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赛季英雄榜系列之二:1988-1989赛季的双雄会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12-16 17:38 编辑

大方无隅  大方聊围棋  2018-11-20

  在中华民族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岁月里,1988年更应该被看成是一个解冻的年份。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病逝,北京罕见地发去唁电。而世界大赛围棋的元年,始于一个台湾地区人士,他叫应昌期。

  吴清源曾说过一句话:“应昌期先生是创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第一人。” 应昌期先生从小爱下围棋,一生嗜棋如命。1973年起,应昌期先生为了围棋规则的统一,开始了对围棋规则孜孜不倦的研究,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应氏棋规》。1987年,日本围棋记者胜本哲洲先生到台湾与应昌期先生探讨《应氏棋规》时建议:宣传《应氏棋规》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一个世界上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胜本先生举办世界大赛的构想,对应昌期先生启发很大。应昌期先生称胜本哲洲的构想,是一步“妙棋”。


  为此,应通过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沈君山、香港泛太平洋围棋会副会长孔庆隆与中国围棋协会、日本棋院、韩国棋院等各地围棋组织展开接触,又派代表赴北京做前期洽谈。1987年8月17日,应昌期先生正式向新闻界宣布: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邀请世界最强的16位棋手参加,从中决出世界冠军,冠军独得40万美金的奖金。同时宣布,此项比赛将每四年固定举办一次,且皆在奥运年举行。他还特别强调:这样的比赛由发明围棋的中国人来举办,其意义非同寻常。

  但当时由于由于社会制度、立场、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之后的组织推进却颇多不顺:如日本当时实行执黑贴5目半,棋手对“黑贴八点”颇多抵制,台湾当局更不准许大陆棋手赴台比赛,应昌期所设想的预赛(十六强赛)单局淘汰、初赛(八强赛)三局两胜、复赛(半决赛)五局三胜、决赛七局四胜并巡回欧亚各地也难以实现。这时应老的强势作风再次展露出来,曾私下慨言:“即使坐牢也要到北京办。”一向支持丈夫事业的唐夫人也表示:“要么台北,要么北京,其他地方办都没意思。自己花钱买炮仗,哪能让别人放!”为避免政治干扰,应昌期决定参赛棋手代表所在城市而非国家或地区。同时邀请一代宗师吴清源担任应氏杯终身裁判长,“总算镇得住那些日本一流高手”。

  正当应氏杯“慢火文炖”之际,日本方面却“重油爆炒”一般抢先推出了“第一个世界围棋大赛”----富士通杯。1988年4月,首届富士通杯诞生规模为16名参赛选手,4轮单败淘汰决出冠军。冠军奖金1500万日元。

  接下来的1988年--1989年,就成为围棋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赛季。始于1988年4月首届富士通杯首轮,终于1989年9月,首届应氏杯冠军诞生,期间共决出了2届富士通杯、1届应氏杯,共计三个世界冠军。接下来,就让笔者按着时间线,慢慢理清这个3项世界大赛的脉络。


  1988年4月:首届富士通杯首轮16强战

  日本作为当时的围棋最强国加东道主,分配给自己7个名额。作为共同主办方,关西棋院得到了其中2个名额,分配给了擂台赛篇中提到的躺胜的白石裕,以及今村俊也。剩下的5个名额,自然在日本棋院在“六超”中筛选,棋圣小林光一、集名人天元王座碁圣于一身的加藤正夫、本因坊武宫正树、天元赵治勋以及名人挑战者林海峰入选,大竹英雄遗憾落选。

  中国当时被视作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分得4个名额,遣出聂卫平、马晓春、曹大元、俞斌的几乎最强阵容;当时无足轻重的韩国,也分得了三个名额。曹薰铉、徐奉洙当然入选,另一人是名不见经传的张斗轸,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国际比赛经历;最后2个名额为体现世界性原则,分别给了欧、美地区,参赛者为来自荷兰的莱蒙德和美国的林君浩。

