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超越自我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11-28 08:42 编辑

作者:陈祖德

目录

探索人生真谛——《超越自我》序
正文 第一章 人生的阶梯
正文 第二章 启蒙老师(1)
正文 第二章 启蒙老师(2)
正文 第二章 启蒙老师(3)
正文 第二章 启蒙老师(4)
正文 第二章 启蒙老师(5)
正文 第三章 陈毅和李立三(1)
正文 第三章 陈毅和李立三(2)
正文 第三章 陈毅和李立三(3)
正文 第三章 陈毅和李立三(4)
正文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1)
正文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2)
正文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3)
正文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4)
正文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5)
正文 第五章 初露头角(1)
正文 第五章 初露头角(2)
正文 第五章 初露头角(3)
正文 第六章 2.5比32.5(1)
正文 第六章 2.5比32.5(2)
正文 第六章 2.5比32.5(3)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1)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2)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3)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4)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5)
正文 第七章因为我年轻(6)
正文 第八章 国 耻(1)
正文 第八章 国 耻(2)
正文 第八章 国 耻(3)
正文 第八章 国 耻(4)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1)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2)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3)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4)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5)
正文 第九章 初渡东瀛(6)
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1)
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2)
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3)
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4)
正文 第十章 合肥鏖战(5)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1)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2)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3)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4)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5)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6)
正文 第十一章 五战五胜(7)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1)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2)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3)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4)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5)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6)
正文 第十二章 苦斗鶨原(7)
正文 第十三章 动荡中的棋赛(1)
正文 第十三章 动荡中的棋赛(2)
正文 第十三章 动荡中的棋赛(3)
正文 第十三章 动荡中的棋赛(4)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1)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2)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3)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4)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5)
正文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6)
正文 第十五章 恩人与恋人(1)
正文 第十五章 恩人与恋人(2)
正文 第十五章 恩人与恋人(3)
正文 第十五章 恩人与恋人(4)
正文 第十六章 廖承志代表团(1)
正文 第十六章 廖承志代表团(2)
正文 第十六章 廖承志代表团(3)
正文 第十六章 廖承志代表团(4)
正文 第十六章 廖承志代表团(5)
正文 第十七章喜事和丧事(1)
正文 第十七章喜事和丧事(2)
正文 第十七章喜事和丧事(3)
正文 第十七章喜事和丧事(4)
正文 第十八章 失败还是胜利(1)
正文 第十八章 失败还是胜利(2)
正文 第十八章 失败还是胜利(3)
正文 第十九章北京——巴黎(1)
正文 第十九章北京——巴黎(2)
正文 第十九章北京——巴黎(3)
正文 第十九章北京——巴黎(4)
正文 第十九章北京——巴黎(5)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1)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2)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3)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4)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5)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6)
正文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7)
正文  超越想像:我这二十年——陈祖德先生访谈
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喜读《超越自我》
一本书的启发
棋道与人道
《他,这样超越自我》
读者来信

正文 探索人生真谛——《超越自我》序

    探索人生真谛

    ——《超越自我》序

    严文井

    读了祖德的《超越自我》,引出我一些感想。

    我很佩服祖德那种精神。几年前,他生过一场使人提心吊胆的大病。按理说他应该退下来了,可是不。他不但未退,反而迎了上去,跨进一个他不很熟悉的领域,进行新的拚搏。这部传记文学就是他从事写作的第一个成果。这个久经战斗的棋手又一次超越了原来的自我。

    这部书具有多种意义。

    这是一部近代的,特别是近30年来的中国围棋发展史。

    即使不懂围棋,我们也会关心这个历史:为什么围棋在它的故土反而衰落了;为什么近30年它又重新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为什么在这条路上它又不是一帆风顺,一切完满;是些什么因素使得近30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一大批围棋高手;在风云变幻的30年里,这些高手的日子又是怎么度过的,等等。

    这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上面提到的那些曲曲折折,实际是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故事。下围棋的是人,支持围棋事业的是人。祖德善于描写人。他的热情陈叙,一会儿让我们开心,一会儿又让我们揪心。

