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清大國手陳子仙資料與考證

来源:飞扬围棋  多九公  2019-3-1 06:21

陳子仙與周小松是晚清齊名的兩大國手。有關陳、周事蹟,已故著名圍棋史家徐潤周(1899~1984)曾撰文介紹,刊於《圍棋》月刊,1980年第9、10期。

徐先生學識淵博,但撰文時年事已高,或有記憶疏漏之處,文章中部份相當重要的內容與所引文獻並不相符。

筆者研究中國圍棋史始於2009年,最早關注的棋家就是陳子仙。歷時十年,筆者發掘出一些重要資料,得以完成本文。需要指出的是,清代文獻浩如煙海,以詩文集爲例,筆者見到的僅十之三,未能見者有十之七,約近三萬種。這些書籍深藏於各家圖書館中,尚未影印出版。所以,將來肯定還會發現新的資料。

全文分爲九部份,前八部份爲資料介紹及相關考證,最後一部份爲子仙事蹟繫年。

一、《民國海寧州志稿》上的陳子仙小傳
二、陳子仙生卒年考證
三、胡先庚《繹志齋奕話》之“陳周揚州初會”
四、《子仙百局》的版本及序言
五、張宗祥《陳子僊先生傳》
六、陳子仙的詩作
七、《晴川會奕偶存》的相關問題
八、有關陳子仙的各種其他記錄
九、陳子仙行實繫年

多九公
2019-2-26

飞扬围棋 多九公  2019-3-6 23:50

这不是什么错误,谁都会有不仔细之处,何来抱歉之说。再说我也只是根据一些常识来推理,资料太少,目前无法作出结论。

我猜这位小崇本人多半不是官员,而是某位官员之子,随父到杭州或江南某地,邂逅陈子仙。能与子仙分先,又不知名,应该是子仙成国手之前对局,或者说是少年时对局。

传下来的中国明清古谱绝大多数都没有日期、地点、棋份(让子棋除外)的记录,而原始记录上很可能是有的,但刊印时删去了,结果给研究中国围棋史带来极大的困难。日本古谱就没有这种问题,日期、地点、棋份、胜负结果,记录的清清楚楚,这就是实行专业制度后出现的必然结果。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9-3-7 08:35 编辑

飞扬围棋 双节棍1573 2019-3-5 15:20

首先说,按清代棋手30岁以后算是中年。清代40岁的男子就算是老翁了。
目前发现陈唯一有准确的对局时间的棋谱是弈于1851年,年仅25岁的陈子仙执黑后手对战刘福山。刘福山1799年生。1851年已经52周岁了。此局陈子仙11子半大胜。周小松在1841年的尊天爵斋弈存和弈录中棋份已经和李湛园等老十八国手一样了当时周才21周岁。陈应该也是迅速超越李湛园等老十八国手,从而和周并肩。25岁时让老的国手先应没有什么问题了。
还发现陈对董六泉棋谱若干。董大致生于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75年,卒于咸丰初,寿享70余。和董对局时候,陈最晚也就是岁27、8左右。这些棋谱也应该算陈早年的棋谱。
还发现陈对施省三棋谱若干。陈一局执白也没有,以陈的棋如在盛年,不至于一局执黑的棋谱都没有留,这也应是其早期的棋谱。

陈晚年最重要的对局就是皖游弈萃对周小松的14局棋。
各执白7次。
除此也就晴川会弈偶存对徐耀文两局。徐并不是陈的对手。、
陈的棋谱大多较少,而且大多没有时间记载。多九公老师已经介绍了很清楚了,我就不多介绍了。

看到龙子太郎老师的评分,心下汗颜。本来昨天想好好讲讲陈子仙的,但近来事情繁琐。竟然无法静心。说的话大都不知所云,愧对龙子太郎老师的加分。
今天在安下心来,将楚游弈录中所有陈的棋谱资料发表如下,以后发贴尽量言之有物。
楚游弈录卷首仅有光绪丙午年1906年方金题序言一篇。从序言上看,是程寅谷编写了楚游弈录,然后命方写序言。至于棋谱来历,序言和书中一子未提。
书中赫然还有准确的周陈对弈的时间和地点。此也许是陈生前最后一局对局。最近多在研究民国棋谱,居然将这么重要的资料给忘了,这记忆力也着实令人称奇。这一局未被记录在皖游弈萃中,是否是原版皖游弈萃的棋谱呢?此就不得而知了。
书中还有让汪叙诗三子数局。汪一直被周让二子。陈能让三子。可见陈的实力。

