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浅析国产影视剧中围棋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声音——沧海留影有棋声

2018年6月8日   棋友文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围棋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简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外影视剧中。时至今日,大量国产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影视剧中频频出现围棋相关的内容,而围棋这一意象被广泛地运用,虽是宣扬传统文化的表现,却又不得不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近十年来,随着“中国风”的兴起,以及中国综合国力急速发展后对外文化输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影视人也越来越多的将古装题材作为拍摄的一大重心。这些影片大部分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都是中国自古以来传承的精髓。但是,要顺利地将这种文化内核传达给观众, 需要的是一部影片整体的视觉文化感受和各个细节之间精雕细琢的配合。”[1]因此,国产影视剧中与围棋文化相关的声音、构图、蒙太奇等艺术表现形式值得被归纳,而对白与画面不契合、镜头衔接失误、不符合史实等问题也应被指出。通过初步对国产影视剧中围棋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讨,可以略微启发相关影视剧的创作,并促进一点关于影视围棋文化的思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棋仅在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首的东亚文化圈内较为流行,同时涉及到影视和围棋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常见。“电影艺术从以往单一的视觉表达发展到了一个全方位、多视点、多层面、多时空交叉的独特艺术。”[2]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围棋文化作为电影艺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领域,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相互影响之下发挥出远超其本身的影响力。“中国传统美学表述受众的审美心理往往提倡‘味’,既然是‘味’,就需要各位看官去‘品’。‘品’实则是在经历一段审美体验,在‘品’的过程中便能够体悟深刻的意义,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3]影视围棋文化相关的内容往往作为细节出现在影视剧中,情景交融之下产生古典的雅趣,而这样的韵味恰是需要受众去用心“品”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影视围棋文化所给予受众对于美的享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声音——沧海留影有棋声

围棋文化在影视剧中是有“声”的,当其关系到人声、音乐、音响三个方面时,既可发挥这三者一般性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围棋的特质。

人声——人言棋语共生辉

1.对白之妙

影视剧中围棋文化用对白的形式表现出来,往往是以述说围棋要诀、讨论棋局进程或是“托物起兴”借围棋言其他的方式。

如2017年古装玄幻剧《择天记》第7集中,陈长生与圣后对弈之际,两人你来我往之间,对白的内容是“凡尖无恶手”和“棋从断处生”。此两句皆为围棋要诀,这里围棋文化的内容并不是通过画面,而是从人物的对白之中得以体现。


图1 《择天记》



再有一部1996年的古装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其第1集中,乾隆皇帝在观战刘墉与格格下棋之时,当格格下了一步之后,他与侍从言道:“这一招,未必胜招,既不厚,必定受制。”通过这一句对白,不仅表明了棋局的发展形势,也为后面格格将要不敌刘墉而生出诸多事端埋下了伏笔。围棋文化的基本内容“胜负”在这里得以体现,而更深层次的内涵“机变”亦可以窥得一二。


图2 《宰相刘罗锅》



至于2009年的电影《建国大业》中,李济深与蔡廷锴对弈之际,李济深在棋盘前说了一句“中共下了一步好棋”,这是典型的借李蔡二人的小棋局言国共纷争天下大势走向的大棋局,两者既是截然不同的,却又有一定的攻守方面的相似性。这种在电影气氛本身有所增益,而又契合围棋文化一部分内在精神的运用颇有几分画龙点睛的意味。


图3 《建国大业》



2.独白之韵

独白与围棋文化关联起来反映在影视剧中,有一些别致的韵味,既凸显出了围棋领域的鲜明特色,又紧密地结合在剧情中,将主观化的人物表达客观地展示在受众面前。以1997年的电影《黑白英烈》为例,主人公石兆光在监禁之中受尽折磨,精神濒临崩溃之际,因缘际会巧得棋书,从而潜心于围棋之道。石的内心独白在此刻以围棋着数的专门表示方法倾诉出来,未有多余的矫饰,可谓言简意赅。一者,身陷绝境转而以棋道抗争的拼搏精神和废寝忘食专心于围棋的刻苦态度得以体现;二者,主人公愈发苦痛却愈发专心于围棋的强烈主观情绪透过简短的围棋着数来体现,反而更具感染力,其置之生死于度外的超然境界得到了反映;三者,主人公“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巨大精神压力通过求道于围棋这条路另辟蹊径地折射出来,对比之下,两者动静相宜,“人之镇定,棋之不移”恰是重压宣泄而出的佐证。