    这部作品里包含了许多纪念碑式的章节,是祖德专门为一些历史人物建立的独特的纪念碑。他们的形象被祖德再现出来,无论是工笔肖像,或是粗粗勾勒的侧影,好像都是活的,仍旧像祖德当年所见到的那样。祖德感激他们,让他们永生在自己的书里。

    更可贵的是:这部书公布了一个围棋高手的复杂的内心。这颗心充满了喜悦,也体会了不少辛酸。祖德的思想在持续的战斗中不断升华,终于悟出了一个人生真谛。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写道:

    “我认为无论一个围棋手,或任何一个运动员,要夺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赛时什么杂念都不能有;作为一个棋手,要不断提高,不断突破,也必须超越自我;一个棋手在后起之秀要战胜自己时,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人战胜自己;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就是生死问题,也得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抱乐观主义的态度。”

    说得多好啊!祖德道出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内涵,一个真正的斗士的精神。

    没有这种精神,一个人即使一辈子打着各种辉煌的战旗,也变不成斗士,不配称为斗士。正如那些使“盘外招”来取胜的人一辈子变不成棋手,不配称为棋手一样。

    祖德从扶持过他的前辈的经验里,加上他自己的亲身体会,深刻地悟出了人生的拚搏之道,首先是在于如何对待自我。他找到了并抓紧了这个主题。

    我认为,这是个对很多人都有意义的主题。

    “超越自我”是一种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触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几乎没有止境的困难历程。无尽的矛盾中包含着自我的自相矛盾,可是还得以有尽之生,带着矛盾、迎着矛盾往前奔去。这就是真正的人所得到的人生真谛。读了祖德的书,我仿佛也有所省悟,但对于许多过程我还得像他一样,在奔走的路上继续探索和思考。

    希望祖德继续写下去,他能写的书还会有许许多多。

    1985年1月29日

《超越自我》听了十分感人,其收获是:1懂得了不少为人的哲理,人生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弈围棋如此,与病魔作斗争如此,其他一切也都如此,这是做人的座佑铭。2体现了中国人民谦逊、拼搏、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催人奋发向上。3这部书是陈祖德前半生拼搏的真实写照,可信性强,听了真挚亲切,不违背历史现实,不回避矛盾和自我。4对我国围棋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是一部通俗的围棋史。围棋始源于我国,我国人民应该继承和发扬,让围棋在世界之林中,名列前茅,要为祖国围棋事业争光,要为各行各业列于世界之先献身,长中国人的志气。5陈祖德写这本书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出来的,本身也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那样,具有很浓烈的教育意义。电台同志为这部书配了专题介绍,好似锦上添花。但还感到不过瘾,最好再说说陈祖德的近况与打算,特别是他的身体状况。

    北京复兴路55号甲5鲍承昌

    我这个人很少听收音机,偶然间收听到《超越自我》,居然着了迷,每天中午12:30抱着收音机不放。不但是我,就连我全家五口人都被吸引住了,深深为陈祖德同志的经历所打动,所震撼,从《祖德同志的围棋生涯》中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在于不懈奋斗,这条哲理将永远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迈步。”

    江西省南昌县蒋巷中学徐强

    “这部传记文学,既是陈祖德同志的个人成长史,也是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史,其思想内容丰富,语言朴实精炼,听时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我们夫妻俩虽然对围棋一窍不通,也听得着了迷。”

    黑龙江省五常县十八号信箱李慧敏封钦伟

    从《超越自我》播送的第一天起,我的心就被紧紧地抓住了,我立即告诉家里的人,并写信给远方的朋友们,让他们及时收听。这段时间里,陈祖德成了我们议论的中心。陈祖德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那执着的追求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他能够正视自己,正视病痛,正视死亡,正视成功与失利,也能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事业,他不畏逆境,奋力拼搏,以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在曲折的道路上攀登,不管“天灾”**,从不退却,这不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寻求的精神吗!超越自我不正是我们应该向往的精神境界吗?陈祖德是成功的。他实现了自己愿望,在中国围棋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战胜了死神,完成了佳作《超越自我》,赢得了许许多多听众的心。

