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为什么吴清源被称作「昭和棋圣」?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0-2 22:01 编辑

来源:知乎  作者:溪流 2015-06-24



吴清源为何 “被称为昭和棋圣”,实际上是个很微妙的事。

因为这个称号:1:有争议,不是共识

对于昭和棋圣这个称号,中国民众自然是毫无意见的全盘接受了。但我们看看日方观点。

吴清源在2014年11月30日百岁而逝,是件大事。日本很多报纸在次日都有报道。这时日媒在讣告中所使用的敬称,就有了“谥号”的意味。

朝日新闻,每日新闻都很大方的在新闻里将吴清源称为:“昭和の碁聖” (也就是棋圣)。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报纸的写法是:“昭和の大棋士”。 后一个称号就弱多了,坂田荣男去世时也是这个称号。

这个对立当然反映了一个事实:在日本,有些人认为吴清源可以称昭和棋圣,有些人则不。

这也反映在日文的维基百科里。“吴清源”条目下,通篇不提昭和棋圣四字。 但“棋圣”条目下,又要把吴清源写进去,算作上古棋圣的最后一人。

2:不能号称其他称号

棋圣在日本是个头衔。当代围棋头衔有七个,战绩到了就可以用。三个最重量级的称号,棋圣,本因坊,名人。背后都各有一套类似杯赛的新闻棋战,也各有一套历史传承。吴清源不能号称本因坊,也不能号称名人。因为这两个头衔传承清晰。1936年左右末代本因坊秀哉名人逝世前将这两个名号托付给日本棋院.日本棋院后来以之与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分别合作举办棋战。任何人想号称自己是名人或者本因坊,那都需要日本棋院,以及对应的新闻集团承认。

另有四个小头衔,十段,王座,天元,小棋圣(碁聖)。也有各自新闻棋战。吴清源用不了,估计也不想用。

3:没有团体可以反对这个称号日本棋院不能反对这个称号,因为棋圣这个称号和他们无关,甚至吴清源都不在棋院籍中。

其它称号对应的新闻集团不能反对这个称号,因为这个称号是读卖新闻社办的

所以最有资格的反对这个称号的,是1976年起承办棋圣战的读卖新闻社。

但读卖新闻社是最不可能反对吴清源的团体。吴清源在很长一段时间算是读卖新闻的专属棋手, 是读卖一手扶上神坛的。吴清源的战绩巅峰:十番十番棋以及本因坊对决的每一局,幕后推手都是读卖新闻社。

4:没有个人可以反对这个称号

吴清源是昭和围棋第一人这件事,曾在昭和末期(87年)被六个超一流棋手一致公开支持,算是盖棺定论。这六位是:

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加藤正夫,林海峰。

89年后就是平成年代了,后来人无可反驳。

昭和时期的现役棋手要想自称“昭和第一人”,就要和这六位过过手。虽说是六个人,但大家活跃期不同,跨度极长。最早出来欺负人的林海峰,从65年开始就连霸当时最受瞩目的“名人战”,三年后又连霸最具“本因坊战”,十段和王座的头衔也拿过。一直活跃到平成元年才想起自己没拿过天元,遂连霸了五年(89-93),顺手还拿了小棋圣(94年)。 这样生猛人士,碰巧还是吴清源的首徒。人送绰号不死鸟,放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实际上,昭和中后期活跃的棋手,都被这六位轮番虐过。所以几乎无人可以反驳。

当然,昭和是从1926年开始的。中后期棋手打不过六超,可以拿活跃在昭和前期的爸爸和老师们出来顶缸。遥称当年是第一。但不好意思,其余六超之五,都出自木谷道场,是木谷实的徒弟。你说你爸爸更吊,问过我老师木谷实没有?

