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俞斌面一流总论

来源:九歌围棋 松江河  2012-7-15 13:39:21

歪曲历史  乌烟瘴气  教头曾领军?
黑白乾坤  铁证如山  俞斌面一流!

(一)        序言
(二)        德艺双馨论
(三)        低谷期欣喜论
(四)        60年乱炖论
(五)        参照物理论批驳
(六)        参照物例子批驳
(七)        一线期高度理论
(八)        共同活跃期理论
(九)        面一流辅助证据
(十)        结束语


(一)        序言
公元2009年5月,令韩国围棋界、日本围棋界、中国围棋界大跌眼镜的俞斌领军论出台,一时之间,乌烟瘴气,喧嚣尘上,无知与无耻齐飞,歪曲与窜改共舞。各种关于俞斌曾领军的说法、证据、理论,纷纷出台:
    俞斌曾与马晓春开创一个时代
    俞斌棋王
    亚洲杯冠军是世界冠军
    俞斌是幸运的一流
    俞斌德艺双馨
    1997-2004,俞斌中国围棋带来了欣喜!
    参照物理论
    …………

(二)        德艺双馨论
    5月的生活家杯邀请赛,大家对俞斌还是蛮同情的。认为俞斌不知情、不应得罪领导的看法占主流,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7月13日,成都日报肖竹的一篇旨在为俞斌开脱的文章《俞斌首度回应马晓春:愿意与他一战 不算是朋友》让大家了解了俞斌的真面目。
关于棋王称号——“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棋王,也没人给我戴上这样的帽子。这次比赛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围棋争霸赛,不是棋王赛,可能是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造势过了头,他连概念都没搞清楚就这样说,有点莫名其妙。”
此前,比赛赞助商在宣传中反复提及“四代棋王”,这或许是引发马晓春愤怒的主要原因。俞斌认为,马晓春没有必要这样想,“这只是个带有商业色彩的邀请赛而已,又不是围棋历史教科书,谁会把这种宣传当真呢?”
关于阴谋论调——俞斌表示,比赛邀请谁参加是主办方决定的,他既不知道没邀请马晓春的原因,也不清楚下一次是否会邀请他,但马晓春的说法实在有点可笑。中国棋院方面对马晓春的炮轰一直表示沉默,倒是参赛棋手之一的聂卫平出来辟谣,指出邀请哪些棋手是赞助商的决定,与棋院无关。
关于围棋水平——马晓春在博客中对俞斌的围棋水平多有贬低,他写道:“如果说俞斌是一代棋王,即使我不吭声,刘小光、曹大元等也都不会答应。那个时期有很多比赛,俞斌都只能看着别人捧杯,他的‘万年老二’的帽子说实话也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客观地说,这样的质疑几乎算得上人身攻击了,不过俞斌仍表现得非常冷静。他认为,水平高不高不是靠别人怎么说,而是看自己怎么做,他不会在意其他人的说法。但在最后,一向低调的俞斌还是忍不住略略发泄了一下心中的不满:“有机会的话,我很愿意再和他下一场。”事实上,俞斌这几年成绩一直不错,即使担任了国家队总教练仍坚持参加围甲和国际赛事,马晓春则几乎退出了一线,两人真要直接对抗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同志们,看了这篇报道,大家还认为俞斌也是受害者么?这是一个半推半就、欣喜坐轿者的典型啊,这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巧然诡辩、歪曲事实的典型啊,愿意一战更彰显了俞斌的流氓本色!
俞斌本非受害者,而是从不知情悄然转变为政客的同谋、坑瀣一气,这是我长期批驳俞斌的原因之一!

(三)        低谷期欣喜论
说1997-2004,俞斌为中国围棋带来了欣喜,这没错!
但是,一来,带来欣喜和水平的高低有关系么?二来,中国低谷期,俞斌国内拿了4冠,是不是显示俞斌确实面呢?三来,中国围棋为什么有低谷?
下面,我们就制度经济学的范畴,谈谈中国棋手早衰。
大竹英雄50岁世界冠军,曹熏铉49岁世界冠军,林海峰48岁世界冠军,赵治勋47岁世界冠军,小林光一45岁世界冠军,徐奉洙42岁世界冠军,王立诚42岁世界冠军。
聂卫平36岁左右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六超实现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冠,被吴清源大师评价为世界第一,然1988年后多次冲击世界冠军未果,44岁淡出一线;马晓春38岁从高峰遽然跌落,45岁被中国围棋界边缘化;刘小光和曹大元均在38岁左右淡出一线;俞斌37岁淡出一线;陈祖德36岁身体有病淡出一线;钱宇平26岁左右因身体原因离开职业围棋等等。
中国棋手早衰、日韩棋手常青——这并非个案而是常态。英雄落魄、美人迟暮,令人伤感。尤其是当英雄落魄的原因乃为制度因素,乃因政客的政治斗争时,最令人伤感——这也是我长期鞭笞俞斌的原因之一!
中国没有乔布斯,美国没有史玉柱。两位都是不世出的技术/商业天才,前者满足人们对美好东西的追求,后者最大化利用人性的弱点!
聂马刘曹钱早衰后,常古一代还没有彻底成长,在这期间,国内连夺4冠/3年,与60棋手活跃的2冠/13年,真是对比鲜明啊,这也侧面证明了世无英雄,邃使竖子成名!
俞斌2000世界冠军,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最好证明。这也侧面证明了演化经济学的论点——世界充满了随机的不确定性!一阵风吹来,花种飘落——花种落地是必然性,但落在哪里是随机的。1997-2004这八年中国拿一个世界冠军是必然的,但由俞斌拿这是随机的。不能说俞斌拿了这个冠军,就反证俞斌有多厉害!或者说,比俞斌厉害的人最起码应有50%的概率拿!这都是对随机和偶然性的不了解。

