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①]家贫只能背棋谱



2006.04.26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刘昌赫1966年4月25日出生于首尔会贤洞,但是他并不觉得首尔就是故乡,因为他出生不久搬到了大田。这和徐奉洙相反,徐奉洙出生于大田,但是很快搬到首尔,所以对大田没有故乡的记忆。
  
  后来刘昌赫到而立之年,但是棋迷们意识到他已经三十岁就会吃惊,甚至职业棋手也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研究室职业棋手(99%是李昌镐的前辈)们大概这样研究李昌镐的棋局:“昌镐在这局部是这样走的吗?”,“昌镐在这里长考了,是吧?”
  
  李昌镐虽然在外头作为世界第一人受到礼遇,但是在职业棋手那里依然是“昌镐”,没有人叫他是李国手,李王位。李昌镐就是“昌镐”,说“昌镐这家伙,真是了不起”。有时李昌镐的父亲会在一旁观看棋手们研究,他一听到“昌镐这家伙”就会笑起来。
  
  棋手们研究刘昌赫的棋局时,也是顺口叫他“昌赫”,不会叫他“刘王位”。虽然刘昌赫比李昌镐大9岁,但是呼称的待遇却是相同,尽管刘昌赫已经三十岁,要进入盛年。
  
  如果仔细想来,还是有其理由的,因为刘昌赫和李昌镐一样从小就是名人,而且很小就让人们叫上了口。而且整整20年叫了“昌赫”,一时很难改口为“刘王位”。
  
  刘昌赫在国民小学入学的年龄时,和父亲学了围棋(不清楚入学前还是入学后)。刘昌赫的父亲刘熙范一般都听说过,因为他是小有名气的发明家,有若干专利,但不幸的是这些发明和金钱无缘,家境很是贫寒。
  
  刘熙范虽然教刘昌赫围棋,却没有培养成职业棋手的想法,而且没有余力推一推刘昌赫的围棋教育,刘昌赫只有自得其乐一点一点领悟围棋。
  
  严格来说,刘昌赫的围棋业师还是母亲。他的母亲秋吉子当过教师,看出了刘昌赫在围棋的天赋,但是苦于无人可以教儿子,就“发明”出了教刘昌赫围棋的方法。秋吉子收集报纸连载的棋谱,让刘昌赫一一背下来,然后自己摆棋研究。秋吉子虽然不懂围棋,但是她的教学方法却有道理。
  
  如何涨棋快,这几乎是所有棋迷的愿望。很早的时候,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提出过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背下可称为名局的十局棋谱,然后一有空就自己摆棋。如果每局各摆十遍(大约需要一年),就可以拥有1级实力。
  
  这位物理老师非常真诚地认为他的方法可行,而且说他就是靠这个方法拥有1级实力,他还认为其他人即使没有天分也可以像他一样做到。虽然这位物理教师还缺乏严谨的依据,只是一家之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刘昌赫本人,却对母亲独特的围棋教育没有什么记忆,他只是依稀记得可能有过这样的时候。而他的母亲也只是选择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确信才如此施教。
  
  因为家境贫寒,秋吉子无法给刘昌赫请来围棋教师,也无法购买围棋教材,所以职业棋手的棋谱是唯一的选择。如果物理教师背职业棋手棋谱的方法是最好的,秋吉子偶然成为了最好的围棋教师。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②]“王子”忽然消失三年



2006.04.26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可能是继承了父亲作为发明家的才能,刘昌赫的棋力春笋般猛涨,等到小学毕业时,在他的年龄段全国已经没有敌手。刘昌赫的父亲教儿子围棋时,不过10级棋力。而且刘昌赫小学3年级获得儿童国手战冠军时,父亲的棋力依然不过是10级。刘昌赫获得儿童国手战冠军后“小国手”就成为他的绰号。儿童国手战可以说是韩国围棋的摇篮,刘昌赫“小国手”的前辈有赵大贤七段、崔圭丙六段(译注:目前皆为九段)。
  
  1979年,刘昌赫在国民小学6年级时获得了第6届学初杯全国业余锦标赛冠军。学初杯虽然是地方主办,但是业余围棋界权威的全国业余大赛,刘昌赫创下了小学生获得全国业余赛冠军的第一个纪纪录。这时,刘昌赫分明是韩国围棋界的王子。

