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 09:32 新浪体育综合
(转自“平凉日报”)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7月22日,“围棋之乡”平凉迎来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继“崆峒杯“第一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之后,“崆峒杯”第二届全国女子业余围棋公开赛再度在平凉拉开帷幕,全国性的围棋赛事为何落户平凉?这与平凉围棋文化底蕴之深厚密不可分。
平凉是中国围棋发源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围棋的发源地在哪里?各地流传的围棋发源故事不胜枚举。棋子山、弈棋岭、棋盘岭,山石上的棋盘刻线在各地并不鲜见。
从2011年开始,甘肃省围棋推广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平凉市围棋协会主席周为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求证中国围棋的发源地到底在哪。为了寻找答案,他历时4年,开车跑了3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平凉七县(市、区)和周边地区。
根据大量的史料重新考证、分析和推理,周为发现,平凉有许多围棋故事和传说。他认为,平凉是中国围棋发源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他的这一观点,原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也给予肯定。王汝南说:“别的围棋之乡有一点文化资源就开始借势大做宣传,你们平凉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就应该有组织地去挖掘、去宣传。”
在《崆峒山志》一书中发现许多重要的崆峒文化线索同时,也找到多处与围棋有关的记载。后来在《陕西通志·平凉府》、《甘肃通志·平凉府》和《永乐大典·平凉》中也找到有关崆峒山围棋的一些记载。崆峒山除棋盘岭外,还有铁楸枰、着棋台等多处古代围棋遗迹,在中国名山大川中实属罕见。
清朝杨景彬的《崆峒山初游记》:“南转过雷声峰。峰支生于马鬃山,路如鱼脊,缩足而下, 栈为廊,前列三刹。从刹底穿穴而过,径尤奇绝,出穴前立。下插香台,再进则石丛累累惟鸟道而已。其南棋盘岭,石枰依稀可见。”枰专指下围棋用的棋盘,后来各种类型棋也有借用“棋枰”一词表述棋盘。石枰就是石质围棋盘,中央五台有套已经开播三十多年围棋节目就叫“纹枰论道”。清代诗人、书法家陈恭尹就写过一首《棋枰》的诗:“终古纷争地,当年克让风。画如分易象,度亦合天工。疏密群星似,纵横末俗同。无穷机与巧,不出数行中。”
崆峒山棋盘岭位于雷声峰之南翼,孤岩上呈现的兀立悬壁,直面弹筝峡,依稀可见泾河水从西向东流过。棋盘岭三面凌空,占地约360平方米,平台中央有数株千年巨松高耸云天。纵目四望:早霞迟晖,风来风往,云卷云舒,使人心旷神怡、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矗立在四海龙王殿处的《棋盘岭碑记》记述着:“棋盘岭胜状在雷声峰之末端,衔七台紫霄之幽妙,右吞粼泾水之银光,环居悬崖峭壁之半。五棵千年古松,根盘系锁崖间傲天屹立,整观其状如塔形,平置雷峰末端之右侧圣母殿,居南端龙君殿。置北极中凿石室,深约二丈许闊一丈,相传轩辕登崆峒问至道,三造在此,而遇二仙下棋,传至道后返,后人故称棋盘岭,石室为广成子修炼处。”
清朝道光举人蒋湘南,曾在关中书院讲学,并修有《全陕通志》一书,他在《崆峒山》一诗中写道:“矗地弥天道气屯,脉先太华近昆仑。虎娴人性凝仙佛,鹤诩皇初训子孙。呼吸九重摇北斗,盘回一线醉西门。广成石室如堪借,莫笑劳形尽钝根。”
古代所绘有关“崆峒问道”题材作品传世很多,最为著名的则是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两幅,即北宋杨世昌的《崆峒问道图》和明代戴进的《洞天问道图》,都是艺术水平极高的国宝级文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轩辕黄帝听说修得至道的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不顾千里之遥,一路风尘仆仆来拜师问道。来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在棋盘岭对弈,因为黄帝前来打扰,广成子、赤松子便留下一局没有下完的棋,后人称之为:“亘古一盘棋,无人知胜负。”东南悬壁上沿,有一株奇松拱围石枰棋,犹如位观者,后人称之为“观棋松”。此处便是上古圣贤广成子与赤松子对弈的地方,棋盘岭由此得名。距今近5000年的棋盘岭,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对弈之地,世称天下围棋第一地。
周为认为,黄帝是尧的高祖,大约相差350年左右。广成子作为黄帝的老师,显然广成子与赤松子对弈的故事要早于“尧造围棋”。围棋出现时间还应该要早于公元前2697年黄帝问道广成子。《历世真仙体道通鑑》记载:“广成子乃授帝《阴阳经》一卷、授《自然经》一卷、《道成经》七十卷。”值得我们的是《阴阳经》是不是专门研究阴阳二气的,无论古天文、古医学、历法以及围棋都是与阴阳二气有着密切关系。
