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清代徽派围棋研究

来源:徽帮棋友会 » 以棋会友 安徽花满楼 2015-10-05 00:05

  自明代王世贞所论徽派围棋为明中叶三大流派之一后,徽派围棋不断发展,弈家、国手频出,直至明末清初。正如《中国围棋史》所说:“晚明几个盛行围模的地区形成一种崇尚围棋的传统,这种传统深深地影响了乡风民俗,使这些地区成为清初著名棋手的摇篮。”《明代徽派嗣棋述论》曾论及清代徽州地区出现了像汪汉年、张潮、程兰如、朱秋浦、吴凤来、汪秩、程国贤等围棋高手。这一时期棋谱编印也得到发展。清代徽州地区围棋的进一步发展.与明代徽派围棋的确立与发展不无关系。徽派嗣棋从时间跨度上看,是从明代绵延发展至清代的。清初,徽州地区围棋棋手人数众多:康乾盛世,徽派围棋困手名跃棋坛:晚清,徽派围棋渐衰,弈家人数减少,名望锐减。

  1、清代徽派围棋的分期
  徽派围棋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清初的承续期、清中叶的发展高峰期、晚清的渐衰期。
  1.1承续期
  清初,徽州嗣棋发展延续晚明徽派周棋之路,出现了像汪幼清、苏亦瞻、吴长蘅、江用卿、汪汉年、吴孔祚、程仲容、吴贞吉等人。
  江用卿,字君辅,清初婺源江湾人,性嗜棋。《柳轩丛谈》称其年幼即工弈,称国手。年十七,曾被一官人邀请至江北角技,与该官对著,君辅连胜数局.该官深相礼敬,被延为上宾,其地围手无出其右。江用卿还得到该官推荐。与好弈巨公大族对弈,获数百金后归乡里。江用卿江北之行,名望大振。获利颇多,名利双收,这也表明其棋技颇高,名居江北国手之上。耀汉年,清初歙县人,擅弈棋,称国手。汪汉年曾与六安棋手周东侯初遇于广陵(今江苏扬州).两人旗鼓相当。周东侯为清初棋界高手。有称其为弈淋漓尽致,不可方物,非同辈诸人比也。汉年能与东侯伯仲不分,棋技之高,自不待言。但其与清初另一高手周懒予较艺负后,开始翻然易辙,改变棋路棋风。徐星友对汪汉年棋技棋风有独到之评。“狭巷短兵。不苦逼窄,当此境者.惟汉年最为擅长”;“汪周初到家时对局,精悍之气逼人,极淋漓磅礴于有用之用,未臻无用之用也”:“汉年之著,洒然自得,独运神明,脱略形骸。虽非极致之处。然规模宏远矣”。邓元德亦称其如王羲之染翰,挥洒自如,是其弈格别有一种风趣也。徐、邓之评,主要指出汉年弈艺独具一格。洒脱、精悍、大气、有规模.白成一体,故能独立棋坛。为清初国手中之高手。汉年著有《弈悟》一卷、《眉山墅隐》等。
  吴瑞徽,名贞吉。康熙年问名手。童年嗜弈,常往江淮一带交流,有国手之誉,曾远游各地交流棋艺。康熙二十八年,在扬州结识两淮鹾使陶式玉,参与修订《官子谱》三卷,著有《不古编k又与程仲容、高钦如、吴孔柞等人对局,贞吉皆让一先,被誉为清初弈坛之翘楚。吴孔祚,新安人,著有《遗谱》,中有其与周东侯一局、吴贞吉二局。
  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官至翰林,十分爱好围棋,棋风潇洒俊逸、清隽风流,对围棋艺术的真谛.见情见理,其著有《幽梦影程仲容,新都人(今徽州地区人).顺治十七年(1659年)曾与汪汉年、盛大有对局于杭州,后又曾与黄龙士对局。清代徽派围棋名家高手辈出,一如清朝平湖三张之一的张金圻在其《坐隐居谈弈理诗》中所云:“洎我国初材辈出,超群绝类黄月天。清新俊逸真无敌,诗中有似李青莲。周汪吴盛朱徐继,品评对垒著新篇。”这是评析清初棋坛大致状况。他认为黄龙士(字月天)是清初棋坛出类拔萃的弈手。其后的周东侯、汪汉年、吴贞吉、盛大有、朱广溪、徐星友均闪耀棋坛。汪汉年、吴贞吉二人为清初徽派围棋的代表人物.他们也是清初棋坛的重要人物。