  但是,刘昌赫获得学初杯冠军后,忽然从围棋媒体消失了,而且整整三年看不到刘昌赫的名字。这三年在刘昌赫的围棋履历书上是空白,很多推崇刘昌赫的人都深为这三年感到惋惜。
  
  刘昌赫小学毕业后忽然消失三年,这三年就是刘昌赫三年的初中学习。刘昌赫“消失”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还是家境贫寒。刘昌赫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五。在刘昌赫之上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在他之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因为家长是没有实惠的浪漫派发明家,刘昌赫从家庭得不到围棋教育的支持,而且刘昌赫即使在围棋上大成,在当时看来也不会对家庭的生计带来决定性的帮助。第二个原因是刘昌赫在同龄没有可匹敌的对手,所以少了外部的刺激。第三个原因就是体能问题了。
  
  刘昌赫虽然作为围棋特长生考入冲岩中学,但是家离学校太远,每天上学和回家都要在路上花三个小时。刘昌赫本来体质单薄,在满载的巴士上挤三个小时回家后,因精疲力竭再也摆不了棋。即使刘昌赫成为顶尖的职业棋手后,体能还是成为刘昌赫的软肋。刘昌赫棋上的弱点普遍认为是轻率,轻率的原因可以说是体能的问题。
  
  相比李昌镐生来是壮实优童,而且家境衣食无忧。李昌镐因为体能充沛,所以他可以在焦头烂额的形势中可以耐心地等,可以有必胜的底气。围棋虽然是头脑的搏斗,但同样在消耗着体能。
  
  对于刘昌赫,三年的空白实在是太大了。在当今的世界一流棋手中,几乎没有人在厚养棋力的关键时节有过三年的空白。刘昌赫在最能涨棋的年龄段出现三年空白,但是仍跻身世界顶级行列,这充分说明刘昌赫的棋才达到何种程度。这三年的空白不仅对刘昌赫的围棋,而且对他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③]令人啼笑皆非的“照顾”



2006.04.26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刘昌赫初中三年级时,忽然又回到了围棋,正如他三年前忽然离开围棋一样。刘昌赫入选了韩日中学生交流赛的韩国代表。刘昌赫虽然出现三年空白,但是在他的同龄依然无人可匹敌。但是,刘昌赫毕竟生疏了三年的棋,所以胜负各半回国,但是这个机会促使刘昌赫再度摸棋,而且开始加速。刘昌赫念高中1年级时,决心成为职业棋手。
  
  1984年春,刘昌赫在高中2年级时作为国家代表参加了第6届世界业余锦标赛,而且获得了亚军。这是韩国业余棋手当时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且刘昌赫虽然是亚军,但性质却和冠军差不多。在半决赛性质的比赛中,刘昌赫完胜日本的平田博則业余7段,这让大赛的举办者惊愕莫名。
  
  平田博則业余7段是日本元老级业余四天王中的一员,他完败给刘昌赫后瞠目结舌地说:我生平第一次见如此强的业余棋手,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业余棋手?韩国的业余棋手到底有多强?刘昌赫在决赛的对手是中国后来的王群八段,这一局刘昌赫也是占尽优势,但是在收官阶段因低级失误断送好局,也断送了韩国第一个业余世界冠军的梦。这种“低级失误”,而且影响极大的失误,后来也成为刘昌赫招牌式的失误。
  
  载着世界业余亚军的荣誉回国后,当年夏季刘昌赫成功入段。也就是刘昌赫1975年获得儿童国手第九年入段成功。推崇刘昌赫的人们又惋惜认为:刘昌赫起码迟到了五年。
  
  而且,刘昌赫入段后还要沉默一段日子,因为不久他就要参军。在韩国军界,只要新兵会下棋都可以好混日子,尤其碰上爱好围棋的长官,可以“围棋使役”来代替艰苦的训练。这一点哪怕业余棋手都有亲身的体会。
  
