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枰起风雷——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纪事

来源:转载

  作者:黄加佳  2008年12月17日

  1985年11月20日,历时一年多的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终于落幕。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队最后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欣喜若狂的人群走上天安门广场,高喊着“中国”,高喊着“胜利”,也高喊着一个名字——“聂卫平”。

  聂卫平,口无遮拦,个性十足,与长期以来运动员在人们心目中谦虚、谨慎,甚至有些木讷的形象,大相径庭。改革开放之初,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使围棋这样一个小众项目在全国迅速普及。同时,它也塑造了中国体育第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形象。


  该真刀真枪干一场了

  1984年7月的一天,《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收到一封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寄来的航空信。信中,日方希望与《新体育》杂志合办一个具有对抗性质的中日围棋比赛,并且言明所需费用全部由日本NEC电气公司资助。

  虽不是棋手,但郝克强在中国围棋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自幼随父亲学棋的他,虽然棋力不高,但对围棋的热情却不低。1979年,第一个由非官方组织举办的围棋比赛——“新体育杯”,就是他一手操办的。“新体育杯”给了国内棋手们更多的比赛机会,也给了他们一个竞争较量的平台。在中国围棋界,老郝的组织力和号召力,无人能及。这大概也是日方把橄榄枝伸向他的原因吧!

  看过信后,郝克强大喜过望。他早就想组织一个比赛,让中日的围棋国手们真刀真枪地干一场。虽说这些年中日围棋界屡有交手,比赛也互有胜负,但郝克强心里明白,日本并没有派出他们实力最强的棋手。

  虽然,围棋发源于中国,但多少年来,中国围棋界却被日本压得抬不起头来。1909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访华。中国派出顶尖高手张乐山、汪耘丰迎战高部。没成想,两位威名赫赫的棋坛老将,竟被一个日本四段棋手杀得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在对方让两子的情况下,才勉强战平。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国内一片哗然。人们没想到,中国国运不盛,连棋运也衰微至此。中国棋手如梦方醒,自此踏上了奋力追赶日本的漫漫征程。

  但想要追上日本,谈何容易。郝克强还记得,生平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中日围棋比赛的情景。那是在1961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其中一场比赛,由素有“南刘北过”之称的棋坛名将刘棣怀对阵日本五段女棋手伊藤友惠。刚开始,郝克强还对日本派一个女棋手来对付中国的围棋大师,有些不忿。但看着看着,老郝发现这个5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出手不凡。没过多久,她竟然把刘棣怀的一条贯穿全盘的大龙吃掉了。

  “‘一条大龙’被对手吃掉,那可跟乒乓球比赛,被人打了一个大鸭蛋差不多。刘老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朵根儿,那种痛苦的表情我这辈子也忘不了。”时过境迁,当时的情景郝克强仍历历在目,“要知道,当年刘老可是我们的偶像啊!”

  那次比赛,中国队全军覆没,而且每每赛到中盘就已经招架不住了。郝克强第一次感到,中日围棋水平竟然有天渊之别。这口闷气在他心里一压就是20多年。而今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来了,而且费用还由NEC公司负担,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郝克强忙不迭把这个好消息带到国家围棋队。

  围棋三度险被踢出体育项目

  “虽然日本队实力强大,但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的可能。”对于围棋老郝是个乐天派。不过,他的乐观也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几年,中国队在对阵日本队时,成绩越来越好。

  中国的围棋水平的确今非昔比了。可谁又能想到,就在1969年到1978年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围棋竟前后三次险被踢出体育项目。

  “文革”后,一向支持围棋运动的陈毅元帅靠边站了,围棋像个失怙的孩子任人欺凌。1969年10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表演后,主管国家体委的一位军代表在林彪的授意下向周总理提出,要撤销一批体育项目,其中就有围棋。