图4 《黑白英烈》



2007年的围棋题材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棋王刘一手和他的儿子刘小川经棋社老板牵线,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打电话报着数的方式下起了盲棋。棋局发展到白热化的阶段时,却因刘小川无意中察觉自己是在与父亲对弈而中断。棋盘上刀光剑影、精彩纷呈的时刻,父子二人通过各自独白的方式“对坐”在了棋盘前。独白在此刻是激烈进行中的棋局的外化,将棋盘上的“手谈”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利于受众的理解,便于营造扣人心弦的对弈氛围,更将震慑人心的胜负意识和竭尽全力的求道品质一一映入受众心中。最显而易见的自然是父子两人对弈时主观上都对胜利极度地渴望,可以说,两人的内心独白句句不离争胜二字,而这也正是受众最直观的感受。父子行棋,多数受众是不懂得棋盘上的术语的,将这些围棋领域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存在,并且不失于一部分涉及围棋棋理且有深度、有层次的表达,由此可见,此处独白的运用是恰当的。较快的语速和不容置疑的语气也稍稍加快了此处的节奏,父子通过盲棋一决高下的紧张气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图5 《棋王和他的儿子》



3.旁白之用

相较于对白的频繁,旁白与独白一样都是影视剧中较少用到的人声元素。它能够将复杂的故事背景交代出来,对于不甚了解围棋故事和历史的受众,旁白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旁白的铺垫是使得受众更好地接纳影视剧中围棋文化的关键因素。2010年的《大国手》系列电影是运用旁白表现围棋文化的典型。该系列共八部,每一部片头都会有同一段旁白,概述清代乾隆年间的范西屏和施襄夏师出同门,同为围棋国手,好比如“棋中李杜”,既有竞争关系,又惺惺相惜,最终留下了一段精彩对决“当湖十局”的传奇故事。

抛开重复使用产生审美疲劳的弊端不谈,这样的旁白最显著的一种作用便是使得该系列中的每一部影片都能够相对地单独成篇,让受众在了解大背景的前提下不至于对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一头雾水。不熟悉围棋的受众也可以在这段旁白中领略到清代弈风鼎盛时期范施二圣的绝代风华,从而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该旁白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系列影片一定的主题:将范施荡气回肠的弈棋故事从历史的回声中复刻下来以飨受众。


图6 《大国手》



当然《大国手》系列中不仅仅只有这样一种单调的旁白,以该系列影片的第二部《大国手之胜者为王》为例,片尾的旁白补充叙述了在乾隆元年范施二人闭门对弈若干局,胜负不得而知的事件。这段旁白不同于前者关于背景的说明,营造了范施二人决胜负的悬念,在此基础上提起了受众对于剧情发展的兴趣,下一段故事的搬上荧幕便也顺理成章。

这段旁白也承接了范西屏抗旨出走的剧情,补充说明到范施二人并非没有对决过,只是因情同手足导致胜负未有外传而已,可以说与之前的剧情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人之常情之下的“胜负不得而知”则从侧面体现了二人的兄弟情怀,反过来丰富了人物形象,略有一些烘云托月的味道。


图7 《大国手之胜者为王》



该系列影片的第八部《大国手之当湖十局》的片头旁白叙述了施襄夏因父丧回乡丁忧,却因此导致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作为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对范施二人平生最经典的“当湖十局”的再现,剧情上可谓发展到了最高潮。这段旁白表面上一直是平铺直叙,最后话锋突然一转,引出一个“重大转折”,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最经典的故事被巧妙地引出。这也让范施在当湖的相逢得到了合理的铺垫,又可以启发受众对于“当湖十局”之外的插曲的联想。从以上三例中可以看到旁白突出的功能是补充叙述和交代背景,但也不乏其他的作用,如制造悬念、启发联想和刻画人物。


图8 《大国手之当湖十局》



音乐——清商一曲歌弈梦

影视剧中涉及围棋文化的部分所运用的音乐多以主观音乐为主,在此也仅举例分析这一部分,不就客观音乐的内容展开探讨。影视剧中有关围棋文化片段的主观音乐具备升华意境、营造气氛、渲染情绪和架构人物关系等功能。

1.升华意境为先

文人墨客手谈之间折射出围棋的高雅,佐以琴瑟相和的古风曲调,隽永的意境随之深入人心。较为突出的是2016年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第7集,棋局解谜题一段的音乐显示出曲水流觞的意境之美。解棋之前,轻灵的箫声徐徐渐起;解棋之际,箫声已是萦绕于耳畔;解棋之后,箫声未定而加以琴音相辅。声似达寰宇,意境自生。音乐所围绕的核心是围棋棋局,另有人物的古装、背景的远山和浮云来映衬,更提升了这一段音乐所营造的悠远的意境。


图9 《微微一笑很倾城》



也可以看到,在2012年的讲述清代围棋故事的电影《黑白道》后半部分中,一波三折恩仇已泯的棋圣黄龙士和徐星友二人在佳人徐兰茵的注视下于写意的水面大棋盘上相对而坐,远处有青山,近处是楼阁。此际伴以一段由笛与琴奏出的音乐,舒缓而祥和,既照应了古典意趣的山水,又反映出历尽曲折后的人物的心境,恰是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图10 《黑白道》