  清末邓元德曾对清朝弈手进行等级分类,其次序是大家、名家、第二手、第i手、第四手。其中清初徽派棋手汪汉年、江用卿、程仲容、吴孔柞、汗幼清等均被列为名家14l。由张金圻、邓元穗二家所评,可见清初徽派围棋的棋坛地位。
  1.2发展高峰期
  正如张金圻诗中所论“高宗首直聪明。万几余暇资谈笑。海内承平高手谈,内廷供奉蒙恩诏。乾隆中叶数梁程,堂堂正正陋奇兵。乾隆之季施范鸣,条理始终集大成”,这几句指出了清朝鼎盛时期自上而下的嗣棋氛围,指出了清中叶棋坛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围棋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范西屏。程慎诒,字兰如,号钝根,歙县人。程兰如步人棋坛时,正为徐星友晚年,是时,海内推徐星友第一。兰如值壮龄,与其对弈。据记载,兰如得当时众国手之助,挫败徐星友,由是名声遂起。另据歙县人鲍鼎《国弈初刊》序云:范程毕生独少对局者,则以兰如昔争天下国手于某藩邸,同时十七人,西屏年最少,兰如已胜其十六人,未至西屏,凡二日而局未终,通盘筹画,总输半子,会范酒后公官子误一道,反负半子。某藩遂定兰如为天下大国手,一时卿缙绅,具币争迎,声名藉甚。与徐星友、范西屏交手获胜,确立了程兰如在当时弈坛的地位。兰如与梁魏今、施襄夏、娄子恩、赵两峰、吴来仪、冒湘舟、蒋再宾、蔡邻卿等人对局。按邓元穗所论。这六人中除蔡邻卿外。其余五人均为名家。乾隆十八年,已逾花甲之年的程兰如,偕韩学元、黄及侣,自扬州谒高东轩于晚香亭,三人对弈,共十五局。兰如评骘为《晚香亭弈谱》。黄及侣、韩学元分别为弈家中二手、三手。程兰如著有《弈理妙悟》,为清休宁人汪秩所辑。清末毛孝光曾刊程兰如等对局谱。他认为《晚香亭弈谱》有成于仓促,犹有未经体认处,认为《妙悟》一编,盖兰如晚年所取同人成局,反复研讨,得失不爽丰黍,令人有观止之叹,其精深可知也.评价颇高。《晚香亭弈谱》十五局,计韩、程二局;黄、程五局;韩、黄八局,则二人分先。高东轩云:“予观三子之弈。兰如同老手矣,与予旧识三十余年.今寿逾花甲,神丰闲静如曩时。韩、黄二子则年及壮,颇能相抗,观其静对之余,矜
  心既平,躁心悉化,拟之而后应,审之而后成。可谓慎之又慎矣。”
  程兰如之后的施襄夏、范西屏为棋坛双子星座。兰如棋风与二者均不同,按邓元德评,“程兰如如齐楚大国,地广兵强”。吴峻评日:“近日兰如先生,体大思精。”清中叶徽派嗣棋尚有朱秋浦.黟县人.是位隐者,对弈理有较深研习。他认为弈之道与行军法无异。
  1.3渐衰期
  清末徽派围棋能够叫出名字的有程国贤、江嗣钰。晚清十八国手中,无一人来自徽州。徽派围棋跌入低谷。程国贤,字德堂,嘉庆、道光时歙县人,尝流寓江宁。江宁自雍乾以来,设局秦淮河畔,以助江山游客之兴。游画舫者,或厌日长酷暑,则舍之登陆,诣陈公祠围棋局,为消遣也。流风余韵,渭南犹承袭之。道光中,程国贤与渭南对弈秦淮河畔,由是知名,后举于乡,官知县。江嗣钰,歙县江村人,工诗,擅书法,好弈棋,犹善弹琴,尝至黄山下,或弹或弈,竟日不倦。清末徽派围棋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出现了像汪秩、鲍鼎两位棋谱刊印大家。