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謝赫@碁道 2005-12-15 19:30:10
韩国棋评家:孙宗秀
李昌镐“甲壳类”的品性
我所了解的李昌镐是极端内向的人。首先,他的先天性格如此,再加上懂事前就成为大家曹薰铉的内弟子,一直在大前辈们笼起的篱笆内成长至加冕“第一人”,使他的后天品性更加坚固无比。(李昌镐赢得无数个胜负后惜言如金,甚至感到难为情,就是因为他所战胜的是恩师或者大前辈们。)
李昌镐继恩师曹薰铉以后创下第二个最小入段纪录(86年,11岁入段),4年后从最高战开始挖恩师曹薰铉天下的墙角。年纪幼小的李昌镐在头衔战的第一线和韩国围棋的巨头们争战时,身边几乎没有可以和他交流的同龄伙伴,他只有在巨人般的前辈们的阴影下小心说话、小心思考,又一一放倒他们。
李昌镐一直没有机会抒发内心,开启沉重的口关,是缘于过早超越了他的那一代。他天生谦逊,再加上环境的冶炼不得不异类于他的同龄人。李昌镐和开朗、活泼绝缘,甚至看起来甲壳类般阴郁,可是他的内心却有包容围棋的宽广和吹拂暖流两岸的的柔风。
我现在记忆起发生在91年的一段事情。当时正举行李昌镐和依田纪基间“韩日新锐代表五番棋对抗赛”,这是韩国第一人和日本新人王之间并不平等的一场对决。准确的时间和地点是1991年2月2日,汉城小共洞乐天酒店3层雅典娜室。在中午休息时间,我推门进入休息室,发现李昌镐一个人站在窗户前眺望庭院的景色。
瞬间,我很想把暂时离开决战场,忘却胜负从容欣赏窗外景色的李昌镐背影装入镜头。我甚至想好了照片的标题:《16岁胜负师的忙中闲》。当我举起镜头调焦距时,李昌镐忽然回过身来。我至今无法忘却李昌镐当时的神情,眼睛周围起了水波般的涟漪。但李昌镐并不是因被打扰而愠怒了。
我立刻读懂了李昌镐的内心独白:这里当然不是我一人的休息室,但是下午比赛之前我很想一个人静一静。这时忽然有人进来了,是我两倍年纪的记者。我是否该说我想一个人呆着呢?我如果想拥有单独的空间,必须把不愿意说的话说出来。
就是李昌镐这样的内心矛盾在他的眼神里痉挛起波纹。最终,李昌镐还是决绝表达了他的意志,他静静地开口说:“对不起...我想一个人。”
“啊,对不起。”
坦率说我当时脸红,而且慌忙退了出来。我意识到李昌镐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什么景致。他虽然是入段不过5年的16岁少年,但俨然是韩国第一人,而且正在鼓着必须战胜日本新人王的斗志。我是偶然开错房门进入并窥视了李昌镐正抗着风浪的内心世界。李昌镐正在孤独地磨砺着韩日对抗中决不能斗败的剑气(事实上李昌镐在这一次对抗中1比3斗败了,虽然李昌镐必须承担棋局本身失败的部分,但是轻易许诺如此不对称比赛所造成的压力却另有追究)。
在相同的场合,现在的新锐们会怎样做呢?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会不会毫不犹豫地说“请你出去”呢?或者无所谓的表情呢?进一步想,这种比较本身很荒谬。李昌镐第一次获得头衔的年龄是14岁(1989年KBS围棋王战)。相比李世石的获冠年龄是17岁(2000年倍达王战),崔哲瀚是18岁(2003年天元战),宋泰坤是17岁(2003年KBS围棋王战)。
这不是简单的3、4年差别,李昌镐在李世石、宋泰坤获冠的年龄已经登顶世界冠军(1992年17岁,东洋证券杯),在崔哲瀚夺取国手的年龄,已经1次以上全部获得了国内16个棋战冠军,并且同时保有其中13个冠军(1994年19岁)。
根本无从比较。在前辈们窒息般的围拢下孤独长大的李昌镐没有现在新锐蔚成伙伴的环境。李昌镐甚至来不及加上新锐的标签,众目睽睽之下成为“第一人”。恍惚间,李昌镐从“韩国第一人”成长为“世界第一人”,在世界的追赶下从甲壳类破茧化蛹。
变化中的李昌镐
在李昌镐时代最感到痛苦的无疑是媒体的记者。对局结束后无论问什么问题李昌镐从不会爽快回答,而且声音低的始终觉得在自言自语。可是,人们还是在他的身上挖掘了宝石般蕴光于内的美德。甚至,媒体记者们从他的围棋中发现了反作用于失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结构弊端的“缓的哲学”。而且对他入段20年来一贯的言行评价为“大智若愚”。
不过,媒体记者们现在一致认为李昌镐变了。确实,李昌镐确实在变化。首先,他的表情明亮了。虽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毕竟开始有笑容了。再则,接受采访时声音也变大(当然还是很小),间或还有过去过去难以想像的诙谐。是对说话有了自信?