    上海市7039信箱141号魏萍

    《超越自我》真是感人肺腑,把我们全家的心都吸引住了,每当这个节目开始,全家人就立即停止了一切活动,实行了“紧急戒严”,连吃饭也是提前或推迟,决不能有一点影响。

    河南西峡城关镇关巷5组袁天西

    我们全家从头到尾听完了电台播送的陈祖德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我们的心被深深打动了!我虽然不懂围棋,但理解《超越自我》的价值,我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小学校长,也和陈祖德一样身患顽疾,曾8次住医院治疗,可惜至今仍在病中。我也热爱自己的事业,我渴望重返三尺讲台!我决心以祖德为榜样,直面死神,战胜它!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活着就要像祖德那样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云南省安宁县盐场杨村100号雷述文

    《超越自我》写得多好啊!真实、生动、感人,我们每天中午12∶15下班就忙骑车回家,进门就开收音机听小说连播,听完后才去食堂买饭,好几次都没有吃上菜,可心里总是满足的。因为不仅听到了新中国围棋事业发展的历程,了解了很多的人和事,而且欣赏到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各项事业中,要是能多有些“超越自我”的精神,少一些时时事事以我为圆心的人物,我相信,一定能加速四化的进程。

    昆明北京路49号省五交化公司陈祖书彭乡玉

    我们全家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动的心情听完了《超越自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设法买一本书,再好好读一遍。

    作为一个人,陈祖德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价值。他对事业的坚贞、执着;对师长,对亲人的拳拳之忠,对同行、对后辈的无私、坦诚;对困难,对疾病的刚强、超脱……无不让人为之折服。

    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李戈

    感谢电台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精彩的节目。每天当我们打开收音机,全寝室的同学都沉浸在最美好的境界中,我们被融进去了,与主人公同悲欢,共命运。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贵州师范大学王兴武

    被这个节目吸引和感动的又岂止我们宿舍的7个人。五六月的保定已是酷暑逼人,从中午开着的宿舍门里面,差不多都传出播音员那浑厚有力的声音,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房。

    河北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83级43宿舍7位男同学(张立友执笔)

    听完《超越自我》以后,我的心情和前年听完了电台播放的《新星》一样激动不已。陈祖德同志那高大的形象和对生活要做一个强者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牢牢铭刻在我的心里,难道他不是我们要寻找的80年代中国的‘保尔’吗!他那对祖国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拼搏,都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啊!

    浙江省云和75信箱(国防工业技工学校)王伟光

    我虽不懂围棋,但却被陈祖德的那种为我国围棋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到了我自己作为国家建设之栋梁,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必须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去拼搏,去奋斗。”

    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顾洪波

    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我有幸从贵台收听到陈祖德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它犹如一块巨石,在我心底激起千层浪,更激起我对祖国的爱。真使我难以置信,一个卧病在床的围棋冠军能写出这样富有感染力的佳作。《超越自我》中,那富有哲理的话,不时敲击着我的心扉,常常引起我的深思。生活是一场严肃的战斗,有坎坷,也有艰辛。我很需要这样的人,在我受到挫折的时候,他能帮助我;在我高兴的时候,他能提醒我。我觉得《超越自我》就是最好的“人选”。

    福建漳州市东山一中高三(1)班王石发

    我本不是一位“围棋”爱好者,是什么力量吸引着我顾不得中午的休息,一听到底呢?除了播音员精湛的播音艺术外,最根本的是陈祖德同志为了祖国的“围棋”事业,奋斗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陈祖德同志不仅在围棋事业上是一个强者,在同死神作斗争中也是一个强者,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今天,古老、悠久、伟大的中华民族正需要这样的拼搏精神,这样的强者。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当代的工人、农民、青年、大学生需要这种精神,这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

    湖北省汉阳县委党校电大2班曹阳

    我一向自认看透了这个社会,人人都是自私的,事事都要走后门。近来当我听了英模们的报告和您的作品后,我的态度逐渐转变,自传中你那纯朴的语言,坦荡无私的胸怀无不使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我喜欢心血来潮干事,但这次不是。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水平有限,不会表达,我不得不叹服你惊人的毅力。我服了,从来没有这样服气过。

    武汉市柴阳湖中学“一个小小的听众”给作者的信

    《超越自我》震撼了我的心魄,我从沉睡中惊起,发自内心地呼喊:我要奋斗!《超越自我》打破了我的正常生活规律,午觉的时间少了,可我情愿!古代有余音绕梁三日不散之说,我还半信半疑,现在我信了,《超越自我》的余音将萦绕我整整的剩余生命,我肯定地说。

