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亦苏围棋社区
»
博客专栏
»
杨烁
» 杨烁:《新民围棋》停刊十周年祭 围棋文化仍需传承
返回列表
发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马行空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54950
精华
242
积分
242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5
最后登录
2025-9-8
版主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3-12-14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杨烁:《新民围棋》停刊十周年祭 围棋文化仍需传承
来源:新浪博客 杨烁1991的BLOG 2012-12-01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被传染上腮腺炎在家休养的小学生。在那个寒冷的刚下过雪的冬日,我自己去报刊门市部买围棋杂志。那时候的围棋纸媒市场还是《围棋天地》、《棋艺》、《新民围棋》三足鼎立的时代(从2000年12月我学围棋起,三本月刊是我每月必买的杂志),当我翻开2002年最后一期《新民围棋》时,却在凛冽的冬风中生出了一种看围棋杂志本不会有的苍凉感。
这期《新民围棋》从一开始就与杂志的时效性诀别,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刊登了对1994-1995年《新民围棋》赞助的“聂马七番棋”的回顾。此后的简谱也是选择了1959年首届全运会刘棣怀对过惕生,1963年中日交流赛陈祖德胜杉内雅男这两盘历史名局。等到读到吕国梁吕老写的《旧话重提·<新民围棋>月刊(收官篇)》(分三期连载,这是最后一期),才发现这一切都并非不合理。该文的最后这样写道:
《新民围棋》何去何从?行文至此,想必读者早已料到八、九不离十。在此说一句不怕大家见笑的大实话:时至本期截稿,包括笔者在内,几位编辑同仁尚未接到上级关于“停刊”的正式通知。这几天编辑部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衷心感谢各地读者的关切垂询,听说邮局已经突然停止本刊的收订并开始退款,大家都觉得十分可惜,不得其解。还可以坦白地告诉大家的小道消息是,据说《新民围棋》的刊号明年将转向创办一本其他杂志,有人预计年收益可达200万元,当然这本杂志肯定与围棋无关。
作为《围棋》——《新民围棋》四十三年历史的见证者,作为一个二十五年的编辑人员,面对读者的来电来函,笔者无言以答。我们愧对陈老总的在天之灵,愧对围棋界的前辈和朋友们,愧对一如既往的新老读者。我们真的还想再编五百期!
无法以通告的形式向读者和棋友告别,似乎有点不近情理。笔者只得借本文结束之际,并受本刊同仁曹志林先生、姜连根先生、方芳小姐、李晨硕小姐的委托,道一声发自内心的“对不起大家!”同时也算是为《新民围棋》唱一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挽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坚信,倘若这一期(总第374期)的月刊果真是《围棋》——《新民围棋》的绝版,也决不会影响中国围棋走向春天的步伐。
衷心祝愿各位良师益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棋艺日进。
我们后会有期。
我生也既晚,没能遇上《新民围棋》(甚至于更早的《围棋》)的繁荣时代,却在刚学棋不久,就迎头赶上了它的谢幕曲。很显然,虽然“中国围棋走向春天的步伐”一如既往,但吕老的“后会有期”并没有如约。几年后,《棋艺》围棋版亦告停刊。而那个使用《新民围棋》刊号的商业性杂志,也没有如它所期望的那样,用高盈利轰炸到我们的眼球之前。
十年就是一转眼。十年以来,围棋界似乎并没有因《新民围棋》的离开而失去什么。世界冠军荒已被打破,新生代更是欣欣向荣。可是十年以来,围棋界似乎也没有因《新民围棋》的离开而想到弥补些什么。至今为止,中国围棋杂志依然只有《围棋天地》独擎大厦。在“纸媒已死”的穷途氛围里,想起已经告别了十年的《新民围棋》,总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情绪。
十年说短不短,给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留下残酷的刻痕。十年前,《新民围棋》所在的上海还是中国棋界的巨无霸——常昊风头无两,邱峻、胡耀宇等跃跃欲试,而如今,上海队在曾经威风八面的围甲中只能为求保级而一逞。那么,在十年后想起那个寒冷的冬日里的那段苍凉往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满打满算,我作为《新民围棋》的读者也不过两年的时间,而且以当时的年龄,根本没有资格和能力去剖明杂志本身与停刊的关系。虽然这一点吕老在《旧话重提》中有过提及:“
必须坦承,我们的月刊始终在开本、版面、内容等方面未能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编辑部的麻木和惰性使得期发数从10万册的“支撑点”逐年下滑,一路阴跌至5万册以下。加之采编成本的有增无减,本是弱项的广告、发行、经营等仍无起色,昔日数十万元的年收益入黄鹤一去不复返。
”但是,经营销售总是两方面甚至多方面的事。《新民围棋》的停刊固然有它自己的缺憾,但棋迷作为一个群体来说,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强大的购买力。
于是失去了,才发现是一种遗憾。
当然,十年前,冲击纸媒最强烈的还是电视媒体(十年来电视媒体与中国围棋的聚少离多,又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但十年过去,网媒似乎已经拥有了置纸媒于绝路的强大攻势,一切只待时机。可是,相对于电视和纸媒的差别,网媒和纸媒一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么?就围棋的宣传介绍而言,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说得危言耸听一点,《新民围棋》停刊的悲剧,未来就未必不会再发生。无论网媒还是纸媒,没有了棋迷的支持与关注,都是很难维持下去的。而就现在仅存的几家围棋媒体来看,关注度往往达不到现有围棋迷的容量。无需付费,信手可得的尚且如此,如果再设置一些略带收益性的内容,结果更可想而知了。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是我国近期大力推进的一项新政策。围棋兼备体育与文化两个门类的特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链。围棋智慧需要普及,围棋文化需要传承。但现在中国的围棋传媒窗口,却远没有它应该有,和它曾经有过的那么多。
所以,在这篇《新民围棋》停刊十周年的纪念文章结尾,我不胜冒昧,套用吕国梁吕老的一句话:
希望中国围棋传媒业能够拥有走向春天的步伐。
《新民围棋》绝版封面: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
注册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韩国专递
中国名人战(1988~)
日本碁圣战(1975~)
围棋文章
围棋AI
日本阿含·桐山杯
梅泽由香里围棋教室
西南棋王赛
衢州烂柯杯(中国2022)
弈城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