  1988年4月2日,首轮16强战在东京正式打响。被视作围棋落后地区韩国三将出师不利,全部出局:曹薰铉完败于小林光一;徐奉洙激斗“二枚腰”林海峰,几经反复,半目憾负;张斗轸执黑遇中方青年才俊马晓春几乎被倒贴目。相比之下,中国的战绩漂亮得多,聂卫平首轮轮空般抽中荷兰的莱蒙德,聂、马双骑闯关。

  主角自然是日本的五大超一流,除前文提到的小林光一和林海峰破韩突围外,赵治勋开始了他“毁掉俞斌青春”的历程,武宫正树半目气走曹大元,加藤正夫内战轻取今村俊也,此外白石裕也轻松战胜林君浩。日本棋手外战首轮得以全胜。

  但谁曾想,八强占六,是日本围棋世界大赛最初的惊艳亮相,却也是最后的辉煌。

  1988年6月:首届富士通杯次轮8强战

  中方以二敌八。聂卫平继续神话般的表演,弃子转换再胜加藤。日本超一流棋手在世界大赛舞台,首遭败绩;马晓春继当年度擂台赛力克武宫,但在此8强战遭遇“宇宙流”强势复仇;两盘日本内战,小林轻取白石,林力克赵。

  1988年7月:首届富士通杯半决赛

  进入炎热的7月,半决赛移师大阪。聂卫平遭遇“海峡德比”,一位中日擂台赛上从未谋面新对手----林海峰。聂式转换前半盘顺风顺水取得优势,但“叩桥不渡”的老林亦步亦趋,紧紧跟随,终于在聂的优势意识一再退让下终盘前完成逆转,聂卫平旋风率先在世界舞台被终结;另一边,据传半决赛前与聂惺惺相惜,击掌约定会师决赛的武宫,在大胜“地铁流”小林之后,等来的却是林海峰。

  时隔一日,三四名决赛上演。聂卫平厉兵秣马再战老对手小林,这一回讨回了半决赛的一目半。首届大赛,聂对日本超一流2胜1负获得第三名,自动取得下届参赛种子名额,交出了一份基本满意的答卷。

  因为要为应氏杯让路,首届富士通杯的决赛推迟到1988年9月2日进行。

  1988年8月:首届应氏杯首轮16强战

  应昌期的诚意感动了中国国家体委、国台办等部门,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不仅顺利在北京启幕,开幕式甚至走进了人民大会堂。1988年8月16日,应昌期携夫人飞抵北京,四十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设宴招待,书画家黄苗子赠他一幅“心诚则灵,得道多助”。

  1988年8月20日,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应昌期先生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再强调:“中国聂卫平九段在中日擂台赛打败日本棋手,中国棋手有能力与日本棋手相抗衡,有希望拿世界冠军了,是我下决心办应氏杯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届参赛规模为16人。邀请的棋手是中国聂卫平、马晓春、江铸久、刘小光;原籍中国台北的林海峰、王立诚、王铭琬;日本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藤泽秀行、桥本昌二;原籍韩国的赵治勋、曹薰铉以及澳大利亚籍棋手吴淞笙、美国棋手迈克.雷蒙。抽签方式也是应昌期的创意,如果按照棋手所属围棋组织划分,十六强中日本10席(麦克雷蒙隶属日本棋院)、中国4席、韩国1席、澳大利亚1席,应昌期却别出心裁地按照“华语系”与“非华语系”分区,这样日本棋院的林海峰、王立诚、王铭琬,代表澳洲的吴淞笙都加入华人一边,成了八盘“中外对抗”。

  前两轮,聂卫平不负应老期望,再起旋风,连胜迈克·雷蒙和赵治勋再度杀四强;曹薰铉战胜王铭琬后次轮逆转小林光一,“翻盘术”初现江湖;林海峰也稳步推进,似乎为富士通杯决赛预热;藤泽秀行老骥伏枥,意欲再做“尝鲜者”。只有武宫正树掉了链子,首轮爆冷不敌江铸久。

