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红翼M的博客 2013-03-07 17:06:52
谁还记得,24年前,第一届应氏杯(1989年)决赛的时候,是怎样一幅情景?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提前学会乘法,勉强可以把4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概念,那时的汇率好像是1比8,人民币320万……记得那个年代所谓“万元户”就已经是牛掰得不得了的人物了,320万,恐怕可以买下一栋像现在中国棋院那样六层的小楼了吧?
24年过去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汇率变成1比6.2左右了。时越家一直在观望房价,说是3万一平。40万美元,勉强可以在中国棋院附近(南二环)买下一所不到100平米的房子。
40万美金的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了,应氏杯是不是也贬值了呢?
1989年,第一届应氏杯,聂卫平与曹薰铉争冠时的情景
遥想当年聂卫平如日中天,何等威风,直到今天,聂卫平也是很多人提到围棋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小范呢,恐怕一两周之后,很多人就只记得一个16岁的少年拿了围棋世界冠军了吧。当然这里的很多人指的是非围棋迷,但正是这些人的认知度才能真正体现一个项目的热度。
棋的内容没有退步,范廷钰和朴廷桓一路打倒了李昌镐、李世石、谢赫等众多名将,他们的水平肯定是第一流的,比起当年的聂卫平曹薰铉,纯技术上并不差,甚至还犹有过之;同样是中韩争霸,一个是中国95后的范爷,一个是韩国90后目前唯一的世界冠军,这样的对决在棋界之内的关注度比起当年的聂卫平曹薰铉,丝毫不遑多让。
第七届应氏杯决赛第4局的现场
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应氏杯的影响力也相对贬值了,因为我们的世界变大了。人们的娱乐多了,围棋不再是唯一的游戏;人们的偶像多了,小范不是唯一的英雄。
几多年来,围棋的自我营销几乎停滞不前,而社会和市场在前进,围棋就好像在后退了。这个不光是中国围棋面临问题,也是韩日棋界的课题,是所有围棋工作者在努力和梦想解决的事情。
应氏杯期间,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举办了第二届围棋文化论坛。刘世振说了一个事情,他的几个学生对围棋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为了考段,加分才下棋比赛。我们不能指责家长和学生功利,这毕竟是个现实的社会。但从我们自身是不是可以做些努力呢,至少让孩子们真心喜欢上围棋。不过这一点真的很难,如果我小时候有ipad 玩,电脑游戏打估计也不会下棋吧,呵呵。
本周日,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围棋联赛将在中国棋院开幕并进行两场赛会制的比赛,去年在王汝南老师和中国棋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的大学生围棋联赛红红火火地搞了起来。棋界很多年轻棋手,李喆、孙力、党毅飞、蔡竞、范蔚菁、宋容慧等也加入到活动当中,有的亲自披挂上阵,有的参加活动下指导棋,大学生棋界顿时有种欣欣向荣的氛围。
这两天,北京忽然变暖和了,春天要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