木谷实作为前辈,建立木谷道场,门徒从1970年到2000年一直霸占日本七大赛.
木谷实年作为棋手,昭和二年起就吊打日本棋院所有年轻棋手。二十八岁时就以新生代第一人的身份,被指定为末代本因坊秀哉名人隐退战的对手,然后毫不客气的赢了。
木谷实和吴清源是一生的好基友。年轻时经常拉着小他五岁的吴清源旅行泡温泉,年老时吴清源也经常去他家串门。
木谷实认为吴清源比自己强。木谷实说吴清源是第一人,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三人。

5:有战绩支撑
吴清源的巅峰战绩,十番十番棋又是个有些微妙的故事,我以后再细讲。
但总得来说,以这十局棋的胜负,自称当世第一人,是不太恰当的。但被称作当时第一人,却又受之无愧。

通过这十番棋,你可以说
吴清源胜于上一代老先生
老前辈雁金准一
吴清源能战胜同代兄辈
好基友木谷实 好师兄桥本宇太郎 好师兄死敌岩本薰
吴清源压制了同代后进
藤泽库之助,高川格,坂田荣男

在正确的时候用十番棋早早压制后三位非常重要。藤泽算是被吴当场玩坏。高川格日后就要和吴互有胜负了。 而坂田荣男,输十番棋时是34岁。他在四十岁就要迎来自己不败的王朝。但那时候可找不到机会再下十番棋把棋分赢回来了。

对高川和坂田的十番棋很微妙的弥补了木谷实和六大超一流的间"空档期"。 昭和中后期的活跃棋手,刨除六超,高川,坂田之外,战绩能拿得出手叫板第一人的就只剩石田芳夫(二十四世本因坊)和藤泽秀行(真 棋圣头衔)两人了。 但石田也是木谷的徒弟。而藤泽秀行,非常崇拜比他大十岁的吴清源。现在国内流传的对吴十番棋的评价,大都脱胎于藤泽在89年发表的自传。 说藤泽秀行是吴清源的脑残粉也不为过。

这就是为什么吴清源可以被叫作昭和棋圣,而且当之无愧的原因了。

综上所述,没有个人和团体可以站出来公开反对昭和棋圣这个称号。那些不服的人,只能用忽略来表达不满。

最后要多一嘴。那些评价吴清源是“昭和の大棋士”的日媒,大多和围棋关系不大。真正的围棋大社, 承办“本因坊战”的每日新闻社,承办“名人战”的朝日新闻社,讣告中都是 “昭和の碁聖”。 而承办“棋圣战”,和吴清源羁绊最深的读卖新闻社在讣告中会怎么评价吴清源呢?

昭和最强の围棋棋士。你看,区区棋圣头衔是满足不了读卖新闻社的胃口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作者:文青  来源:知乎

昭和十番棋——

日期 对 吴战果 改手合(对手降级)

1939年 木谷实 七段(有名的“镰仓十番棋”) 6胜4败 5:1时降级为先相先
1941年 雁金准一 八段 4胜1败 休战
1943年 藤泽库之助 六段(定先) 4胜6败
1947年 桥本宇太郎 八段 6胜3败1和 6:2时降级为先相先
1948年 岩本薰 八段 7胜2败1和 5:1时降级为先相先
1950年 桥本宇太郎 八段 5胜3败2和
1951年 藤泽朋斋(库之助改名) 九段 7胜2败1和 6:2时降级为先相先
1952年 藤泽朋斋 九段 5胜1败 降级为定先
1953年 坂田荣男 八段(先相先) 6胜2败 降级为定先
1955年 高川格 八段(黑贴4目半,为唯一有贴目之十番棋) 6胜4败 6:2时降级为先相先

那段时期内吴清源被日本棋院“开除”了,无法参加常规比赛而只能在读买社赞助下下十番棋,而棋院比赛的“最强”者又无法无视这个体制外的存在而自称“最强”,因此在取得头衔后不管是否愿意或者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吴清源十番棋都势在必行,否则就会被质疑为水货。这样一来棋院赛反而成了挑战(最强)吴清源的资格赛。而对于吴清源来说既无法下常规职业赛又没有其他生活手段,读买社的十番棋奖金成为唯一收入来源,身处敌国一旦输掉的话就会万劫不复连生存的可能性都存疑了,变成了只许胜不许败的独孤擂主。在这种困难的状况下……他居然全部赢下来了……而且顺便把全部的挑战对手都降格了……棋圣什么的,对吴清源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棋可下),但对于旁观者如我辈,称之为棋圣并不过分。但鉴于在日本“棋圣”是一个由棋院颁发的具体头衔,为了避免混淆,所以在“棋圣”前加上年代以表示这个时期内此人再无对手,只是如此而已。