  当时周总理说:“围棋有对外交流的任务,不能绝种。”但动荡年代,周总理也无回天之力,围棋最终被强行撤销了。一干围棋选手也下乡的下乡,进工厂的进工厂。

  直到林彪集团暴露,围棋的命运才有了转机。1973年,一个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临行前,周总理感慨道:“陈老总去世了,中央没有像陈老总这样的人来抓围棋了。我们谁来关心一下?”总理的一席话,让在场的围棋运动员们感动不已。不久,围棋队就恢复了训练。

  可两年以后,又传出国家体委要撤销围棋的风声。听到这个消息时,当时的全国围棋冠军陈祖德正在备战第三届全运会,这个消息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心绪。“为什么?为什么?”陈祖德不止一次追问,但从来没人向他解释过。是啊,在那个年代围棋这个被看做“四旧”的项目,被踢出体育界显然不需要什么理由。

  在痛苦的心情下,陈祖德输掉了与聂卫平的那场关键的比赛。此前,他已经在全国冠军的宝座上坐了11年。在自传中他不无遗憾地写道:这局棋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但事业没了,得了冠军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幸,陈祖德“救救围棋”的呼吁,辗转递到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手里。一场即将降临在围棋身上的无妄之灾终于化解了。

  “总有人认为,围棋坐着不动,不算体育项目。”陈祖德说,“1978年还有人提出要把围棋从体育项目中取消,幸亏没有成功,不然也就没有这么精彩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了。”

  “如果没有‘文革’,恐怕陈老总‘超过日本’的遗愿早就完成了。”老郝无数次这样对自己说。也许,这次正是机会。
   
   
  “输了怕什么,就当交学费了”

  当郝克强兴冲冲把日本希望举办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消息带到国家围棋队时,棋手们却面面相觑,不置可否。

  “日方提出的比赛规则是双方各出八名棋手以打擂台的方式比赛,胜者可以一直打到底。这种打擂台的方式最适合我们。虽然我们整体实力不如日本,团体赛可能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打擂台凭的是个人能力,我们也不是没有赢的可能呀!”老郝给大家吃宽心丸。

  可棋手们并不乐观:“据说,近来很多围棋爱好者质问日本棋院:中日之间差距越来越小,是中国队进步神速,还是日本没有派出真正的高手?看来这回他们是要来真格的了。”

  “如果让人家一两个人就赢了整场比赛,那脸可就丢大了。”

  老郝没料到棋手们竟这么悲观,许多人都不赞成搞这个比赛。就连一向“狂妄自大”的聂卫平,这回都觉得“根本没有赢的可能”。

  相识这么多年,郝克强可是头一回听老聂说这么丧气的话。在他心中,老聂一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有一次,老聂声称可以同国家队的男队员“十面打”(同时下10盘棋),他也不会输一盘。没想到,第二天真有10名队员来给他下战书。这场“十面打”一直从早上下到中午,要不是该吃午饭了,老聂还真不好收场。即便是这样,聂卫平还是保持着少有的自信。

  现在,就连他也这么说,老郝心里也开始打鼓了。不过,悲观归悲观,聂卫平还是力主应战,“输了怕什么,就当交学费了。”得到聂卫平的支持,老郝踏实多了。“搞竞技不比赛怎么成,不温不火能进步吗?”事隔20多年,提起这些往事,已经年近八旬的郝克强仍豪气冲天。

  于是,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开始了漫漫赛程。


  “每人争取赢一盘!”

  不久,双方的出场阵容确定下来。中国队主帅当然非聂卫平莫属。虽说新秀马晓春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但从威望和整体评价讲,还是比不上老聂。聂卫平以下依次是马晓春九段、曹大元九段、刘小光九段、“江苏棋王”邵震中八段、“上海神童”钱宇平七段,以及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铸久七段和“围棋帅哥”汪见虹六段。

  这个名单,是国家队经过几天的讨论才精心筛选出来的。它代表着当时中国围棋的最高水平。但与日本队一比,便相形见绌了。此次,日本派出的阵容豪华之极,主帅是有“前五十步天下第一”之称的藤泽秀行九段,副帅是加藤正夫九段,三将为小林光一九段,以下是石田章九段、片冈聪九段、淡路修三九段、小林觉八段和先锋依田纪基五段。

  中国队的队员们一看日本的阵容,都不由得一惊:“难道说,这次真要被日本人剃个光头不成?”

