘昌赫则难免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可惜这种轻松氛围却不是当时国内“该当夺冠专业户”马小和常昊所能拥有的。

    和99年三星杯遭受沉重打击后开始下坡的马小不同,鱼头正好迎来了自己棋艺生涯的春天,又因为拿下LG杯,所以一时鱼头颇得媒体的好评,诸如天道酬勤等等等,马小则被舆论作为反面典型大加讨伐。鱼头在国内80青年那代棋手们处于整体衰退后常有上佳的发挥,为中国围棋尽快过冬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总体上说,尽管鱼头当不了80青年那代棋手中的领军者,但在那一代棋手中鱼头也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俞斌有着自己的独特贡献。

    (未完待续)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13 10:56 编辑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五)



马李争霸

    马九段夺取双冠后的轨迹和在擂台显威过后出征世界大赛的聂圣非常相似,即他们二人都尽过全力去维护中国棋坛的旗帜,并苦待国内年青有为的棋手尽快成长起来。在聂、马时代里,尽管中国围棋中层厚度较小韩而言还要好一些,但关于中国围棋的外战荣誉基本都系于一人之身,所谓一荣俱荣、一损则俱损,顶尖棋手人数的极端匮乏的局面一直都没有得以改善。

    自1996年,马九段迎来了和围棋王者李昌镐全面的较量,马九段在当年的东洋证券杯决赛前拟定的对局策略是,要在大李拿手的后半盘上打垮他。结果我们都知道,前2局双方平分秋色,但关键的第3局马晓春在稍占优的情况下因罕见的简单失误而以半目不敌大李,这盘棋的结果改变了双方争棋的走势,这导致马九段一度没有信心和李昌镐斗后半盘领域,在各项世界大赛中一遇大李几乎苦无对策。所幸的是马九段并未就此一直消沉下去,这种被动局面直到97年10月份第二届三星杯半决赛时有所改观,其实这盘半决赛马九段也输了,但马九段在中盘破釜沉舟以治孤决胜负给大李以很大的压力,另外在这盘棋中马九段也发现大李官子神功固然厉害,但这棋主要输在自己的问题手太多,于败局中重拾自信,这就有了后来的马李十番棋大战。

    所谓的马李十番棋,指的是99年两人在五番棋赛制的三星杯和LG杯决赛再次争锋。三星杯决赛先下,马九段在第一局中盘快胜后,小韩主办方借口赛事冲突,擅改原来早已安排好的赛制,把后面的4局棋时间往后拖延了一些时日,以利于大李调整状态。这次决赛是马九段和大李争锋中最为激烈的较量,五番棋中双方交替领先,实际上就在第5局中马九段都有一锤定音的胜机,虽然最终败北但虽败犹荣!在大李稳居世界围棋王者宝座时,我们不难发现本次比赛是大李少有的需要持续恶战苦斗才能艰难险胜的比赛。这次决赛的失利对马九段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是其围棋生涯中最痛心、最遗憾的败局,比赛结束后马九段就再也没有再现过那届决赛中曾经展现的强大的争胜负气势和旺盛的斗志。后面的LG杯赛马九段没有了心气,几无招架之力,虽然后来马九段还曾两次打入过世界大赛的决赛,但已不处于最佳状态的马九段是很难争取到好的结果的。

马九段该为争霸战失利而备受谴责?

    过去的一些媒体和一些围棋愤青们以马九段在决赛的一次次失利为口实,在舆论上对马九段进行大加讨伐,仿佛只要拿不到世界冠军就是耻辱。其实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从95年至99年这段时期内打入到决赛的中日韩三国高手的成绩,其数据如下:

    马九段同期打进7次决赛,胜聂圣、胜小林、输大李4次,输刘昌赫
    刘昌赫同期打进6次决赛,胜依田、输依田、输大李2次、输王立诚、胜马九段
    老曹同期打进2次决赛,  胜小林觉、胜大李
    依田同期打进2次决赛,  输刘昌赫、胜刘昌赫
    王立诚同期打进2次决赛,输小林、胜刘昌赫
    小林光一同期打进2次决赛,负马九段、胜王立诚
    小林觉同期打进2次决赛,输老曹、输大李
    赵善津同期打进1次决赛,输大李
    常昊同期打进1次决赛,  输大李
    聂圣同期打进1次决赛,  输马九段
    李昌镐于同期打进10次决赛,4胜马九段、2胜刘昌赫、胜小林觉、胜常昊、负老曹、胜赵善津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更是真实的,依靠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此期间放眼中日韩三国棋界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如马九段这样在世界大赛中频繁的挑战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显然马九段并没有得到起码的公允评价。

