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上的今天:1月15日 半目克苦手 决赛中魔咒 擦肩而过的中环杯

弈客围棋  2017-01-15 15:41:29

  历史上的今天:1月15日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往前往后这几天本栏目的难点都是讲哪一件为好,唯独今天陷入无话可讲的窘境。倘若真是完全没有素材倒也罢了,怕的就是如下面这种,浅尝辄止难免无聊,寻根究底又自讨没趣,倒叫人好生为难。

  2005年,第1届中环杯决赛,朴永训执白中盘胜王立诚。


  被40万美金闪花眼的人们很难会去留意,当年应氏杯的创办,为华人棋手问鼎世界冠军打造平台的美好心愿以外,是任性使气的应昌期先生与台湾棋界诸公挨个反目、直至渐行渐远的大背景。随着应昌期的精力转为向世界普及围棋和推广计点法,振兴宝岛围棋的接力棒传到中环集团总裁翁明显先生手中。一度由应昌期系的“中国围棋会”和反对派组建的“中华围棋协会”两分天下的局面(中国棋院:我就静静看着你们一中各表),也在翁先生的斡旋下开始关系解冻。譬如棋协麾下比赛采用应昌期发明的“计点制”、94年创办的首届中环杯邀请中国围棋会会长颁奖,应氏方面也在自己出版的围棋杂志上采用中环杯做封面。万事俱备后,2000年由翁明贤捐赠基金并担任董事长的台湾棋院文化基金会成立,简称台湾棋院。

  待到2004年,岛内的中环杯照常进行,翁明显又同时推出中环杯的世界版本。首届比赛除中环集团外还拉来摩根大通银行赞助,故比赛问世初期被命名为“JP摩根”或“中环摩根”杯。16人参赛名单中除去特邀的张栩、朴志恩(第2届起特邀名额改为上届冠亚军直接入围),其余分配方案为中华台北棋手5人,中日韩各3人。虽说从冠军奖金(200万新台币)到比赛规格都比其他世界大赛略逊一筹,但三家棋院均表态将派出最强阵容到场。

  然而实际情况如你所知,大陆棋手因故缺席,中华台北、日、韩又多加了一人。那段时间正是韩流凛冽的季节,即便大陆方面参战也很难确保阻击韩国棋手夺冠。但身为东道主,又有林海峰师徒+二王四大旅日强手助阵的情况下,首届中环杯宝岛棋手们的发挥可圈可点。首轮王立诚击败老对手赵治勋,张栩、王铭琬淘汰朴志恩、羽根直树,林至涵击败那段时间风头正劲的宋泰坤更是爆出大冷,也令宝岛棋手占据八强半数席位。还被大陆媒体视作“无名小卒”的林至涵彼时上升势头明显,在台湾岛内已隐隐有和周俊勋分庭抗礼之势。反观韩国棋手倒是表现欠佳,崔哲瀚不敌山下敬吾后仅剩李昌镐、朴永训两人打进八强。

  但随即进行的八强战又恢复了应有的秩序,李、朴分别击败张栩、王铭琬。林至涵面对山下敬吾险些继续爆冷,可惜攻击落空后目数已经不足。宝岛棋手仅剩淘汰加藤正夫的王立诚。四个月后半决赛打响,作为无数超一流棋手的苦手,李昌镐此前面对王立诚六战全胜。这一局弈至中盘又是李昌镐遥遥领先,众人皆以为胜负已无悬念,王立诚抖擞出“乱战之王”的本领,将李昌镐各处搜刮一通后围住己方大空,反倒确立胜势。随后的官子李昌镐步步紧追,奈何这次王立诚恰好退让到半目胜就悬崖勒马,留给对手一个颇为讽刺的结局。但是胜李昌镐者不夺冠的魔咒在那时依然有效,决赛对阵朴永训时王立诚再无之前的好状态,决赛几乎是一盘完败,让对手轻松摘冠。

  在国际版中环杯4年3届的历程中,当属尝鲜的首届最有悬念,此后韩国棋手从包揽决赛直至包揽四强,宝岛众将的胜率越来越低,日本的那几位也跟着打酱油,比赛已然成为韩国人单方面的刷数据表演。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过去十余年的世界围棋格局单调到了何种地步,中韩少了哪家都会悬念尽失。然而这些年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讨论倘若大陆参战比赛又将如何。可能会再办许多届,也可能一届就被叫停。若说封杀,其实中环杯全程大陆围棋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有报道,若说小气,过去这些年无论是敞开大门无偿接纳台湾棋手学习,还是棋手私下间按市场价点对点指导,中国棋院的诸位在这些民间交流环节都已做到足够,只是上升到正式比赛层面……棋乃小道,惹不起的环节小心总没大错。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