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弘通围棋 作者:杨烁 2014-09-21
9月14日,在日本NHK教育频道播放的第62届NHK杯电视快棋赛第二轮的一场比赛(实际弈于8月4日)中,现任日本围棋国家队女队教练的旅日华裔棋手苏耀国八段执黑遭遇日本围棋国家队总教练山城宏九段。这盘棋中,苏耀国前四手下出了四个“五·七”,可谓惊爆一地眼球。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可以称得上是“视觉奇观”的开局竟然收效不小,最后结果是黑棋以三目半的优势获胜。
这一怪异布局究竟典出何方?如果经常关注弘通围棋周刊的棋友会记起,在周刊第九十八期的“精彩瞬间”栏目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张栩采用“五七”这一点开局的独特构思。并展示了他凭此击败山下敬吾、洪奭义,与河野临对局的片段。现在,这些对局都可以在弘通围棋网的“棋局查询”中通过输入对局者姓名而搜索到。
有趣的是,近期下出“五·七”开局的棋手张栩与苏耀国,恰恰都是著名的同期华裔棋手,私交甚好,这一开局是否是二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呢?本文作者特别就这一问题询问过苏耀国老师,事实果然如此。苏耀国老师在近期的比赛中已经多次使用这一开局,而张栩则因屡屡猜先不利(连续多盘执白)未能尽情施展。
这一开局在中国大陆的微博、贴吧等社交网站上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棋迷们普遍表示“创新精神可嘉”、“长见识了”、“黑布局很漂亮”,甚至还有张栩的粉丝模仿这个开局行棋,发帖称“最近流行的张栩布局,楼主也追随男神玩了几盘”。值得重视的一条评论是:“几十年前还在使用三三,现在五七,未来是不是要流行中腹开局了……”
这一开局是否能够带动围棋技术、观念的变革,现在断言无疑尚早。但以历史的经验来看,每一代技术、观念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小处发掘出来的天才创造,通过代代接续的创新实现的。伴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是旧传统的不断消失。这一回由张栩、苏耀国引领起的“新世纪新布局”潮流,会否导致星、小目等传统定式的改革呢?
技术、观念的变革总是主动发生,但制度上的变化、相关传统的消失却大多由于被动的原因。本周,日本棋界公布了两大重磅新闻,这意味着日本围棋的许多传统都已经难以抵挡新事物的冲击,而要慢慢远去了。一条是关西棋院决定,从2015年1月起,奖金排名90名以后的关西棋院棋手对局费收入将减半(预选第一轮告负者目前对局费平均为6万日元),每年节约下来的500万日元会分配给年轻棋手和胜数靠前者。这无疑是因为棋战奖金投入的逐年减少与新入段棋手的增多,所导致的“断腕”式改革。
另一条则来自日本棋院东京本院,从今年10月起,日本棋院将原有的五间跪坐式“和式对局室”改造为使用椅子对局的“西式对局室”。此前能够容纳42名棋手跪坐对弈的日本棋院,从此以后只有十位棋手有此资格。这一传统的改变,是因为国际交流、年轻棋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日本棋院为了缓解赤字状况,更多地将对局室租给围棋爱好者使用而作出的改变。
七十二年前,日本文豪川端康成在其以本因坊秀哉为原型的不朽名作《名人》中这样感慨引入了限时、取消等级限制等制度的棋界:“一切全限制在几条规则之中。棋道的风雅已经衰落,尊敬长辈的传统已经丧失,相互的人格也不受尊重了。名人一生中最后一盘棋,受到了当今合理主义的折磨。就以棋道来说吧,日本和东方自古以来的美德也不复存在了,一切的一切都依靠精打细算和规则办事。左右棋手生活的晋级,也是根据细微的分数制度,只要胜了就行。这种战术优先于一切,使作为技艺的围棋的品位和风趣都逐渐丧失殆尽。”
以当代视角来看,川端康成的感慨未必“与时俱进”,也未能阻挡时代变化的滚滚洪流。但他所坚持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公平”、“合理”,而是对传统的追念,对逝去的时代精神的不舍,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无论如何,传统总会慢慢消失的,无论对局费制,还是传统的“正坐”。它受整个时代大潮的推动,个人的力量无力抵抗,只能余下几声轻描淡写的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