2.营造氛围取胜

适当的气氛营造具有扣人心弦的效果,这多是影视剧中高潮部分和紧张片段所不可或缺的存在,音乐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与围棋联系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围棋对弈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还是棋局可以造成的“谜题式”效果,都可以很好地与音乐一同营造出特定的气氛。正如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第26集中,白子画被困于无垢所布下的围棋阵法,正当破局之时所使用的音乐本是较为普通的快节奏音乐,用以突出破局的紧张气氛,但是当有了围棋这一特定意象造成的“谜题式”效果,便生出波澜,显得不再平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较好地契合了这一段剧情的氛围。


图11 《花千骨》



还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第52集,楚北捷与白娉婷对赌围棋盲棋一决胜负的一段情节。这一段无疑将围棋对弈本身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段剧情中为时不短的背景音乐也尤为出彩。剧中通过两人口述的围棋盲棋对弈方式,将实时棋局展示在众目睽睽的大盘之上,同时别出心裁地以人为棋子,既让他们落子生根于地面的棋盘之上,又让他们厮杀在臆想的时空领域之中。这是一段近十分钟的片段,不可谓不短,贯穿其中的音乐是极具节奏感的,更是有起有落的。与之同步的是两人的思绪、众人的反应,更是一局棋的进程。如此一来,一段音乐的起落伴随着一局围棋的始终,棋局对弈的精彩纷呈通过音乐的渲染透入受众心中,音乐节奏的脉络分明经由棋局的发展彰显起承转合。在这一过程中,舒缓有致的气氛便产生了。


图12 《孤芳不自赏》



3.渲染情绪,更深处的风景

衬托情绪属于音乐的一项基本功能。影视剧中以音乐表达人物情绪也是常用的手法。但当这一切联系到围棋文化时,则不得不提到情绪之中更深层次的信念。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人物沉浸在棋局中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音乐能够衬托这股情绪,其实亦何尝不深入涉及到了人生路上的信念。2007年的传记电影《吴清源》的片尾用到了类似于咏叹调的音乐。直观上看,围棋大师吴清源隐退仪式上的纪念性棋局,也是整部电影的终结,颇有几分神圣感的音乐符合吴清源沧桑散尽后归于平淡的情绪,更深处却勾勒出他不甘于平凡,执著追求棋道的人生信念。“二百岁后,我还要在宇宙中下棋。”已仙逝的吴清源曾如是说。该片段中落子于天元的镜头有一刻音乐是消失的,恰反衬了某种程度上人物饱经风霜后百感交集的情绪。天元的意味颇深,简要地说,它是十九路围棋棋盘的正中央,本身既有神圣、唯一和永恒的意蕴,这是与音乐情感基调相符的。它也是对吴清源在围棋领域功绩的概括:开创第一着落子天元的模仿棋、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弈时“星·三三·天元”的反传统开局、新布局理论……因此这一步天元的落子和这一段音乐的运用本身也具有致敬吴清源大师的意味。“影片把这段镜头作为结束,影调也处理成偏暖,把棋放在天元是作为镜头影像上对吴清源的一个象征意味,一个向他致敬的结束。” [4]


图13 《吴清源》



而在2012年的电影《初到东京》中,主人公吉流参加比赛时,好友翔一在家中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吉流的比赛并摆棋,此时翔一已经病得很重,但仍坚持摆着吉流的棋。此时的一段音乐是那种略显松缓但又十分克制的、张弛有度的风格。这既符合五十岚婆婆对于孙子翔一重拾棋子感到欣慰的情绪,也反映了翔一对吉流参加棋赛和追求棋道的欣慰之情。影片中,五十岚婆婆说道相信翔一会再拾起棋子,他做到了。翔一也表示吉流的棋法很像自己的父亲。由于今日的事涉及到往日种种,因此实际上两人此时的情绪绝对是复杂的,可谓百感交集。而在此处用这样一种略显平淡又不失节奏感的音乐,也是一种很好的反衬,用简单的音乐去突出复杂的人物情绪,将音乐抒情化的效果发挥得十分有力。