TOP

作者:yq wu  来源:知乎

补充一个细节。与万年背景男藤泽库之助有关。

在当年段位还非常金贵的年代,藤泽库之助一度是唯一的九段,而棋圣吴清源只是八段。当然谁都知道不过吴清源这个槛,藤泽就无法当第一。但是吴清源只有八段,你让藤泽跟吴清源下先相先?打死他也不敢啊。于是搞出了一个“下手测试上手”的神奇事件:由日本的10位高手对吴清源下“测试棋”,以“确定吴大师是否有资格和藤泽下分先棋”。你说这叫什么事?

吴大师也真没客气,对日本棋院的8个人,8战全胜;师兄桥本创建的关西棋院也派来两个人,吴大师一平一负。吴大师,您真的不是故意的吗?

藤泽库之助下棋之前提出如果第一次十番棋输了,要有第二次机会复仇。此战确定了藤泽“万年背景男”的称呼,两次十番棋全败,堂堂九段高手被打到定先,天哪!!!不知如今的等级分前十,对业余顶尖的几位,让先能有多大把握。

若以当年先相先差一段,定先差两段的规矩,吴大师应该算十一段。

看过一个棋谱,就是十番棋中的一局。吴大师突然中央强行弃子,将背景男的下半盘杀得尸横遍野。http://weiqi.sports.tom.com/pu/652.html

吴大师“让天下一先”的气概,棋圣当之无愧。

TOP

作者:自然  来源:知乎

昭和------ 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棋圣(Kisei)有以下的含义:1. 日本古代对实力超群的围棋棋士的称呼。

昭和棋圣,是对 吴清源九段的尊称。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在这一时期,吴清源在日本本土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包括: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熏、高川格等,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

不仅如此,吴清源的伟大成就还在于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在吴清源时代,日本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棋手们无不把这些视为铁律。而当时年方十九岁的吴清源,在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开创了围棋的新天地。这种气概更令人击节喟叹。

正因为有如此之大的成就,因此吴清源的师兄桥本宇太郎在为其《 天外有天》出版献词中钦佩地说:“综观历史,像吴先生这样既有超群的棋力、又有高尚人格的棋士,应名副其实地称为‘昭和棋圣’。”

TOP

作者:朴正欢  来源:知乎

最高票的答案颇多谬误,从他对棋圣头衔的解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日本围棋的历史和制度并不了解,点赞的人自然更加以讹传讹。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多背景知识,下面我试作一一阐述,挂一漏万,也请其他了解的读者补充

1,日本传统围棋头衔段位与当代制度的差异

围棋早在奈良甚至更早的时代就传入日本流行,但日本的围棋的职业化出现在战国时代。当时最高水平的棋手是本因坊算砂。织田信长对算砂的棋艺大为称赞。

丰臣秀吉掌握权力以后,设立了掌管全国围棋事务的官僚机构称为“棋所”。“棋所”的执掌者称为“名人”,这也是名人棋所制度的由来。德川家康消灭丰臣氏建立幕府后,由于其本人酷爱围棋,保留了这一制度,并建立了围棋职业化。

最早的职业棋手大都师从本因坊算砂,算砂死后,后代掌门继承了“本因坊”的姓氏,因此“本因坊”既是门派,也是掌门人的称号,这也是“本因坊”头衔的由来。(这一点连金庸都没有搞清楚,金庸大约在二三十多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最佩服的人是吴清源,但他的文章中显然没有理解本因坊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笼统地称日本围棋为本因坊制度,这应该误导了不少人)

