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亦苏围棋社区
»
围棋新闻
» 改革开放30年体育:1985年擂台赛吹起围棋热
返回列表
发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马行空
当前离线
UID
2
帖子
54950
精华
242
积分
242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5
最后登录
2023-11-15
版主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3-12-2 13:58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30年体育:1985年擂台赛吹起围棋热
2008/12/08 11:36:11 来源:南方网
“围棋在中国火起来,是借了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东风。”当时的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2000年接受报纸采访时如是说。
中日围棋擂台赛使围棋从1984年开始成为大众最热门的话题。二十多年前,日本在世界围棋界中“龙头老大”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前夕,日本《棋》周刊公布了一项民意测试,结果在三千多名受访者中,只有7个在日的中国留学生认为中国队会胜。即使在中国,《围棋天地》公布的国内投票结果,也是只有20%的爱好者预测中国队会胜。
正是由于大家都认为“日本必胜”,所以当中国队出其不意地取得“三连胜”时,在中国棋界产生的震撼是超乎想象的。日本围棋巨人在中国队摧枯拉朽的冲击前轰然倒地的形象一览无遗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就连日本的记者也禁不住哀叹:“中日围棋擂台赛完全动摇了日本围棋的根基。”
而由擂台赛引发的热潮也被比赛中特殊的戏剧性所推动。首届比赛,先有中国江铸久过五关,逼出日方副帅“超一流”小林光一,但小林随即来了个斩六将,将中方主帅聂卫平请出。聂卫平面对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大“超一流”高手,以一股“聂旋风”将三人击败,创造中国棋手首次击败日本“超一流”的纪录。
第二届比赛,日方阵容依然强大,在双方9比9的对碰中,主帅聂卫平打到一半时已经被对方第五名棋手片冈聪请出,当所有人都觉得聂卫平此番凶多吉少的时候,聂卫平,以中流砥柱般的气势,力挽狂澜于即倒,横扫日方5位棋手,其中包括两名“超一流”———副帅武宫正树和主帅大竹英雄。这两届的比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中方整体实力不济,总是没多久聂卫平这位大帅就被请出中军,但聂卫平不愧为当时世界最强者,总是以定海神针之力将日方所有棋手击败———他创造了擂台赛中11连胜、对“超一流”6连胜的惊人战绩。
围棋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擂台赛中聂卫平的力挽狂澜推动的,加上中日之间特殊的历史,人们如痴如醉地沉醉在这种戏剧性的癫狂之中。
“记得1987年初在聂卫平对酒井猛那天(第二届围棋擂台赛,笔者注),晚上的新闻没有提到聂卫平的输赢。我们在宿舍里非常紧张,又面临着期末考试,经过判断,觉得凶多吉少,也替中国队担忧。半夜里,有一位老兄高喊‘赢了’,把我们全宿舍都惊醒了。原来他做梦,聂卫平赢了,一激动,大声喊了出来。到后来聂卫平果然赢了后。”棋友论坛“春天春天”如此回忆。
对中国围棋而言,中日围棋擂台赛是一台播种机,它在中国的民众中播下了无数的围棋种子,使中国的围棋人口在短短几年内翻了两番。
在1984年以前,根据中国棋院官方的统计,中国的围棋人口约有一千万。而随着中国在擂台赛上的节节胜利,大量的青少年连锁效应般地涌入围棋殿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围棋人口在中日擂台赛之后,已达到三千万之多。
围棋人口的迅速增长,也给中国围棋带来了巨大的正面效应。当时一大批因擂台赛而成为围棋爱好者的大学生有不少人现在已成为社会的精英,他们回过头来尽己所能回报围棋。像赞助新人王和女子围棋比赛的温州企业家周星增,冠名今年围甲联赛的上海澳特来公司总经理池仁冠、围甲队伍中上海移动通信公司老总郑杰、贵州咳速停厂厂长姜伟等,无一不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期间学会围棋,然后“痴心不改”,又为围棋事业作出了他们的贡献。
另外,中日擂台赛也造就了中国围棋整整一代棋手,其中就有“小龙辈”常昊、周鹤洋、王磊、罗洗河等人。以比赛为龙头,推动整个社会掀起某个项目热潮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体育的经典发展模式,日后谢军夺得国际象棋棋后,在国内掀起国际象棋热;篮球通过引进NBA掀起了篮球热等等,林林总总。
相比而言,中国的围棋热通过一个比赛,通过极少数棋手的优异表现轻而易举地带动了起来。日本则不同,这个曾经的“围棋王国”,在新世纪来临之后,为了刺激逐渐流失的围棋人口,终于祭出日本文化的看家本领———漫画,一本名为《棋魂》的漫画风靡一时,里面制造的梦幻般的故事刺激了年轻人,重新审视围棋这个伟大的黑白世界。围棋热竟然如此重回岛国。而日本人还通过漫画这种日本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了诸如足球(《足球小将》)、篮球(《篮球飞人》)、网球(《网球王子》)等运动掀起热潮。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推动运动热潮时,做法确实有所不同。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金志锡 九段
5.台湾十段战
2.台湾棋王战
黑嘉嘉 七段(女)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