图14 《初到东京》



4.人物关系,架构中的明喻

一般影视剧的核心体系无法绕开人物关系的架构,有人物关系才会有戏剧冲突。当音乐、围棋和人物关系三者联系到一起时,围棋作为矛盾的象征比较易于理解,它暗示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冲突。音乐也能够令受众在这种时刻感受到几分波云诡秘。以2012年的电视剧《青瓷》第5集和第15集为例,主人公张仲平是一个老谋深算、善于处理人物关系的商人。他在第5集片头一段中故意将作为赌注的古董青瓷鸟食罐通过下围棋的方式输给了地产清算中心总经理颜若水,还一直表示心服口服和愿赌服输。这时背景音乐是轻快而优雅的古筝曲,但对弈的二人并非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伯牙子期。华丽的古风曲调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张仲平输棋的真实用心——为了商业上合作的利益讨好颜若水。与商业利益挂钩的人际关系下折射出一个人谄媚的丑态。第15集时,张仲平又与颜若水下棋,颜若水语重心长地说了一些心里话,张仲平感觉到了颜若水的孤独和失落。剧中在这一处用到的是悬疑风格的音乐,比较契合此际的气氛。从张仲平的角度来看,颜若水的话似乎是真情流露,但这个时候两人无论从棋盘上的对弈还是棋盘外的勾心斗角,都具有某种斗争关系,因此局面看起来不像颜若水诉说心里话这般简单。张仲平会思考:这是由一盘围棋引发的人生感慨,还是别有深意呢?故而音乐在这里也具有了突出人物关系的作用,它与人物心理的节奏和气氛是一致的。


图15 《青瓷》



但总体来说,音乐在表现围棋文化时是具有互容性的。如音乐重在表达情绪的《初到东京》翔一摆棋一段,穿插吉流比赛的画面,未尝没有突出一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物关系的用意。而《孤芳不自赏》中盲棋决胜一段的音乐是典型的以营造气氛取胜,但它又不失于展现出胜负师争棋时恢弘且壮阔的意境。这种互容性多少与影视剧剧情有一定的关系,不能够被忽视。

(三)音响——四海风云皆坐隐

影视剧中涉及到表现围棋文化的音响无非是具有围棋元素的音响和其他的音响。围棋的魅力能够通过音响较好地衬托出来,与此同时,即便部分音响不具备围棋元素,但也能够与之相谐相生,从而达到艺术上的张力。“声响是指除人与音乐之外的声音,其中包括动物的叫声、流水声音、刮风声响,声响不但可以强化观众的感受、引起联系,还可以巧妙自然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

1.弈,子落风云起——围棋元素音响

又不得不提到电影《吴清源》。片中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名人进行世纪对决的一段情节,抓棋子的声音和落子声是经典的围棋元素音响。它们是围棋棋子所发出的声音,这是无可替代的。直观上,受众可以通过这样的音响拉近与镜头内容的距离,体会到吴与秀哉对决紧张激烈的气氛。同时,围棋棋子的音响是别致的,无论是棋子之间的碰撞声还是棋子与棋盘的接触,都能够展示出围棋的独特魅力。从象征和隐喻的层面上说,落子声类似于人生的脚步,吴清源东渡来到异国他乡,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坐在了围棋界名人的面前,这一切来之不易,但他也未停下自己的步伐。


图16 《吴清源》



除此之外,2011年的电影《鸿门宴》中张良同时与十人对弈围棋赚取钱财一段情节,取死子和收彩头的音响在这里是具有围棋元素的音响。拿出棋盘上被提吃的棋子,这是围棋对局内容相关的。围棋自古盛行下“彩棋”,即对局双方约定以一定数目的钱财作为彩头,赢棋的一方得到这笔钱财。因此收彩头时,铜钱发出的声响也是具有围棋元素的音响。取死子的音响可以加深受众对于张良棋力高超的印象,刻有利于画他足智多谋的形象。收彩头的音响也类似于此,是张良运筹帷幄,有赢下十个对手的信心的有力反映。作为古代历史典故题材的电影,这两处音响声源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影片的信息,拓展了这一段对弈情节在时间上的深度。


图17 《鸿门宴》



2.非弈,雨寂尘埃定——非围棋元素音响

2002年的电影《英雄》具备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无名与长空交战的一段情节,两人以神念相争时,有雨水滴落围棋棋盘的镜头。这一段中,雨滴的音响和武器碰撞的音响都是不具有围棋元素的音响。但它们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点是以动衬静。围棋是静止的,闭目凝神的两人也是相对静止的。雨滴具有打破这一静止的作用,但反而更显幽静,因此雨滴音响的反作用是突出的。

尤其是有它滴落在围棋棋盘上这一镜头,更显以静制动的寓意。在这一点上,武器碰撞的音响更加突出,效果也更强烈。棋之静,武之动,仿佛阴阳八卦,相去甚远的两种颜色和谐共生。同样的,武器的碰撞声适合表达出棋盘上的激烈交锋。导演在此处对于围棋的运用是有显而易见的象征意义的。

武器间的接触是无名和长空二人意念间的交锋,另一层面上,这也是无名向秦王诉说他是如何战胜长空时,他与秦王在大殿上心理交锋的侧面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武器的音响拓宽了影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深度。如果再加上围棋的一重象征意义,这将是三个层次的艺术表达。


图18 《英雄》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