  对局者姓名
  
    手数
  
    对局结果
  
  
    1、徐耀文对陈子仙
  
    211着
  
    陈子仙胜八子半
  
  
    2、徐耀文对陈子仙
  
    246着
  
    徐耀文胜二子
  
  
    3、董六泉对陈子仙
  
    222着
  
   
  
   
    4、陈子仙对徐耀文
  
    239着
  
    陈子仙胜八子
  
  
    5、刘福山对陈子仙
  
    198着
  
    陈子仙胜十一子半辛亥(1851)新正省垣管米山王宅(杭州)
  
  
    6、陈子仙——董鹿泉
  
    196着
  
    董鹿泉胜  
  
  
  
    7、周小松——陈子仙
  
    176着
  
    陈子仙胜庚午(同治九年1870年)季春(3月)弈于安庆抚院公局
  
  
    8、陈子仙受松茂亭二子
  
    238着
  
   
  
   
    9、陈子仙受松茂亭二子
  
    205着
  
   
  
   
    10、陈子仙受柳春圃二子
  
    234着
  
    陈子仙胜十六子
  
  
    11、陈子仙受汪叙诗三子
  
    185着
  
    陈子仙胜
  
  
    12、陈子仙受汪叙诗三子
  
    191着
  
    汪叙诗胜
  
  
    13、陈子仙受汪叙诗三子
  
    231着
  
    汪叙诗胜十子半
  
  
    14、陈子仙受汪叙诗三子
  
    221着
  
    汪叙诗胜十子外
  
  
    15、陈子仙受程寅谷三子
  
    183着
  
   
  
   
    16、陈子仙受程寅谷三子
  
    196着
  
   
  
   
    17、陈子仙受安鸾声四子
  
    177着
  
    陈子仙胜十九子
  
  
    18、陈子仙受安鸾声四子
  
    155着
  
    陈子仙胜十一子
  
  
    19、陈子仙受张寿山四子
  
    224着
  
    陈子仙胜
  
  
    20、陈子仙受楼心田五子
  
    208着
  
    陈子仙胜
  
  
    21、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70着
  
    陈子仙胜半子
  
  
    22、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31着
  
    毕方明胜二子半
  
  
    23、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47着
  
    陈子仙胜半子
  
  
    24、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30着
  
   
  
   
    25、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40着
  
   
  
   
    26、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65着
  
   
  
   
    27、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30着
  
    毕方明胜八子半
  
  
    28、陈子仙受毕方明五子
  
    123着
  
    陈子仙胜一子半
  
  

TOP

飞扬围棋 多九公  2019-3-5 02:14

这位小崇很可能是满人。清朝是满人打下的天下,因此满人在各地做官者非常多,杭州还有八旗驻防营,其中确实有喜爱围棋者,小崇为驻防营中人物亦未可知。但仅仅有姓无名,就不容易找出其人,毕竟满人姓名以“崇”字起头者太多了。

TOP

飞扬围棋 多九公 2019-3-5 01:42

这就是刻本。我见到的图是一样的。清代古谱都是先行者姓名列在前面,所以徐执黑先行绝无问题。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飞扬围棋 双节棍1573  2019-3-4 09:27

关于《晴川会弈》第二局,陈子仙和徐耀文246手的这一局。1902年的周陈弈谱也收录此局。显示是其出处是《潘徐合谱》
据邓元惠的文章介绍,此书书成于1870年。不过此书已经失传。
周陈弈谱显示的就是陈子仙先行。而1895年《寄青霞馆弈选》
1896年抄本《晴川会弈》中都显示的是徐先。
此局的先后手,令人生疑问。
《晴川会弈》我未见过,这是在网上找的图片。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飞扬围棋 双节棍1573 2019-3-4 09:03