    《超越自我》是陈祖德本人的历史再现,也是我们民族应有的精神的集中表现。陈祖德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冷静对待,应付自如。我呢?堂堂的男子汉,时代的幸运儿,一个师范院校的学生,竟然哀叹人世沧桑,认为自己时运不济,想超脱尘世。我是一个弱者,我太渺小了。我如不从自己设置的陷井里跳出来,那我就是白活了。而跳出来需要的正是陈祖德的超越自我的精神。《超越自我》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终生难忘。

    江苏杨州师范学院政教班周浩(参试前夕匆匆书写)

    我对没有机会上大学感到非常痛悔,以至于学习不用功,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放松,成绩落到了中下游,我甚至想破罐子破摔了。是陈祖德发自内心的言语,把我从狭隘的自我观念中解脱出来,使我重新审视了人生,我决心从现在开始以陈祖德的言行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努力学习文化,提高思想修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祖国的外贸事业。

    河北外贸学校八五级财会班方坚

    去年我没有考中理想的重点高中,曾一度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总也摆脱不了心理上的阴影,致使学习没有一点起色,而越是这样,自己越是痛苦不堪。可是自从我收听《超越自我》以来,陈祖德那非凡的自信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开始正视自己,我也力争超越自我了。我现在充满了信心,决定要刻苦用功,将来也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抚顺市第十二中学高一(1)班刘燕晖

    作为一个生活在80年代的幸福的中学生来说,陈祖德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我们在学习上以至在做任何事情上都非常可取的良药。在我们中间,也有一部分同学,吃穿住行样样都较优越,就是在学习上缺乏这种精神,成天打打闹闹,不务正业,像这样的同学,如果能听听《超越自我》,一定会重新思考人生的。”

    甘肃定西中学高二五班石光武

    从现在看来,每所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风不浓,组织纪律涣散的现象,这些学生自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什么都了不起,因而学习毫无动力,政治上不要求进步,反而唱出了内心空虚的怪调,进而以谈情说爱来填补所谓的内心空虚。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要求上进,立志干一番事业的同学也变得消沉了。这种现象何时才能了结,值得各高等院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志深思。假如这些学生都有那么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带着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珍惜大学生活,那么我想,这种现象就该销声匿迹了。

    郑州粮食学院171号廖小平

    我也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深知围棋的魅力,我也曾为它废寝忘食,还带着孩子杀至通宵达旦。

    云南的环境啊,云南的气氛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形成?云南的水平啊,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全国先进水平?什么时候云南的棋术才能和第一流的棋术较量、厮杀一番?这是我一个普通云南人的美好的、热切的、梦寐以求的希望。”

    云南省机械厅职工大学西部分校数学教师尹俐(女)

    我是一个对围棋热爱了几十年而始终不衰的人。我现在人虽已离休,但对我国的围棋事业,仍然十分关注。

    每当我听到邻省四川、湖北、山西、河南出了选手,成都县苑有那么多的活动,我就禁不住在心中暗叫“救救西安”!

    西安东街安宁里23号于耀勋

    我是一个棋迷,棋龄已有8年,可对我国围棋史了解甚少,最初是抱着了解中国围棋史,熟悉更多的围棋名将的愿望来听《超越自我》的。我的这一要求不但得到满足,而且得到了新的收获。下棋不光是娱乐,消谴,更重要的是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精神更充实、强大。人除了用强壮的体魄显示力量之外,还能用自己的精神、意志显示出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能战胜任何实体力量所不能战胜的困难。

    成都95信箱2学院8351班谭敏超

    我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这部震憾神州的作品听完的。我每天都急切地盼望着中午12∶30的到来。有时,中午单位有事回不了家,也一定把袖珍半导体带上。播出开始后,我们办公室的不少人也都围上来收听。我感谢省台,给了我这次机会,使我听到了一种来自宇宙的声音,这不光是陈祖德的生命交响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曲壮丽的凯歌。

    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陶旌

    《超越自我》播送完了,自己似乎还没听够。这部传记文学,我是一点没落下。我对围棋一窍不通,但却被陈祖德精彩生动的文笔和张家声同志绘声绘色真切感人的演播所吸引。这部作品在广大听众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一部好作品,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安徽机电学院工艺系王瑞荣

    一天不漏地听完了《超越自我》的广播后,我感慨万千!

