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子林:四大名著与围棋之红楼梦篇(附谱)

来源:新浪博客 西子林的风景 2007-09-19 16:51:52

1

最早听说琴棋书画的时候,一直以为那其中的棋是指象棋。

因此最早看红楼梦的时候,曾以为里面提到的棋便是象棋,虽然那里面一个劲地在说围棋围棋围棋。

可见西子林真正算得上是孤陋寡闻。

但那也许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才五六岁嘛,里面的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呢。

而且现在已经有一种叫做“QQ宠物猪猪养成全攻略之中学魅力考试”的试题,其中的一道是:

8.“琴棋书画”中的“棋”是指?
A.围棋 B.象棋 C.古代象棋 D.国际象棋
  

但那时候哪儿有呢?

但后来要是还以为那里面的棋是象棋,可就太不应该了,所以忽然听到人家谈起琴棋书画中的棋分明是围棋,忽然就恍然大悟:红楼梦中的棋也一定是围棋呐,怪道写到下棋时的好多词都是象棋中没有的呢!(蠢啊)

然后就很纳闷,何以琴棋书画中的棋是围棋而不是象棋。只是因为围棋子的轻盈吗?还是因为围棋的更加变化多端?当然想到现在也还没有答案。(这好像也可以做一个题目,再说。)

虽然这样,却又想起另外一个话题。

2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红楼梦》中的姑娘们玩啥?

答案是:有女工,有围棋,有解九连环,有抹骨牌,有灯谜,有弹琴、作画、吟诗,当然在第八十一回的时候,还有一场钓鱼——人们通常认为那是高鹗同学的手笔。等等。

这里面的体育项目应该是不多的,似乎有一场是荡秋千,此外提到比较多的当是下围棋。

红楼梦的文化味当然是很足的(这句话好像是极其无知的一句废话),所谓既通俗又风雅,琴棋书画自然是很好的点缀,因此棋在里面出现的比较多不无道理。

于是有人又列举了书中的下棋之人:

贾府会下围棋的不少,曹雪芹几次写到下棋,正面明写会下棋的有:湘云、黛玉、宝钗、宝琴、迎春、探春、贾政、香菱、莺儿、贾环等。(据“老巴巴:臭棋篓子看红楼”)

这里面列的显然不够全,写漏了的至少有宝玉、妙玉、惜春、王尔调、詹光。另一方面,里面所提到的部分人到底是下围棋,还是用棋子做别的游戏,也值得追究一下。

像第二十回中这样的一段——

贾环也过来玩,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玩。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它意;今儿听他要玩,让他上来坐了一处玩。一磊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喜欢。谁知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坐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ㄠ”,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ㄠ来。

这个显然就不是通常所说的下围棋了,而只能算是一种赌博游戏。

所以红楼梦里实际上写了两种围棋,一种是通常所说的那个围棋,即下围棋;一种则压根儿就不需要一个子一个子的对下,只不过是一种赌博工具,号称赶围棋,当然从文字来看,那只能算是小赌,而且就是还没达到惊动派出所程度的那种家庭内部的小游戏。

3

但是对曹雪芹写围棋的批评也有。比较有名的是“小人书:棋圣战的诅咒”中的几句:尽管《红楼梦》里也有“么二三赶围棋”的描写,可《红楼梦》里的围棋术语大多是错误的。

这个说法武断了些。而且里面用的术语到底错在哪儿,“小人书”没说,西子林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但也有注家对那些术语进行解读,认为有些术语是经过了有意的“修改”了的,比如惜春读孔融、王积薪棋谱时的“黄莺搏兔”,就是作者有意将棋谱“苍鹰搏兔”写错。但也认为惜春最为喜欢的“八龙走马”,则可能是“十王走马”之误。不过要是真的有错,追究起责任来的话,可能得追到高鹗的头上,毕竟那是在第八十七回出现的啦。

4

围棋在书里,纯粹休闲的意思更多些,不像诗词,时不时的来一场相当正规的竞赛,然后每次都要决出一位诗后。(宝玉每次都不领先,显然决出来的不是诗王。)

不知大观园里组织一场围棋赛,最后取胜的高手是谁。或许是黛玉?妙玉?

