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过氏提出建“过百龄棋坊”-“棋文化”加码惠山古镇申遗
2018年1月16日 业界信息
惠山古镇加入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申遗步伐加快。14日,无锡市祠堂文化研究会2017年年会召开,研究会下现有的43个姓氏分会代表聚集一堂,为用好惠山祠堂,助力古镇申遗各抒己见。过氏分会提出在惠山建“过百龄棋坊”的设想。过百龄是明末清初无锡籍围棋国手、一代棋宗,做大“棋文化”,也是为城市文化加码、为古镇申遗加码。
一、文人四艺不能少了“棋”
看古装剧,常看到剧中人操弄或谈论琴、棋、书、画。“琴棋书画”即文人四艺是中国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这其中的“棋”,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在无锡过氏看来,无锡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琴、书、画这“三艺”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广为人知。琴艺名家有华秋萍、华彦钧、刘天华等人;书画名家有顾恺之、倪云林、王绂、徐悲鸿等人。棋艺名家倷伲也有,就是过百龄(1587-1660)。可遗憾的是,比起琴、书、画这“三艺”,无锡对于“棋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有所欠缺。
围棋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流行的竞技也是一门艺术,有着深厚的国民基础。2013年1月31日,本报《一代棋宗》一文,报道了过百龄其人其事。这位8岁即能挑战父亲、十五六岁在京城一战成名的无锡籍围棋国手《无锡县志》中有载:“天下之奕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后来,过百龄退隐山麓,开办棋坊,收徒授艺,培养出一批出自江南的围棋好手,还写下了《官子谱》《三子谱》《四子谱》三本围棋专著传世,为无锡奠定了“棋文化”的基础。
二、欲建过百龄棋坊助力申遗
在整理过氏先贤资料的过程中,过氏后人发现,过百龄是无锡城东北八士乡人,当年他受邀赴京驰骋棋坛,名声大噪,被公认为一品棋士,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后来,因不忍目睹奸臣当道迫害忠良,正直的过百龄返回故乡,从此不再问政。过百龄流连涧旁,寄情山林,惠山也成为他对弈、教学的重要场所。此外,无锡过氏族人中,还出了我国现代围棋元老过惕生(1907-1989)和其兄过旭初(1903—1992),他们是过百龄的后裔,二人在棋坛被称之为“二过老”,均是当代“棋圣”聂卫平的老师。
锡惠名胜区入口处的过郡马祠是惠山古镇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惠山祠堂群百余座祠堂中由其家族后人参与维护与管理的典范。而无锡过氏又出了这些围棋名人。鉴于此,无锡过氏提议,能否在惠山脚下建一处过百龄棋坊,作为宣传无锡名人和江南棋文化的一个阵地。祠堂文化研究会的研究者也表示,眼下,惠山古镇申遗方向明确,古镇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棋文化”的凸显,势必为古镇增添生动一幕,不失为古镇申遗的加分之举,同时也使城市文化的发展更加均衡,更有特色。
三、“棋文化”内涵丰富
无锡自古以来棋风盛行,高手辈出,围棋爱好者遍布城乡。据无锡市棋类协会2012年的统计,无锡棋类人口达30万之多,其中,围棋人口10万,学围棋的少年和幼童逾5万人,队伍每年都在壮大。无锡还具有业界资源优势和成熟的办赛培训经验,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性赛事和等级资格证书教育培训。
业内人士认为,无锡正成为全国棋类事业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其实,早在十年前,无锡市棋类协会就计划筹建一座江南棋院,当时首选惠山,如今,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分会与之共同推进。
祠堂文化研究会年会上,过氏后人感慨道,围棋是中国道学和理学的百科全书,大千世界,宇宙之象,人生之道,都浓缩于黑白棋子和咫尺棋盘之中,无锡有围棋名人,有旅游资源,围绕“棋文化”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无锡过氏甚至做好了远景规划,组织、引进棋社或俱乐部,家家挂起棋幡,在古镇形成“棋文化”一条街。与此同时,过氏祠堂的“棋文化”可与顾氏、倪氏祠堂的“书画文化”,华氏祠堂的“民乐文化”协调统一规划,让“琴棋书画”四艺文化成为惠山古镇众多文化中的重要一翼。
(乐章)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