  如果是职业棋手,在军中的待遇更不用说。很多职业棋手都是轻松的度过了军旅生活。如果有正式对局,他们基本都可以得到特别休假参加比赛,尤其加入空军的职业棋手受惠最多。
  
  应该说,刘昌赫也是得到了照顾。但是这个“照顾”却是闹出啼笑皆非的结果。作为防卫军入伍的刘昌赫不久调到陆军总部。陆军总部是军人很羡慕的去处,照顾刘昌赫的人也是为了让他更轻松服役,而且可以参加正式比赛。
  
  但是,陆军总部聚集了众多“需要照顾”的人,所以刘昌赫反而排不上号。而且刘昌赫执勤的地方是总部的“体能训练场”,刘昌赫在这里勤务最繁忙。结果,刘昌赫的“围棋使役”成为泡影,他不仅没有获得轻松,而且未能参加新闻棋战和升段比赛,很多对局被判弃权负。所以这一段时间里,刘昌赫的成绩记录惨不忍睹。
  
  刘昌赫和徐奉洙一样都度过了艰苦的防卫兵军旅生活,这与“空军蓝”时期曹薰铉练就体能和胜负底气的军中机遇形成鲜明对照。军旅生活,又是给刘昌赫造成了一段“空白”。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④]注定不是平庸的入段菜鸟



2006.04.27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刘昌赫虽然入段后保持了沉寂,但并不是完全毫无作为,他注定不是平庸的入段菜鸟。在非正式比赛上,他得到了“果然是刘昌赫”的赞誉,这还是在刘昌赫入伍之前。
  
  韩国棋院发行的月刊《围棋》从1985年起每年举办“XX对决系列”的特别比赛,这是为了让棋迷多少尝尝鲜,因为年复一年的“曹徐争霸”格局很让人乏味了。
  
  1985年首次举行的是“危险对决”,既当时的“挑战五强”徐能旭、张秀英、白成豪、金秀壮、姜勋各消化两局,以定先和曹薰铉进行升降十番棋,若二连胜则升至互先,二连败则降到两子。
  
  “危险对决”大获好评后,1986年举行“探险对决”,即冲岩出身的赵大贤、梁宰豪、刘昌赫作为“新风三剑客”去探险曹薰铉这座大山峰有多高,壑有多深,山势和气候又是如何。
  
  “探险对决”每人消化三局共九局,比赛方法是定先开始三人轮番上,二连胜决定升降。结果只有刘昌赫以定先赢了三局,充分展示了他有实力与曹薰铉互先争胜负。
  
  通过“探险对决”,人们看到了刘昌赫“盘前无人”的天生素质。这是所有职业棋手梦寐以求的境界,在棋盘前意识不到对手只看棋,这一点实在是太难做到。
  
  如果对手弱,就出现骄侮心理,以为下的有分寸对手会自己倒下。如果对手强,就有畏缩心理,缩手缩脚赢棋是奢谈。一般来说,棋手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倾向。如果从“盘前无人”更进一步,就是“明镜止水”,不过这是几近理想的境界,至少刘昌赫是没有做到。
  
  不过,在“探险对决”刘昌赫对曹薰铉并没有高山仰止的念头。尤其第二局,刘昌赫在序盘初生牛犊不怕虎扑过去,弄死了一条大龙,这样胜负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因为对手是曹薰铉。虽然弄死大龙后刘昌赫赚得厚味,但研究室和曹薰铉本人都等着刘昌赫交棋。但是刘昌赫却没有这个念头。
  
  这天刘昌赫患有感冒,再加平时就有鼻炎的症状,身边醒鼻的手纸就堆的老高,但刘昌赫还是一步一步坚持走棋。最后,刘昌赫奇迹般赢下两目。
  
  对局结束后有人问他:“序盘死了大龙,你是什么心情一直坚持下?”刘昌赫回答说:“我一开始也是以为输透了,但是冷静形势判断后发现虽然局面不利,但差距并不是很大,还是有希望,所以下到最后。”
  
  这一幕充分写照刘昌赫“盘前无人”的心态。虽然大龙愤死,刘昌赫仍不失冷静地形势判断,而且并没有因对手曹薰铉而否定自己,一步一步走最善直到赢下来。“盘前无人”是胜负师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而刘昌赫是与生俱来。
  
  虽然刘昌赫体质单薄,但是他另一特点是犹强于大胜负。这一点刘昌赫与徐奉洙很相像。刘昌赫自己也说:“越是大胜负,我越不会紧张,而是更感到刺激。”刘昌赫后来号称“天下第一攻击手”,就是“盘前无人”和“犹强于大胜负”相得益彰的结果。
  