网上有一篇《中国古代十大围棋美女》的文章,作者应该很有名,但西子林一时没有查到。其中所列的第三位到第六位,分别是妙玉、惜春、宝钗、黛玉。十位中竟然占了四位,可见作者对红楼梦里的几位高手极为推崇和倾慕。

作者甚至认为,妙玉应该是古代棋力最强的MM。理由是——

《红楼梦》第八十回写道:只见妙玉低着头,问惜春道:“你这个‘畸角儿’不要了么?”惜春道:“怎么不要?你那里头都是死子儿,我怕什么。”妙玉道:“且别说满话,试试看。”惜春道:“我便打了起来,看你怎么样。”妙玉却微微笑着,把边上子一接,却搭转一吃,把惜春的一个角儿都打起来了,笑着说道:“这叫做‘倒脱靴势’。”都能实战运用用倒脱靴杀棋的的妙玉恐怕有业余五段以上的棋力吧!


这便是倒脱靴!
黑,王檄五段;白,李昌镐九段。是为2005年5月16日LG杯首轮。黑13提去白四子后,白14再叫吃黑七子,这就是典型的"倒脱靴"棋形。由于白棋是无忧劫(打输了也无更大损失),而且黑棋劫材也不足,此处被吃后王檄只好马上投子认负。(曹大元点评)


会用倒脱靴与业余五段之间有无必然联系,这一点似乎也可以讨论。而妙玉是否一定斗得赢黛玉,只怕也得面对面的下几盘才可以知晓。毕竟人家潇湘馆门上的对联便有一个“棋”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好像是大观园所有对联中惟一提到“棋”字的,隐然有“大观园棋院”舍我其谁之气派。这可是宝玉所拟,显是对黛玉的棋力有着十分的自信和预判。虽然他对妙玉也很崇拜。

至于所引的那一段,其实是在第八十七回,因此也已经不是雪芹同学的手笔了。这也验证了一位红学研究者所说,曹雪芹同学写一个专业(如开药方、写信,乃至下围棋),常以搞笑或似写非写、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手法写其大概,而高鹗则正经八百地不厌其细,术语更是一个接一个地显摆出来。

5

雪芹同学写棋的特点,在第六十二回写探春的一段中极其明显——

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只见林之孝家的和一群女人带了一个媳妇进来。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下了,碰头有声。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林之孝家的便指那媳妇说:“这是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现是园内伺候的人。嘴很不好,才是我听见了,问着她,她说的话也不敢回姑娘,竟要撵出去才是。”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林之孝家的道:“方才大奶奶都往厅上姨太太处去了,顶头看见,我已回明白了,叫回姑娘来。”探春道:“怎么不回二奶奶?”平儿道:“不回去也罢,我回去说一声就是了。”探春点点头道:“既这么着,就撵出她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说毕,仍又下棋。这林之孝家的带了那人出去不提。

“总得了两个眼”不知是个什么意思,且不论。但文字本身看似在写下棋却又不似在写下棋,却让探春很有深度(黛玉在后面就表扬了她),也让场面很有味道。

而在前八十回里,就属这一段还算“不一笔带过”地写了下围棋。网上还说有写宝玉与宝钗对弈且黛玉助阵的一段,但我将全书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或者是他们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也说不定。其他比较正面地描写的,便都是在后四十回了。

6

对雪芹同学评价最高的还不是他写到了围棋,而是从围棋的角度讨论全书的布局。

老巴巴在“臭棋篓子看红楼”中这样写道:

《红楼梦》的开局是围棋式的开局。这一个子,那一个子,闲闲地扔在棋盘的四角。〔注意那时的围棋还是座子式的布局!〕四角者,四大家族也!

扔到那里后,按照传统的阅读习惯,接下来就要抬刀、备马出戏了。

可雪芹是什么人物!那种见面就打的场面不落了港产的黑帮片的俗套。

雪芹开锣,一僧一道云山雾罩完毕,在空空荡荡的棋盘星位一挂,这冷冷地一挂,把冷子兴先生挂到了荣国府的大墙下,人们突然看到一张大棋盘。

然后悠悠的一飞,这一飞就把林妹妹飞进到了荣国府。(其实林妹妹是水路来的〕

府上马上热闹起来,什么荣国府庭院结构,豪门气象,尊长亲疏,就连丫头也跟着出来二三十个.....这个手法从小处开局,其实很省力,自然。


这文章总结得最有意思的当然就是那“悠悠的一飞”。

既能写出这样悠悠的一飞,书中高手云集便不奇怪。

大观园里的MM,普遍的多愁善感。其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只是因为没有一份正经的事情做,太闲。

设若那时一人给她们分配一份工作,比如就像梅泽由香里那样当一个围棋女教师,或者就开一个教棋的博客,或者干脆就参加围甲围乙或业余比赛,想必也都像现代人一样,过得十分的快乐自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