  对比了双方实力,棋队领导给大家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只要能请出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就算及格,打败小林光一就算胜利。目标一定,大家反而觉得没有压力了,能拼到什么地步,就拼到什么地步吧!

  此时,《新体育》杂志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联手搞了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中国读者中,81%认为日本队能赢,而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共收到三千余封读者来信中,只有8%的人预测中国队会赢。据说,其中7%还是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投的。

  “读者们还是比较客观的,这确实是中日之间差距的真实写照。”老郝说。

  也许正是公众的普遍不看好,使得中国棋手们,一开始便心态从容。

  1984年10月5日晚,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式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日本国际围棋联盟主席、日本棋院理事长坂田荣男等日本棋界7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相比之下,中方就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了。只有驻日大使宋之光、中国代表团团长郝克强、主帅聂卫平和先锋汪见虹四人出席。

  开幕式上,日本棋院理事长坂田荣男致词说:“中日擂台赛能否办得精彩和长久,完全取决于中国棋手表现如何,因此我虽然身为日本棋院理事长,但这届擂台赛我却真心要为中国棋手加油。”话虽说得客气,但在场的聂卫平和老郝听了,心里未免有些不是味儿。

  致辞之后,会场的气氛活跃起来。日本主持人在介绍小林觉时说:“小林君应该至少能连胜三四局吧?”小林觉含笑回答说:“我是想连胜三四局的,但不知先出场的依田君肯不肯给我机会。”台下的依田羞涩地伸出三根手指,表示要“连赢三局”。此时,坂田荣男也站起来断言,日本只要三个人就能结束战斗。

  “当着我们的面,气焰就这么嚣张。一点儿都没把我们放在眼里!”坐在台下的聂卫平气不打一处来。

  轮到他上场讲话时,老聂不紧不慢地说:“我没什么太大的抱负。我就希望,我们每人争取赢一盘。”

  每人赢一盘,中国队不就胜了吗?起初,日本人并没有听出老聂的话里有话,依然保持着快乐的情绪。后来他们越咂摸越不是味儿了!至今,聂卫平提起这句绵里藏针的致辞,仍十分得意:“本来我想上台客气两句就得了,可他们也太嚣张了,不给他们点儿颜色不成!”

  聂卫平的机智给坂田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对老郝说:“都说中国棋手不善言辞,这不是挺能说的嘛!”

  虽然嘴上占了便宜,不过老聂明白,真想实现“一人赢一局”,谈何容易。
  
  中国围棋队在研究棋局


  “急先锋”血溅当场

  十天以后,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先锋之战在东京王子大饭店拉开帷幕。对阵的双方是,日本小将依田纪基和中国新秀汪见虹。

  依田虽然只有五段,但是他取得了日本六段以下棋手参加的“新人王战”冠军。三年前,已颇有名气的中国九段曹大元,就曾输给当时还是初段的依田纪基。

  汪见虹也是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选手。1983年他才从河南省队升入国家队,但在一年之内,他就从国家队的最后一组升到第一组,进步之快无人能及。

  虽然进步神速,但汪见虹此前从没有参加过国际比赛。初临大战,未免有些畏首畏尾。比赛中,汪见虹虽然也有几次好机会,但是始终没能放开手脚,跟依田真刀真枪地干起来。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比赛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汪见虹竟然一下子喷起鼻血来。正在研究室研究棋局的聂卫平,闻讯马上来到对局室:“当时,我可真被汪见(国家队习惯互相称前两个字)的样子吓了一跳。鼻血流得到处都是,他正用手绢擦呢!”当时的情景,聂卫平仍历历在目。“在国内的比赛中,还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提起这一幕,汪见虹至今还有些尴尬,“也不能说是因为紧张吧!可能还是屋里太干燥、太热了。”

