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博客
“棋手序列”是日本棋院内的一项规矩。这项规矩本身并不费解,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的话,它就像水泊梁山众好汉的“排座次”一样,列出长幼尊卑的顺序。这一规矩也并不是繁文缛节,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以下便就它的作法进行介绍,并介绍两则相关的轶事。
制定棋手序列的基本原则是:棋手席位按段位排列;同段者按入段时间排列;同段又同时入段者,按年龄长幼排列。此外,有棋赛头衔保持者之间,按棋圣、名人、本因坊、十段、天元、王座、小棋圣的顺序排列。
日本棋院的棋士名录,即是按照这样的序列编排的。分布各地的棋手对局时,通常也是基于这个序列决定场地,原则上是在上位者所属的棋院进行对局。此外,规定星期三是六段以下棋手的对局日,星期四是七段以上棋手的对局日。
棋手序列成为制度以后,曾经屡次拿“试法者”开刀。
1979年11月6日9时30分,山部俊郎九段来到东京市谷的日本棋院,准备下棋圣战九段组的对局,他的对手是关西棋院的松浦吉洋九段,然而棋院并没有为他准备对局室。当他惊奇地找工作人员询问时,才被告知比赛应在大阪的关西棋院进行,结果山部俊郎被判不战败。松浦吉洋是1939年入段的,而山部俊郎则是在1941年入段的,他们都出生于1926年,曾经一起学过棋,他们入段的时候,关西棋院还没有成立呢。可山部硬是记得是自己先入段,以后仍不厌其烦地唠叨起这件事。
1978年11月2日,已经崭露头角的赵治勋来到东京市谷的日本棋院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他此来是准备与坂口隆三七段(当时)进行升段赛对局的,赵在当年的6月20日晋升为八段,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对局应在自己“家门口”进行,但是他忽略了《日本棋院管理规则》中这样的规定:“……但在升段赛的场合,即使中途升段,本年度内也不改变对局场所。”坂口七段于1965年入段,赵于1968年入段,根据这一规定,比赛仍应在坂口所在的日本棋院关西本部进行,赵被判不战败。
上溯日本棋界的传统,其实“棋手序列”还有更多的内容,如关西棋院似较多地保持着传统的形式,以棋手序列为例,他们对棋手就不是以入段顺序排列,而是以升段顺序排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