    特别是最后讲到陈祖德患了绝症以后,死神向他发起了猛然的攻击,而他却置生死于度外,勇敢地沉着应战,与死神拼搏,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近3年来,我3次患病,住院9个多月,病情十分严重,家属曾4次接到“病危通知”,历经千辛万苦,我虽没有大口大口地吐出鲜血,但我得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一刹那间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可我要学习陈祖德的沉着应战精神,奋勇与死神拼搏。

    《超越自我》这部传记文学,内容真实,叙述细致,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它不但谈了围棋,还谈了对人生观的认识和看法,谈到不少待人接物的道理,加上演播者的声情并茂,有时我竟潸然落泪,深受感动,这的确是一部优秀作品,不但搞围棋的人应该看,就是干部、学生、工人和农民,个个都可以从中吸取精神上的营养。

    南京察哈尔路十二新村听众杨汝熊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之余尤爱听小说广播,我于去年夏天就已经收听过陈祖德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最近你台又使我一饱耳福!

    中国有句古话:“隔行不隔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行爱一行,像陈祖德那样用“超越自我”的精神对待自己的事业,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无比兴旺发达。

    淮阴县南陈集乡包义平

    我不是围棋爱好者,却被一位围棋手的传记深深地吸引。我衷心感谢江苏广播电台的同志,你们充分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选播了这样一篇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好作品。它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进取,探索。

    南京下关姜家圩听众王永妹

    就在我无比惆怅之时,是你们播出的这一节目教育了我,激励着我,陈祖德面对死神毫不畏惧,勇敢地同病魔相争,与命运相抗,和他比起来我这又算个什么呢?如今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今后我还能继续上学,继续向知识的海洋探索前进!

    保定市三医院二科十六号一位“幸运”的病号

    因残疾从小被人看不起,养成很少动感情的习惯,这次听后非常激动。他写的这部书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克服困难。他为一个残疾青年指出奋斗的目标。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惠济路53-30号章新洪

    身患癌症陪伴了我近一个月的朋友今天要离去了,这个朋友就是每天中午12∶30广播的陈祖德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它曾使我激动、感奋,给我以向上的力量,使我从某些羁绊中得到解脱,重新认识了人生的真谛。……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心也平静了许多,我的新征程又开始了。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北京2704信箱3分箱)王承曙

    我是一名青年妇女,身边带着刚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体不佳,在繁忙的工作和杂乱的家务困扰之时,坚持听完了《超越自我》的广播。它使我对以往的许多问题、困难重新思考,同时也使我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感谢陈祖德同志给予我的将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

    《国外医学呼吸分册》编辑部李惠娟

    贵台全文播送了陈祖德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篇难得的具有战斗力、说服力、吸引力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的辅助教材。

    贵阳一中政治教师游国士

    《超越自我》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围棋界、体育界,而是整个社会!不仅仅要影响80年代的青年人,还要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它的影响、价值或许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估计得了的,它一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能让每个人,至少是每个青年人都来读读它,该有多好!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严青运

TOP

尊敬的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陈祖德老师:

    我是一个围棋爱好者,学棋很晚,也没入门。但我非常喜欢它。您的《超越自我》写得很好,非常有感染力。虽然话语普通,用词朴素,但很有哲理,很有一点精神。我觉得您是一个实实在在、非常平凡而了不起的人。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郴州油脂化工厂未建明

    1987年4月4日

TOP

陈祖德老师:

    《超越自我》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文学传记作品,人物的思想、情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尤其是主人公您自己,更是鲜明、生动。

    《超越自我》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的奋斗史,具有震撼心灵的感人力量,他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鼓励人们自我完善、进取不息。如今人们不是热衷于谈论“男子汉”吗?我认为,您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坦荡磊落的胸怀,顽强拼搏的忘我奋斗,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都表现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风度和气派。

