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东方体育日报:超越苍穹 吴清源在宇宙中落子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4-12-4 13:22 编辑

2014年12月04日10:19  东方体育日报


东方体育日报:璀璨星空 大师落子



  围棋泰斗吴清源在睡梦中去世,享年100岁

  璀璨星空中 他已落下首子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的最后一个凌晨,11月30日零时刚过11分钟,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当地时间凌晨1时11分)内一家医院,一代围棋泰斗吴清源仙逝,享年100岁。此后医院方确认之前不久居住在当地一家敬老机构的吴清源先生被发现身体状况突变,被送往医院后不治,直接死因是过度衰老,“是在睡梦中走的”。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的最后一个凌晨,11月30日零时刚过11分钟,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当地时间凌晨1时11分)内一家医院,一代围棋泰斗吴清源仙逝,享年100岁。此后医院方确认之前不久居住在当地一家敬老机构的吴清源先生被发现身体状况突变,被送往医院后不治,直接死因是过度衰老,“是在睡梦中走的”。当时他的独女吴佳澄女士和助手牛力力女士刚刚从北京参加完为吴老百岁寿辰举办的一项官方纪念活动归来,将此消息很快通报了江铸久、芮乃伟等,和吴清源先生关系密切的《读卖新闻》在次日凌晨上市的报纸上正式发出新闻讣告,举世皆惊。截至发稿的消息,吴老次子吴昌树将在12月4日、5日两天内主持吊唁及告别仪式,但限制在较小范围内进行,芮乃伟等吴门弟子将赴日参加,向吴老告别。另外,2014年中日龙星战对抗赛将于12月6日在日本举行,届时中方代表团也将派专员看望并慰问吴清源家属。

  1961年,吴清源意外遭遇车祸,导致状态急剧滑落,从此逐步退出所有围棋赛事,至1983年正式隐退。但之后他以耋耄高寿和夫人中原和子一起保持良好心境,身体健康稳定,同时不放弃围棋研究,提出以“调和”思想为主题,观念创新的“21世纪围棋理论”、“六合之棋”。2005年,他和妻子移居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一所养老机构内,离东京有两小时车程,家人和助手牛力力等常来看望。1912年年底,吴清源夫人去世,享年90岁,吴清源遂孑然一身生活在养老机构中。

  今年正逢吴清源百岁寿辰,年初他意外地现身东京棋院,观战棋圣战。6月7日,弟子林海峰及其门下世界冠军王立诚、弟子芮乃伟携夫君江铸久、助手牛力力及吴老部分亲友来到小田原为他祝寿,吴清源依靠轮椅来到会客厅和大家一起欢聚笑语,气色如常。7月23日,日本棋界在曾长期支持吴清源出赛,并约稿专栏至今的《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数日前,中国棋界和相关社会人士齐聚北京,再度祝贺吴清源百岁寿辰,吴清源派女儿和助手作为代表参加活动。至此时,他的健康状况尚属稳定。

  但毕竟是百岁高龄,吴清源的身体器官处于衰竭边缘,据《读卖新闻》报道:“11月29日,(吴清源先生)和平时一样用完晚餐后便入寝了,某位职员巡查的时候发现其身体状态突然变坏,虽然被送往医院,但是吴先生仍然就这样停止了呼吸……”在其新闻讣告中如此评述:“1933年,吴清源和木谷实五段(当时)一起,将原来重视边角的布局法改为了更重视中腹的‘新布局’,创建了现代围棋的骨架。”

  正在北京中国棋院训练的芮乃伟得知消息后失声痛哭,乃至昨天一天和所有人提及吴老过世时屡屡情不自禁复陷悲痛,以至于大多数对她的采访,只能转交身在上海的江铸久,直至昨天晚上江铸久的手机始终没停过……

  深夜稍稍平静的芮乃伟感叹恩师:“围棋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占据所有,但围棋一定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对于吴清源大师晚年致力研究,也让芮乃伟感受时间较长的“新理念”,芮乃伟自己如此理解:“围棋是个调和的观念,在棋上,大家都有一颗自由的心。一般常理,年纪大的容易固守思维,唯独他自始至终敢于创新,从一开始追求更自由、更有趣更有意思的新布局,到至死不渝的研究‘21世纪围棋’。他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棋盘的,又拥有一颗自由的心——这正是吴老师的可贵之处。对我来说这方面没有对错的考量,只可惜当时我的比赛机会少,而王立诚他们实践机会多一些,现在比赛多了,可再也没机会向吴老当面讨教了……”

