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司马提尔 Smartier 2012-11-11
很多年前,台湾的兵乓球一哥吴文嘉,在国手选拔赛十几连霸,打到三十几还勇冠三军,跟他同期的众多高手,一直被压抑着,对他颇有微词。老司马当时就说:公开比赛,胜者为王,有本事就把他撂倒,没本事就闪到一边凉快。类似的事情,最近发生在中国女子棋坛。
去年10月,1968年生,已43岁的张琁八段,以2:0完胜1987年生,24岁的曹又尹三段,拿下第9届建桥杯冠军;今年6月,1955年生,57岁的孔祥明八段,打败1992年生,20岁的李赫三段,拿下第1届女子国手战冠军。现在,1963年生,49岁的芮乃伟九段,正在与1991年生,21岁的王晨星五段争夺第10届建桥杯。
我常常想,如果50多岁拿下棋战冠军,主办单位应该发给两倍冠军奖金,60多岁三倍,70多岁四倍,80多岁五倍,依此类推,因为太难得了,太值得尊敬了。有人感慨芮乃伟出现在建桥杯决赛棋盘前,显示中国女子围棋后继乏人,我可不这么认为。芮乃伟的决赛对手王晨星,可说是近两年表现抢眼的90后女棋手,尤其是在今年的三国女子擂台赛中取得了惊人的8连胜,为中国队夺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整体看来,中国年轻女子棋手的表现还不够稳定,能冒尖的新人也不够多是事实,但说后继乏人未免太超过。
事实上,曹又尹(1987-)、唐奕(1988-)、鲁佳(1988-)、王晨星(1991-)、李赫(1992-)、宋容慧(1992-)、陈一鸣(1992-)、李小溪(1994-)等新一代的女子强手,战绩还算不错,只是要达到芮乃伟那样的高度,恐怕很难很难。芮乃伟的高度,比吴文嘉当年在台湾乒乓球坛的高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想赶超,秉赋、努力、机缘缺一不可。
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女子职棋的市场接受程度还不够高,女子职棋比赛也太少,做女子职业棋手养活不了自己,还怎么安心下棋?这话讲得满实在的。2013年,中国棋院酝酿推出女子围棋联赛,想要探索出女子围棋发展的道路,但愿能一举成功。我倒建议,在围甲、围乙和围丙,每队至少要有一名女子职棋出赛,或许可以立竿见影地让中国女子职棋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