    一位您不相识的崇拜者彭玉

    1986年10月23日

TOP

陈祖德同志

    您好。刚听完您的传记文学《超越自我》,就迫不及待地给您去信,是因为被您对围棋事业的酷爱所感染。我写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这个,是想通过您买一本《超越自我》。这本书写的很好,我非常喜欢,对陈老总的伟大,对工人农民经济拮据的了解,写的是那样的真实、可信,让人接受。我觉得《超越自我》不但可以让人了解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围棋手的辛劳,而且也可以学到一个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学到做人的美德。

    海西州水泥王周平

    1986年6月8日

TOP

祖德同志

    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请原谅。

    我叫刘镛生,刘骆生是我弟弟,可能您也许能记起他,1975年在全运会上(上海),我同我弟弟有幸蒙您授“子”下过两局棋,至今我们仍铭记在心。后来得知您患了重病,我也于1983年赴日留学,已是近10年未能同您见面了,虽然在几次公开场合,曾看到了您,但终于未能有机会同您讲上几句话。

    最近我拜读了您的超越自我,写的真是精彩,因为许多事情我在报纸上见过,许多情景我也曾亲历过,日本棋界我也很熟悉,所以更感到格外亲切感人。我是一口气将它读完的,然后又读第二遍,第三遍。我原以为这是因为对围棋的酷爱,对您的敬仰才导致对此书的偏爱的,但最近我把它推荐给一位完全不懂棋的朋友,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他们也同我一样如饥似渴地读它,有的还作了读书笔记,摘抄了书中的许多警句。他们同声称道:虽然原来不懂棋,但看了书之后,对围棋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解放后围棋的发展,知道了围棋是十分高雅而近于神圣的艺术,也深为您及诸多棋手在围棋事业中的拼搏与贡献所诚服。不仅如此,他们还极度赞扬您的文笔,是美的享受,为您有这样深湛的文学造诣所折服。我听了这些赞扬,就像赞扬我一样高兴,我觉得他们对我也刮目相看了。谨祝

    春安!

    包头供电局刘镛生

    1987年3月26日

TOP

陈祖德叔叔:

    您好!寒假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您的《超越自我》。我不禁被那一行行充满真挚感情而又不需华丽词藻粉饰的文字所打动,尤其是每每读到进行围棋比赛时,一行行方块字反复地映入我的眼帘,渐渐地变成了您和对手在棋盘上激烈厮杀的情景,每读完一段,心理上就得到一分满足,因为我也渴望这种智慧上的高级竞赛。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默默地喜爱上了围棋,随着我对您的《超越自我》一书的反复阅读,这股默默的潜在意识流,便成为了一决而不可收的铁流。我的基础比较差,11岁才开始摸棋子,没有较高水平的人做过指点,当然也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更谈不上天资聪慧,但我却很自信,也许是您在《超越自我》一书中所说的膨胀的自信心吧!我自信我不比别人差,差也是暂时的。我把这爱和自信付诸于行动。我才14岁,有无限的大好时光和充沛的精力。我每天打谱、下棋,钻研棋理,我完全沉浸,不,是完全陶醉在围棋这项最高级的运动之中了。我如此狂热地提高自己的棋艺,因为我凭的不是五分钟热度。任何一个围棋爱好者都有成为职业高段选手的愿望。我也一样,大概由于年轻气盛或是年幼无知,我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您在书中曾因对方是围棋爱好者而感到近了一层关系,而我如果知道对方是围棋爱好者,则巴不得手谈一盘。尤其是曾赢过我的强手,我更要比试比试了。我如痴如醉,如果某一天离开了围棋,便感到精神空虚了许多,总觉得少点什么。

    总之,我觉得我在看完您的《超越自我》一书后,更深地爱上了围棋,不,是真正地爱上了围棋。

    我想,我该说的已经说了,如果您有空的话,请在百忙之中回信。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一个围棋爱好者刘一凡

    1987年2月11日

TOP

祖德叔叔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今天给您写信,其实这是写给您的第二封信了。第一封是半年前写的,估计您没能收到。

    叔叔我感谢您在病中写的那本《超越自我》。它曾给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多少次把我从无限孤独和痛苦中拉上来的就是您的精神。

