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来源:弘通围棋 作者:杨烁 2015-07-05

  本周,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在风景如画的厦门进行了第二阶段赛会制的比赛。好事多磨,作为“女子围棋名校行”的第二站,这两轮女子围甲原定于韩国首尔大学,后改为延世大学,最终在开幕之初确定在梨花女子大学,可惜因为MERS疫情肆虐韩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第二站还是决定在中国进行。

  围棋与女性结缘,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有记载第一位下围棋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此后,南北朝时期的娄呈,宋代与国手刘仲甫对弈的骊山女子,宋明话本、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棋女子……可谓群芳雅娱,不绝如缕。唐宋之后,围棋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成为中国人教养的象征,是贵族培养精神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闺阁女儿下棋也成了中国古代一股热烈的风尚。

  现代女子围棋在日本率先兴起,“围棋界之母”喜多文子以培育女弟子知名,为职业棋界带来了众多女性面孔。弟子中杉内寿子今年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仍然活跃在职业赛场。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女子围棋在体工队体制下迅速成长,涌现出孔祥明、杨晖、芮乃伟、华学明、张璇等一批可以与一流男棋手相抗衡的女子高手,竞技实力世界领先。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首创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将女子围棋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今年,韩国棋界也推出本国的女子围棋联赛,并提出“下围棋的女性更美丽”的宣传语,颇具影响力。

  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赘言,围棋界同样如此。以铁马金戈、血肉相搏为主要特征的围棋界,女子棋手的出现带来了别样的色彩。女子围棋最重要的意义不在竞技,它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智慧,为载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围棋展示出温柔、美丽的一面。在当今这个围棋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深入认识的时代里,女子围棋的发展对于围棋大环境来说宛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恰似画龙点睛的一笔。

  女性下围棋百利而无一害。吴清源曾经讲过:教会一名女性下围棋,就等于教会了三个人围棋,因为她可以影响到她的先生和孩子。聂卫平也说:女人学围棋,家和万事兴。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更有利于围棋的推广和普及。事实也是如此,在如今围棋向世界普及的过程中,女棋手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中国旅居欧美的女棋手如郭鹃、丰云、黎婷等长期致力于普及工作,日韩女棋手小林千寿、尹暎善等也常年在欧洲普及围棋,为围棋的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围棋的明天在于国际化,在于各国的围棋工作者通力合作,使更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的民族感受到围棋,特别是女子围棋的独特魅力。这需要塑造围棋的良好形象,以女子围棋的优雅作为围棋的名片之一,传递围棋特有的东方气质;需要深入挖掘围棋的文化内涵,找到与世界各文化相互沟通的契合点,至少在女性情怀这一点上四海相通;更需要投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计划、筹备女子围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宏伟大业。期待有一天,“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黄皮肤女性,“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白皮肤女性,乃至目前还是围棋待发展群体的黑皮肤女性能够坐在同一片屋檐下,同一张棋盘前,拈起浓缩了东方文化精神的黑白棋子,凝固成一道世界风范的美丽风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