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13 10:57 编辑
简单盘点天朝围棋---从聂圣到古大力(七)
韩流崛起的弊与利
自中日围棋擂台热催生国际围棋大赛以来,原本国人以为在聂圣擂台显神威以后赶超日本围棋将指日可待,不料小韩斜刺杀出,在争夺世界冠军的竞赛中,小韩后来居上并大幅领先。一般而言,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得赶紧上去把冠军给夺回来,可据我观察韩流带来的利益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主流话语阐释,所谓旧的模式与旧的体制已经愈来愈不适用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同理在围棋界也要对旧的机制进行改革,所谓切实改革才是围棋发展的出路。由于围棋是非奥项目,因此被全运会取消了,在围棋界地方围棋队就先扛不住了,地方的棋手当时甚至有人改行开起了出租车。体制对棋手的呵护减少,当时认为日、韩模式更佳,即生活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棋手自己的比赛成绩,期望由市场来解决棋手的衣食住行。当时有些名气的江铸久也去了美国,虽然去美国显然不是为了提高棋艺而是要改善生活,但由于其是主动脱离围棋体制,后来被媒体美其名曰天涯棋士。总之在当时为钞票、住房等困惑棋手有出国的、留学的、经商的等等,较之八十年代初期多出了许多的花样。
同样象棋等项目也开始改革,按理象棋的普及面要比围棋广,据央视收视率调查,发现象棋仅次于足球和赛车,列赛事转播收视率第3位。可相比围棋,象棋棋手的生存环境却还要差不少,这是为什么呢?部分的原因在于象棋不如围棋有当时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商家在托着,中国经济那会儿比日、韩差不少呢,这让只能靠中国经济的中国象棋界没少过苦日子。
小韩尤其是自李昌镐在世界赛场上突飞猛进后,举办世界棋赛的热情空前高涨,在96年有东洋证券、三星、LG三项高额奖金的世界大赛在办。这道理说穿了和台湾富商应昌期办应氏杯是一样的,小韩棋手要不能耐起来,你指着小韩商家掏钱当冤大头啊?只有当大李赢棋让小韩乐不可支时,小韩的厂商们才会奋勇掏钱,虽然小韩乐不可支这会让我们的围棋愤青们气得七窍生烟,可谁没有两头都合适的法子不是。当年刘昌赫曾挨过小韩舆论的几次批评,这是因为刘昌赫在小韩举办的大赛上把小韩的高额奖金让外国人给挣了,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不多,多数情况小韩高额奖金的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的田。
国内,一段时期以来象棋与围棋的最大区别是,象棋大部分棋手,都不是真正的职业棋手,他们平时光靠下棋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还要去单位上班或靠其他工作谋生。相比较而言在国内围棋一线棋手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
韧圣闪亮登场
和现在的新锐棋手不同,那时国内最有才华的年青棋手一般都首先在中日围棋擂台上一显身手,常昊也是如此,他在第十届中日擂台上连胜日方五员战将,其后在第十一届中日擂台赛以六连胜结束比赛,成为中日擂台赛的终结者。常昊在七小龙中并非是棋才最为出众的,比如论天赋或许他不如罗洗河,论才华刘箐也不在他之下,但常昊比赛中比赛心理素质好,总能把自己水平发挥出来。他在棋坛出道后,很快就众望所归,被认为是继马晓之后下一代领军人物的最佳人选。当然严峻的考验显然还在后面,前途虽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