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3 10:27:19 来自: 体坛网 谢锐
体坛网记者谢锐报道 距离古力、李世石十番棋时间最近的上一次十番棋竟然是60年前。1956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之战结束,行至第八局时,吴清源以6胜2负将高川降为“先相先”对局格(三盘棋中高川格两盘执黑先行,不贴目)。自此,棋界再未出现十番棋。
十番棋起源于中国清朝康乾时代,两大高手通过十盘棋一决高下,如果一方连胜四局,对手将被降格。如同武士真刀实剑之战一样,两雄争霸,必有一伤,极其残酷。若有一方被击败,本应为平等待遇的胜者一方,便会截然分明地比对方拉开高出一段左右的等级差。之后,败者再也不能与胜者平等对局。
公认为十番棋的王者吴清源15岁东渡日本后,其不世出的围棋天才才华展露。与其为一时瑜亮的木谷实亦为一时豪雄,争强好胜的日本人为他们举办“十番棋”,藉此决出真正的第一王者来。
不曾想,这一发不可收,此后16年间,吴清源以十番棋为舞台,先后迎接日本最强的数位高手挑战,他们轮番抖擞精神,个个施展绝技,大显不凡身手。然而,吴清源面对这些虎狼之将,高屋建瓴,百战不殆。他不仅全都胜对方一筹,而且有时打得对方的交手棋份不只出现一段之差,甚至还出现过二段之差。“不遗一尘、无咎无愧地参天而立”这是当时的《读卖新闻》对吴清源的评价。
然而,十番棋之残酷又岂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吴清源在其自传中写道:“擂争十番棋这种白刃格斗决胜负的形式,若不是身临其境地去尝试着下一下,断然体会不出那种恐怖的滋味。一方面,胜者名扬四海、誉满天下;另一方面,败者一蹶不振、棋士生命就此断送。这也是十番棋给职业棋手带来的无情命运。”
吴清源、木谷实本为相交甚笃的好友,但在镰仓十番棋中,两人亦舍命相搏,第一局行至中盘时,木谷实鼻子流血,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局,而吴清源因心神全部系于棋局,对棋盘外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却因此招来莫名之祸。
《读卖新闻》记述当时的场景:“禅房里,明亮的灯光下,表情严厉的吴七段正在长考,仿佛刚才的骚乱他全都置若罔闻。不!也许噪音根本就未曾入耳。在30分钟之内,他正襟危坐,纹丝不动。突然,他抬起头面向天井,双目向极高处眺望,但心神却仍然贯注于盘面。刚才的骚乱发生以来,吴氏始终一言不发。自黑棋第157手打下后,惊慌失措的人们,水呀、药呀地喊个不停。然而噪音对他毫无干扰,吴氏就这样默默思考着度过了30分钟。真是寸心不乱!”
后来这段描述也给吴清源带来了大麻烦甚至性命之忧,各种咒骂、恐吓信蜂拥而至,当时有人提出中止十番棋,但吴清源的师父濑越宪作一锤定音:“即使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身为棋手,死于盘上,也应心甘情愿、在所不辞。振作起来继续打下去吧!”
为了一次十番棋,吴清源竟然不得不做好“死于盘上也应心甘情愿”的准备,足以可见十番棋之惨烈。
1956年,吴清源、高川格十番棋结束,之后近60年间,十番棋再未出现。一是头衔战如雨后春笋问世,二是职业棋手不愿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参赛。然而,2013年,古力、李世石这两位超卓不凡的天才棋手决计通过十番棋一决高下,他们不惧身败名裂,只是不想在他们之间留下遗憾。
既是胜负,就肯定要分出高下,胜利最终属于对胜负有着强烈执着之念的那一方。有人说吴清源赢得十次十番棋是因为他“无心无欲”,但吴清源自己写道:“围棋是两人共同创造的一种艺术。同时应当毫不含糊地指出,围棋完全是为了取胜才引起相互残杀。围棋是不折不扣的胜负世界,除了要求常胜不败之外别无他求。说到底,不获胜就无人承认它的巨大价值。”
不获胜,围棋的巨大价值就没人承认。这是“十番棋之神”吴清源对围棋的理解,也是围棋的价值精髓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