不懂得珍惜优秀棋士其实是中国围棋的损失

    另外此期间马九段个人生活也不稳定,其妻赴美,不菲的生活开销需马九段支付,换得牛郎织女生活,后面和马九段打官司分割财产,这对马九段在棋坛争霸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自二千年以来,刘昌赫战绩有所回升,打进决赛5次,输俞斌,胜三田规三生、王立诚、老曹,直到2002年输给新生代李世石后,才逐渐远离棋坛一线。而老曹于二千年后也打进决赛5次,2胜常昊、胜崔明勋、胜王磊,输刘昌赫,于2003年后才逐渐离开棋坛一线。而马九段仅打进一次决赛,1:2输王立诚,这是马九段为把春兰杯留在中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在棋坛上经历重大比赛失败后要东山再起是极其困难的,这需要极强的心智调整能力,在这方面,马九段确实不如棋坛暮年壮心不已的老曹。另外就如前面提及的,那时期中国围棋的外战荣誉几乎都系于马一人之身,所谓一荣俱荣、一损则俱损。对比刘昌赫,本来同期两人战绩大体相当,但小韩那边有大李在撑着国际棋赛夺冠行情的大盘,所以相比马九段而言,刘所遭受的舆论压力要小得多。而马九段在世界大赛遭受打击最大的时候,国内的一些舆论近乎一边倒的讨伐,缺乏鼓励、包容的环境,这也是让马九段过早远离棋坛一线的部分原因,苛求自己的天才棋士而不加珍惜,这不仅是马九段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中国围棋的悲剧。
   
附录95年至99年11月15日中国棋手在世界职业大赛打进8强的成绩
   
    马九段同期进入 2次冠军、5次亚军、1次第3名、2次4强、4次8强
    常昊同期进入   3次8强、1次亚军、1次4强
    刘小光同期进入 3次8强、1次4强
    聂圣同期进入   1次亚军、1次8强
    俞斌同期进入   2次4强 、1次8强【1】
    周鹤洋同期进入 1次4强、1次8强
    王磊同期进入   3次8强
    钱宇平同期进入 1次8强
    邵炜刚同期进入 1次8强
   【1】因时间截至的原因,第4届LG杯俞斌当时在8强行列,翻过年后俞夺冠)

   (未完待续)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13 10:56 编辑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四)



双冠王的深远意义和负担

    我们前面说了95年的马九段气势冲天无可匹敌,将当年举办的仅有的两项世界围棋冠军全部收入囊中,一解国内棋界对世界冠军奖杯的饥渴。另外7小龙如常昊、罗洗河等有新生量已开始在棋坛崭露头角,尤其是常昊在第10届中日擂台赛上大放光彩;受马九段夺冠的激励,刘小光、曹大元等中间力量也打起了精神,一时间中国棋界似有万马奔腾之景象。

    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要知道马九段的突破并不意味着中国围棋的顶尖水准具备了超越韩、日超一流的实力,其实这和聂圣在擂台赛突破的性质相当,即具备了和世界一流相抗衡的实力而并未领先于他们,但意味着让中国从新回到三国鼎足而立的起跑线上,对这一点到今天仍被很多人所忽视和低估,有些人和部分媒体一说起马九段的双冠王就不屑一顾,直接说大李、老曹等人的数据,对此我们不妨回到95年盘点一下当时世界冠军的分布。在日本棋界有4人是世界冠军,他们是武宫2冠、林海峰1冠、赵治勋1冠、大竹一冠。在韩国棋界,老曹是全冠王握有3个冠军头衔,而大李手握只有两个头衔,刘昌赫和老徐更有1个头衔,马九段的头衔数仅少于老曹一人而已。

