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寻迹中原古竞技之博弈风云”之七 踏着传说寻踪六博

时间:2015-01-09 来源:大河报

  唐代围棋基本定型,是否与今天的围棋完全一样了呢?

  并非如此。古人下围棋,已经注意到先走一方占有巨大优势这一点,一方面,高手与低手对弈要“让先”、“饶子”,以使双方棋力均衡;另一方面,与今天围棋实行的贴目制度不同,古人采取座子制,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两黑两白四个子,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限制先手优势,对弈时,任何一方到181子就算获胜。

  座子制直到1949年才废除,参考日本围棋规则,推出了全新的中国围棋规则。但直到今天,网络上仍有不少棋友念念不忘座子制。

  其实,围棋作为中国的古老棋种,能在历代高潮迭起,延续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大上的形象,已经是棋类中最幸运的一个。丢掉座子制,与国际接轨,使围棋的变化更加莫测,等于注入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这种舍弃是值得的。

  反观围棋的孪生兄弟——“博弈”中的“博”,就没有这般幸运,只从春秋战国到两晋,红火了千把年,就彻底消失了。

  河南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尊东汉绿釉陶六博俑,1972年在灵宝出土,高24厘米,长28厘米,宽19厘米。虽然不大,却是六博留在今世最生动传神的形象。一张坐榻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案几,一侧放着六根用于投掷的长箸,另一侧放着方形的棋盘,上面摆着两方总计十二枚棋子。两人对面而坐,正在行棋。既然十二枚棋子都在,说明棋刚刚开始,一人平摊双手,似乎是在礼貌地请对方先行,另一人似在拍手,乐不可支,这是表示同意,或是仍沉浸在上一局的兴奋当中?

  可惜,纵然这么完整的棋盘就摆在眼前,今人已然完全无法体会古人的乐趣所在,因为六博的具体玩法早已失传,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窥探一二。

  六博相传为夏桀臣子发明

  人们对弈比较熟悉,博则很生疏。其实,今天我们挂在口边的“博弈”、“赌博”之“博”,在古代就特指六博。

  有关六博的最早故事,发生在商朝末年的中原地带。殷商第二十八任君主叫做武乙,暴戾无道,《史记·殷本纪》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武乙让人做了一个木偶人,把它称为天神,然后与木偶玩六博棋,命令大臣代天神行棋,结果天神输了,他就命令左右痛打天神。他还命人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弯弓搭箭射穿血囊,自夸射杀了天神。

  后世的研究能够确定,六博不同于单纯比拼智力的围棋,要先投掷六箸(相当于大富翁的掷骰子),看结果才能确定怎么行棋,所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运气的主宰者,无疑是神,但神却输给了武乙,并惨遭羞辱。司马迁把武乙的这种不敬行为评价为“无道”,如果武乙不是一个疯子,至少也是个自大狂。

  不过,也有人从政治的角度做过分析,武乙的举动丝毫也不疯狂,完全是在理性支配之下,并且是目的性很强的政治举动——他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武乙不得不想方设法打击巫权,所以,以六博来羞辱天神和巫教再合适不过,叫你们看看,你们该信神还是信我?

  六博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这个已很难考察,东汉郾城人许慎在《说文》中说:“博,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乌曹作博。”许慎说这是一种使用六箸、十二棋玩乐的棋类游戏,相传是乌曹发明。乌曹是夏桀的臣子,也就是说,夏朝已经有了六博。

  为什么叫六博呢?东汉官至豫州刺史的王逸在给楚辞作注时说:“投六箸,(每人)行六棋,故云六博。”

  到春秋战国时期,六博已经相当流行,宫廷和民间均喜闻乐见,不少典籍都开始提到六博。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铜镜纹饰当中,都有反映六博的图案。体育史研究者们也是靠着这些信息片段,揣测出了六博的大致玩法。

  六博到底怎么玩?

  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所著《楚辞·招魂》中提到了六博,描述如下:“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第一句,是讲六博的用具,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包括箸、棋子和局。

  箸又称为“蔽”,作用相当于骰子,是用竹子做的,长条形,有正反面之分,共计六根;棋子每方六个,其中一枚棋子叫做“枭”,其他五枚称作“散棋”。棋盘称为“局”,是用长方形的木板制成,上面刻有代表着某种规则的纹路和圆点,贵族也会用青铜或者石板来雕凿棋盘。

  需要注意,此处也是“象棋”一词最早一次出现在史籍中,不过,根据王逸的注解,它的意思仅指象牙做的六博棋子。

  第二句“分曹并进,遒相迫些”,讲的是六博的玩法。分组来玩,双方运子进攻,相互逼迫。棋盘上刻的棋道,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作用了,谁的棋子占据了有利的棋道,取胜的可能就更大。《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荆轲在邯郸游历时,跟一个叫鲁句践的人下六博棋,因为抢占棋道,鲁句践大怒,叱骂荆轲。可能是因为理亏,或者不想惹麻烦,堂堂一代豪侠荆轲竟然“嘿(默)而逃去”。

  第三句,“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讲的是取胜的办法。枭棋不同于一般的散棋,是六枚棋子当中最重要的,《韩非子》中说:“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也就是说,枭棋被吃,犹如群龙无首,三军无帅,即满盘皆输,所以六博应该是围绕枭行棋的。“五白”,是掷箸最好的结果,这句话是说,棋走到最后的关键时刻,投箸投成“五白”,就可以任意杀对方重要棋子,于是发出胜利的呼声。

  屈原所见的是最早流行的六博玩法,以杀枭为胜,叫做大博。

  根据晋人张湛所引述的一段《古博经》的文字,后来,六博棋具中又多出了琼和筹。琼是箸的替代品,只有两个,筹则是计算输赢筹码,这种玩法叫做小博,以“牵鱼”为胜。

  玩小博时,一方执白棋六枚,一方执黑棋六枚,此外双方各有一枚圆形棋子,叫做“鱼”,这些棋子都被放置在棋盘的十二道曲格道上。双方根据掷琼的结果走棋,哪一枚棋子先走到特定的位置,就可以竖起来,称为“骄棋”,这枚“骄棋”可以吃掉对方的鱼,称为“牵鱼”。哪一方首先牵到三次鱼,获得六筹,就算获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琼”是一项在中国乃至世界游艺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的发明,它在今天有个响当当的名字——骰子。明人郎瑛记述当时曾在豫冀交界的魏县挖出数斗骰子,推测骰子为曹操的儿子曹植所创,但今人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秦朝已有骰子。从文字记录看,东周及秦汉骰子已经在民间风行,主要用于六博和行酒令。不同的是,秦汉的骰子并非六面体,而多为18面体,除两面刻有代表输、赢意思的字之外,其他刻着数字一至十六。不过,每次掷琼掷出的具体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今人已无从知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