(四)60年乱炖论
醉酒女郎(后改名我爱故我在)发表《建国以来中国棋手综合排名》,该文“世界冠军10分,亚军4分,四强2分,亚洲杯冠军3分、亚军1分,团体赛、擂台赛冠军每人2分,双边对抗赛获胜2分,全国冠军2分”
继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后,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后来又分为两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不同质的东西,可排序但不能加总!
不同时期,不同比赛——60年代/90年代;世界比赛、国际比赛、国内比赛;团体赛和个人赛;冠军和亚军——这四种区别完全不同质!想加总进而比较,这种努力是徒劳的!
乱炖理论严重歪曲了中日擂台赛的价值,第三届中日擂台,刘小光豪取四连胜;第五届中日擂台,钱宇平击败两届富士通冠军风华绝代的武宫正树;第九届中日擂台,刘小光和曹大元联手结束比赛。
乱炖理论以60年间冠军分值稳定,从而厚今薄古,为吹捧俞斌提供了方法支持!为批驳这种方法,笔者有专文发表,可参考。

(五)参照物理论批驳
    surafish#tom推出了参照物理论,简单说,参照物A,比较物B和C,B对A的胜率高于C对A的胜率,所以B比C高!
   这种方法的参照物非常重要
   等值:即参照物水平稳定
   均匀:即参照物的对局盘数和对局重要度大致相当
   但是,由于对局年龄从而水平,完全因比较物不同而迥异
   但是,由于对局数和对局的重要程度完全不同,这些胜率比较完全无意义!
   例如,B对A,是在A最牛的时候,以冠军番棋比赛为主,对局40盘,胜率50%。
   例如,C对A,是在A迟暮之时,在围甲比赛的第4台,胜过2盘,胜率100%。
   C对A的100%与B对A的50%,能说明什么?!
   所以,围棋方面,等值而均匀的参照物基本是没有的!
   所以,这种比较方法就是空中楼阁!

   假定参照物A,比较物B和C,B对A的胜率高于C对A的胜率,所以B比C高!
   假定参照物D,比较物B和C,B对D的胜率低于C对D的胜率,所以B比C低!
   这就是这种方法的自相矛盾之处!

   美国著名数理经济学家肯•阿罗(1921年生)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他获奖的主要成果,是揭示了“不可能性定理”,人们俗称为“阿罗定理”。
  1951年,阿罗出版了他的研究社会理论的重要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采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对通行的投票选举方式能否保证产生出合乎大多数人意愿的领导者或者说“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综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进行了研究。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更准确的表达则是: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不存在满足阿罗公理的选举规则。或者也可以说是: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
  阿罗不可能定理源自孔多塞的“投票悖论”,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赛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图的偏好排序。
  甲(a > b > c)
  乙(b > c > a)
  丙(c > a > b)
  注:甲(a > b > 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b )
  乙(b > a )
  丙(a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a > b )
  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 c )
  乙(b > c )
  丙(c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b > c )
  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c )
  乙(c > a )
  丙(c > a )
  社会次序偏好为(c > a )
  于是我们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 a ),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老聂       俞斌
王檄     2:3       5:1       7:4
谢赫     0:2       4:0       4:2
合计     2:5       9:1

老聂,大这两位80年代少侠32岁,然能镇压后进,胜率71%
俞斌,大这两位80年代少侠17岁,然被后进蹂躏,胜率10%
俞斌,被这两位少侠蹂躏时,年33-34岁,少侠年16-17!
正是俞斌颠峰时期,正是少侠青涩时期!
俞斌对聂小15岁,恰好与俞斌对王/谢的年龄相仿
但,俞斌对聂18胜19负,胜率49%!
以俞斌为参照物,老聂不如王/谢——这证明参照物理论的荒谬!

