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方聊围棋之四:“超一流”与他们的时代(中)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9-1-1 21:41 编辑

原创: 大方无隅  大方聊围棋  2018-11-02

中篇:从三国争雄到韩流肆虐



  上回说到日本围棋经历了吴清源、坂田荣男和群雄20年争霸三个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一家独大的“六超”黄金时期。这回本来准备一次性讲完,但为了表示对那韩流肆虐二十年的尊敬,还是单独列出了中篇。

年份:1984年—1992年 三国争雄时代
霸主:无
枭雄:聂卫平、曹薰铉、六超


  开放的竞争环境,让培育了60年的日本围棋进入了一个充分竞争的良性循环状态。进入到80年代,金字塔尖的“六超”格局完全形成,他们棋风鲜明:美学的大竹、叩桥不渡的林、刽子手加藤、宇宙流武宫、地铁流小林、斗魂赵治勋。让广大的棋迷群体深深地感受着围棋的风格魅力。人才储备也看似丰厚,后辈如山城宏、小林觉乃至更年轻的依田纪基脱颖而出,蓄势待发。七大新闻棋战工整规范的仪式感,又让这种魅力的愉悦感得以更高程度的升华。日本围棋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与此同时,俾睨天下的日本围棋,却感受到了来自隔海相望的一丝挑战意味,这股力量来自于一位叫聂卫平的中国青年。他在60年代末被迫中断棋艺生涯,赴黑龙江插队6年,也许是北大荒的洗礼,让他顿悟了“崇山峻岭”的境界,此后,他逐步统治国内,然后开始在中日交流赛中不断战胜超一流。当日本媒体惊呼“聂旋风”的同时,骄傲自负的日本围棋人觉得是时候在更大的舞台,让大国邻邦深刻感受下对于围棋胜负世界的残酷了。于是郎情妾意,一拍即合。改变围棋发展史的中日擂台赛徐徐拉开了帷幕。


  历史处于重大变革点的事情,总是石破天惊。从1985年第一届擂台赛聂卫平出场,到1988年第三届落下帷幕,这股“聂旋风”进一步升级成为超强台风,席卷了整个日本棋坛。三届9连胜,对超一流棋手6连胜,俨然成为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样日本媒体语)。颜面扫地的同时,超一流们舔舐着伤口,收拾着自尊,酝酿着反扑。

  这时候,一位叫应昌期的台湾地区实业家进入了视野。他毕生为围棋,奉献了几乎全部,这是后话,按下不表。当时的他,就是觉得是时候举办世界大赛了。经过一番筹备,于1987年8月17日官宣,首届应氏杯诞生!冠军奖金的设置高达40万美金,这对于改革开放后还不到十年的中国棋手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应先生的潜意识里,就是希望当时已经被体育总局奉为“棋圣”的聂卫平,能顺势夺取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反击战打响。他们凭借着强大的财力和赛事组织能力,在读卖新闻社和富士通株式会社的鼎力支持下,后发先至,抢先于1988年举办了第一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除大竹英雄外,其他超一流棋手悉数出战,誓死狙击聂卫平。聂卫平自然不敢怠慢,八强战第三度战胜加藤,却在半决赛倒在了素未谋面的林海峰脚下。而林海峰继10多年前亲手扳倒了坂田王朝之后,再次扮演了狙击者。同时也再次为他人作嫁衣裳,前2届富士通杯均进入决赛,却两度成就“宇宙流”武宫正树。而武宫也顺势拿下了前4届亚洲杯快棋赛,成为了当时世界棋战的第一人!而林海峰本人,直到1990年第三届决赛再次面对聂卫平,才加冕。“二枚腰”的厚重,成为了巅峰期聂卫平永远横亘在心头而翻不过的崇山峻岭。

  直到前两届富士通结束,应氏杯才缓缓推进到决赛阶段的最后2盘。之前,聂卫平不负众望,一路力压赵治勋和藤泽秀行,顺利进入决赛。而坐在对面的,却不是熟悉的日本超一流身影,而是一匹来自韩国的年龄相仿的黑马----曹薰铉。他之前的晋级履历,俨然包括小林光一和林海峰。这匹黑马,当年曾留学日本,师从濑越宪作,却被迫回国服兵役,虽说统治当时韩国那片贫瘠的棋坛没有问题,但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算是不折不扣的神秘之师。


  经过第一阶段宁波的三盘接触战,聂卫平顺利地2:1取得领先。“曹的棋,没啥了不起。”看起来一切尽在掌握。但历史在1989年的节点上,再一次石破天惊:曹薰铉回国后,棋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集体出谋划策;与此同时的聂卫平,为调整状态,放松情绪,先到香港参加了一场桥牌赛,然后独自一人再由香港飞新加坡,上演了那幕棋迷口中唏嘘嗟叹的曼谷转机惊魂,导致发烧,状态全无,连失两城被逆转的戏剧性结局。

  命运和聂卫平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却完全改变了世界棋坛的走势。从此,应氏杯就像几年前的中日擂台赛一样,在韩国掀起了围棋热潮,经久不息。曹聂两人的棋运从此也大相径庭:曹薰铉再接再厉,把状态一直保持到新世纪初,一举拿下了9座世界冠军,而聂卫平却黯然神伤,两年后富士通杯决赛再度铩羽林海峰后,基本结束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本以为,故事发展到1992年,接下去会是曹薰铉对抗六超,甚至创造自己王朝的轨迹。日本这边,赵治勋、大竹英雄连续在富士通杯夺冠,捍卫着本土不败的尊严;中国这边,虽说中间也出现过钱宇平一飞冲天,富士通决赛弃权的遗憾场景,但由于聂卫平的低迷,却终究难掀起大的波澜,连擂台赛也开始频频失手。

