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黑土白风两相宜,年华似水总是情-追忆我似水年华的围棋人生(后记)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9-11 10:08 编辑

2018年9月4日   棋友文采


写了那篇追忆我似水年华的围棋人生(点击蓝字查看)后,很多身边的棋友说追忆的部分太少了。所以,我想把我记忆中的围棋生涯记录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岁月总觉得有些伤感,因为代表着年纪大了,但是,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献给那些和我一样,80年代出生,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一起学棋的上海棋友们。他们中或许有些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职业选手:比如孙梦厦、吴振宇、葛凡凡等;有些人做着与围棋相关的职业:吴昌芸、林子砚(围棋教师)、陈怡(五星体育围棋记者)、蔡婉青(律师协会)等等,不一而足。对于90年代初,开始学棋的我们那一代来说,那时候的培训市场方兴未艾,不像现在的培训机构开的是如火如荼的。当时能拥有一两个课余爱好,并且崭露头角,已经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了。

小学时期——默默耕耘的学棋期

90年代的上海,许多人家还用煤球生着炉子,打电话要跑到公用电话亭,吃着2毛钱的油条大饼。我就生活在一个普通小弄堂里,放学后,和同学们在犄角旮旯的弄堂里奔跑打闹、或者去某个同学家串门,做作业。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周二、四下午,会拿着2毛钱乘54路去长宁区少年宫学围棋。我启蒙老师是钱宇光,就是当时最年轻九段钱宇平的哥哥。印象中的少年宫就像一个小型的宫殿,有着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五颜六色玻璃圆顶,木质的楼梯踩上去会“吱呀吱呀”作响。走入一楼,就有两排很大的玻璃橱窗,少年宫的奖牌拉、奖杯拉,战绩显赫。里面就有美术室,还有评弹特色班,记得那时候下完棋,我就会跑来一楼看美术班上课,看着每次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出来时,有时是油画、有时是水彩画,就羡慕不已。因为我很喜欢画画,可能是遗传我爸,我从小在画画和写毛笔上都有些小天赋,小学老师每次看到我语数外成绩都会咬牙切齿,但是每次我的毛笔字却总能挂在班级的墙上。二楼便是“琴、棋、书”。走进围棋教室,跃入眼帘的就是钱宇平大大的肖像图,下面有着各种荣誉,仿佛每个来学棋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钱宇平第二,很多家长也抱着这样的希望带着孩子来学棋吧!对面的教室说是琴,其实就是“二胡”,而且每次练习必有“万马奔腾”,我就在这个激昂的乐曲中,用稚嫩的小手,一遍一遍得把棋子摆在围棋棋盘上,在这个教室里,我度过了五年的春夏秋冬。

第一期围棋班结束了,有四个升中级班的名额,孙梦厦是当仍不让的翘楚,以第一名的成绩升级,我是第四名,是唯一的女生。当时我记得第二名棋才不在孙梦厦之下,而且年龄很小,被誉为最有希望之星。可惜这位希望之星止步于2级,就再没有提高过。升入中级班之后,竞争更为激烈,我记得钱老师采取了积分制,每人定为40级,累计赢三局升一级。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女生对我说,我不想学了,你看我连你都下不过了,她比我早学棋两年,就这样,我看着有些人默默地离开了,退出了残酷的竞争。可是,这样的名额没多久就被新来的小字辈填补上了,比如后来的陈思奇,女子有童凌瑛。童凌瑛可谓是我当时的苦手,我们不相上下,但是,奇怪的是,她的外战成绩一直比我好,我经常四、五、六名徘徊,她拿过两三个上海市冠军。记忆中上海市小学女子组冠军经常是吴昌芸、俞佳琦、卢伶。记忆中小时候的我一直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一直是以追赶者的姿态在后面紧紧地跟随,那时候只知道学棋下比赛很残酷,因为输棋还要被爸爸数落,所以,根本谈不上享受围棋,更谈不上喜欢了。