(六)参照物例子批驳
啊诺以参照物理论为指导,推出《60年代国手终极PK》。以60年代18为九段棋手为参照物,“马晓春遥遥领先,俞斌稳居第二,钱、刘比较接近,聂卫平和曹大元明显差一些。”

参照物理论的原创者,基本上是以虎为参照,来比较他自认为的豹的等级。不管怎么说,原创者使用的虎虽然多,但基本上都是虎。虽然,我质疑他,虎也要区分幼虎、壮虎、老虎!

而啊诺首开先河,以虎豹猫为参照物(且以猫为主),来比较豹的等级!
原创者的离散,只是虎之物种的离散
到了啊诺这里,就变成了不同物种之间以及同一物种内部的两种离散!

虎之为虎,不在于他虎落平阳之际,也被犬欺;在于他经常对虎,且对虎保持较高的胜率!
猫之为猫,不在于他在老鼠面前盛气凌人,而在于他几乎看不到虎,一旦见到虎即尿!

超一流,马晓春
强一流,钱宇平、刘小光、邵炜刚
面一流,陈临新、曹大元、俞斌
二流:11位,前3位还拿过国内冠军,后8位未拿过国内冠军!

做了这个区分,我们就很清楚,俞斌的位置了
俞斌的高胜率,几乎一半是从二流棋手身上捞到的!
江铸久高胜率,也几乎主要是从二流棋手身上稳拿!
相反,我们看对强一流的胜率,这几乎代表了这些棋手的在中国围棋界的顺位!

对60年代强一流胜率            对60年代九段棋手胜率
(1)马晓春,69%              (1)马晓春,71%
(2)聂卫平,60%              (2)俞斌,  60%
(3)刘小光,52%              (3)江铸久,57%
(4)钱宇平,45%              (4)钱宇平,57%
(5)曹大元,40%              (5)刘小光,57%
(6)江铸久,39%              (6)聂卫平,51%
(7)俞斌,  39%              (7)曹大元,51%

对60年代强一流胜率          对二流胜率   对面一流胜率   对超一流胜率   全部胜率
(1)马晓春,69%                   77%           67%          --         71%
(2)聂卫平,60%                   51%           58%          39%        51%
(3)刘小光,52%                   64%           70%          32%        57%
(4)钱宇平,45%                   64%           63%          27%        57%
(5)曹大元,40%                   66%           46%          28%        51%
(6)江铸久,39%                   70%           59%          40%        57%
(7)俞斌,  39%                   80%           58%          45%        60%

有人认为,俞斌对超一流胜率高、对二流胜率高,进而要求提升俞斌的位置。
我们认为,根据生态位理论,物种越相近,竞争越激烈。物种相远,竞争不激烈。
超一流/强一流/面一流/二流,相临越近竞争意识越浓烈,反之则竞争意识淡薄。老虎经常咬死豹,听说过老虎咬死猫的么?
超一流对强一流,务求镇压,相反对面一流以下则无所谓。聂马两人,都是对强一流的胜率高于对面一流的胜率;强一流对面一流、面一流对二流都是这个道理。
俞斌位于面一流的最末端,所以,他有浓烈的危机意识,如果不能对二流高胜率,就无法保证自己的面一流位置!
俞斌对二流胜率高而对强一流胜率低,这就是俞斌在国内夺冠率极低的根本原因!

(七)一线期高度理论

姓  名   个人冠军数  一线期年数  一线期冠军数   一线期高度

古力         24个         9年          74          32%
马晓春       42个        21年         134          31%
聂卫平       26个        23年          99          26%
常昊         18个        11年          88          20%

钱宇平        4个         3年          19          21%
刘小光       10个        16年          80          13%
刘星          3个         3年          25          12%
邵炜刚        3个         4年          33           9%
周鹤洋       10个        14年         114           9%
孔杰          7个        10年          85           8%

陈临新        3个         8年          40           8%
曹大元        6个        13年          83           7%
邱峻          6个        11年          85           7%
罗洗河        4个         8年          71           6%
谢赫          3个         7年          59           5%
俞斌          6个        16年         119           5%

说明:
1、        一线期年数3年以上
2、        上榜棋手16位,国内冠军175冠,占同期88%;世界冠军13冠,占100%。
3、        4位超一流,聂马常古;6位强一流,6位面一流。
4、        俞斌16人倒第一!