    而从95年至2002年左右,手中头衔大增的唯李、曹、刘三人而已。以李昌镐为例95年前仅两项,而96年至99年就收获了大约9个世界冠军头衔,而收获的这9个冠军头衔里有4个来自于决赛战胜马九段所得,另外还有2个是在半决赛淘汰马九段后所得,这四年是马九段棋力的鼎盛时期,这四年除了马九段之外,放眼中日韩三国棋界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如此在世界大赛中频繁的挑战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在这一时期,马九段在下棋或复盘时,李昌镐总是站在很远的几乎看不见的地方看着,然后默默走开,马九段如果不是一个为李昌镐重视的头号敌手,我想是不会有这一幕出现的。

    注意95年的中国棋界,聂圣已渐行渐远,能抗衡世界一流棋士的只有马九段一人;而看日本这边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治勋、小林等虽是廉颇见老,但超一流的实力犹存,加上有依田、王立诚等骨干力量实力着实不可小觑;小韩这边四大天王阵容整齐,力战2.0版本威势正盛。仅以马九段一人之力对抗虎狼之师,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难以久持的。而且我们知道虽然常昊大约在95年的中日擂台上已冒尖,但他真能进入世界大赛的决赛那都是在98年的事情了。马九段夺取双冠虽满足了媒体和部分围棋群众们对世界冠军的渴求,可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和部分围棋群众们可不管你力量对比的差距,他们对世界冠军需求的胃口大开,这在后面可真是个大麻烦。

双冠王对棋艺提升的程度

    已故的具有围棋发展国际主义胸怀的围棋大师藤泽秀行曾说过:“以棋才论,曹熏铉第一,马晓春第二。”可见马晓春有着多么高的围棋天赋。在八十年代聂圣也曾预言,说论局部攻防的细腻手段方面,马九段已然领先于他,如果马九段在大局观上有所突破的话,则意味着中国围棋将步入马晓春时代。

    95年的马九段有极强的破空和治孤能力,后半盘的功夫也细腻而缜密,加上灵活多变的行棋风格,马九段在世界棋坛具有鼎足而立的实力。当然马九段也有短板,即他的中盘杀伐力量较小韩力战2.0版本还不足,另外在后半盘精密、严谨的收束领域,比李昌镐也有所不逮,等后面进入马李争霸时,这些短板都会体现。

捍卫旗帜以待新生力量的成长

    我们知道,马九段获得双冠王后,将迎战的是围棋大师李昌镐。而李昌镐自出道以来,一开始似乎是专门克制他的师傅老曹,早几年对中日高手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统治力,但随着李昌镐杀熟程序调试完毕,自96年开始李昌镐加大镇压四方棋坛豪杰的力度,并最终登上世界围棋第一人的宝座。马九段的顽强抵抗带有悲剧性的色彩,若把马九段顽强抵抗转换为数据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马九段多次打入世界棋赛的八强、四强、还6次打进决赛的数据,这些成绩自然无法满足胃口大开的一些国内媒体和部分围棋群众,但它能让日、韩棋界无法忽略中国围棋的存在。在这一时期,马九段和擂台显威过后去出征世界大赛的聂圣一样,尽力维护中国棋坛的旗帜,剩下的就等待着国内年青有为棋手的努力结果了。

    (未完待续)

TOP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三)


   
小韩力战2.0版本上市与中国围棋遭吊打

    前文讲述了小韩在推出力战2.0版本前已经有了若干的信号,不过那些信号尚未引起中、日棋界的重视,待力战2.0版本在世界棋赛赛场上发布后,自李昌镐92年在第三届东洋证券杯夺冠开始,小韩的四大天王对世界棋赛奖杯轮番出手抢夺,一时间东亚棋坛被韩流所笼罩。日本棋界本来实力最强,自富士通开赛以来,前5届冠军从来不曾旁落他人,但自韩流肆虐以来,富士通也叫小韩给抢走了。中国这边因为底子本来就薄,情况更加不妙,我们前面分析了中国棋界尚在吸收消化移植过来的纯正棋路和棋形的美学,创新内容还不多,创新的效果还不明显;加之集体棋艺研究心得共享制的涣散,突然遭遇小韩力战2.0版本,实在是有些措手不及。