  1988年9月:首届富士通杯决赛

  9月2日,在万众瞩目的首届富士通杯决赛打响。决赛中,洒脱的武宫正树执黑布下三连星。而林海峰也针锋相对,攫取实地。经典的一幕出现了,当武宫下出第69手五路肩冲,理想主义的“宇宙流”如烟花般在围棋的天空绽放,熠熠生辉。首个围棋世界冠军,落入“宇宙流”武宫正树囊中。


  1988年11月:首届应氏杯半决赛

  寒意逼近的11月,基于曹薰铉的出色发挥,首届应氏杯半决赛北上韩国汉城。这令主场作战的曹薰铉士气大振,三番棋零封林海峰。观战室里,林七十四岁的老师吴清源与八十六岁的藤田梧郎(林海峰赴日早期的老师)默对棋盘,直至夜幕低垂。另一边,如日中天的聂卫平以两个1点送走亦师亦友的秀行老人,第一届应氏杯终于迎来了了影响后来中韩两国十余年棋运走势的大对决。

  1988年12月:号外

  似乎国际赛事的频繁新生分散了聂卫平独挡中日擂台的决然,1988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传来号外,聂失手不敌日本第三位出场的羽根泰正,成就了对手突如其来,不曾预料到的人生巅峰。从此,聂卫平再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终结一届擂台赛。

  1989年4月:第2届富士通杯前两轮

  应氏杯决赛尚未到来,短平快的富士通杯已然启动第2届。

  这一届,冠军奖金提升至2000万日元,参赛名额增至24人。多出的名额分配为上届前三名自动入选,中韩各1名,美洲1名,台湾地区2名(本土棋手与旅日棋手各一),自信的日本方面没有为自己增加参赛名额。

  由于首届聂卫平夺得第三名取得种子,中方此番就有6人出战,他们是聂、马,以及上一年全国个人赛冠亚军钱宇平、刘小光,青年才俊陈临新、梁伟棠。韩方除了铁打的曹、徐双雄,派出了梁宰豪,与当时年仅14岁的“围棋神童”李昌镐。上届八强首轮轮空,其中因为白石裕未获参赛资格,由59岁的老将大平修三九段递补。

  首轮中国棋手签运与发挥均上佳,钱宇平、梁伟棠、刘小光悉数过关,仅陈临新出局;首届颗粒无收的韩国棋手取得了二胜二负的成绩。曹、徐过关,但初出茅庐尚显稚嫩的李昌镐不敌王铭琬,交上了成长的学费。

  最大的冷门来自于山城宏,一度的“六超”接班人居然输给了首次代表美国出战的“赌王”车敏洙。但他的爆冷之旅仍未终结,也许是在服兵役期间与同样无棋可下的曹薰铉连番大战,又或许是去美国发展,打牌练赌,对敏锐的胜负感带来的帮助,第二轮面对大平修三,居然奉献一盘完胜之局。冷门大概是会传染的。无独有偶,聂卫平在与王铭琬的又一次“海峡对决”中,又一次被逆转,差距又是一目半。

  但其他中国的年轻棋手们继续带来好消息。刘小光强手连发,怒屠治孤之神赵治勋的大龙,报了上一年中日天元对抗赛被零封之仇。晋级的还有战胜了淡路修三的马晓春。于此同时,韩国双雄继续高光,力克加藤正夫和小林光一的。于是八强形成了中日韩各2人,北美、台湾地区各1人的均衡格局。

  1989年4月底:应氏杯决赛第一阶段

  应氏杯决赛五番棋姗姗来迟,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1989年4月底5月初先于杭州、宁波进行三局。在杭州,曹薰铉夫人郑美和亲上灵隐寺叩长头祈祷,仍然抵不过宁波火车站迎接聂卫平人山人海的浪潮。首局败北的聂卫平连胜两局,冠军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应昌期先生一定会后悔把决赛拆分为两个阶段。


