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会下围棋就能做官? 这在唐宋时期真可以有

2017年07月08日10:04 新浪综合


资料图



  文章来源:城围联公众号

  随着各地高考状元的陆续诞生,

  各地的分段录取分数线也出炉了,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在感慨:

  “怎么今年的分数线这么低,晚生几年好了”

  决定分数线的因素有很多,

  与其在网上打嘴炮,不如好好卡率一下

  如何

  告别昨天,痛快一夏,

  然后迎接未知而又满是期待的大学生活。

  大学时是通往人生理想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现代的高考,则是进入大学的通行证,

  没有个大学经历,在社会上生存的压力会增加不少,

  等于少了一块正常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并非现代是这样,古代社会也是这样,

  如果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基本很难被正眼相看,

  但有的人才却只醉心于某项技艺,

  而不愿参加科考该怎么办呢?


  好说,如果恰好生在唐宋时期,

  那就有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机会,

  成为朝廷翰林院里的“待诏”,

  比如很会下围棋,相当有造诣,

  那就可以成为“棋待诏”!

  所谓“待诏”,在古代只有皇帝

  才能使用“诏”这个字,

  顾名思义,“待诏”就是等待皇帝召唤,

  从汉代起,这大致是一种正式做官之前的

  一种临时称呼,

  比如以“多智善辩”著称的东方朔就曾

  “待诏金马门”,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精神文化生活很丰富,

  皇帝们多爱好围棋,

  让国内出名的棋手进宫陪皇帝下棋,

  成为了一种宫廷需求,

  唐玄宗之前,大多都是临时征召,下完后

  皇帝赏赐些财宝,对于有幸得到征召的棋手们来说,

  这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意外之财。

  唐玄宗即位后,就直接把这种征召固定化,

  专门在翰林院授予“棋待诏”的官职,

  虽然品级很低,但能够跟皇帝直接下棋,

  如此近距离的上达天听,

  而且收入待遇也不错,算是比较吃香的职业,

  许多京官都享受不到这份殊荣。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也激励了文武官员们和平民百姓

  在围棋上下足了功夫,

  只盼能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垂青。

  在这种风气影响下,

  不仅官民士子们喜欢专研棋艺,

  就连宫中的侍女们也都成了高手,

  唐朝著名诗人张籍有诗曰《美人宫棋》: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

  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宫女下围棋的情景。

  皇帝甚至还在宫廷内设棋博士,专教宫人们下棋。

  唐朝举国上下热衷下棋的风气还感染了外国友人,

  在长安的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也纷纷迷上了这门技艺,

  将围棋传入日本的吉备吉真,

  就长期活跃于长安棋坛,在回国时,

  唐玄宗还赠予了他一盘紫檀盒形十九道围棋盘。

  直到如今还收藏在日本的正仓院。


  棋待诏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

  在科举考试之外,士人和平民又多此一条进身之阶,

  有许多人倾毕生之精力研究棋艺,成为职业棋手。

  棋待诏的任命,大致要经过推荐与考选,

  如果想要拉关系、走后门是不行的,

  棋艺是否在行,是很容易试出来的,

  也不会有人胆敢冒着“欺君”的罪名滥竽充数

  唐朝著名的棋待诏非常多,几乎都是当时的大国手,

  比如:王叔文、王积薪、顾师言、滑能、朴球等。

  值得一提的是,王积薪是唐玄宗时的棋手。

  据《西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

  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

  张说每次下棋都难取胜,他觉得王的棋艺如此高超,

  留在自己的府上做门客实在太屈才,

  就举荐他到翰林院做“棋待诏”,

  后来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赏识,

  以至于当时名震天下,成为了棋坛的神话。

  除了棋艺高超,他的理论著述也很丰富,

  根据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围棋《十诀》。分别是:

  不得贪胜、入界宜缓。

  攻彼顾我、弃子争先。

  舍小就大、逢危须弃。

  慎勿轻速、动须相应。

  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这些对弈口诀知道如今仍旧十分有用,

  是棋坛前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过可惜的是,随着时代变迁,

  到了明清时期,围棋发展进入一个低潮期,

  “棋待诏”这个职业也消失了,

  更多的士人还是把科举考试当做主业,

  而棋艺的修炼则成了修业的一部分,

  靠棋艺做官也就不大可能了。

  “棋待诏”也就成为了历史名词,

  埋在了故纸堆中,不再被人们所记起。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