    在93年底至94年初的第三届中日韩三国擂台赛上,中国选派曹大元、俞头、刘小光、马小、聂圣五人参赛。结果除曹九段一上来被老冤家山城宏半目气走外,俞头、刘小光皆为小韩的老徐所败、那时的老徐有点搞力战2.0版本汇报演出的意思,在和日本石田芳夫的对局中,招法攻势凌厉挥洒自如,我国原国少队教头吴玉林观后都赞叹不已。后面待马小和聂圣出场时也惨遭日本的依田打压,五人出场无一胜绩,这跟被吊打无异。加上连过去引以自豪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也被日本的淡路修三、依田等人反攻倒算,93年第7届擂台赛,淡路把马晓春和聂圣扫下擂台,94年初聂圣在第8届中日擂台上跟上来打擂的依田都急了眼,但最后还是被依田依仗劫材有利,把所有的劫都打赢,最后以输半目告负。据说聂圣后来和刘小光提及这盘棋,痛心的表示要让子孙都牢记报这个仇。由于连这最后一面能让棋界人士聊以自慰的红旗也叫人给夺了去,93年至94年是中国围棋自八十年代以来危机最为沉重的时期。

国难思良将,原来来的是他

    原本因聂圣擂台崛起,国内媒体和棋迷们本以为世界冠军到手该当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世界冠军奖杯没有盼来不说,竟然出现了惨遭吊打之辱,这完全超出了国内媒体和棋迷心里的承受底线。谁能来一解大伙们对世界冠军的饥渴呢?马晓春终于站出来了。

    实际上在马晓春站出来以前,钱宇平和刘小光九段都曾尝试过来扛起中国围棋的旗帜,钱宇平的情况前面已有简介,这里不再赘述。刘小光九段则乘国内连夺天元、名人头衔之势接连在中日头衔对抗的三番棋上挑战赵治勋、小林光一、林海峰这些超一流棋手,但可惜均未获得成功。刘九段在压力下颇受折磨,据说刘九段曾和周围人说,这种比赛还是该让聂圣来下。

    实际上聂圣也不是没有披挂上过阵,但在聂圣头一回下天元对抗赛时正好对阵林海峰,在第一局聂圣奕出了可以流传后世的飞来石妙手从而中盘快胜,可惜后面两盘被林天元后来居上。
   
    当马九段在国内棋界开始收复失地以后,马九段以名人战为舞台开始对小林光一发起了连续的冲击。那时的小林俨然如一台性能先进质量稳定的日本科技机器,无论马九段如何腾挪闪转,始终用简明、扎夫的功夫棋去掌控局面,这给当时的很多棋迷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头三回马九段被小林剃了个光头,输了个0:6,一时间舆论哗然,据说当时棋迷们纷纷上书棋院要求马九段直接下课,让对小林战绩好的聂圣下。对此马九段展现了锲而不舍的韧劲,他一方面从败局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直言要是过不了他这关,谁去斗小林也好不到那里去,然后继续顽强挑战小林。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小林是日本棋圣战八连霸的小林,是处于他棋艺生涯的巅峰期。
   
    有道是功夫不负苦心人,马九段终于在和小林的第四次三番棋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有趣的是在这次比赛的第一盘棋中,双方一上来就下出了7个小飞,记得当时日本有人管马九段叫马小飞。马九段虽然实现了对小林名人零的突破,但一方面棋艺提升还不稳定,另一方面韩流凶猛,所以在93、94年里马九段拿得出手的外战成绩除了赢小林、擂台赛三连胜,就是东洋证券淘汰王立诚打入4强了。

短暂的顶峰暂解国人对世界冠军的渴盼

    有时候子弹在命中目标前会飞一会儿,95年是马九段的围棋辉煌年,马九段在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三番棋中将当年世界全冠王获得者老曹拉下马,震动了整个小韩棋坛,小韩没有想到升级打造的力战2.0版本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决赛中面对老对手聂圣,聂圣这回也是抖擞精神,力克石佛、依田、山城宏再次打入决赛,虽说聂圣的昏招数量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但唯独一碰马九段聂圣的昏招就少,决赛的结果是马九段没有让冠军飞走,马九段成为中国围棋界第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而必将被载入到中国围棋史册;而聂圣的失利则格外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和无情,聂圣的围棋时代从此宣告结束,往后聂圣再也没有返回到世界棋赛的中心舞台上来了。

    紧接着马九段在富士通上,左右开弓把石井邦生、加藤正夫、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全部斩落马下,豪夺富士通。算上当年在中日天元、名人对抗番棋的获胜,在95年的马九段是无可匹敌的。   

    (未完待续)

TOP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二)



    前面我们讲到当小韩准备酝酿力战2.0版本时,咱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围棋在干啥呢?