  但韩国这边,一位不及弱冠的少年登场了。他,就是曹薰铉的入室弟子,即将后统治棋坛十余年的李昌镐。1990年,15岁李昌镐一鸣惊人,终结了武宫正树富士通杯3连冠的梦想。随后,在韩国本土首个世界大赛“东洋证券杯”半决赛番棋战胜师傅曹薰铉,又在决赛中两度落后两度逆转,以犀利细腻的官子神功,3:2力克以厚重见长的林海峰。


  如果说1989年曹薰铉夺得应氏杯宣告原先日中争霸格局变成三国演弈,则1992年李昌镐的夺冠掀起韩流肆虐的开端。历史用了8年的时间,把世界围棋的重心,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而对于我们,抗日尚未结束,抗韩已然开始。

年份:1993年—2005年农历春节 韩国四大天王时代
霸主:李昌镐
枭雄:曹薰铉、徐奉洙、马晓春、依田纪基、刘昌赫、王立诚、李世石


  1993年,日本超一流集团终于在终于富士通杯中交出权柄,曹薰铉和刘昌包揽决赛,刘昌赫加冕,落日余晖终成夕阳西下;同年,第二届围棋奥运“应氏杯”如期开赛,中国抵制参赛,但韩国本土“野草”徐奉洙异军突起,先后战胜藤泽、武宫、赵和大竹四位日本超一流,爆冷问鼎,带走40万刀;同年,第四届东洋杯,李昌镐轻松卫冕,3:0轻取斗魂赵治勋。首个世界大赛达到3项的年度赛季,以韩国全面获胜而告终。1994年,曹薰铉再度发力,东洋杯3:1力克日本新生代依田纪基的挑战;富士通杯决赛再遇刘昌赫,成功复仇,成为年度之星。

  到了1995年,年逾而立的马晓春终于接过了聂卫平的领军令牌,在国际赛场修成正果:先是第五届东洋证券杯3:1为聂卫平的竞技生涯巅峰打上最后一个休止符,紧接着又在富士通翻越了多年中日名人战不可逾越的“老师”小林光一这座大山,成为年度之星。

  似乎马晓春时代要开启了。然后既生春,何生镐。到了1996年,由韩国开办的两项新的世界大赛三星杯、LG杯相继开赛。延续了上年势头的马晓春依旧进入富士通杯和东洋证券杯的决赛,但决赛对手,从年长一轮的两位老师,换成了李昌镐,这个比他小一轮而面色沉静的弱冠青年,却表现出了不动如山的稳定性,冠军被依次夺走。但此时的马晓,似乎还不太服气;另一边,奖金更高的应氏杯和三星杯决赛,成为了刘昌赫和依田纪基的双边对抗,各取一场。

  等到1997年,李昌镐这个名字开始让故事逐渐变得单调了。除了本国队友曹、刘的零星助阵,世界大赛多数成为他的囊中之物。日本方面,大器晚成的王立诚和老将小林光一、赵治勋尚能偶尔分得一杯羹,中国这边老对手马晓春、新贵常昊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夺冠路上的“杀熟”对象,心气全无。反倒是棋才有限但兢兢业业俞斌在2000年爆冷问鼎,聊以自慰。

  尤其是在1999-2000赛季,5项世界大赛李昌镐4冠1亚,那个亚军,是中国举办的首个世界大赛春兰杯决赛,据道听途说,还是为了报恩师傅曹薰铉,礼让的结果。

  转眼到了新世纪,韩国老天王曹刘尚能饭,飞禽岛不败少年“李世石”又开始横空出世,不断挑战李昌镐的王朝,终于在2002年喷薄而出。也是在这一年,曹薰铉、刘昌赫完成了历史使命,使得韩流霸权顺利地交棒,直至2005年春。

  这13年间,中日韩的世界冠军比,是压倒性的3:4:37,韩国的夺冠率达到了惊人的84%。尤其是在2000年8月到2003年12月期间,实现了难以复制的14连冠,独霸冠军3年多。而37冠中,李昌镐一人就卷走了16个,夺冠率高达36%,此期间,他的年度胜率从未低于7成,一度到达8成,成为了吴清源之后,最具有时代压制力的霸主。与此同时,三国擂台也成为了韩国的独奏,从90年代初到2005年,实现了惊人的12连霸,尤其是“野草”徐奉洙,奉献了惊人的9连胜,一人终结两国,为四大天王的时代加上了更为厚重的砝码。

  而此时,日本围棋开始日暮西山,中国新生代已经集结,伺机崛起。


  总结这20年,韩国围棋的崛起绝不是偶然的。以曹薰铉、刘昌赫、徐奉洙为代表的韩流,无一例外具备了极强的中盘搏杀能力,乱中取胜;而集大成者李昌镐,看似避战,以跟随跑战术进入官子,半目天堑气走各路豪强,其背后,也是以强大而绵密的中盘计算力为基础的,只不过表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姿态。

  回看日本的黄金时代,吴清源和坂田,也是强调中盘力和创造力的。但后来者,却逐渐开始沉迷于各类形和定式,不免故步自封。日本围棋,在韩流时代具备竞争力的,前有宇宙流武宫,后有大器晚成的王立诚,也各自因为其强大的中盘能力,尚有一席之地。期间的中国领军棋手,无论聂马还是常昊,常常感慨又被韩国棋手逆转的同时,除了建功心切的心理因素,也深刻地暴露出中盘能力稍欠火候的致命缺陷。

  所以,韩流的二十年,是把围棋的重心,从日本时代对于序盘型和定式的强调,推进到中后盘的时代。总而言之,围棋在进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