  这场先锋之战,最终以日方获胜收场。此时,国内没有一家媒体报道,还是老郝写了个“豆腐块”文章发到了《人民日报》体育版上。

  时值改革开放之初,大量日货涌入中国。其时,国人对日本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艳羡日货;另一方面,又对几十年前的“旧仇”无法释怀。人们无法面对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此时却以另外一种胜利的姿态出现在眼前。

  国门初启,中国人太需要用一种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种心情在面对日本时尤甚。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在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赛之初,国内媒体的反应出奇得冷淡。面对一场普遍不被看好的比赛,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五连胜”点燃国人热情

  令许多人无法想象的是,擂台赛在进行到第二场时,日本胜利的脚步被一匹中国黑马搅乱了。

  第二场比赛,中国队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铸久干净利索地打败了依田纪基。赛后第二天,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登了江铸久力克日本先锋的消息。人人都在谈论正在进行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与几天前冷冷清清的场面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对此,老郝不胜唏嘘,看来只有取胜才是硬道理!

  江铸久自幼师承业余高手,形成一种桀骜不驯、敢拼敢闯的棋风,与专业棋手风格迥异。他“拼命三郎”的名号,也由此叫开。不过,国内棋手都了解江铸久的棋风,也并不怎么容易着他的道。可日本棋手乍一来,不知道他什么路数,还真有点儿犯懵。曾与江铸久相知多年的湖南省棋类协会副秘书长杨志承笑言,“江铸久是典型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擂台赛上,只要一场取胜,棋手便信心十足,往往会连赢好几局。果然,第一场胜利后江铸久便高唱凯歌一路挺进。依田纪基、小林觉、淡路修三、片冈聪、石田章,日本五员大将,在江铸久的左突右冲下,纷纷跌落马下。

  谁也没想到,这个“拼命三郎”竟有这么大威力。“就连他自己也没料到。”杨志承记得,当时他给比赛中的江铸久打电话祝贺时,江铸久显得非常兴奋。“他说,一盘一盘下吧!谁知道能打到第几局。”

  此时,国内媒体和群众的情绪也被“五连胜”带动起来,对于中日围棋擂台赛和江铸久的报道成篇累牍,就连许多平时不懂围棋、不看围棋的人也关心起来。

  1985年2月6日,江铸久与片冈聪比赛时,位于不远处的长江剧场讲棋现场,人满为患。那时候,围棋比赛还很少有电视转播,在一个大剧场中听讲棋,便成了观众们了解战局的最佳途径。

  “一千多人的剧场里坐得满满当当,场外还有几十人在等退票。”担任这场棋局讲解的是时任《围棋》月刊主编曹志林。在他的讲棋生涯中,那么火爆的场面已经久不出现了。

  赛后,得胜的江铸久来到长江剧场与观众见面。热情的观众把江铸久堵在入口处,索要签名的本子一直顶到他的鼻尖上,挤得他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组织者见状连忙把江铸久拉上讲台,护送他从后门出场。这时前门的观众还在痴痴地等,久久不肯离去。事后,聂卫平曾感慨,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人们如此热爱和崇拜一个围棋运动员。令他没想到的是,此情此景与他几个月后所受到的礼遇相比,竟是小巫见大巫。

  江铸久战胜片冈聪后,来到长江剧场讲棋现场与观众见面


  “赢棋认输”遭非议

  江铸久五连胜后,日本队只剩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和藤泽秀行三名主力,而中国队还有7名选手。江铸久一个人就实现了围棋队赛前定的目标——逼出小林光一。

  赛前一直信心十足的日本媒体,此时沉不住气了。1985年5月的日本《围棋俱乐部》杂志上,日本作家中野孝次不客气地说:

  到片冈为止,都怎么啦?是啊!是被江先生的惊人气魄所压倒,要总崩溃了吗?也许这次是个意外,不过与其说输在技术上,不如说是输在精神上。

  主帅藤泽秀行也撰文表示不妙:

  江先生出人意料地异常活跃,表现出相当强的实力。而且中方后面将出场的选手也都十分强劲,所以我们面临着困境。应该看到,日本接连败下来的这几个人,小林觉、淡路、片冈都是一流棋手,所以我想形势确实不乐观。

  为了平息棋迷们的质疑声,日本的三位主力藤泽秀行、加藤正夫和小林光一向日本媒体表示,如果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三个就削发以谢国民。

  日本超一流棋手的确实力不凡。如果说江铸久之前的胜利有点儿“乱棍打死老师傅”的话,那么当他遇到小林光一这位真正的高手,这乱仗也打不赢了。

  悬念,也许正是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吸引人之处。小林光一一出马,竟连续掀翻了中方6员大将。刚刚还形势一片大好的中国队,现在只剩下聂卫平一个光杆司令了。

  其实,小林这六局棋赢得也很侥幸。特别是在与上海“围棋神童”钱宇平对阵的那场比赛中,眼看就要获胜的钱宇平竟然中途认输,糊里糊涂地输掉了一场比赛。

  钱宇平开局不利,一直处于劣势,但到了最后收官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胜机。那时候,还没有闭路电视,队友们只能依靠几位低段位的棋手来回传递棋谱,了解比赛进程。当聂卫平他们在观局室里看到钱宇平胜利在望时,一下子炸了窝,纷纷跑到对局室想亲眼看看小林光一失败的情景。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跑到对局室门口时,却看到了钱宇平停钟认输的一幕。

  事隔20多年,当记者再一次向聂卫平提及此事时,他平静地说:“钱宇平当时只有18岁,面对气势汹汹的小林光一,肯定会有些紧张。况且,在激烈的比赛中,棋手一时没有看明白棋局是常有的事。要不然怎么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呢!”

  但当时,他可不像如今这般平和。事后,聂卫平在自传《围棋人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盘能胜的棋居然不下了,真是惨不忍睹!当时钱宇平咧着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真想上去扇他一个嘴巴,臭骂他一顿:“傻瓜,怎么不走下去了,走下去不就赢了吗?”

  事后,国家围棋队前后收到了三四百封群众来信,大部分人都对钱宇平认输表示难以理解。此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都曾过问过此事。据说,听过棋队的解释后,胡耀邦笑言:“看来我们这些外行很难说三道四。”

  此时,身为国家队总教练的陈祖德深感:国家对棋手的爱护,已今非昔比。

  1975年,全运会预赛期间。陈祖德和其他围棋选手经常被安排在晚上进行表演赛。上千人乱哄哄挤进表演场,丝毫没有下围棋的氛围。比赛期间,棋手需要的是安静和休息,但与比赛毫无关系的表演,完全打乱了棋手的心境。国家动荡,棋枰又怎能安稳?
   
  一夫当关聂卫平

  小林光一一出马,中国队六员大将被掀落马下。虽说,根据赛前定的目标,只要能把小林光一请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可江铸久“五连胜”已经把人们的热情推了起来,现在被小林光一“串七个糖葫芦”可有点儿说不过去。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主帅聂卫平身上。聂卫平9岁学棋,13岁就获得北京市少年儿童围棋赛冠军。“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北大荒插队,直到1973年才被调回国家围棋队。虽然6年没正经摸过棋,但回到围棋队后他却进步神速。第二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时,聂卫平一举战胜了连胜6场的宫本直毅九段。

  插队6年,既无棋可下,又无名师指点,可聂卫平的棋力却不降反升。按他自己的话讲,是北大荒磨练出他围棋的“境界”。这样的经历,也从另一个侧面让人们看到,聂卫平并不是一个训练出来的冠军,他的成功中,“天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1975年,在全国围棋锦标赛中,聂卫平终于战胜了老对手陈祖德获得全国冠军。此时,他已成为中国围棋界当之无愧的老大。1975年至1979年,被中国围棋界称为“聂卫平时代”。

  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聂卫平的状态并不好,比赛中屡屡下出“昏招”,后起之秀马晓春也大有赶超之势。此时,马晓春也被小林挑落马下,老聂一个人能独撑危局吗?

