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西子林:四大名著与围棋之水浒传篇

来源:新浪博客 西子林的风景 2007-10-04 16:34:15

1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去年在云南丽江参加“炎黄杯”名人围棋邀请赛期间,曾接受过中国棋院顾问、前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和《围棋天地》主编郝克强的采访——

郝:过去的四大奇书《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中都有围棋的记述,惟有《水浒传》中没有。

金:(笑)《水浒传》写的大都是粗人。


很不好意思。简单的两句话里有两个小问题,其一是,四大奇书通常是指明朝的四大奇书三国、西游、水浒与金瓶梅,红楼并不包括在内。若弃金瓶梅而加红楼,固然也偶有明清四大奇书的称法,但通常称四大名著。

第二个小问题,水浒传中果然没有关于围棋的记述吗?

答案是否定的。


2

但水浒传中的英雄,即一百单八将中没有围棋爱好者倒是基本上确定的。至少正文中没留有他们弈棋的任何踪迹。

对于梁山好汉与棋相关的仅有的内容是,智者乐水、靠水为生的阮氏三雄固然不善弈棋,却都喜欢穿与棋相关的衣服。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便是这样写的——

这阮小七头戴一顶遮日黑箬笠,身上穿个棋子布背心,腰系着一条生布裙,把那只船荡着,问道:“二哥,你寻五哥做甚么?”吴用叫一声:“七郎,小生特来相央你们说话。”阮小七道:“教授恕罪。好几时不曾相见。”

……

那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里面匾扎起裤子,上面围着一条间道棋子布手巾。


虽然未曾着一子,却一时不离那棋子布,可见在心底里还是比较喜欢那棋盘的格式的。

那棋盘,凭空猜一下,当不是线条太过分明的象棋盘,而是围棋盘那样的浅细格子模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

与水相伴的阮氏兄弟喜欢棋盘状的衣服好像是比较有道理的。

围棋性柔,所谓的柔情似水。又好比贾宝玉说的像是“水做的骨肉”。象棋性刚。一句“将”!就像是黑旋风拎着板斧砍来了。

围棋能有多响?再响,便是打吃,也只是那脆脆的一啪。

所以古代女子多爱围棋,而比较儒雅的将帅们也都比较喜欢围棋。

梁山上的好汉,都是性刚不性柔的,总体上来讲,虽有英雄气短日,却无儿女情长时,所以基本上与围棋无缘也不奇怪。

但是要非去钻一个牛角尖,在梁山好汉中找一个潜在的围棋爱好者呢?人选当然是有的。谁?燕小乙呗!

然而千伶百俐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燕小乙燕青能将他的心思的一部分放到这一十九路的棋盘上吗?

答案十分的可惜:不能。

4

却说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卢大员外受了吴用的蛊惑,预备到泰安州走一遭的时候,家人来送——

卢员外看了一遭,便道:“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金圣叹曾评,西子林也评:好恶心。)说犹未了,阶前走过一人来。看那来人怎生模样?但见: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三牙掩口细髯,十分腰细膀阔。……

这人……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青字。北京城里人口顺,都叫他做浪子燕青。


我自己就曾问家里人:若说梁山上只有一个人会下围棋,可能是谁?

家人答:燕青。

可惜燕小乙三百六十行几乎样样精通,偏偏作者不提到他会下棋。

这几乎也是读水浒的围棋爱好者的惟一的机会。但是很有点冷峻的施耐庵,没有给读者这个机会。

  
5

不能够分一点心思到围棋上,不能够完全证明一百单八将对于围棋都是外行。至少关胜,关云长的后人,也颇有关云长遗风的这位将军,对于弈道有所收获还是可能的。而宋公明将军和出奇鲁莽的李逵及燕青其实在去东京城寻访徽宗皇帝的时候也受到过一次围棋的启蒙,虽然那启蒙的内容偏偏又是一个大家已很熟悉的故事——

(李逵和燕青)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评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不用铜柱铁环,只此便割何妨。’随即叫取棋盘,与客奕棋。伸起左臂,命华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客谈笑自若。”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见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单看这一段,李逵与那孙行者倒颇有几分相似,虽然自己不擅长,却很懂得欣赏。


6

水浒传毕竟不只是一百单八人的故事,里面还有各色人等。这些人中,不乏爱棋和懂棋之人。

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现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这端王便是一个爱好者。但是很显然,一出手便与“浮浪子弟”联系在一起,作者对琴棋书画颇有偏见。

于是仅此而已。因此对于水浒与围棋都很喜欢的读者要想两方面都兼顾到,只好想想别的主意,比如说到水浒传的“亲戚”金瓶梅那里去看看。

清·陈枚 仕女围棋图(图文无关)


7

金瓶梅至少从表面上看,乃是撷取水浒传的部分情节,然后加以敷演而成。因此说它们是亲戚应无不妥。而且还是十分的亲。

宋江、武松这些角色在金瓶梅中都有出现,只不过金瓶梅的主角不是这些梁山好汉,而是西门庆,一位被尊称为“大官人”的有着广泛业余爱好的商人兼小官吏。

比起水浒传,金瓶梅当然更加受到棋迷的欢迎。

在金瓶梅一百回中,提到棋的回目至少多达三十二回。第十一回中有大段的描写,第二十三回(赌棋枰瓶儿输钞)、第四十四(下象棋佳人消夜)更是直接将“棋”做到了题目中。里面的棋类爱好者,既有西门庆,也有他的女婿陈敬济,与他称兄道弟的应伯爵、谢希大,有事务往来的蔡状元、夏提刑、宋御史、安郎中,还有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孟玉楼、吴月娘、李娇儿、吴银儿、宋蕙莲、桂姐、林太太、西门大姐等诸多女性——几乎所有出场过的年轻女性。

可见下棋很是当时的时尚。

在水浒传中完全没有机会发挥的潘金莲,在这里显然不会再远离时尚。

当然她比较在行的似乎主要是象棋和双陆棋:(金莲)虽然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会一手好弹唱,针指女工,百家歌曲,双陆象棋,无所不知。(见金瓶梅第二回。)

但潘金莲当然也是一个围棋爱好者,第十一回——

西门庆……说道:“……实说,我不在家,你两个在这里做甚么?”金莲道:“俺俩个闷的慌,在这里下了两盘棋,又没做贼,谁知道你就来了。”……西门庆……因问:“你两个下棋赌些甚么?”金莲道:“俺两个自下一盘耍子,平白赌什么?”西门庆道:“等我和你们下一盘,那个输了,拿出一两银子做东道。”金莲道:“俺们没银子。”西门庆道:“你没银子,拿簪子问我当,也是一般。”于是摆下棋子,三人下了一盘。潘金莲输了。西门庆才数子儿,被妇人把棋子扑撒乱了。

既要数子定胜负,显是围棋了。而且潘金莲的棋德似乎不是特别的好。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那是撒娇。

对象棋而言,金瓶梅显是一部更加公平的著作。书中既写到围棋,也写到象棋,也写到据说类似于现在的飞行棋的双陆,也写到还不知为何物的鳌棋。那时棋盘上的游戏几乎写全了吧。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果然是一个更加时尚的家伙。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