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御城棋在围棋发展史上的重要性1

2016年7月25日   经典棋文


本栏目摘自濑越宪作主编《日本御城棋谱全集》,再次感谢成都时代出版社的授权让弈客得以传播如此精彩的文字~~

围棋创始于古代中国,距现在已有悠久的五千年,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说法,而且,考虑到当时中国在天文、历法和算术等方面的发达程度,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会让人惊异,因此,围棋的发明也应该可以粗略地推测出来。但是,东方的古代史,其中大部分都已湮没于深渊,散失于它方,仅仅能够看到幽暗而微弱的亮光漂浮,从这个实情来看,要确证围棋创造的起因,今后还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或许,这个问题会留在永远也弄不明白的谜团里。不管怎样,以史实为证据,可以相信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围棋起源于殷周以前(三、四千年前)的创造。

接下来,是对于围棋技术何时传来日本的年代进行研究,在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点,即缺乏正确而又附有证据的有力的历史资料。享保十二年(1727)正月二十六日,当时的寺社奉行(日本武士执政时代的官名)黑田丰前守直邦(享保八年(1723)就职——享保十七年(1732)离职)曾向本因坊家(本因坊是日本围棋本因坊家的世传称号)询问过有关围棋传来的问题。其时,本因坊家与安井、井上、林等四家的掌门人联名作了口上书(不签字的备忘录)回答:“围棋初始起于尧舜,吉备公(吉备真备,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曾作为遣唐使来中国)归国之时传来我朝并流传开来。”可以想像,这份口上书是费了相当大的苦心后才作出的。也就是说,这个回答是参考了中国古围棋书中的有关传说,比如帝尧陶唐氏发明了围棋技艺并传给其子丹朱,以及帝舜为了教育其子商均而创造了围棋;另外也考虑了日本的吉备真备作为遣唐使在中国对局围棋的传说。

另外,如果依据其他的传来学说,围棋也可能是和其他文化一起从朝鲜传来日本的,其理由是朝鲜史略中有如下记载: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9),派遣赞善太夫刑濤吊祭前王,(中略)为了让国人(日本人)学好围棋,又下诏让参军杨李鹰为副使,刑濤到达日本后献上道德经。

也就是说,前述吉备公入唐是在开元四年(717),而从年代来看,派遣朝鲜使者是在十二年之后。而且,日本和朝鲜的交往比与中国的交往要更早一些,据正史所载,这种交往是从崇仁天皇的时代就开始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应神帝治世之时,曾有王仁来日本传授经书,钦明帝十三年,百济的圣明王曾献上佛像和宗教典籍,因此,当时在朝鲜已经很普及的围棋也和其他典籍同时传来日本,这样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另外,浅田宗伯所著“皇国名医传”,在其藤原永全的章节中有如下记载:“永全为天智天皇侍医,才艺出众且声誉颇高,诏敕赐姓藤原,其祖刘伯汤因避王莽之乱而归化,其时乃我垂仁帝之朝,其孙春平,出使西域且传授围棋而后归来。”

从以上两个说法来看,众所周知的吉备公传来围棋的说法,对其真实性而言,尚有许多难以让人置信之点。
无论如何,在奈良的正仓院,现在还保存着圣武帝(724年——748年)御用物品的围棋棋盘,关于该器物的制作年代等问题,即使从各个方面来推定都是正确的,根据这一点来考虑,可以认为围棋传来日本可能是在奈良朝的前朝(一千二三百年前)。

其后,平安朝后期、镰仓时代和足利时代,在连续约八百年的漫长时间里,围棋只是在宫延官员、武士和僧侣中流行,这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和其他一些文学作品中已有明确的记载。接下来就进入了信长、秀吉、家康的时代,日本的围棋改换旧貌,开始立足于全新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如果改变观点,以这个德川创新的时代划上一条线,日本的围棋终于在此时结束了自己的幼年期,这样说也何尝不可。

古代的围棋法则基础即使到了现代也仍然没有改变,正如众所周知的中国式(座子)和朝鲜式那样,互先(下围棋时双方轮流执黑先行)对局时,将一定数量的黑白同数的棋子,按一定的法则相互在棋盘上布阵,然后对局才开始,这乃是下棋的常态。如果从现在的围棋原理来考察,可以认为这是限制局面的对局,刚开始行棋就需面对狭F益的棋势,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局部的努力拼斗,这就是古代围棋法中所谓的力棋型。

总而言之,这种原始的力棋型技法,即使从围棋传来日本就开始考察,也只能抱怨古棋谱和文献等缺乏可以依据的资料,在约七、八百年的漫长时间里也未见到进步的踪迹。力棋型一直支配着根本的围棋行棋方法而未受到时代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友情提醒:对全书内容感兴趣想购买本书的朋友可前往蜀蓉棋社淘宝店自行购买,依然是公益广告,为出版社慷慨分享书籍给各位棋友的小小福利。

邪恶小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id=10388659915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