中学时期——学业、棋业成功逆袭

小学时期因为一心两用,学习成绩一直在中下水平,班主任好几次和我爸爸说,成绩不好,就不要学棋了,好好抓学业。但是,我爸爸认为学棋是有帮助的,当时俺老爸痴迷围棋那也是不要不要的。幸好,他坚持下来了,一直让我学到了初中毕业。进入初中,在学棋道路上我遇到我围棋生涯第二位恩师——刘钧。当时刘老师刚刚从国家队退役回来,外面请刘老师上门教棋的都快踏破门槛了。那时候孙梦厦爸爸和我爸关系特别好,就介绍我和孙梦厦两个人每周日一起在作家协会里向刘老师学棋。非常感谢孙爸爸,虽然现在已经不联系了,但是在我心底里,你也是我的贵人。记忆中,每周日的下午的作家协会都格外安静、香樟树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挂在墙上的石英钟,每到准点,就发出“铛、铛、铛”的浑厚声音。记忆中的刘老师每次来都是干净的白衬衫和蓝色长裤、以及修剪整齐的指甲。孙梦厦当时与刘老师对弈在让先与授二子之间徘徊,而我则是四子与五子之间。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弱者,刘老师丝毫没有轻视我,相反对于我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刘老师的棋绵而有力,厚积薄发,但是战斗起来也毫不含糊,有着千钧之力。刘老师整整教授了我四年,陪伴了我整个初中时期。我觉得我现在的棋风里中盘的力量肯定就是那时候受到刘老师的熏陶教导所致,但是,其实刘老师最强的是官子,我每周的回家作业是一张纸,上面印有9×9的围棋盘,那是收官题,其实很早刘老师就在教导我围棋最重要是价值。可是,我至今仍对中盘搏杀兴趣浓厚,(性格使然啦,哈哈)。所以,当我大一时,知道刘老师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消息时,我的内心很悲痛,很长时间都觉得天空是灰色的,因为刘老师永远停留在29岁这样的年纪,因为我再也看不到那么平易近人的笑容了。

那时除了每周日刘老师那儿学棋,还有每周二、四晚上的杰盛围棋俱乐部,相当于现在的大课,就是平时练棋的地方,当时是邱鑫创办的。如此密集度的学棋,我的棋力提高的很快,初中毕业就升到业余4段了。

学业方面,进入初中后,也仿佛开了挂似的,那些让女生深恶痛绝的物理和化学,我做起来甘之如饴,物理和化学通常都可以拿满分。从进入学校班级10多名的名次到初中毕业可以列入班级前三行列。就这样我如愿进入了高中学习,高中课业明显繁重了很多,特别是数理化,往往上课之后,自己也要消化好一阵子,所以,高中在我记忆中下棋时光非常少,印象中就是高一下学期我从业余4段升到了业余5段。尽管上了高中下棋时光少了,但是我记得电脑才刚走入人们的生活,我家也买了一台,平时课余时间我会在电脑上做过关斩将,那时候过一关就有一面红色的小旗帜,我当时很喜欢过关的感觉,相当有成就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来临,我埋头苦读,凭借围棋特色20分加分,我进入第一志愿华东理工大学学习。

大学时期——网络杀手“红蔷薇”

大学时光相比于高中时繁重的课业,那真是犹如置于天堂般的感觉了。尽管每天我也会踏着脚踏车,从宿舍楼赶往教学楼,穿着白大褂做各种化学实验,但是课余时,和同伴逛华轻,窝在宿舍看老友记,和好友揶揄着最近又有谁追你啦等等,真是最单纯和青春飞扬的时光了。

记得那时网络围棋刚刚兴起,那时知道清风围棋有一个“龙飞虎”,就像一名蒙面大侠,有着很高的武艺,击毙各路好手。03年开始,我在TOM围棋注册了“红蔷薇”的帐号,开始了我的网络围棋生涯。当时我很喜欢萧亚轩红蔷薇这首歌,其次,我喜欢红色,热烈而奔放。我当时一直觉得生活必须像蔷薇般绚丽夺目。后来陆陆续续也注册了其他的帐号:比如红心十三妹等等,但是,为人熟知的就是蔷薇,那时出去下棋,很多人只知道我叫蔷薇。我记得那时候是TOM围棋最兴旺的时期,包括那个开语音课的风流秦公子,是tom最炙手可热的名人。大四那年我开始在网络上教棋,下一局复盘一次50元,记得第一个学生叫肖邦,年龄最小的是台湾的小妹妹,当时我还用skype语音聊天工具教棋。那时我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其实非常少啦J)