  一向相当自信的聂卫平,这回也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与小林的这场比赛必将是一场恶仗。“戒酒,戒桥牌,每天保证8小时的训练时间!”聂卫平向队友们表了态。

  从此,队友们经常看到聂卫平研究棋局的身影。

  “那一阵,我脑子里全是小林光一,小林的棋路,小林的棋风。睁眼看见他,闭眼也看见他,走路想着他,吃饭也想着他。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走火入魔了。”事后,聂卫平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有时候,他正吃着饭,忽然想到一步棋,便赶紧把饭扒拉到肚子里,奔回宿舍研究;夜里突然想起什么,便马上爬起来摆谱。

  “有的棋我能摆出上千种变化,足够写一本书的了。”聂卫平笑着说。就连当时国家队领队华以刚都说,认识老聂二十多年,从没见过他如此认真地做赛前准备。

  为了能让聂卫平更快提高,围棋队还集体对他进行“加压十番棋”的对抗。所谓加压,就是几个人集体研究对聂卫平一个人的棋局。

  “相比日本棋手这可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郝克强说。

  聂卫平从中获益匪浅,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还要数陈祖德。在聂卫平之前,中国围棋是陈祖德的天下,但他也经历了中国围棋最艰难的年代。

  1966年11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时值“文革”最狂热的时期,就连远离政治的围棋,也无法独善其身。陈祖德被要求在比赛中手持“红宝书”,时刻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可下棋时又怎能看得进去?对局中,他不得不提醒自己:“别忘了翻‘小红书’。”这使他痛苦万分。“一个棋手比赛时需要高度集中,但我却不得不做违心的事。”

  令陈祖德哭笑不得的是,日本棋手石田看到与他对弈的中国棋手人人手持一本“小红书”,以为里面藏了什么锦囊妙计,竟在比赛时也掏出一本假模假式地翻起来。

  这次荒唐的比赛之后,已坚持六七年的中日围棋交流,中断了。

  “如果没有‘文革’,我们肯定早就赶上日本了。”陈祖德无数次这样感慨。改革开放后,赶超日本的机会终于到来时,他却因罹患癌症离开赛场好几年了。

  看来“赶超日本”的目标,只能让聂卫平帮他完成了。在备战小林光一的日子里,陈祖德经常与聂卫平一起研究棋局。两人你一招我一式,在棋枰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气势压垮小林光一

  经过充分的备战,1985年8月25日,聂卫平、郝克强和华以刚三人,踏上了赴日比赛之路。在郝克强的记忆里,那是擂台赛开赛以来去日本最冷清的一次。人们刚刚对围棋燃起的热情,已被小林光一的“六连胜”一扫而光。“天上下着大雨,只有一个人给我们送行。真有点儿‘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郝克强回忆。

  不过,聂卫平并没有这么悲观,行色冷清反而让他觉得没有压力了。

  到了日本,藤泽秀行热情地款待了聂卫平一行,并请他们去旅游胜地扇崎展望台游览。扇崎展望台修在一个高70多米的悬崖上,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导游告诉聂卫平,全日本想自杀的人都到这里来跳海,这是个有名的自杀之地。

  “这是让我在这‘死’呀!谁下去还不一定呢!”一向口无遮拦的聂卫平又对老郝信口开河起来。不过,他的这种豪气却让老郝悬着的心踏实了不少。

  8月27日上午9时,聂卫平穿着一件绣有“中国”二字的红色运动衫走进赛场。“我就是要用‘中国’两个字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事后,聂卫平这样回忆。

  比赛开始后,聂卫平感觉良好,直到中午封盘时,形势一片大好。可小林毕竟是超一流棋手,午饭过后,他竟一改棋风,猛烈进攻起来。此时,聂卫平感到脑子有点儿发木了。

  这些年,他经常赛到一半脑子就像“停电”了一样。后来到医院一查,才发现他是先天性心脏隔膜缺损,导致供血不足,引发脑缺氧。“医生建议我脑子一‘停电’就吸一点儿氧。”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老聂每逢大赛鼻插氧气管的经典镜头。