汪秩,字似园,海阳(今休宁)人。家金阊(今苏州),施襄夏往来浙、苏、扬、宁之间,晚年尝主其家。似园著有《弈隅会通》二卷。施襄夏留数月为之校正,选择最精,刊刻于嘉庆三年(1798年)。汪秩曾为臧念宣重刻《弈理析疑》三卷,前有自序,刊刻精致。另外汪秩与毛孝光同辑《受子谱》一百三十局,以范施为主,采录最多,自二子至六七子不等。间附粱魏今、程兰如诸弈家数十局,以备参玩,会心人自能领略其妙。还辑有《奔理妙悟》,为程兰如所评。鲍鼎,歙县人,字筱舟,其外祖是棋谱编印家汪秩的后人。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他少年时期就走访棋界前辈,收集罕见棋谱.于1885年后,编印《蜗移弈录》(重刊前人棋谱五种,另有《国弈初刊》、《国弈二刊》、《国弈三刊》三种,由鲍鼎辑前人对局谱编成)。他曾为邓元德收集校勘棋谱——《弈潜斋集谱》,也曾为王存善《寄青霞馆弈选、续编》八卷提供一批对局谱。

  2清代徽派围棋的特征
  2.1竞技性
  王燮在《弈墨序》中说:“甲申(1644年)以还,清明鼎革,海内国手凡数十辈,往来江淮间,十余年来,未尝虚席。诸子争雄竞霸,累局不帝啻千盘。”【51围棋角技.分出水平高低,是清代徽派围棋的首要特征。徽派围棋能够独立一派,不仅是弈手之多,更体现在棋艺之高。诚如邓元德所评清代棋手五等:一等为大家,共九人.程兰如位居第三。程兰如棋坛地位是其在与当时弈手较量获胜后,得到棋坛认可后确立的。特别是他与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梁魏今对弈,取胜徐星友、范西屏后。名声鹊起,一举奠定棋坛地位。汪汉年曾于清初与国手周东侯、周懒予较艺,与前者旗鼓相当,遂有雄视一世之感,而负于后者,遂变棋风。胜者显,败者退。胜负关系着弈家之棋坛地位。
  2.2博彩性
  以弈棋胜负赌币或奖惩。清初徽派棋手江用卿与富贾巨公较弈,曾获数金。又据《清朝野史》记载,扬州盐商胡肇麟,性酷嗜弈。他曾与程兰如对局十六,皆授二子。每对局负一子,辄瞌白金一两。围棋博彩,一方面推动弈家逐渐走上棋坛,为其游历对弈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促使了围棋的发展走上竞技性的道路。
  2.3休闲娱乐性
  清代徽派围棋发展至后期,休闲娱乐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前文所提及的程国贤就曾与任渭南对弈秦淮河畔。程兰如亦于晚年偕弈手至扬州对局。江嗣钰亦在黄山脚下,或弹或弈,终日不倦。有清一代徽派围棋发展在海内升平之时,徽派棋手把对弈视为一种雅好,而在晚清世运渐衰之时,围棋又成为其消遣时光、远离纷乱的心灵栖居地。棋手将围棋看作是一种美好的人生追求,潜心其间,孜孜以求,力图探究那无穷的变化和玄妙的奥秘。又凭借围棋忘怀世务,逃避现实,抚慰心灵。
  2.4创新性
  主要是对棋技棋论的创新。清初徽派围棋名家吴贞吉,著有《不古编》o“不古者,以见弈艺日新,不以古同之也。”吴贞吉在《不古编说》中写道:“予详阐之其中次第位置,有条有理,平而无奇,不至事古人之事。择优攻取,中肯中綮,出乎意表。”这是他编辑棋谱的原则。只有在不断对古谱革新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棋技棋风的进一步提高。徽派棋手中的汪汉年、程兰如等均有突破。汪汉年棋风别具一格,程兰如棋艺有规模有气势。毛孝光在评价程兰如《弈理妙悟》时就指出兰如反复研讨。得失不爽圭黍,令人有观止之叹,其精深可知矣。在研习棋谱中不断提升棋艺。这就实现了创新。