大约在围棋职业化后的五十年左右,又出现了安井,井上 和 林 三大门派。在幕府的协调下,由四家共同决定段位的授予和棋所名人的推举。

名人是终身职位,代表了棋界的最高荣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九段。彼时的段位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八段通常只是名人竞争中的失败者,大多数时候空缺,七段则是四家的掌门。(著名的棋圣本因坊秀策,由于短命,终其一生也只是七段。)当时即便三段棋手也足以称为一方豪强,可能具有今天许多九段的实力,所以民国初年一个三四段的老太婆横扫中国也并不稀奇。

这样的格局从初代幕府一直到大约二战结束,也就是吴清源活跃的时代为止。其标志有二,第一是四大家的先后解散,最后一任名人 本因坊秀哉将自己的头衔出售给日本棋院;第二是日本棋院废除了延续三百多年的传统段位制,改为由升段赛定段。

上面答案中提到的藤泽库之助,也叫藤泽朋斋(被吴清源第一次击败后改名,第二次又被击败,因曾发誓取胜,食言而被迫退出日本棋院),是新定段制下的第一个九段,这也是他有资格挑战吴清源的原因。另外,他也是著名棋手藤泽秀行的外甥(虽然年纪比秀行大,出道也早)。

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头衔战,都是在二战以后,由读卖新闻主导,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所举办的。尽管含金量远远不如从前,但大多数头衔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另外,如今多数国家的棋院都规定世界冠军可以直升九段,所以也反而造成了九段比七段和八段多的奇怪情形。

2,怎样的棋手被称为棋圣

传统意义上的棋圣,除了打遍天下无敌手以外(每一位名人都有这个实力,否则不足以使其他三家信服),还要对围棋理论有深远的影响和开创性的贡献。

在吴清源以前的时代,决无异议的有两位:

一是四代名人本因坊道策,他奠定了日本围棋理论的基础,废除了中国古代规则中的座子制(误:应为算砂)和还棋头规则,创造了手割法,首先明确提出了局部得失应兼顾全局平衡的观点和布局理论。这使日本围棋彻底地与中国古棋割裂,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围棋规则和理论的雏形。

二是各种影视作品里经常出现,为人所熟知的本因坊秀策。秀策创造的坚实稳固,控制失误,保持先行优势,避免不必要的对抗等一系列理念,影响深远,在他以后直到昭和年间的每一位棋手,可以说都是秀策流。这点一直到吴清源和木谷实开创新布局,以及当代贴目制度的引入,才渐渐式微。

有些材料认为本因坊丈和也位列棋圣,这点颇有争议,丈和的棋以力量很大,妙手迭出而著称,其生平也颇曲折,但他本人对围棋理论并没有卓越的贡献,除他以外的力量型棋手也寥寥无几。

吴清源被称为棋圣,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围棋理论的推动。在秀策的体系中,小目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星位和三三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新布局本身虽然是吴清源和木谷实在奈良温泉修养时共同创造,但却是在吴清源的手中发扬光大。新布局的最初动机是作为白方打破黑棋先行优势的手段,追求一手占角,快速展开,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全新的走法,对同时代棋手思想上的震撼,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是很难体会到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定式,以及高目,目外,三三定式都是在吴清源的影响下被大家所接受和研究。当然新布局的思想不止于此,吴清源在对局中的快速转换,因势利导,种种精妙,我相信本站所有的棋手都有体会。

吴清源第一次被提到与其他两位棋圣同样的高度,是大概在1940年代时日本报纸的一组调查问及古往今来三位最伟大的棋手,大多数人投票给了吴清源(尽管他是中国人)。这也是他被称为棋圣的广泛的民意基础。

至于后来棋圣被制造成了头衔,这个称号就不再具有上述的意义了。比如藤泽秀行的“棋圣”,是基于他棋圣战六连霸的战绩,而不是有什么震古烁今的成就;至于聂卫平的棋圣,就更是媒体吹捧加自封了。他们无疑都是很杰出的棋手,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上述的高度。

