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方聊围棋之九:论世界大赛的门槛-共有12项公认的世界大赛

2018年11月16日   棋友文采


本文转自于微信公众号“大方聊围棋”,作者大方无隅

不知不觉这个系列已经到了第八篇了。从第一篇聊擂台赛开始,聊到十番棋,然后是分三个篇幅聊超一流棋手和他们创立的时代,中间穿插了头衔战、奖金排行以及女子棋战,直到第八篇用濑越宪作先生作引,构筑起近现代围棋的“三国宇宙”。这第九篇,怎么的也得聊聊当代棋手的最大舞台—-世界大赛。

作为围棋爱好者,不得不承认围棋是一个小众项目。不和足球篮球比,就算是电子竞技,都无法在受众数量上比肩。围棋的小众自然有其原因,从初学到入门再到产生愉悦感欲罢不能,门槛较高,过程较长,是一项“慢运动”。与能充分激发年轻人荷尔蒙的其它激烈运动相比,无法大规模地普及推广,投资回报率小,进而影响赞助商的热情,目前仅仅在东亚具备了一定群众基础。

因此,围棋也就这样在中日韩三国各自发展,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世界组织,来统一规则,组织赛事。规则不统一,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同样是个人色彩浓厚的主流运动网球,也分红土、草地、硬地等几种不同类型的场地条件。那么围棋规则分成数子法、数目法、计点制则也都行的通,贴5半、6半或者7半也只要事先约定,无伤大雅。

但涉及到世界性赛事的举办,缺乏权威性世界组织的弊端则显露无疑了。同样以网球赛事为例,一律由ITF(国际网球联合会)统一组织认证,赛事级别大致分为大满贯、大师赛、黄金巡回赛、国际巡回赛四个级别,奖金分档,积分也分档,选手对阵则根据选手取得的积分消长所形成的世界排名,来设立种子蛇形自动排阵。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赛事的稳定,以及公平。

而围棋目前所谓的世界大赛,就是在国际权威组织缺席的情况下,由三国棋院轮流推出的,由赞助商出资的邀请赛或公开赛。不仅稳定性较差,动不动停办,而且赛制、规则和抽签等因素的偶然性、随意性也较大。不过谁出钱谁说了算,谁让围棋小众而又让人欲罢不能呢。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回顾下围棋世界大赛的创办史:1988年,世界大赛元年,日本棋院和应氏基金会分别推出了富士通杯、应氏杯两项大赛,开创先河。之后,曹薰铉的夺冠,激发了韩国的办赛热情:1990年,韩国把国内赛事东洋证券杯的第三届升格为世界大赛,虽然磕磕绊绊,但好歹在1992年决出了冠军;到1996年,LG和三星两大集团,分别推出了奖金更高、参与人数更多的LG杯和三星杯,这2个赛事,又开创了公开赛的先河;之后几年,中国和日本又相继推出春兰杯和丰田杯;到了2009年,韩国又推出了64人制的公开赛事BC信用卡杯;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棋手的崛起,百灵、梦百合、新奥、天府鱼贯亮相,中国也终于成为了举办围棋世界大赛的主力军。上述12项比赛,是围棋界公认的毫无争议的世界大赛。

那么,在这12项公认的围棋世界大赛中,他们是否具备了统一规格或者标准呢?请看图表分析:


笔者以为,围棋世界大赛的准入门槛,是有迹可循并可量化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条准入门槛:

1、冠军奖金。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的世界大赛冠军奖金,主要以富士通杯和东洋证券杯为准入门槛,通过盯住美元汇率换算,基本上高于10万美金。特例为韩国举办的首个世界大赛—-第三届东洋证券杯(1992年)最低,仅为5000万韩元,以当时汇率换算约为6.6万美金;其次是第九届东洋证券杯(1997年)的1.2亿韩元,当时因韩元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大幅贬值,换成成美元为8.1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东洋证券杯和富士通杯的先后停办,世界大赛奖金的门槛,逐渐提高为春兰杯的15万美金,期间只有今年举办的第四届百灵杯(100万人民币)接近这一标尺,其余均远高于这个门槛。

2、参赛棋手数量及质量。通观这12项赛事,参赛棋手最少的,是首届富士通杯、应氏杯和目前进行中的第四届百灵杯,都是16人。也就是说,世界大赛的门槛,就是单败淘汰4轮16人起步。同时,这16人,必须是涵盖了当年度大多数顶尖棋手。这里边唯一的特例是第二届应氏杯,当时中国基于特殊原因抵制参赛。但一些旅居海外棋手的如江芮夫妇、吴淞笙,还是以个人名义参赛了。

3、赛制及用时。赛制包括邀请赛和公开赛两种。公开的含义在于除种子外的预选名额,实行公开预选。公开选拔又分为早期的国际邀请预选,和后来的全公开预选。目前公开赛已经成为办赛主流。这里不得不再提一次本年度中国组织的三项大赛了,均又回到了邀请赛的形式了。尤其是百灵杯,奖金大幅降低、参赛人员规模大幅减少,扯开去了,打住。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比赛,都是线下面对面组织的形式,不包括网棋。因为曾经有一项特例,即李世石曾经在2013年主办过一次当世最强10位棋手参加的单循环制的网络大赛,时越夺冠。至于用时,这12项赛事一般都是每方保留时间2小时起步的慢棋。唯一的特例是首届BC信用卡杯赛,每方只有1小时保留时间,属于快棋范畴。

4、参赛年龄及性别限制。这个自然更明晰了,世界大赛,自然是全年龄段、无性别差异的参赛要求了。因此,一些女子比赛、青年比赛、元老赛及业余比赛,肯定是不在列了。

也就是说发展到今天,世界大赛的门槛,可以归纳为:冠军奖金百万人民币(或15万美元)以上,参赛人数16人及以上,涵盖了当年度大部分顶尖棋手参加的线下实体慢棋比赛。

那么,依照这个标准,就让我们看看,那些“疑似”的准世界大赛,究竟是哪些指标没达到准入标准呢?请看图表:


由此图表可以看出,最接近门槛的,是日本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围棋最强战,只要参赛人数再放宽一倍,即可完全达到世界大赛标准。而其他的各项赛事,均至少有两项指标无法达标,离世界大赛的门槛尚有一定的距离。更遑论一些3-4人制的小规模邀请赛了。

聊到这里,九九归一,大方聊围棋这个系列就告一段落了。接下去,笔者公众号将依据世界大赛的成绩,分项计算棋手每赛季的积分排名,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系列话题:赛季英雄榜。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