  职业棋手牛力力五段是象棋一代名家、黑龙江棋院院长“东北虎”赵国荣的妻子,他们的女儿如今在北京学习围棋,但她已经旅居东京25年,长期担任吴清源的助手。在吴清源先生去世前两天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每次从东京去小田原的漫长旅途,“虽然路途劳累,但每次从老师那里回来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对于吴老晚年研究的围棋理论,她的观察更直接:“吴老师‘21世纪围棋’的理念培养了好多年轻棋手。只要入会(吴清源研究会)的棋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吴老师的水平很高,但他希望能让更多的爱好者明白围棋。所以,吴老师的棋讲得都非常细致。大家都以为,‘中和’怎么样的难。其实,他不会去谈那种云里来雾里去的理论。跟他摆棋,他一说话就直接能进入主题。”“我记得有一次王立诚的七番棋决赛后,很多一流棋手集体复盘研究。有一步棋,王立诚刚一摆出,瞬间吴老师就指在一个位置上。大家一看,全傻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大家都觉得吴老师的那一步棋好得不得了。是让你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的那种招数。在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吴老师的感觉瞬间就能出来,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斯人已去!回首6月7日亲友欢聚庆祝寿辰时,吴清源曾当场感慨:“100岁之后我也要下棋!200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还要下!”而今他无疾而终,正是提前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位不朽的棋手,恐怕已经在宇宙中落下了首子,而在那远远超越了19×19路棋盘局限的苍穹中,他落子的地方应该也是超越“天元”的无限大场吧……

云端之上,吴清源的围棋人生

  “日本有一句谚语,叫‘云端之上的人’,吴清源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就是这样的。”跟随20多年的助手牛力力五段发出感慨的两天之后,传来吴老离世的噩耗,这并非巧合或者谶纬,一如之前中日棋界相继举办的吴老百岁寿辰纪念活动,在繁华之后隐寂,一如他经历的百年,在颠沛动荡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独行者,他的灵魂早已融入了棋盘,他的生涯是命运写就的传奇剧本,胜与负、生与死,不差分秒……

  1914年6月12日,吴清源生于福州闽侯,旧名吴泉。据称生他时遇水灾,其母亲在两张桌子临时拼凑的“床台”上生产,故得“泉”名。家中兄弟三人,唯独他在围棋上自学成才,渐露羽翼。随全家移居北京后,他的棋才逐渐受到重视,在当时第一国手顾水如指点和举荐下,受到时任执政的军阀段祺瑞的资助。进而他的棋才得到日本围棋宗师濑越宪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考察,濑越宪求助时任日本棋院总裁的大仓喜七郎等资助下,让13岁的吴清源赴日留学。次年经过严格考核,定为职业三段,直至1950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

  吴清源对围棋十分痴迷,一手拿棋谱一手落子,竟然长时间形成手指弯曲无法复原。在对局中他无比投入,乃至自己同门师兄对局流鼻血,他却视而不见,因此遭遇诟病。从青年时代吴清源就锐意创新,在吸收当时处于绝对领先的日本围棋精华同时,敢于打破日本棋界极度的拘泥和束缚,挑战“名人”秀哉等权威。1933年他和木谷实一起在信州地狱谷温泉度假,研究创建“新布局”,后来在对秀哉名人的特别对局中使用,一鸣惊人。

  吴清源棋艺巅峰期,漫说世界大赛尚未创办,日本的“名人”、“本因坊”等头衔还约束在各自门派内,决不容他人染指。而吴清源的事业高峰,无疑是从1939年开始,经《读卖新闻》等促成举办“十番棋大战”,这是事先约定“升降格”的生死荣辱之战,而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加入日本国籍但始终被视为异端另类的吴清源别无退路,在和当时日本棋界7名最高级别棋手的10次对阵中无一失手。直到1956年为止,吴清源将所有顶级高手击败,打到无人应战的局面,成为毫无疑问的“第一人”,被尊称为“昭和棋圣”。此后因为社会因素影响,吴清源的状态急剧起伏,1961年遭遇车祸后身体情况滑坡,渐渐退出棋坛,至1983年正式隐退。