当然时代进步了,移风易俗,理所应当,只是我们提到“棋圣”这样的名词,应该注意到它在历史中的含义,和应用的语境都远远高于我们今天赋予它的含义

3,十番棋是怎样的成就

传统围棋段位下的重要制度是让子,根据对决双方棋份的强弱分为 分先(轮流执黑),先相先(三局中弱者执两局黑),让先(弱者恒先),让子。对局者的棋份是固定的,而决定棋份的重要(不知道是不是唯一)手段就是十番棋。

在十番棋中的任意时刻净败四盘,则被降格,今后再遇到这个对手只能以弱一级的棋份对局,这对棋人而言自然是重大的耻辱。众所周知,日本人崇尚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事无大小就要切腹什么的,而十番棋这样带有荣誉意义的对决就被看得更加重要。

十番棋的环境也并非如同今天的比赛那样总是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行。吴清源作为交战国的来客,使用被禁断的手法击败日本国的高手,这对日本愤青而言不啻是赤裸裸的挑衅,因此他常常受到死亡威胁。即使是正常的比赛,也往往在很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吴清源在自传中提到,他与本因坊秀哉对局时,休息室内本因坊一门黑压压几百号人,所以最后输了恐怕也是焉知非福。我今天读来,也深以为然。如果那盘世纪对局中秀哉作为棋界的象征,居然输给了病夫国的来客,恐怕吴当时就血溅五步,性命不保了。

在此后的时间里,吴也长期处于漂泊的状态,他不是日本棋院的注册选手,来自敌对的国家,身边除了老师赖越宪作,好友木谷实,桥本宇太郎和自己的老婆以外,并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引用他本人的说法,是日本普通大众对围棋的高度喜爱和关注,使他能借棋盘上的一点成绩,得以安身立命。一旦失败,立刻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样的人生,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下,自然是可悲的,至少也是很不快乐。

即便如此,吴清源在多数执白,没有贴目的对局中,仍将同时代的五位绝顶高手(雁金准一为保住自己名誉退赛)全部降格,即便不谈论赛场外的困难,这也是在日本围棋历史上古往今来所没有出现过的成就

上文有些答主提到车祸事件,我想每个棋手职业生命不同,无法横向比较,下棋不仅是计算,也有棋感,吴在自传中提到“拿起棋子,却再也没有了熟悉的感觉”,我觉得不无道理

当然,在吴清源的时代,也是围棋计时制度(传统围棋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白棋可以随时打挂暂停,思考任意长的时间,可以长达数个月)率先引入的时代。很多对局的变化,由于前人从未走过,所以对手算路未精,出现重大失误,也为数不少。但是围棋水准的高下,不但在于准备和研究,更在于临场的判断。就想吴清源本人所说的,“棋道唯有真剑决胜,才能一窥其奥妙”。

4,结语

吴清源本人并不是受过系统的,完整的教育的人,这在当时的年代并不稀奇。这从他的许多著作中可以看出:不少地方充满了玄虚的,无法精确定义或无法推演的理论。反映在他年轻时的行为时,颇多幼稚之处。但这既与他身处苦闷压抑,危机四伏,也与其本人识见所限有关。

如果我们今天躲在键盘后面,不负责任地高谈阔论一些苍白无力的教条,还要沾沾自喜,那无异于蜀犬吠日,夜郎自大。更加重要的是,吴清源的行为,并无愧于做人的原则,更没有卖国求荣

许多文章提到吴因为年少时整日打谱,棋谱太重,以致手指变形。这常让我想到传说中高斯的一项消遣:随机挑选一个区间,计算其中哪些是素数,这使他提出了素数定理;这几天有一位负有盛名的数学家在我们系访问,他告诉我一个独门诀窍,可以用极快的速度计算任意日期是星期几。我想普通人的消遣可能也就集中在一些庸庸碌碌的事情,断然不会以此作乐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座不可企及的丰碑,是一下子就能从这些小事上看出来的。只有真正舍己忘我,心无旁骛的求道者,才能有幸窥探世间的真理和奥秘,我们作为普通人只有高山仰止,希贤希圣的份,完全没有资格评价