廖元佶为清末进士、民国初年曾任泾川县县长、1931年又担任过甘肃省主席马鸿宾的政府秘书长,他主持编撰的《甘肃金石志·卷002·秦前甘肃平凉金石卷》中有载:“崆峒尧碑”和“崆峒禹碣”,有秦以前传世拓片为证。《述异记》载:“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碣,皆籀文焉,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碑禹碣,历古不昧”。民国张维《陇右金石录》按:“尧碑、禹碣,世或疑为寓言。然岣嵝之篆出于衡岳,至今流播,远近人亦不疑其为伪也,而况崆峒名山,蚤著古史,黄帝问道之所古迹存焉,尧禹又在其后,安得谓为寓言乎?过而去之无宁过而存之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师、伟大的书画家宗炳《画山水序》中同样认为:“尧有崆峒之游。”上述记载中充分说明尧是来过崆峒山问道的。东晋张华在《博物志》中尝试说明尧、舜制作围棋的动机:“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或许尧、舜、禹在来崆峒问道时也都学习了围棋,才会有后来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和“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之传说。
1921年7月康有为在陕陇复汉大都督张钫一行四人陪同登上崆峒山游览,在香山寺住宿两日。曾与张钫对弈于棋盘岭,即兴写有《游棋盘岭感遇》一诗:“乱石青天里,悬崖枕藉时。仙人原有宅,醉语亦成诗。夜静听虫鸣,山空闻鸟惊。平明出岭口,险尽尚惊疑。”康有为喜欢在对弈中讨论时政,并在平凉期间写诗多首,后收录《入陇笔记》一书中。“仙人原有宅”与《棋盘岭碑记》中:“置北极中凿石室,深约二丈许闊一丈,…… 石室为广成子修炼处。”说法是一致的,现此石室仍在。
关于围棋的文化遗存和围棋文化故事遍布平凉大地。在庄浪云崖寺棋盘峰,赤松子引导他的兄弟赤须子学习围棋,磨炼心性,启发“至道”的慧根。在芮鞠故地崇信县,公刘在教民稼穑、发展农耕的同时,向他的部族传授简单的对弈之术——丁方。在华亭县城以西的烂柯山上有石碑记载着王质在烂柯山观棋的故事,平凉府烂柯山在中国古代7处烂柯山中,成为故事最完整的地方。一代名将陕甘总督左宗棠,于清同治六年率军进驻平凉,主持维修柳湖公园,亲书“柳湖”匾额,题写“暖泉”碑文,广种“左公柳”,并在平凉留下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与平凉围棋老人在出征前后两次对弈,结果相反的故事。
“这些古迹充分说明,平凉是中国围棋发源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周为说,古人讲的棋琴书画中的棋是指围棋,而围棋是和道家文化一起繁衍和发展的,崆峒山又是人们公认的道源圣地。4000多年前,“尧造围棋,以教其子丹朱”,这是通常的说法,但是忽视了一个重要背景,4000多年前中华文明最发达的区域不是在其他地方,而是在以崆峒山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区域,不如此,黄帝问道就无从说起。国内有专家指出,所谓黄帝问道,实际上就是落后地区代表向农耕技术和农耕文化先进地区学习。经济是基础,有了先进的经济,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家的思想文化。
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造就平凉丰厚围棋文化
周为表示,围棋最早不是为了娱乐而发明,而是道家把棋盘和棋子作为他们观察天地、占卜阴阳的道具,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结晶。随着人们对围棋原理及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围棋渐渐突破了原来的范畴,并很快向娱乐、教育、文化等方面发展。作为道家人士云集的崆峒山,围棋自然就成了他们切磋道法、修真养性、陶冶性情的最好娱乐工具。
围棋和道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围棋同样发源于天地之道,易为大道,弈是小道,但道道相同,所以棋局虽小仍可容天下。这一切都揭示了围棋的“棋道”与崆峒山之“道文化”的一脉相承。
古代早期的华夏民族主要聚居在以陇山为中心的黄土高原上,四面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众多部落所环绕包围着,这些部族在数千年中同样逐渐被黄土高原上的华夏民族所兼并与融合,形成大汉民族为主流的中华民族。处在渭河、泾河和黄河上游环绕的陇山,就像黄土高原这艘巨型航母的舰岛。《崆峒山志序》有云:“盖闻星分金野,正当斗极之垣,地近瑶池,直接昆仑之脉,是以北极。空桐,名已传于尔雅;西连泾谷,形曾附乎山经。况黄帝,广成之所居,昔闻至道。秦皇汉武之所到,代有仙踪也哉。”直指道源圣地崆峒是华夏文明的灵魂所在。
古往今来,围棋把中华文化的精髓系统地包含在其中,因此围棋绝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高深莫测且包含着华夏文化大智慧的围棋,显然不可能与中国起源文化毫无关联地凭空出现,她一定是一个在良好且与之关联的原始文化下长期发展的产物,需要一个与华夏文明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生态环境。华夏起源文化生态母系统与围棋文化生态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与影响着,随着两种文化生态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围棋才能顺理成章地把中华文化的纯正基因包含在其中。
陇山是中华文明发祥的祖庭地,是中华文化起源的根本所在,平凉及周边地区在8000年前至5000年前就已经形成华夏大地最重要的文化生态,优秀的华夏起源文化生态环境为围棋起源创造了充分与必要条件,进而形成独特的围棋文化生态系统,让平凉成为中国围棋文化故事最丰富的地方。
在中国,关于围棋发源地之争从未停止。但平凉与围棋结缘的故事,早已传为人间佳话。
编辑:李雨亭
审核:刘英娜
监制:曹彦仓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