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载
每年的冬天,上海不一定下雪,围棋赛事,注定寂寞如雪。
早些年元旦有过几个比赛,2008-2010年度的香山杯,2008-2013年度的徐家汇杯,热闹过几年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还在坚持的一个比赛是陆信老师办的上海十强赛。
说起上海十强,怎么也要打过围甲吧?这个比赛其实就是一个小圈子活动,主办方邀请10名业余5段,打个大循环。后来参加的人多了,按照45周岁分成两组,中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赛的名称也改为双十强赛。
十强赛在年初四,五,六,报名费300元,前六名奖金分别是1000,600,500,400,300,200元。前三名可以和职业棋手下一盘指导棋。比赛地点大体在浦东三林。往年过年我都回老家看父母,陆信老师的邀请只能婉拒。今年参加了一期,以44岁高龄挤进中青年组,再不疯狂就中老年了。
每年的四,五月,春暖花开时分,也是市锦标赛开打之际。上海市锦标赛和市运会一样,属于官办比赛,规格比较高。据说前六名可以申报市等级运动员,高考中考减分什么的。这个比赛职业棋手扎堆,满房间青瓜蛋子。05,06年那会我去参加,比赛三天9轮,四败淘汰。今年改为两天7轮,比赛用时也缩减了。一切从快从简,对于围棋爱好者就不是福音了。
2013年,王汝南,刘思明来到上海出席塘桥杯开幕式,并确定塘桥为中国围棋之乡。每年六月的塘桥杯,无论从参赛人数,奖金数额各个方面来看,都当之无愧上海业余第一赛事。记得2007年,我参加过第一届塘桥杯,当时只有一个组,孟晓龙夺冠,奖金高达万元。现在已经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成人组,中年组,中老年组,老年组 etc. 参赛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在近两年的塘桥杯上,我和来自香港,日本,加拿大的选手都有过交流。
业余赛事的分组,可以回忆到世纪交替时候的TCL杯和罗汉杯。当时按照业余段位分组:无段组,1段组,2段组,3段组,4段组,5段以上组。其后果是大量业余强5流窜到3,4段组。就连自称业余9段的南京姚建科,也躲进了4段组。找乐还是找虐? 答案明摆着。
后来有了道场,批量生产凶猛少年。有人在业余比赛里提出了18禁,很多国内业余赛事禁止或限制18岁以下少年参加。但是像塘桥杯分的这么精细的还真不多见。按照年龄分组的好处是作假机会少了:你想,一个满脸战痘的青春,端坐在中年大叔中间,多少也会有违和感。
每当天气变热,我会想起2009,2010年夏的澳特莱苏浙沪6段赛,冠军奖金万元,奉送两个业6名额,至今还清晰记得在金沙江路下这个比赛的时候,房间里空调坏了,汗滴砸在棋盘上,模糊了黑白子。。。可惜后来也太监了。
近几年的夏天,标志性比赛是上海市社区体育大会。听说是市政府动议:竞技凝聚民众。我代表的平凉社区,在赵春鑫老师的组织下,比赛办的中规中矩,次序井然。颁奖的时候就闹笑话了:估计社区领导是外行,在奖状上把第一名写成一等奖,以此类推。拿到三,四,五等奖的,会不会觉得在参加公司年会?
每年的十月底十一月初,浦东有个建桥杯。一提到建桥杯,大家就会想到周星增先生。不错,这个比赛也是周先生乐助的。因为我还没被邀请参加过,没有话语权。
还有一个贯穿全年的围棋超级联赛,太高大上了,对于我这个业余低class爱好者,听起来和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差不多。同上没有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