  “探险对决”刘昌赫对曹薰铉三战全胜,这里既有实力也有运气。总之这三局胜利对刘昌赫的围棋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少刘昌赫不会惧怕曹薰铉了,这一点很快就得到了印证。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⑤]韩国棋院像是捅了马蜂窝



2006.04.29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1988年冬,刘昌赫夺得大王战的挑战权,叩响曹薰铉帝国领地的一座城堡。这时,刘昌赫是三段的身份。此时也是李昌镐羽翼初丰,开始觊觎曹薰铉权座的时刻。不过,这一年李昌镐还是13岁的憨厚孩子(最致命的保护色),让曹薰铉感到头疼的是脸色苍白的22岁青年刘昌赫。在两年前,曹薰铉尝到过刘昌赫的厉害,虽然在“探险对决”输掉的是定先的三局棋,但是“定先”更像是输局的一个借口或者遮羞布。曹薰铉能掂量出对手“有没有”,一旦有,那就是时间问题。现在,刘昌赫终于来了。88年冬,刘昌赫依然受鼻炎的折磨,体质单薄,表情像一个牧童,而曹薰铉是巨人般孔武有力的“大王”。
  
  挑战五番棋的结果,刘昌赫3比1取胜,韩国棋院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月刊《围棋》采用了“十六年后的大革命”这样一个标题。1972年,二段的徐奉洙挑战名人成功,十六年后再次迎来低段的革命。1988年李昌镐在最高位比赛首次向曹薰铉挑战,但是被镇压下去,但是刘昌赫举事成功。
  
  刘昌赫从曹薰铉手中夺得大王头衔,其意义决不低于徐奉洙从赵南哲处夺下名人衔。以十六年时间为间隔,两次低段革命哪一个更具冲击力和意义很难比较。徐奉洙和刘昌赫都是韩国本土培养出的棋手,都是半业余、自悟、不可理喻的方式冲垮了日本围棋道统吓人的壁垒,释放出围棋接近本然的力量,成为真正推动韩国围棋发展的底蕴。围棋界认为,刘昌赫夺得大王衔的意义至少等于徐奉洙名人战的意义。
  
  1972年,赵南哲已经日薄西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金寅是韩国棋坛的“第一人”。而曹薰铉在1988年如日中天,依然是韩国棋坛的绝对统治者。这时的曹薰铉仍有尚未开发的能量,而且从没有真正被击败过。曹薰铉丝毫没有盛极而衰的迹象,韩国棋界依然被他炙烤得汗流浃背。
  
  可是,刘昌赫的壮举却很快就被淹没了,因为1988年又是世界大赛的元年。韩国棋界来不及向刘昌赫欢呼几声,很快被富士通杯和应氏杯吸引过去,这对刘昌赫又是很遗憾的事情。
  
  1988年春,台湾巨富应昌期宣布要推出世界职业比赛,即从奥运会年的88年为元年,每四年举办一届,冠军奖金为40万美元。但是这一举措首先震动的是日本,此时日本依然以围棋“宗主国”自居,不想让应氏杯抢去元年的名头,匆忙忙率先推出了富士通杯比赛。
  
  韩国棋界在骤然出现的围棋世界格局前眼花缭乱,刘昌赫也就悄悄被淹没。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⑥]对手弱就会对胜负失去兴致



2006.04.29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刘昌赫获得大王衔后,并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变化。正常来说,棋手一旦获得头衔,状态和气势会猛涨,成绩呈迅速飙升的红线。但是,刘昌赫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虽然棋界认为刘昌赫是“九段以上实力的三段”,但是刘昌赫赢的却不多。曹薰铉在他的上升时期,曾取得过31连胜,李昌镐在1990年取得过41连胜,可是刘昌赫虽然胜率上佳,并没有量产新纪录。
  
  而且,刘昌赫虽然加冕头衔,成为韩国棋坛的一极,但是经常会莫名其妙输棋。刘昌赫既输给无名的新锐棋手,也会输给早已不在胜负第一线的元老级棋手。在正式比赛上大凡遇到低实力棋手或老棋手,都会有“白得一票”的庆幸,但是刘昌赫经常是倒送一票,这让韩国棋界感到莫名其妙。
  