  此时,聂卫平面对棋局想不出什么妙招,他知道又该吸氧了。可是,满脑子是棋的聂卫平,此刻竟打不开氧气瓶了。没打开氧气瓶,聂卫平只好匆匆赶回赛场,结果走出了一步恶手。华以刚一见着急了,也帮着聂卫平开瓶盖,没想到他也打不开。千钧一发时,还是一位随行记者打开了氧气瓶,救了驾。

  吸氧后,聂卫平感觉神清气爽。但他发现刚刚的一步恶手已使他陷入险境。他思考着对策,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的长考,对于小林压力不小。他可能以为我有什么绝招呢!”聂卫平笑言。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小林光一手软了,失去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获胜机会。
   
  全国都开始下围棋

  聂卫平终于不负众望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小林光一。

  “比赛前,我忽然莫名其妙的感觉,如果这次能战胜小林光一,而且赢他两目半,那么后面我就能战胜加藤正夫。那天正好赢了小林两目半。”二十多年后,当聂卫平再一次向记者回忆这一局棋时,透露了这个颇为神奇的细节。

  “也许,这是老天给我的暗示吧!”老聂笑着说。随后,他果然轻松地战胜了加藤正夫。

  与加藤的这场比赛,赛至下午,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看出,加藤要输。赛前,日方准备好的闭幕式,这会儿也不得不抓紧时间改成恳亲会(即联欢会)。据说,工作人员更换会场条幅时,恰巧被一位旅日华侨看到了。华侨很不满。“比赛还没结束,闭幕式都准备好了。这不是公然藐视中国吗?”对此,郝克强却表现得相当大度。他说:“擂台赛结果难料,每一场比赛都可能是最后一场。提前准备闭幕式也无可厚非。”就连他自己也事先准备好了一篇我方失利后进行闭幕式的讲话稿。在工作人员忙着换条幅时,他也正在修改发言稿呢!

  “我当了一辈子编辑,这可是我一生中修改自己稿子最心甘情愿、最高兴的一次了!”郝克强笑着回忆。

  恳亲会上,坂田荣男盛赞聂卫平棋下得很出色,并表示希望把擂台赛继续办下去。可就在一个月前,当小林光一战胜马晓春时,日本方面曾暗示,不打算把擂台赛再办下去了。此时,他们才真正开始把中国当作对手。

  老将藤泽秀行风趣地对聂卫平说:“我的头发已经掉了一半了。我从家里出来时,已经和理发师说好了,请他为我准备最好的剃刀。”

  藤泽先生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大笑。不过聂卫平知道,话虽这么说,但藤泽秀行是绝不肯轻易让他取胜的,后面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第二天,当聂卫平一行从日本飞回北京时,意外得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等老同志亲自到机场迎接聂卫平。飞机晚点一个多小时,到达首都机场时已经是夜里10时30分了,几位老同志愣是等了一个多小时。

  “国务院副总理亲自接机,那是多大的荣誉啊!世界冠军也没这么大面子啊!”郝克强激动地向记者诉说当时的情景。

  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受到了这样的礼遇,这是聂卫平没有想到的。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此时国内媒体对他的报道连篇累牍。他已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围棋运动员,成为万众瞩目大众偶像。

  回京不久,北京大学围棋协会便找上门来。

  当时正在北大团委工作的韦俊民记得,一天两个围棋协会的同学兴冲冲找到他,希望能由团委出面邀请聂卫平来学校做个演讲。

  1985年9月10日晚上7时刚过,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楼上楼下所有过道,以至于舞台两侧都挤满了人。只能容纳900人的礼堂,此时挤进了1000多人。原本担心冷场的韦俊民,没想到在校园里一向不温不火的围棋,竟能吸引这么多人。