总之这一切在李昌镐身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那么,是李昌镐本身出现了变化吗?其实准确地说,李昌镐依然故我,但是他的环境产生了变化,李昌镐只是适应了这个环境。李昌镐一直以他的节奏自适应于环境,但不会因环境而改变自己。李昌镐不是一种“顽固”,而是和环境相印相生。
李昌镐趋变于环境的最大动因是时代的交替。他年幼时进入韩国围棋的王者行列,但是作为最高实力的第一人却不能拥有相应权威的话语权。李昌镐在头衔战的对手大部分是恩师曹薰铉或者其他大前辈,而且几乎都是由他的胜利来结束棋局。以他谦逊与小心的性格,不可能在恩师或前辈棋手蒙受败绩的前提下喜形于色、畅所欲言。也幸亏如此。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新锐棋手的急遽成长,围绕李昌镐周围的篱笆由他们替代,虽然他争战的领域里时常出没曹薰铉、刘昌赫等前辈,但大部分对手已经换成了睦镇硕、李世石、赵汉乘、崔哲瀚、宋泰坤等新锐棋手。这样。不知觉李昌镐从后辈成长为前辈,虽然他依然照顾败局者小心言行,但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局促了。
最近,韩国棋手争战世界棋战或团体赛几乎清一色是新锐棋手,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的“老大”或主心骨当然是李昌镐。
我忽然想起去年在济州岛举行的LG杯四强赛上的一幕。对局前日的晚上,参赛棋手和棋赛相关人员一起用餐时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场面。
李昌镐流着热汗认真地烤肉,新锐棋手们则围绕烤桌而忙着往嘴里夹肉。无论是忙着翻烤的李昌镐还是忙着吃肉的新锐脸上的表情都无比坦然,感觉像家中长兄带着弟弟们出来撮一顿。这一幕朴素又美妙的画面我久久难以忘记,过早超越自己年代的李昌镐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韩国围棋也是在这样的变化中逐渐壮大起来。
韩国围棋“第一人”的传承
韩国围棋界有一种声音认为李昌镐时代濒临了危机。俗话说:江山十年改颜,李昌镐时代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出现这样的声音其实并不奇怪。而且,睦镇硕在KBS围棋王战中战胜李昌镐获得冠军,李世石在LG杯跨越了李昌镐,崔哲瀚又夺走了传统的国手衔,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李昌镐时代的黄昏说。李昌镐最近不是偶尔输一盘,而是被剥走头衔,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一位洞晓围棋界的评论家总结以上现象结论说:“过去,李昌镐对其他棋手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天界的李昌镐如今终于下了凡。李昌镐依然强大,依然是第一人,但不再有人神化他了。李昌镐必须和凡界的人争夺权座,他变回了人。这预示着春秋战国时代就要到来。”
然如此吗?
目睹当今新锐棋手爆发的力量,无疑很容易得出以上的结论,但至少目前这个时代远没有到来。李昌镐时代不会轻易进入黄昏。韩国第一人的传承只经历了四个时代,既赵南哲、金寅、曹薰铉、李昌镐。虽然期间出现了不少头衔者,而且有深受棋迷爱戴的明星,但都没有被认可为第一人。“第一人”的标准是完美压倒同时代所有对手的强者。无论是赵南哲、金寅、曹薰铉还是李昌镐都无愧于这一标准。现在,虽然睦镇硕、李世石、崔哲瀚都从李昌镐手里夺取头衔证明对等的实力,但是对等的实力并不意味着等同于“第一人”的权座。第一人必须在头衔战中驱逐对手,保有最大面积的领土。无论是曹薰铉还是李昌镐都是两、三年里完成这样的伟业,并保持了10年以上。而且,一个时代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第一人。曹薰铉完全压制金寅后成为第一人,李昌镐同样如出一辙。无论李世石还是崔哲瀚若想登基第一人必须在头衔战中完全压倒李昌镐拥有最多份额才有可能。就是说从李昌镐手里夺取一二个头衔并不意味着就位第一人,也并不意味着李昌镐时代已经结束。
事实上,李世石、崔哲瀚的出现更加巩固了李昌镐第一人的地位。这一点可以在曹薰铉事例中得到证明。曹薰铉在国内棋战全面被李昌镐压制时,他在国际棋战上找到了更高的起点。事实上曹薰铉直到1994年才把第一人之位让给李昌镐,他本人则成为忠实的“第二人”。当时的曹薰铉并不是棋力变弱,而是李昌镐变的更强。作为“第二人”的曹薰铉是李昌镐王国最坚固的防波堤,所有向李昌镐叫板的人必须要过曹薰铉这一关。虽然刘昌赫偶尔冲过防波堤冲到李昌镐城墙前,但很快就后劲散去了。随着曹薰铉逐渐淡出,“后李昌镐时代”出现的“第二人”并不是一个个人,而是睦镇硕、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等组成的“第二”诸侯。韩国围棋下一个王者向李昌镐提出挑战前必须荡平这些诸侯。有朝一日李昌镐“俯首称臣”时,他又会成为最坚固的防波堤。但是,这个新时代何时能到来呢?而在这个传承中会涌现多少豪杰,韩国围棋会达到何种高度呢?
尤其,李昌镐远离物欲、澹然的品性会让他走的更久更远。李昌镐虽然还不到体悟真理的年龄,但是偶尔会流露出达观的风采,这位“缓慢的天才”从不为一时不足而劳动去填补。他只是依然故我的、按他的节奏接近他的真理。尤其他一贯宠辱不惊的言行让人不由赞叹。李昌镐在LG杯被李世石击败时、被崔哲瀚夺走国手衔时从没有流露出内心的疼痛。当有人提问是不是在攻击围棋前暴露弱点时,他只是赞扬了战胜他的后辈的长处,从没有进行任何辩解。
李昌镐悄悄改变,但是他改变的世界却是不易眼见。他不是暴力的革命者,而是孤独的求道者。世界在追赶李昌镐,但李昌镐始终没有绝尘而去。他与时代同行,有情地只领先一步。他是既可理解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如雾里看花。
蓝烈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