  2.5传承性
  清代徽派围棋的发展流变,与弈家注重弈理编著与棋谱编纂有密切关联。汪汉年的《弈悟》、《眉山墅隐》、吴孔祚的《遗谱》、吴贞吉的《不古编》、程兰如的《弈理妙悟》以及汪秩、鲍鼎等刊刻的棋谱,均对徽派围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见解与棋谱研习。


  3清代徽派围棋地位的定量分析
  判断清代徽派围棋的历史地位.需要从棋手的等级数、棋谱的编印数、棋手对局数与胜负数、棋作数量等方面做出定量判断。因此有必要选取清代重要棋谱,对其中的徽派围棋弈家对局情况做出统计。
  清初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共收19人对弈62局;与汪汉年对局6人26局。对局数占近42%,人数约占三分之一。与其对局的分别是周东侯、周懒予、盛大有、季心雪、过百龄、吴孔柞。除周东侯为大家外,其余均是名家。吴贞吉《不古编》共收19人64局,与汪汉年对局5人16局,对局数占25%.对局的五人分别为盛大有、汪幼清、周东侯、季心雪、周元服,另外收与吴贞吉对局共11人23局。对局者除黄龙士为大家外,其余大都为二三手。邓元缚《梁程十四局》共收梁魏今与程兰如对局14,其中程兰如胜10局。邓元德为阐扬绝艺,表彰名流,还辑四大家对局谱(施范lO局、范梁7局、施梁3局、施程5局)。所选局数位居四大家第二(19局)。另外他还辑选四大家与同时诸名手对子20局。
  晚清鲍鼎《国弈二刊》共收160局,与邓元德对清代棋手等级评定,大家9人中,徽派棋手程兰如位列第三,另外六安籍棋手周东侯亦位列其中;名家56人中.徽派棋手有7人。从清代棋谱的分类看,徽派棋手在评棋类著述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如吴贞吉的《不古编》、程兰如的《眉山墅隐》;在综合类棋谱中有汪秩编印刊刻《弈理析疑》、《受子谱》以及鲍鼎编印的《蜗移弈录》等。
  综观上述定量统计,清代初中期,徽派棋手在棋坛上有地位、名望和影响。晚清徽派围棋棋谱编印独树一帜。


  4清代徽派围棋兴衰的原因探析
  4.1清朝鼎盛时期,海内承平。
  弈棋是风尚上至皇朝廷皇帝,达官贵族、文人士大夫,下至民里坊间,手谈已成为一种雅好。弈棋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尚,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当时一些围棋活动中心的形成,如各路弈家纷纷流向扬州、南京等,很多棋手借助这个平台扬名。
  4.2徽商崛起对徽派围棋发展的推动作用
  徽州商人经商在外,犹以在江浙经商居多。而江浙的扬州、南京、杭州等均是清代围棋重镇,弈家大多游弈此地。来自徽州地区的棋手,应该得到在此地经商的徽州商人的帮助。从汪秩、鲍鼎等编印棋谱看,两位均是徽商。因积业后,出资刊印棋谱。这是徽商推动徽派围棋发展的一个有力证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