    撑场面

    第一个是在吃聂圣的老本,期待由聂圣先撑场面过过渡,以待马晓春等新锐尽早挑起大梁来。公允地说,聂圣一开始把场面撑得还是不错的,可谓是炮炮都打得响。首届富士通杀入半决赛,三四名争夺战力挫小林棋圣;首届应氏杯连克赵治勋等高手打入决赛、第三届富士通再次晋级决赛,总之聂圣把场面撑到这份上已经够难能可贵了。这期间有大约3年多的时间,自1988年至1990年。

    冲击未果

    当然马晓春等新锐在小韩力战2.0版本还没有来得及推出时,也不是没有搞出过一些动静。首先值得一提的当然是91年钱宇平在第4届富士通半决赛中奋勇击败小林杀入决赛,这是即聂卫平之后第二位中国棋手打入到了世界大赛的决赛!一时间中国棋界群情激奋,可惜钱宇平给大伙来了个因病弃权。但也因为是因病弃权而不是被赵治勋所击败,所以这给后来的媒体记者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待中国围棋经常性遭遇不能捅破“窗户纸”(这词后来成了某些棋界人士和媒体记者给棋迷的心理按摩术语)时,呼唤钱宇平便成了不少记者下意识的自然反应。紧接着92年第5届富士通,马晓春连手刘小光双双杀到半决赛,可惜被大竹还有日本中间层力量的代表王立诚给坏了好事。

    假如钱宇平没有那场病是不是中国围棋的世界冠军荒就能得以缓解?我分析的结论是够呛,一是,只要稍微清醒些,应该不难发现钱大进了决赛后并没有拿下比小林还难缠的赵治勋的把握;其次在钱没有病以前,他斗李昌镐就没有占优势,有兴趣者可以查阅91年的《围棋天地》第6期,里面有钱在91年和李昌镐在东洋证券的对局,钱的发挥受到了李昌镐的压制,中盘速败。可以预计等李昌镐杀熟程序调试完毕后,我觉得钱上去对抗的结果恐怕比马晓还要糟糕吧。

    当时中、日棋界对小韩酝酿的力战2.0版本都没有足够的警惕,中国这边无论顶尖棋手人数和中间层的厚度都远不如日本,在仅吸收消化日本棋理的同时创新还不多,或者还没有来得及创新,要想短时间用移植到中国的棋形的美学和纯正棋路去战胜日本的原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研究心得分享机制的涣散

    中国这边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国家围棋集训队个人棋艺研究心得体会共享精华流失严重,这个问题要从曹薰铉羡慕中国棋手输棋不影响吃饭说起。

    在韩国若老是输棋势必影响生计,安心研究棋艺已然不可能,而在国内输棋不影响吃饭,似乎有点吃大锅饭的过错,可正因为输棋不影响吃饭,棋手输了棋也照样可以安心研究棋艺,这是我国棋手愿意分享个人棋艺研究心得的制度保障。过去在赶超日本的民族大义激励下,中国棋手曾经上下齐心协力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作为一个整体在奋战,这是不该被我们遗忘的中国围棋擂台赛显威的制度保障。

    待到世界大赛开打,让一部分人的先富起来的春风早已吹来了,思想也开始要解放了,请问诸位,当时社会上的哪位不愿意先富个冰箱彩电的?既然收入开始向能者倾斜,请问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棋艺研究心得无偿拿给别人去分享?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分析,在先富光荣的大环境里,要还只着人家把自己的研心得拿来无偿共享那不是水中捞月嘛。

    没有了集体研究心得的共享制,而新的职业化机制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建立的起来的,这时小韩酝酿的力战2.0版本来了,它的来势将极为凶猛。

    小韩酝酿的力战2.0版本在正式推出前也不是没有一点信号,90年15岁的李昌镐(简称大李)在富士通上一鸣惊人,击败了前两届冠军得主武宫正树,并和小林大战了三百回合后仅输了半目,这顿时轰动了整个东亚棋坛。为此当时的围棋天地还特意请聂圣来点评大李和小林的棋谱,经聂圣研究后认为,大李之所以只输了半目是因为小林下得松懈,倒不是因为大李曾经占过多少优势。聂圣也承认在中日棋界里还找不到如此厉害的少年棋手,不过让聂圣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大李才仅仅过了2年就成为了世界冠军!

    (未完待续)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