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初次见面看不出是天才”——曹薰铉眼中的李昌镐(一)

2002.04.27 南方网

  在当今世界棋坛,曹薰铉和李昌镐师徒的霸主地位还无人能动摇。对于李昌镐缘何强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曹薰铉专门撰文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李昌镐。本报经正在深圳打围甲的曹薰铉本人同意后,从本期起将分三期连载曹薰铉的文章。

  初次见面看不出是天才

  我第一次与昌镐见面是在1984年的夏天,是田永善七段带着他来的。田七段介绍说,昌镐是全州的一个棋才,希望我能够考考他并收为弟子。昌镐是1975年出生的,当时才8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我当时31岁。不仅他的年龄小,我也很年轻,现在已是快20年的事情了。在见到昌镐之前,我也听说全州出了个神童,虽说当时有人提起过几次,但我并未在意。因为我觉得并不是自己说是神童就是神童的,天才和神童有时会成为秀才,但有时秀才也会成为凡夫俗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在我见到他的第一面时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昌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按照常理来说,天才总是应该有与众不同之处,可在我看来,昌镐不仅没有什么闪光点,反而比普通孩子还要少点什么,根本不说话,甚至感觉有些木讷。现在的孩子说起话来都一套一套的,当时的孩子可不一样,在大人面前大都不说话,有拘束感,也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昌镐的性格好像更内向一些,给人的印象好像只会摇头似的,既不像是小孩子的那种拘谨,也不像是小孩子的那种木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沉默寡言,好像是经过专门修炼才获得的一种内在功力。想说话却又极力控制、即使知道的事也闭口不说,好像是有一种强烈的意志力在起作用。我觉得要想启动那种意志力,必须经过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开始下棋之后,我觉得他的棋也跟平常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棋中有他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说不上是独创性还是什么,只是有一种感觉。后来,我收他做了自己的内弟子,他也就住到了我的家里。当时,我们家可是一个大家庭,不仅父母都健在,妹妹也没有出嫁。夫人美和既要侍候公婆又要照顾小姑子,本来就够她受的了,昌镐的到来,更增添了她的劳累,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一心一意地照顾着全家人和昌镐,没有一点儿把他当外人的意思。

  收下昌镐为内弟子后,闲言闲语也跟着来了。当时的棋院里对我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曹薰铉现在才32岁不到,就能收弟子?”也有人说:“李昌镐家是个富裕家庭,也许是曹薰铉缺钱花了吧!”还有人说我每月会收到一大笔的教棋费,而且,以后入段了还会得到大笔的谢师礼金等等,说法可真不少。以至于让人无法去解释,也没有必要去解释。

  昌镐来我们家里后,我就搬家到延喜洞去了,因为没有昌镐住的房间。当时的房子并不怎么样,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平房,即便如此,我还是从银行贷了不少款,当时负债的心情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9岁就通过职业棋手入段考试,第二年就到日本留学成了濑越宪作老师的内弟子。在老师家里生活的10年间,濑越老师教我下棋,可从未收过我一分教棋费,也从未收过我的谢师礼金。并不是我自己这样,内弟子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只想把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传给别人,只想以此来报答老师对我的恩惠和教诲,根本没想到什么回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也是做人的义务(文/曹薰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