    我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我不是神仙,我需要理解,帮助和真诚的友谊,可我并没有真正得到。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您能理解我吗?一个心中充满热情的中学生;一个内心孤寂,凄凉的中学生;一个不甘落后,不愿被埋没的中学生;一个要挣扎着站起来迈开步子前进的中学生;一个需要勇气和鼓励的中学生;一个把您当成朋友,并真诚求助的中学生。叔叔,生活是艰难的,要向自己美好理想进军的路更是坎坷,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跌倒。这时是多么需要朋友的理解,鼓励和帮助呵。

    现在我就是一个需要精神上给予帮助的人,叔叔,您说我能战胜自我吗?

    祝您生活愉快!

    天津市宝坻县口东乡黄辛大队张颖慧

    1987年7月20日

TOP

陈司长:

    您好!

    恕我冒昧,我们虽不认识,但我却热切的想要读您的书——《超越自我》。为此,我几乎想了所有可能的办法,都没有买到。在本市托人,到省会的新华书店去找,甚至写信到上海、扎兰屯等兄弟处,让他们代购,后来又给北京邮购部去信询问,也没有如愿。当我读到《光明日报》上“姗姗”给您的信时,曾产生过向她借的想法,但终究还是犹豫了。前些日子读到你被任命为“司长”的报道,很想“勇敢”地找您试一试了。

    您的《超越自我》的书名,就吸引了我,多么好啊,这简直是对所有想要作真正的人的忠告。仅此就足以令人佩服,比所有以“奇特”吸引读者的书名,要高不知多少倍,更何况我有幸听了报告文学:“他这样超越自我”愈发诚服,我要推荐我的孩子阅读,他们在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正是需要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有不少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许多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是多么需要正确对待自己,来一次“超越”呵!当然,人人都应常常总结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然而买书太难了,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只好向您求助,阅后一定“完璧归赵”,不知可否?

    祝康安!

    辽宁省抚顺市冶金学校吴继

    1986年10月17日

TOP

陈祖德同志

    您好!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超越自我》很受感动,冒昧地提笔写这封信,尽管不知是否能到您手中。虽然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但却饱含着丰富的哲理。您在超越自我中,历尽了艰辛,您以拼搏的精神,使我国的围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您的书,对老年人对年轻人都是很好的读物。我把“胆大如虎,心细如发,波平如镜”抄给了我的两个孩子,愿她们从这字中,从这本书中得到鼓舞和教益。

    书中除却您对几位老师(尤其是陈老总)树起的丰碑,除却对几位老前辈的感念之情,对您的父母亲也写得情真意深。我已经是50岁的老人了,看着看着竟会情不自尽地欢笑,或眼中含着酸楚的泪水。

    写这封信,还有两个动因:一是我是一个肿瘤专科医生,1961年大学毕业,即从事此专业。我想告诉您癌症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很多人经过治疗都回到岗位上工作,而且做出了成绩,手术后存活20年30年的人,放疗、化疗后存活5年10年的人,很多很多。山东省的数学家潘承相教授,在结肠癌手术后担任了山大的副校长,还培养博士研究生,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您的书也是很好的例证。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胃癌治疗后已10年,现在还担当着原委主任。因为您是名人,自然有很多人为您出各种各样的主意,但原则上一定不要乱用药,一定听专家们的话。二是,我爱人少年时代是上海杨浦区队的乒乓球女选手,与李赫男、郑敏之她们常打球,她现在已经是46岁的肿瘤内科副主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前几年她偶然与李赫男有一两封信,现在则是“各顾各”了。

    我的两个女儿,一个读大三,一个是高三,我觉得您这本书,应当是她们探索人生真谛的一本教科书。我来威海短期疗养,偶而看到这本书,幸运!

    山东是齐鲁之邦,又是孔孟故乡,可是围棋很落伍。落伍的原因,也不难从您的书中找到答案。现在山东变化很大,孔庙府、林青岛崂山、泰山、蓬莱仙境,安静秀丽的威海刘公岛、甲午海战门,都成了旅游疗养的热点,欢迎您有机会来山东疗养。

    您看到此信不必回信,这已经是对您的干扰了。

    祝健康!愉快!

    田国栋

    1987年8月2日于威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