  刘昌赫一旦和曹薰铉对上,就会进退杀伐旗鼓相当,但是会输给从不曾进入过本赛的无名棋手。所以,刘昌赫的输棋反而成为话题,而且被冠以“遇强不弱,与弱不强”。刘昌赫能赢曹薰铉,却输无名棋手的原因是什么?轻视对手?但刘昌赫不是骄慢的青年。在韩国棋界,有人这样解释刘昌赫奇妙的“低迷症”——
  
  “刘昌赫比胜负的结果更注重过程。棋局结束后他关心的不是该赢多少,而是有没有下出更好的内容。可是...刘昌赫只要对手弱,就会对胜负失去兴致。遇对手愈强愈兴奋,这就是刘昌赫的特点,也是他犹强于大胜负的根性。”
  
  无论如何,刘昌赫成绩起伏很大是事实。刘昌赫一旦上气势,那就是天下莫敌,反之就是谁都敢输。1990年初,刘昌赫与曹薰铉进行首届棋圣战的七番棋大战,结果2胜4负不敌曹薰铉。但是第二年刘昌赫卷土重来,以4胜1平1负的战绩夺得韩国棋坛最大的头衔。
  
  刘昌赫夺得棋圣战头衔后,韩国棋坛出现了“谁是第一人”的争论。既头衔数最多的曹薰铉,奖金总额最多的李昌镐,拥有最大头衔的刘昌赫中谁是真正的“第一人”?日本的惯例是以头衔大小排位,但是韩国却没有这样的传统。因为韩国棋坛习惯了赵南哲-金寅-曹薰铉如此传承的“第一人”格局,从不曾出现多人争霸的局面,一时不知道怎么面对繁荣之余的小小难题。
  
  不过,人们乐观相信犹强于大胜负的刘昌赫夺得棋圣战后,会进一步扩大版图成就霸业。但是,刘昌赫注定不会走到前面去,因为他命运的对手李昌镐终于“丰满”了。

TOP

[“世界第一攻击手”连载⑦]“华丽”不敌“平凡”



2006.05.01  蓝烈编译

  【TOM棋圣道场】1991年初夏,刘昌赫终于在争冠军的舞台和李昌镐撞在一起。那是第8届酒神杯决赛五番棋,首局刘昌赫输掉了,随后第二、第三局移到泰国的芭堤雅海滨进行。
  
  酒神杯从1988年起把决赛番棋的一两局挪到济州等地方进行,而且1991年首次把比赛移到了海外。这显然是受了棋圣战、王位战把挑战棋搬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进行的刺激。酒神杯的主办方物色特别的比赛地,最后选上了泰国的芭堤雅。在全世界,东南亚和非洲一样是围棋欠发展地区。
  
  芭堤雅是依傍优美海滨的度假城市,从曼谷只需坐两小时半的巴士。这里的海水温暖宜人,洁白的沙滩像对水的石灰般柔滑。但是芭堤雅决斗刘昌赫全败,受到了被李昌镐零封的耻辱。棋界一直期待刘昌赫和李昌镐激动人心、充满悬念的对撞,但结果却是0比3一面倒。芭堤雅比赛,对刘昌赫有相对不利的一面。因为南国秀丽的风景多少松懈胜负心。刘昌赫在比赛前一天,在酒店的泳池月光下惬意地游到午夜,相比李昌镐受同行的父亲严格地管理。

  91年初夏刘昌赫输掉酒神杯后,92年初在第3届棋圣战卫冕七番棋又碰到了卷土重来的曹薰铉,结果刘昌赫输掉了头衔。刘昌赫来不及舔伤口马不停蹄向李昌镐的王位头衔挑战,并痛快赢下了七番棋的首局。可是,刘昌赫接着连输第二、第三局。尤其第二局刘昌赫输的痛心,在序盘的战斗给李昌镐致命一击后,在李昌镐就要举白旗的刹那自招失误,把好局送了出去。第三局刘昌赫也是占尽优势,但结果是重蹈覆辙。周围的人心焦之余问“你到底怎么拉?”这时刘昌赫只有苦笑回答:“我也不知道。”
  
