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7日 14:49 体育参考
中国参加第4届应氏杯世界围棋赛的选手已经确定,他们是马晓春、刘小光、曹大元、常昊,和选拔出来的俞斌、邵炜刚。 比赛将于4月份在上海开幕。
上次进行春兰杯选拔时,我们是拿出8个名额中6个由比赛产 生。这次我们在6个名额中只拿了两个出来选拔。这无疑是一次 退步。第2届春兰杯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拔方向是对的,选拔 上来的棋手不辱使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次的选派方 式出现退步的原因在两方面:一是中国棋院没有更进一步改革, 仍为超一流棋手(常昊)留了免选名额,二是比赛组织者扩大了 所谓种子选手的名额。
一般国际大赛都是以上届比赛的前八名作为种子选手,在本 届比赛中直接进入第二轮。这次,应氏杯组织者将种子选手圈到 上届的前十六名,是违反常规的。围棋比赛种子选手的含义,一 般是免选参赛和首轮轮空,在总共24名参赛者中将种子选手扩大 到十六名,显然无法做到种子选手首轮轮空。这样,组织者的意 思就出来了,不过是要照顾上届九至十六名的棋手免选参赛。上 届的九至十六名:徐奉洙、淡路修三、江铸久、芮乃伟、大竹英 雄、曹大元、刘小光、梁宰豪。只要对棋界熟悉的人就可以看出, 他的目的在于照顾目前旅居韩国的江铸久、芮乃伟夫妇。他们现 在加盟韩国棋院,参加国际大赛都要选拔,他们虽强,但在“虎 狼成群”的韩国棋坛并无入选的绝对把握。但以这种方式照顾他 们,应氏杯的组织者在“人治”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本来就不 规范的应氏杯在棋迷的心目中又降了一格。
应氏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项由个人出资主办的国际围棋大 赛,四年一届,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本可以办成围棋“世界 杯”,但因为组织者在办赛过程中个人化、情绪化的成份太多, 影响了组织工作质量和它在棋界的声誉。从第2届起就麻烦不断, 先是因为出走美国的江铸久的参赛问题,引起中国棋院集体退出 比赛;第3届,曾获首届亚军的中国名手聂卫平对赛程不满,继 续拒绝参赛;今年的第4届,又是这样的开头。
我们说应氏杯的组织者花了大钱,却没有把事情办好,相对 应氏家族来说应氏杯就像游戏,只是这四年一次的游戏太过昂贵。 如果棋坛不法制化,其他的比赛也只会停留在这种“游戏”的档 次,达不到比赛所追求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围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说进不了奥运会,就连在欧美的推广也会受到 影响。自然而然,比赛档次上不去,赞助者也不可能为自己树立 良好的企业形象,达不到宣传效果。韩国人办的国际大赛常常更 换赞助者,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达到自己追求的广告效果,做了亏本生意。
谢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