  1989年6月:富士通杯第三轮8强战

  两个月后,八强赛续战。车敏洙大优下不敌军营老友曹薰铉,观战的小林光一甚至有了“让棋”的质疑;另一边徐奉洙以凌厉的攻势撕开了王铭琬的防线,韩国围棋双雄扬眉吐气;而第一次没有聂卫平压阵的中国队,签运不济,马晓刘大双双折戟上届冠亚军,使得中国在四强,即沦为了看客。

  1989年7月:富士通杯半决赛

  这一回,轮到韩国人签运不济了。柔风快枪的“曹燕子”半决赛遭遇了一生的克星武宫,一筹莫展;善战的“野草”再遇厚重的苦手老林。一年后,富士通杯的决赛舞台,居然出现了2张同样的老面孔。武宫正树和林海峰。

  1989年8月:富士通杯决赛

  与决赛同日进行的季军战,曹薰铉如同惯常了许多年的国内比赛一样完胜徐奉洙。决赛中,林海峰也没有实现复仇,早早缓手频发,盛名之下的武宫无需强围中腹,便杀熟成功,蝉联桂冠。


  1989年9月:应氏杯决赛第二阶段

  演绎了3年的应氏杯大戏终于要在新加坡揭开谜底了。第一阶段2比1领先的聂卫平,似乎有点轻敌了。他为了调整状态,放松情绪,他先到香港参加了一场桥牌赛,然后独自一人再由香港飞新加坡。相反,处于落后的曹薰铉则更加发奋备战。据透露,曹薰铉回国后,韩国棋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为曹薰铉出谋划策。单刀赴会的聂卫平从香港经停曼谷,因下错飞机而匆忙跑回,满身汗水与机舱中的冷气相遇,酿成了重感冒的结局。第四局官子失误,1点憾负,第五局中盘脆败。死里逃生的曹薰铉登上了命运的峰顶。


  带着40万美金巨额支票回国的曹薰铉,刚下飞机就受到了民族英雄式的欢迎,戴着花环登上敞篷车,迎接韩国民众从机场绵延至市内的长队欢呼。应昌期则带着满怀遗憾回到台北,他渴望聂卫平赢的心情,甚至到了在宁波不允许曹薰铉盘腿下棋的地步。但狮城一役过后,聂曹二人与应氏杯也都缘尽了。曹薰铉此后又参加了三届应氏杯,一共只赢了两盘棋。聂卫平更因为阴差阳错的变故,从此渐行渐远。

  一夜之间,曹薰铉在韩国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韩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围棋热”。世界围棋也进入中日韩三国鼎立的新格局。


  图表中可以看出,世界围棋的1988-1989赛季,天马行空、恣意纵横的“宇宙流”武宫正树称雄积分榜,得名;斜刺杀出的韩国“黑马”曹薰铉柔风快枪,独霸奖金榜,得利。

  虽然在日本国内,武宫流年不利。年初挑战小林光一棋圣不成,年中已四连霸的本因坊又被赵治勋夺走,永失名誉本因坊机会。但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开启一扇窗,继连夺2届富士通杯世界冠军之后,年末的首届亚洲杯快棋赛又连胜金秀壮、小林觉夺冠,进而连霸四年。在曹薰铉夺得首届应氏杯后,武宫正树更是豪言“愿自挂1亿日元与曹薰铉争棋”。三番胜负争霸战虽然安排在1990年,但武宫依然势不可挡,零封对手。

  但武宫正树称霸之年,也是他的衰落之年。两届富士通杯八连胜后,虽然后来的世界大赛接踵而至,但他却再也无法在一届大赛连胜2盘,打入四强。30年后,武宫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然后AI围棋进一步证明了武宫中腹理论的超前,棋盘即生命,生命即宇宙。

  本年度的主题词是“双雄”。日本是绝代双骄赵、小林;中国是聂马双龙争雄;韩国为留洋派和本土派的曹徐争霸。在世界棋战的首个赛季,双雄的主角是正统“六超”武宫正树和留洋派曹薰铉。然一将功成万骨枯,海峡两岸的代表聂卫平和林海峰,则演绎了一出失意双雄的缺憾美。

  特别说明:部分文字资料取材自网络相关报道。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