  对局的内容,刘昌赫分明好于李昌镐,但是胜负却要下到最后才分晓。内容与胜负的关系,或者刘昌赫与李昌镐的关系,棋界有这样两种声音。
  
  “围棋的质量,应该说刘昌赫优于李昌镐。甚至,在这一点上刘昌赫还可能优于曹薰铉。在韩国棋坛,刘昌赫的棋格调最高。刘昌赫没有老师,也没有留学日本,他纯粹是无师自通,靠自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这一点实在非凡。刘昌赫和徐奉洙就是‘韩国围棋’,也是韩国围棋的骄傲。”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在棋的质量上刘昌赫可能领先,但围棋的本质就是胜负。围棋的质量只有在赢的时候具有意义,离开胜负围棋无从谈质量。李昌镐的围棋很朴素,他每一步都是能打80-90分的棋。相比刘昌赫尽量走接近100分的棋,但是他免不了出70分或者不及格的棋,他们的差距就在这里。”
  
  问题的核心也就在这里,每一步棋都是80-98分的李昌镐天赋真的不如刘昌赫吗?虽然能下出100分,但是经常下出70分、60分,甚至不及格的刘昌赫真的比李昌镐强吗?
  
  刘昌赫的棋始终给人华丽的印象,这分明是天才的面貌。但是,李昌镐真正的强在于“平凡的非凡”。“华丽的非凡”和“平凡的非凡”哪个更天才?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在注重胜负的世界无疑后者更稳健,而且更长久。
  
  刘昌赫对李昌镐的战绩,注定重蹈徐奉洙对曹薰铉的胜负关系。在棋的内容,徐奉洙和曹薰铉不分伯仲,但是相对战绩徐奉洙对曹薰铉是1比3。刘昌赫还有一个致命的“恶习”,那就是落子轻率。
  
  对李昌镐的评价是中后盘强,序盘稍弱。但这种技术上的不足随着学习总是能克服的。相比“轻率”随着日久月深浸透在身上,不是一朝就能改过来。刘昌赫具有天生的“盘前无人”胜负气质,但是后天养出了“轻率”的恶习。刘昌赫的矛盾就是在这里。相比李昌镐就没有这种“盘外”的恶习。
  
  刘昌赫的轻率后天养成,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刘昌赫作为业余棋手花费掉的日子太长了。按他的棋才,初中一、二年级就可以入段,但最终拖到了高二。
  
  刘昌赫在入段门槛磨蹭掉的三年也许对普通人入段者(相对研究生出身)来说并不长,因为韩国棋院有不少职业棋手花费十年苦功后才入段,甚至也有人一辈子苦熬也未能跨越段位的门槛。
  
  如果想成为职业棋手,最好尽可能缩短“业余棋手”的时间。因为滞留业余的时间越长,成为职业棋手后受到的负作用就越大。业余棋手的对局时间一般在1-2小时,相比职业棋手的对局时间3-5小时,所以习惯1-2小时比赛后很难适应3-5小时比赛,露出轻率和快棋的弊端。
  
  一般的说法是刘昌赫大约浪费了三年时间,但实际应该是更长。刘昌赫小学4年级时获得全国业余大赛冠军,应该说这时候刘昌赫已经具备了入段的实力。其实,刘昌赫浪费的时间长达5-6年,而且这期间下的棋也不多。
  
  在李昌镐身上,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空白。他从研究生很快入段,几乎没有作为业余棋手的经历。研究生出生的职业棋手的优势也就在这里。他们虽然在野战经验和胜负感上稍微落后,但是不存在轻率和快棋的恶习。
  
  研究生首先学习的是对局的正确态度和姿势,而且对待胜负的心态端正。业余出身的职业棋手虽然在入段初期比研究生出身更出成绩,但是很快被赶超上去。刘昌赫的业余生涯可能并不长,但是他比李昌镐长,仅这一点就很致命了。因为刘昌赫的对手是李昌镐。
  
  李昌镐的身影最终掩过了刘昌赫,而且还有接二连三的身影。或者刘昌赫忽然坍塌了,一个命运的结构出现了致命的断裂。不过。刘昌赫毕竟是刘昌赫,当他流星般旺盛燃烧着划过天际时,银河为之失色。(全文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