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来国粹还有这样的“黑历史”

作者:云子围棋头条号  2020-01-26


两汉时期逐渐普及



上回我们说到秦国一统后因为各种因素围棋发展受到了禁锢,至两汉时期围棋又迎来了蓬勃发展。相传汉高祖刘邦是围棋爱好者,他的妃子戚夫人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她比南北朝时代的娄逞早了六百多年。只是戚夫人下围棋是一种具有巫术作用的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三云:"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乃免。"出于祈福的目的,在八月四日下围棋成了汉宫的风俗。围棋中不仅有君臣对弈、父子对弈,还有夫妇对弈,它打破了等级和尊卑观念;加之在当时,人们常将围棋与以掷骰子为主的"六博"并称为"博弈",使围棋具有娱乐和赌博性质,所以也令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发出了"失礼迷风,围棋是也"的哀叹。


秦汉时期六博棋盘(图片来源于网络)



围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曹魏政权首脑人物曹操,可以说是生于围棋世家,间接证据是:近代安徽毫县曹操祖父曹腾墓出土了石制围棋子。曹氏父子嗜好围棋,也带动了其门客的偏爱,于是曹魏文人学士中弈风渐盛。据《三国志·太祖纪》所说曹孟德棋力甚丰,与曹魏的棋战家都交过手,诸如:山子道、王九真、郭凯。《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桂,字树林,天水人也。建安初,数为将军扬秋使,诣太祖。太祖表拜骑都尉。桂性便辟,晓博弈、蹴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相随。"


曹操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操喜欢围棋,并影响了其后的曹丕、曹彰等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应玚和王粲也都爱好围棋。"七子"之中,应玚所著的《弈势》是不可多得的围棋论著,至今仍保存完好。同时,《弈势》也是关于围棋"五赋三论"的"三论"之一。而"七子"中,围棋名气最大的要数王粲,而他又是那个时代魏国最出色的大棋家之一,在中国围棋史上有重要地位。王粲是有历史记载最早的能够"复盘"的棋手。王粲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据《魏志·王粲传》载:"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囚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这个故事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对于今天稍具水平的棋手来说,"复局"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难事,但是在三国时期却引起人们的惊奇和赞叹,这似乎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智力水平确实大有提高。不过这件事也说明,王粲是一位有相当水平的围棋爱好者,因为一个完全不懂围棋的人,他再能"强记默识",也难以"复局"不误一道。


王粲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蜀汉将帅中也不乏围棋名家。据清《宝庆府志》载:"棋盘岭载宝庆府城南五里,相传武侯宴兵着棋于此。有石盘广六尺,棋痕尚存。"虽然在史书中并未发现确切记载诸葛亮下围棋之事,但费祎作为诸葛亮推荐的继承人,在诸葛亮死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费祎很喜欢下围棋。后主刘禅延熙七年(244年),魏军大举攻蜀,费祎率兵防御。当时,军情紧急,蜀军随时都有战败的可能。费祎却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光禄大夫来敏前来送行,费祎却招呼他与自己下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果然战前镇定自若的大将军费祎最终击退了魏军。


费祎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吴棋手中,著名的有孙策、吕范、顾雍、陆逊、严子卿等人。吴国棋谱的手机整理工作也做得很好,《敦煌棋经》两次提到《吴国二十四盘》,其中收录了大量精彩对局。唐代诗人杜牧在送棋手王逢的《重送绝句》中写的"一灯明暗覆吴图"中的"吴图",说的也是吴国的棋谱。遗憾的是,除了《忘忧清乐集》外,其他棋谱均已失传。


忘忧清乐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围棋在三国时期风靡,但另一方面,围棋的风靡使得一批政府官员变得"不务正业",甚至对佳肴和其他雅乐都失去了兴趣。在儒家文化中,功名仕途才是正事,沉迷下期、劳精损思之事不值得提倡。为此,孙权的儿子孙和特意令人写文矫正此风,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韦曜的《博弈论》。文中描写官僚士大夫"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以至"心劳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面不接。虽有大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至或赌及衣物,徒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韦曜的观点也并非是否定围棋,而是认为围棋只是消遣娱乐,若是因下围棋荒废事业,耽误工作是便是错误的。


韦曜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汉时期围棋的普及为后世围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之后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