老师不好意思,前两天看了以前的统计,统计中显示是陈在北京和一位姓崇的棋手对局
这个统计是以前做的,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
实际上棋谱庞标注的这位棋手京师人称“小崇”,失其名。并不能指的是一定陈在北京的对局。
这位崇姓棋手是和陈分先。不过还是于陈有较大差距的,每局都是陈领先30目棋左右。且局面上都是小官子了。
应该是陈早期的棋谱。陈到了中年以后,也只有周可以与其分先。
目前找到对子和陈的人有
董六泉、施省三、僧秋航、李昆瑜、柳春圃、徐耀文、沈某、崇某、刘福山、周小松。

TOP

飞扬围棋 多九公 2019-3-2 01:28

陈子仙如去过北京,或在道光末年到咸丰初年,或在同治四年后,即从汉阳回来之后。前者可能性极小,因为方濬颐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中进士后,直到咸丰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陈子仙如到北京,必定会去方氏外舅(丈人)周祖培家下棋,当时“京师三国手”沈介之、李海门、僧秋航都在。但方濬颐从未见过陈子仙,也没有提到错过在北京见陈的机会,可见当时陈氏还没去。

陈子仙同治四年(1865)去汉阳,回到浙江最早也在当年初冬,一般来说不会再出远门。同治五年(1866)到八年(1869)这四年间,陈子仙是否去过北京就不好说了。当时秋航已死,京师没有国手了。陈子仙棋谱我看到的不多,也没有看到有关他到北京的文字记录。如果棋谱上注明在北京,那就是肯定去过北京了,否则不容易判断。你可以把棋家姓名列出来看一下,或许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皖游弈萃》初版未见,现在能见到的是再刊本,其实是周小松收集的名家棋谱,从对局者姓名来看,不像全是在安徽下出的棋。估计初版是真正的《皖游弈萃》,刊印时子仙尚未去世,有较多周陈对局谱,而再刊时删去或用其他棋谱代替了。

TOP

来源:飞扬围棋  双节棍1573  2019-3-1 08:33

这是光绪二十八年邓元惠的《周陈弈谱》中收集的26局,周小松陈子仙的对局,仅供老师参考
1周小松对陈子仙226手皖游弈粹
2陈子仙对周小松223手皖游弈粹
3周小松对陈子仙307手皖游弈粹
4陈子仙对周小松284手皖游弈粹
5周小松对陈子仙211手皖游弈粹
6陈子仙对周小松229手皖游弈粹
7周小松对陈子仙242手皖游弈粹
8陈子仙对周小松254手皖游弈粹
9周小松对陈子仙197手皖游弈粹
10陈子仙对周小松223手皖游弈粹
11周小松对陈子仙207手皖游弈粹
12陈子仙对周小松317手皖游弈粹
13周小松对陈子仙222手皖游弈粹
14陈子仙对周小松219手皖游弈粹
15周小松对陈子仙232手餐菊斋棋评
16陈子仙对周小松235手餐菊斋棋评
17周小松对陈子仙215手餐菊斋棋评
18陈子仙对周小松338手餐菊斋棋评
19周小松对陈子仙150手子仙百局
20陈子仙对周小松173手子仙百局
21陈子仙对周小松185手子仙百局
22陈子仙对周小松185手子仙百局
23周小松对陈子仙236手新旧棋谱汇选
24陈子仙对周小松176手新旧棋谱汇选
25陈子仙对周小松119手新旧棋谱汇选
26周小松对陈子仙213手鲍小舟抄本

TOP

九、陳子仙行實繫年

筆者本文根據發現的文獻來考證陳子仙事蹟,不依其生平先後次序,故補上一篇行實繫年。

道光七年丁亥(1827)
              一歲。生於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父建禧,號菊坡,業賈(設茗肆),嗜弈而不精。(見五,張宗祥《陳子僊先生傳》)

