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杨烁:快慢之间,并无天堑

作者:杨烁

  两周之内,中国棋坛三项大赛紧锣密鼓的进行:倡棋杯本赛第一阶段、阿含桐山杯预选赛、名人战16强赛。无数名将奉献了众多好手,留在弘通围棋的棋谱库之内。这三项赛事赛制各异,倡棋杯使用的是应氏规则,每方3个半小时的基本用时,超时罚点;阿含桐山杯使用的是每方30秒的快棋赛制;而名人战则是标准的围甲赛制,每方保留用时2小时45分钟。

  纵览在这两周内的三项赛事里笑到最后的棋手,倡棋杯四强为檀啸、时越、刘星、连笑;阿含桐山杯通过预选者为邱峻、连笑、刘星、童梦成、邬光亚、韩一洲、谢尔豪、周鹤洋;名人战八强为连笑、孔杰、王檄、柁嘉熹、张涛、陈耀烨、彭立尧、佟禹林。这其中,因肺病而休养手术,近期复出的连笑状态奇佳,连战连捷,而沉寂已久的才子刘星也存活于两项大赛之内。然而仔细观察这二十个名字,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平日里给我们以擅长慢棋的印象,屡屡最后一个结束比赛的邱峻,在用时最长的倡棋杯中折戟,却在用时最短的阿含桐山杯中告捷。而以落子迅速著称的檀啸,反而在倡棋杯中打入四强。

  类似这样的偏好慢棋者快棋成绩优异,擅长快棋者慢棋成绩亦佳的“悖论”,在围棋史中可谓比比皆是。让我们翻开历届倡棋杯的夺冠名单,各夺两冠,并列冠军数榜单首位的古力与孔杰,在快棋赛中的成绩从来不让他人。中国棋界共举办了59次快棋赛(采有延续性者),古力一人夺得了其中十个冠军,堪称“中国第一快棋王”(我曾写过专文介绍古力在快棋赛中的成绩,有兴趣者请搜索“谁是中国第一快棋王,古力快刀名副其实”)。而孔杰更是在亚洲电视快棋赛中三连霸,险些逼平武宫正树亚洲杯四连霸的大纪录。

  事实上,这种故事在比赛繁多的日本棋界更多见了。武宫正树本人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长考派,他在两日制比赛中创下了一手棋长考5小时7分钟的纪录估计再无后人可以刷新。而他也真的在亚洲杯创办之初号令群雄,连续四届夺冠,威赫四方。武宫正树的老师木谷实以“从最不可能的一手开始算起”的长考佳话闻名遐迩,他在晚年依然能在快棋赛NHK杯中三入决赛,并于51岁那年成功夺冠。至于木谷门下成绩最好的弟子赵治勋,长考的美誉与快棋的成绩(具体统计数据亦在上边提到的拙文之中)更是并行不悖,双线丰收。由此可见,“快”、“慢”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天堑。只要实力足够强大,经验足够丰富,任何一种赛制,任意一种规则都能玩得掂。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本周,曾在今年年初击败井山裕太拿下NHK杯冠军的结城聪在名人循环圈里不敌最弱的坂井秀至,苦吞六连败,同时也是他名人循环圈累计的十六连败。日本名人循环圈采用每方五小时赛事,是不折不扣的慢棋。以快棋成绩出色闻名的结城聪,为何在慢棋中如此一蹶不振呢?这或许就要从他41岁的年龄上找原因了。

  对于老将而言,最后一个出成绩之所是快棋,这已基本成为了一条定律。吴清源最后一次出战棋战决赛是NHK杯(62岁,1976年),聂卫平、小林光一的最后一个棋战冠军都是快棋赛(聂卫平45岁,1997年;小林光一52岁,2004年),曹薰铉最后一次打入世界赛四强也是快棋赛(56岁,2009年BC信用卡杯,该届赛事采用每方一小时的保留用时,在世界大赛中属于快棋)。原因无他,人到高年,计算力下降,快棋赛多凭感觉行棋而已。由此观之,周鹤洋成为打入本届阿含桐山杯本赛的唯一一位七零后棋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