最后,希望这篇长文涵盖了必要的基本事实,使一些原先不了解的读者能有一些新的判断。当然从我的过往上网经验来看,恐怕这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本来我打算简单地贴一下其他棋手的观点,以及周总理在六十年代邀请吴清源访问时的高度评价,但是这篇文章已然太长,花去了我太多时间,等我有空再添加吧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0-2 22:26 编辑

作者:知乎用户  来源:知乎

芝加哥大学博士后“溪流”回答说:吴清源为何“被称为昭和棋圣”,实际上是个很微妙的事。因为这个称号:1:有争议,不是共识对于昭和棋圣这个称号,中国民众自然是毫无意见的全盘接受了。但我们看看日方观点。吴清源在2014年11月30日百岁而逝,是件大事。日本很多报纸在次日都有报道。这时日媒在讣告中所使用的敬称,就有了“谥号”的意味。朝日新闻,每日新闻都很大方的在新闻里将吴清源称为:“昭和の碁聖”(也就是棋圣)。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报纸的写法是:“昭和の大棋士”。后一个称号就弱多了,坂田荣男去世时也是这个称号。这个对立当然反映了一个事实:在日本,有些人认为吴清源可以称昭和棋圣,有些人则不。这也反映在日文的维基百科里。“吴清源”条目下,通篇不提昭和棋圣四字。但“棋圣”条目下,又要把吴清源写进去,算作上古棋圣的最后一人。

以下是本人花了一中午时间,通过日文雅虎调查到的,关于吴清源去世时,日本各大媒体所上的“谥号”:

日本棋院:現代囲碁の最高峰に聳えた偉大な巨星(在现代围棋最高峰耸立的伟大巨星)
読売新聞:昭和最強の囲碁棋士
朝日新聞:昭和の碁聖、世界の囲碁界に革新
毎日新聞:「昭和の碁聖」とたたえられ、当代一の実力を誇った棋士
NHK:碁の神様(围棋之神)
日経新聞:昭和の碁聖、戦前から戦後にかけて日本の囲碁界に君臨し
産経新聞:昭和の棋聖、昭和最強の棋士
时事通信:現代囲碁の第一人者
東京新聞:碁の哲人、昭和の最強棋士
中日新聞:昭和の最強棋士
沖縄時報:昭和の大棋士
日文维基百科“囲碁の歴史”:呉清源は戦前より、当時の一流棋士たち相手に十番碁(十回対局をして優劣を決める)を何度も行い、その全てに勝利した。1950年には名人の別名である九段位(現在はそういった意味は無い)に推挙され、「昭和の棋聖」と呼ばれた。

结论:
1 日文维基百科吴清源,没有昭和棋圣。但是日文维基百科“棋圣”和“围棋的历史”,都把吴清源称为“昭和的棋圣”,2:1胜出。
2 有4家日本大报称吴清源为“昭和的棋圣”: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经新闻、产经新闻。
3 有4家日本大报称吴清源为“昭和的最强棋士”: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中日新闻。
4 还有远远超过“昭和的棋圣”的“谥号”:现代围棋最高峰、当代实力第一、现代围棋第一人、围棋之神。
5 只有一个日本地方性报纸冲绳时报,称吴清源为“昭和的大棋士”,其发行量为15万。

2016年网络新闻“关于日本报纸媒体的现状”:日本全国性报纸发行量:《读卖新闻》1007万、《朝日新闻》827万、《每日新闻》400万、《日经新闻》302万、《产经新闻》213万。日本地方性报纸发行量:《北海道新闻》122万、《西日本新闻》85万、《中日新闻》62万份。可知区区15万发行量的冲绳时报所说的外行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注:日本报纸的内容,即使在报纸的官网,往往也是不提供的,所以有些资料是通过日本网民的博客转贴获得,因此有些内容不方便抓图,但是如果有需要,可以抓图上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