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
              八歲。觀父與客弈,父將敗,代父弈,轉敗爲勝。(見八,方濬頤《夢園叢說》。陳子仙幼年事蹟各本所記大致相同,但年齡不一,姑取此說。)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
              十一歲。隨父至杭州,遇錢塘諸生夏之盛,夏有詩《贈棊童陳毓性》,時在春夏之間。(見二)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十三歲。隨父至常州,與董六泉對局。(見八,博山《弈史》)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
              十八歲。初遇周小松於揚州?(見三,胡先庚《繹志齋奕話》)陳周對局前段集中在道光末年,或至咸豐初,劇鬬百數十局。其後有二十年未見面,無對局。(見二,周小松《餐菊齋棋評》)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至三十年庚戌(1850)
              十九歲至二十四歲。主要活動於浙江、江蘇之間。陳子仙與董六泉、施省山、僧秋航、李崑瑜皆有對子局,大約都在道光後期,然無法繫之以年。

咸豐元年辛亥(1851)至九年己未(1859)
              二十五歲至三十三歲。主要活動於浙江、上海之間。咸豐元年(1851)正月,於杭州管米山王宅與劉福山對局,執白勝十一子半。(見程寅谷《楚游奕錄》)管米山是淺山之俗名,在峨眉山東。

咸豐十年庚申(1860)
              三十四歲。在上海。太平軍攻陷蘇州,趙晉卿到上海避難,與子仙相識,受五子。方秋客死於蘇州。程寅谷挈家避兵湖北漢陽。(見四,趙晉卿《子仙百局》序;八,常仲卿《陳方七局》序;七,方錫榮《楚游奕錄》序。)

同治四年乙丑(1865)
              三十九歲。夏,到湖北尋訪弈友,下榻程寅谷家。八月杪,與沔陽徐耀文會弈於漢陽晴川閣。陳授徐先,各勝一局。(見七,《晴川會奕偶存》)。

同治八年己巳(1869)
              四十三歲。在上海,與趙晉卿同住一宅,與錢芳圃爲鄰。子仙爲居停主人授棋,晉卿爲其子授學。晉卿成四手。秋後,子仙拒絕與晉卿下棋。(見四,趙晉卿《子仙百局》序)

同治九年庚午(1870)
              四十四歲。約於季春應安徽巡撫英翰邀請遊皖。與周小松重逢,對弈多局。子仙有詩作於皖。年初,趙晉卿離開上海公車進京。(見二,周小松《餐菊齋棋評》;六,陳子仙詩;《庚午九月十四日雨窗無聊作此遣悶時客皖江節署》、《呈英宮保翰》;四,趙晉卿《子仙百局》序)

同治十年辛未(1871)
              四十五歲。約於年初返鄉。夏,在上海得痢疾,回硤石鎮不到三月去世。(見二,周小松《餐菊齋棋評》,蔣學堅詩《哀陳子仙(毓性)》)
關於子仙遺譜,(民國)《海寧州志稿》記有《寶忠堂棋譜》若干卷,又清人余楙《白嶽庵詩話》記子仙有《(扌絜)翠草堂弈譜》行世,二者皆未見。張宗祥《陳子僊先生傳》記有“遺譜百餘局”,傳至其孫祖浩,爲蔣百里取去,下落不明。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周小松著《餐菊齋棋評》。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趙晉卿在蘇州以活字刊印《子仙百局》,刊本未見。(見四)

光緒二年丙子(1876)
              周小松著《皖游弈萃》,方濬頤作序,劉文楠再刊。劉氏《皖游弈萃》初刊本未見。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
              七月,趙晉卿選江寧訓導。(見四)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
              常仲卿在南京刊印《子仙百局》,以趙晉卿所刊爲底本,陳周對局譜有更換。(見四,趙晉卿《子仙百局》序)

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
              周小松卒。

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
              趙晉卿再刊《子仙百局》,有自序。刊本未見。

約1960年至1963年間
              張宗祥作《陳子僊先生傳》。傳中有關陳子仙事蹟記錄多有錯誤,關於子仙家世記錄較有參考價值。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