  聂卫平告诉记者,那次他在演讲中并没有涉及太多围棋的事情,而是一再给大学生们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把围棋和政治区分开。“体育就是体育,不要牵扯太多的政治因素和民族情绪。”

  虽然,中日围棋擂台赛还没有结束,但聂卫平战胜两位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消息使得国人大喜过望。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此时聂卫平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此时,一向属于小众的围棋运动,也开始在全国上下红火起来。韦俊民回忆,突然之间好像推开哪个宿舍门,里面都在下围棋。一直参加北大象棋队的魏国峰,也是在那时开始转下围棋的,并且一天三个小时,一下就是三年。魏国峰说:“那时候,大学生们都以不会下围棋为耻。”

  社会上,各种围棋训练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83年就开始在湖南开办围棋学校的杨志承,第一期只招上来十几个学员,而此时报名的孩子一下蹿升至100多人。杨志承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标杆作用。
   
  中国赢了

  在全国人民对围棋的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下,1985年11月20日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迎来决战——聂卫平对藤泽秀行。这一天,北京体育馆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陈祖德亲自担纲比赛的裁判,就连各地赶来采访的记者也破天荒地达到四十多人。中央电视台破例全程转播了这次比赛。

  那天,原来计划卖1200张门票的北京体育馆,因为观众太多,又多卖了300张门票。

  《围棋天地》杂志总策划周刚认为:“其实到现场去,就是感受那种情绪,或者说我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不一定是真去看这盘棋的。具体的内容怎么样,都不重要。现场是一个互相感染、互相感受气氛的地方。”

  当时负责转播的中央电视台摄影师李浩提出,希望能放一台摄像机,不时给聂卫平和藤泽近景,看他们下棋时的表情。灯光的照射会使棋手分心,但这个要求竟然被同意了。在今天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上午进行了两小时的战斗,盘面上双方下了四十九手棋。中午休息时,人们发现有“前五十步棋天下第一”美誉的藤泽秀行,竟然没占到丝毫便宜。中午,聂卫平只吃了几块西瓜就又投入了战斗。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他左手托着西瓜,鼻子里吸着氧气,与藤泽厮杀的经典形象。

  经过7个小时的鏖战,比赛终于结束了。此时,裁判长陈祖德开始数子。“即使不数子,大家也知道聂卫平赢了。”陈祖德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黑棋共有185子。中日围棋擂台赛第十五场比赛,中方擂主聂卫平以一又四分之三子战胜对手。”

  1973年,陈祖德复出后的第一场比赛,对手就是眼前这位藤泽秀行。整整七年没有碰过围棋的陈祖德,最终以半子之差惜败藤泽。

  而此时,聂卫平替他完成了战胜藤泽、赶超日本的夙愿。那一刻,他又一次想起了陈老总的话:“国运盛,棋运盛。”如果,不是“文革”十年,也许陈老总“赶超日本”的遗愿早已在他手中完成。不过,现在也不算晚。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人们太需要振奋一下民族精神了。

  巧的是就在聂卫平取胜的同一天,中国女排在东京战胜最后一个对手日本队,第四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两个突然降临的冠军,使中国人欣喜若狂。曾经一度险些被踢出体育项目的围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此时的聂卫平也从一个普通的围棋运动员变成了民族英雄。他的经历、他的爱好、他的生活、他的趣闻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至今,他的感情生活仍能抢占到报纸娱乐版的头条位置。在他之前没有哪个棋手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在他之后,也没有哪个棋手能拥有公众这样高的关注度。

  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始终认为,他只是在最需要的时间、地点,做了一件中国人最需要的事情。老聂说:“现在,再也不会有一种体育运动能让中国人那样疯狂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太多了。”

  聂卫平战胜藤泽秀行后,双方复盘研究棋局


  两位对局者


  战胜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后,聂卫平在首都机场受到热烈欢迎。右为郝克强


  中日围棋擂台赛结束后,中国棋手集体来到陈毅元帅的灵前祭奠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