踏入社会(22岁~26岁)——沉迷围棋世界

年轻是什么?年轻就是美,年轻就是一个女孩最大的资本。22岁刚毕业的我壮志满怀,无所畏惧。那时的我从不用啥护肤品,清水洗脸好好睡一觉第二天起来依旧白皙如初,岁月就是一把无情的篆刻刀,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当鱼尾纹悄悄爬上眼角,身体越来越容易疲劳,年轻的岁月刷的一下就离我们远去了。

22岁毕业的盛夏,当时我看到棋友论坛的一书生(一直在论坛里写各种棋类文章)要来上海聚会,当时约定的地点是清馨阁,那是我第一次在线下与棋友见面下棋。那一次,我见到了章老板,章老板66年出生,有着上海传统男人的谦和大气,表面经营茶馆的他私下里是个超级大棋迷,把朝向最好的阳面桌子上都摆上了棋盘,当然还有其它麻将桌。那段时期的清馨阁来了好多棋友,比如陈瀚,赵瀚青,华旻翔等,还有想学围棋的女生:九雷、云、枕头。一晃十年,你们还好吗?

嗯,当然,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和关风见面。前篇刀把五同学留言,让我谈谈关风,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我想只有那段画面一直印象深刻:那天,我站在地铁出口的台阶下面,抬起头,那个男人站在出口等我,背着背包,恰好一束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让我睁不开眼睛,我晕眩了,我的世界也晕眩了。

美好开头不一定有快乐的结局,但是,我觉得从内心来说我一直很感激这个第一次走入我生命的男人,他为我打开了除黑白世界之外另外一个世界,对于初涉社会我来说,当时可算是我的人生导师了。如果一段感情能经历一些成长,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我觉得那是幸运的。作为围棋恋人,最大快乐就是下棋,关风一直自诩可以让我先,这个结论在没下完十番棋,还真没有定论,哈哈。车轮战,联棋当时我们在清馨阁也一直下,那段时光真是无忧无虑,那段时光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渐渐的,清馨阁的生意每况愈下,一开始二楼盘给做餐饮的,但是后来连正常生计也维持不了,章老板也非常舍不得关门歇业了。清馨阁关门之后,我每次经过田东路我都会驻足停留片刻,因为曾经,在那儿,我度过了最青春美好的那段岁月。

后来,认识的围棋棋迷越来越多,我05年那段时期一直在李家庆办的学习班下棋,和小朋友下,周五下班就去淮海路杰盛围棋下棋,那段时期感觉是我围棋生涯最巅峰的状态,所以,那次迎春杯拿了亚军。

在网络上还认识了饼干群主、多文天王张来平、大律师土黑、投资高手孤独,每年我们都会去不同城市棋友聚会,记得08年去北京,10年去安徽,每次我们都彻夜下棋,每次都恋恋不舍得离开。现在,我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组织棋友聚会了,希望在上海,带拿(你们)77(吃吃)正宗额上海本帮菜,阿拉上海宁老灵额,哈哈!

之后,就认识了我的老公,回家相夫教子,直到去年11月,土黑介绍我使用弈客之后,我才开始恢复了以往对于围棋热情,现在我每天早上最早打开的是弈客,最晚关闭的也是弈客。你要问我什么时候爱上围棋的?我也说不出来,因为总感觉围棋已流入我的血液,与我融入在一起了,虽然我现在也有工作,也要做家务,在家带孩子,但是,能约上三五好友,品茶手谈,仍旧是我心头所好,胜过人间无数。

彭总说:一位女士能下到这个水平,背后的努力可想而知。我想告诉他,努力是一方面,最关键还是坚持,因为坚持,我从小虾米,变成了蔷薇,因为坚持,我结识了各路围棋好手和棋友们,因为坚持,我感受到围棋给我带来的快乐!所以,我要一直坚守对围棋这份热爱,不忘初心!

PS:文章全是真人真事真名,谨为纪念曾经的美好岁月!




红蔷薇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