(八)共同活跃期理论

30年中国围棋,出现了聂、马、常、古四代棋手,这四代棋手,从时间上看,大致上可分成两个时期:

1980——1998,50年代棋手和60年代棋手活跃期
1995——至今,70年代棋手和80年代棋手活跃期

所谓活跃期,指这一代人登上国内棋战舞台,初获国内冠军;到这一代人绝大多数人不再拿国内冠军的时期。
1980年,刘小光获个人赛冠军,60一代棋手登上舞台
1998年,曹大元获CCTV冠军,这是60一代棋手除马俞外的最后一项冠军。
马晓春,1998年后国内基本上一年一冠地维持到2002年,遽然跌落。
1995年开始,常昊、周鹤洋、邵炜刚、王磊等陆续登上棋战舞台,到1998年实现了60一代棋手和70一代棋手的交接。
俞斌,1967年出生,1987年首冠,1991年九段。其时20岁—30岁出头,可以说俞斌年龄和技术的黄金期赶上了中日围棋擂台赛和国内棋战的最好时期。

国内冠军数(1980-1998)
第一名:   马晓春 38冠
第二名:   聂卫平 21冠
第三名:   刘小光10冠
第四名:   曹大元6冠
第五名:    钱宇平4冠
第六名:    陈临新3冠
第七名:    俞斌/张文东(2冠并列)

从以上数据,我们认为
超一流:聂卫平、马晓春
强一流:刘小光、曹大元、钱宇平
面一流:陈临新、俞斌、张文东

    是的,我们并不回避21世纪,俞斌曾在世界棋战中获冠军1次、亚军1次。但,这正象俞斌自己承认的那样,这里包含机缘巧合的幸运因素。因为,俞斌自1987年出道,获得首个国内冠军以来,1987-2004的二十余载光阴,俞斌在国内居前三的时间只有一年!
    21世纪以后的数据对比,没有意义。因为70年代棋手和80年代棋手,正是当打之年,古力(24冠)、常昊(18冠)、周鹤洋(10冠)、孔杰(7冠)、邱峻(6冠)、罗洗河(4冠)等6人已经赶上或超过俞斌(4冠),而刘星、谢赫、王檄、胡耀宇、丁伟、陈耀烨、周睿羊等等,国内四个冠军指日可待!

    回首三十年中国围棋,要说一流棋手有10名的话,俞斌可以无视!
    回首三十年中国围棋,要说一流棋手有20名的话,俞斌可以勉强算!
    回首三十年中国围棋,要说一流棋手有300名的话,中国无二流棋手!
    回首三十年中国围棋,要说一流棋手有6亿的话,主席“六亿神州尽舜尧”的预测真准啊!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俞斌幸运地获得了一次世界冠军,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在50-60棋手中稳居第6-8;在70-80棋手中同样稳居第6-8(肯定还要靠后),是二十余年长盛不衰的标准的稳定的面一流棋手的历史事实!

(九)面一流辅助证据

俞斌对超一流
聂卫平,19:18,49%
马晓春,22:18,45%
常昊,21:9,30%
古力,9:2,18%
总计,61:47,44%

俞斌对一流
刘小光,20:8,29%
钱宇平,11:5,31%
曹大元,17:22,56%
周鹤洋,12:4,25%
罗洗河,14:12,46%
王磊,9:4,31%
孔杰,7:7,50%
王檄,4:0,0%
谢赫,5:1,17%
陈耀烨,3:1,25%
周睿羊,3:1,25%
总计,105:65,38%
对四个时代的11名中坚总胜率不足四成

合计,15人,166:112,40%
10个人下十番棋,可以将其降级!

这样的人,不是面一流?!

1987年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今村文明  俞斌      (注:今村是业余棋手)
1990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被70岁的坂田大豪指导
1993年个人赛,  张文东  俞斌                   (注:聂马刘未参赛)
1994年个人赛,  曹大元  俞斌                   (注:聂马刘未参赛)
1995年个人赛,  常昊    俞斌                   (注:聂马刘未参赛)
1996年个人赛,  周鹤洋  俞斌                   (注:聂马刘未参赛)
1998年个人赛,  邱峻    俞斌                   (注:聂马刘常未参赛)
1995年霸王战,  曹大元   俞斌
1995年NEC杯,   曹大元  郑弘    吴肇毅   俞斌

从20岁蹂躏到31岁
被各式各样的人蹂躏!
一个人,面一时不难,面一人不难,
难得是一直面,难得是面很多面人!
在自己的黄金年龄
被很多面人长期蹂躏,这才是最难最难得啊!

(十)结束语

魏忠贤发迹之前,地痞流氓,劣迹无数!
魏忠贤发迹之时,九千九百岁,生祠无数,儿孙无数!

我们惊讶于鱼粉们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的贫乏,我们惊讶于鱼粉们IQ的低下,我们惊讶于鱼粉们歪曲历史的赤裸裸和明目张胆。

历史正在重演,但我相信,天道有常,下一阶段的历史也将重演!

义武奋扬,强梁者,虽远必戮!
乾坤黑白,歪曲者,虽人却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