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日本古代围棋史简介——第1节 初盛(公元1559-1668)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20-2-22 00:12 编辑

作者:核桃  2020-02-21


虽说是叫日本古代围棋史,但我并不打算去介绍日海之前的故事。那之前的历史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王积薪、刘仲甫的故事。甚至有几个事件的构成元素基本一致,让人不禁有些好奇。但这都不是大问题,我一开始就打算从日海上人开始讲起。看过引言的朋友已经了解到不少日海的事,今天我们会讲得更加详细一些。


醍醐天皇与日本第一位棋圣宽莲有一个关于金枕头的故事,非常有趣

登场

日海幼名加纳与三郎,亦作加能三郎(不是佳能!)。他出生于1559年(另一说1556年,我以石田芳夫所记为准),那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即将进入统一的前夜。就在一年后的1560年,织田信长在著名的桶狭间合战中发动奇袭,以两千人马大破四万敌军,声名大振。之后织田信长慢慢让日本战乱走向终结。这是背景。

三郎的家庭非常贫穷。那时很多穷苦孩子自幼出家。大概七岁,三郎也被送到寂光寺,法号日海。少年时代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年纪轻轻就在禅学上造诣颇深。由于他熟读经书,参悟已深,在闲暇之时就开始钻研棋艺,而且进步神速。当时的日本国手叫做仙也,日海时常去东京请教,很快便超过了仙也,名声大噪。那时他才不到二十岁。

这时的织田信长也已经基本平定四方,而且他还是个棋迷,传言他在征战时也要与人抽空下棋。听闻了日海之名后,便招来与之对弈。织田信长原本对自己棋技颇为自负,但是日海非要让他五子,并且获胜。信长心服口服,拜日海为师。之后又尊称日海为“名人”,那是1578年。

在之后,就到了一段传奇般的悬疑历史了。


本能寺遗址,“本能寺之变”当时的所在地,中京区元本能寺南町(章鱼药师通小川通西南角)



三劫

我们回到1582年六月,当时织田信长派遣羽柴秀吉去征讨毛利,收到秀吉求援后,亲自带兵增援,同时命令明智光秀为先锋。织田信长率军于六月一日(日本历,公历6月20日)临时驻扎在本能寺。闲来无事,便招来日海和另一位高手鹿盐利贤(亦作鹿盐利玄,后来的一世林家家督)对弈观赏。这盘棋的进程可以说惊心动魄,黑白双方数各有妙手,在最后出现了三劫循环的局面,棋局只能以无胜负告终(相信大多数棋友都对三界循环有所了解,我不多介绍了)。

三劫循环千百盘难遇,这样离奇的终局也因为之后的事情变得更加诡异。当夜,明智光秀率军叛乱,织田信长自尽而亡。这就是著名的“本能寺之变”。这一段历史争议很多,具体的我不细细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对于围棋来说,三劫循环从那时起成了不祥之兆。


真实棋谱已经无处可寻,本谱到128手止,尚未出现三劫循环的迹象



坊门

说回光秀,他杀死信长后的第十二天,就被赶回的羽柴秀吉打败。这一短暂的政权被称作“三日天下”。在那段时间里,日海感念信长知遇之恩,丝毫不惧叛军,为织田信长大作水路道场,之后又闭门一年为他祈求冥福。而羽柴秀吉因为平乱有功,天皇赐姓丰臣。丰臣秀吉也是个好弈之人。在听闻了日海义举后,同样对日海受让五子,并拜他为师。在1603年他给日海建造了名人棋所。日海也改号本因坊,改名算砂。这些是我提到过的。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登台。他与算砂私交极佳,而天皇也喜好围棋,经常召见算砂对弈。这一时期围棋慢慢被尊为日本国技,官方修改了棋所制度、升段鉴定、棋士俸禄等规矩,极大地促进了围棋的发展。棋家也在这一时期出现。除了本因坊门之外,之前提到过的鹿盐利玄创立了林家。原本算砂的两位弟子中村道硕和安井算哲,先后离开,自立门户,成了井上家和安井家的开山祖始。四大家就此诞生。

关于算砂还有另一个故事,是说算砂接受一位韩国来访的使者的挑战时,非要让他三子,还轻松获胜。于是这演变成了一个奇怪传统:凡是外国人来日本与名人对弈,一律先摆三子。


平安时代对弈图(中国瓷画)



托孤

1623年算砂病入膏肓之际,因为自己最出色的弟子中村道硕早已自立门户,他身边唯一一个聪颖有望的弟子算悦才十三岁,坊门后继无人。于是算砂干脆将名人棋所的任命书亲手交给了中村道硕,临终嘱咐道硕教导算悦。如果算悦能成器,便立为二世本因坊;如果愚钝不堪,随便怎么处理都行。这一段,颇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味道。道硕感激涕零,接受了师门遗愿。算砂死后,葬于京都寂光寺。

《坐隐谈丛》是一部日本的“围棋全史”,但是并没有在国内出版过。就算是日语原著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但是经常能在在其他的书籍中找到它零碎的引用。书中有一节是这么记述算砂生平的:

“日海年未及少壮,即显典密坟,焚膏继晷,终成一宗仰望之吾山法灯,以硕学而名扬天下。又常驰想于围棋将棋。于枰中摆布洪河峻岳,寓流转轮回之理于棋技之中,切磋琢磨。海内再无抗手。初受知于织田信长, 乃启棋道中兴之端,次遇丰臣秀吉,而就棋所之位,复从德川家康至于关东。遂成大业。”


第一世本因坊算砂旧迹、京都市左京区仁王门通东大路西入南侧寂光寺前



道硕

根据后世棋谱,一般认为中村道硕的棋艺高于其师算砂。并且在当时,没有人对名人棋所的归属有任何异议,这也说明了道硕是一位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道硕在算砂死后尽心尽力完成师命,履行好算悦的监护人的义务。在自己死前,算悦已经达到七段,正式接任本因坊家督。1630年道硕四十八岁而亡,可以说对师门仁至义尽。中村道硕死后,名人的归属第一次出现了争议和空缺。

网络上可以找到的资料中,对中村道硕的介绍普遍较少。据说道硕一直无意离开坊门,是因为某次下山,被一个母老虎缠住破了戒,结果不能再做和尚了,只好自立门户。我最开始觉得这说法太离谱就没写,但最后还是加上来了。道硕所流传的棋谱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安井算哲的对局,与师傅算砂的对局记录一局没有。这也让人有了是因为算砂败局较多,道硕为了顾及师门颜面,选择不记录或者删除的猜测。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记录如此之少,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坐隐谈丛》号称“围棋全史”,篇幅庞大,历史上多次增订修改。《坐隐谈丛》在日本影响巨大,曾是家喻户晓的名著



归属

道硕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而且在当时还没有八段准名人,于是棋所的归属就搁置了下来。这段时间日本政坛又发生动荡,御城棋中断了十四年。直到1644年幕府才抽出时间,召集四家家督商议解决名人归属的事情。

最初,政要们大多感念算砂对棋坛的功绩,又考虑到算砂继承者算悦早已成人,棋力也达到七段,成为名人是理所应当之事。但是在集会上,安井算哲毫不客气,说道“我现在年事已高,棋艺虽无可大成,但是长期以来对棋界作出贡献,希望能将棋所赐给我。”安井算哲当时五十四岁,又是八段,原本值得考虑。但是在这之前算哲与算悦下过定先的十番棋,结果二胜八负,在棋力上实在不能服众。

而另外两家,林家二世叫做林门入,资历尚浅不作考虑。官员们询问过井上因硕二世是否愿意和算悦争棋,决定名人归属。因硕曾是算砂门徒,不愿与师门继承者相争,但也不表态。结果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喜多院山门前的南光坊天海铜像。天海谥号慈眼大师。作为德川家康的亲信,他深深地参与了江户幕府初期的朝廷政策宗与教政策制定



六番

如果就这么继续下去,过几年算悦抓住了机会,应该就能顺利成为名人了。但是很快他就迎来了正式的挑战。

安井算哲在会议上吃瘪后,自知棋所无望,立马就选择隐退,传位给了二世安井算知。算知这个人非常有意思,我们下一期还要讲很多关于他的事。他出生于1617年,比算悦小6岁。而他从小就受到德川家康的谋士南光坊天海的喜爱,在11岁就参见过将军。这等于承认了他幕臣的地位,由此可以说他背后的靠山非常强大。黑衣宰相南光坊天海是非常传奇的人物,有兴趣的棋友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师门一直要求算知以成为名人为志。终于在1645年,算知借助关系,与算悦展开了六番棋对决,约定一年一局,胜者成为名人。之后发生了井正雪之乱,社会动荡,结果他们下了九年,最后三胜三负,都是黑棋胜。于是名人的归属问题再次被搁置。



算悦算知六番胜负记录。庆安4年(1651)年爆发了庆安之变,也称井正雪之乱



尾声

无法得到名人的算悦始终郁郁不乐,很快就在1658年去世。其实考虑一下,就算是算悦与算知棋力相近,凭借师门关系,算悦成为名人也未尝不可。不能成功的原因,可能一方面还要归结于棋士的傲骨。

在六番棋第六局中,幕府政要松平肥后守政冈在场观战,中盘时议论到“本因坊大概要输掉吧。”算悦听闻当即起身,平静地告诉松原这局棋他不再继续下下去了。棋士和武士是一样的。他作为坊门掌门,不能接受松原先生的议论。说罢转身离去。松平登时尴尬不已,亲自赔礼后才将算悦请回,继续对局。(因为不同版本还有翻译的问题,算悦的原话存在很多说法。最后我自己选择概括一下主要意思)

单凭这一件事,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可也正是因为算悦这样的性格,一直以来都不受喜爱。尤其是这一件事,给自己的继承者带来了麻烦。

而安井算知上下打点,通过幕府的关系,终于,在1668年得到正式的任命,接手名人棋所。尽管算知并不完全是凭借棋力得到的棋所,但是他依然是安井家近四百年唯一的名人。关于这件事,下一期我们继续介绍。

本期参考资料:
1《本因坊的四百年》 网传PDF
2《日本围棋四百年激战风云录》 石田芳夫
3《日本围棋故事》 薛至诚
4《名人棋所》 江崎诚致
5 《日本围棋史话》 网传PDF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