  在棋坛上,无论是取得的成绩和他对事业的执着,吴清源称得起“光芒万丈”、“云端之上”,但是他所处的时代是非常不幸而坎坷的,因为这样独特的背景,造成他三度更改国籍,尤其第一次加入日籍是在中国抗战全面爆发的前夕。此后他以日本棋士身份来华,还曾同伪满皇帝溥仪对弈一局,还曾稀里糊涂地和“红万会”牵连。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社会环境一度恶化,他又一度寄身偏门宗教,还捐献了所有比赛所得导致一贫如洗……这些都成为日后受人诟病的地方。但一如《读卖新闻》在他去世后评述的那样,“即便被日中历史的浪潮翻弄,吴清源先生仍然将一生献给了围棋,演绎是是‘棋盘上正是祖国’般的人生。”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60年代,17岁的陈祖德首次随友好代表团访日时,周恩来总理专门关照他代为问候吴清源,这应该可以视为官方态度。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吴清源终于首次回到祖国大陆访问,并多次提出邀请中国年轻棋手到日,住在他家里由他倾力指点。1982年,中日合拍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旅日年轻棋手况阿明的形象正是脱胎于吴清源,只是在剧中设计了况阿明拒绝加入日籍,在秘密返回中国时被军国主义分子杀害的情节。2006年,田壮壮导演、张震主演的电影《吴清源》问世,演绎了吴清源波澜起伏的棋坛生涯。在吴清源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韩国媒体专访时,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期盼是“永远和平”,显然这是他唯一期待的棋手的环境。

  2004年,因应氏杯之邀,九十高龄的吴清源携妻子来到上海,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吟诵起白居易的一首诗,据说这首诗是他遇到困难时反复吟诵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光火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快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聂卫平:他是令人尊敬的大家

  “棋圣”聂卫平对无冕的棋圣吴清源有着独特的理解:“他的最辉煌巅峰时期,当时还是(黑棋)不贴目的时候,在分先(注:即轮流执黑白子,相比今天的赛制,执白棋不贴目是很吃亏的)的情况下,在‘十番棋’这样的比赛中都能保持相当高的胜率,应该讲是一位很伟大的棋手!”聂卫平还提到了和吴清源的两段往事,对他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刮起“聂旋风”的聂卫平访日,吴清源主动找到他,提出:“你在围棋上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来日本学棋,你来日本就住在我家,我们早晚也能切磋棋艺。”当时还没有开始擂台赛,中国棋手的地位还很低,吴清源完全是出于自身的经历,对聂卫平这样难得的棋才发出的肺腑之言,“像这样无私的棋手恐怕找不到第二个!”另一则是众所周知的“勿博二兔”典故,“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注:中国台湾名流,‘四公子’之一)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博二兔,不得一兔。’”不久后聂卫平在应氏杯等比赛中失利,从巅峰滑落,吴清源的这句话传出让老聂成为不专心的“反面典型”,对此老聂不无委屈:“我对围棋还是比较执着的,很早就受到包括吴清源这些优秀棋手的干扰,从来没博‘二兔’,桥牌只是喜欢,我并没有指望在桥牌上博什么东西……”但是对吴清源的指教,聂卫平觉得从棋手修行的角度还是受益匪浅,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喻为“醍醐灌顶”。


当然,“棋圣”二字本身代表着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聂卫平也比较中肯地评价吴清源的人生,“他13岁去日本,在当时环境下全部受的是日本教育,必然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后来打到没有对手,和我们一直身处激烈竞争中的感觉肯定不一样,这可能也是导致他后来成绩滑落的内在原因。”对吴清源晚年大力提倡、实践,受到很多晚辈棋手重视的“21世界围棋”、“六合之棋”,心直口快的聂卫平坦言,“我说不清楚,他应该也是说不清楚的!”

常昊:他就是传说中的“棋人合一”

  今年8月,常昊随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赴日,专程去小田原市的养老机构拜访了吴清源先生,并当面致以百岁寿辰的祝福,“当时他还能亲自出来一下,丝毫看不出有疾病,没有什么影响到生活质量上的痛苦,只是毕竟100岁了,很衰老,骨骼已经缩小得像个小孩,越来越瘦,感觉慢慢枯竭了……”吴老去世的消息传来,常昊特地了解了一下他去世的过程,得知是在睡梦中没有痛苦地去世,稍感欣慰的弥补,“这个岁数,离开时没有痛苦,多少让亲友安慰一些,他的人生,至此可以说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

  “在棋上,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传奇,首先自然是他取得的成绩;然后作为棋手我特别感慨他在技术、思路上的自由,下出很多别人不敢想的棋。要知道在他年轻时代在日本尝试下新布局是有很多禁忌,普通的年轻棋手,恐怕偶尔冒一下念头也不敢下!而他敢于思考,建立创新理念,到晚年提出‘21世纪围棋’,依然是在谋求创新,这一点就足以了不起……”

  因为年龄和地域,常昊未能有太多机会领受吴清源的当面指点,但不多的接触,已经足以让他有非凡的感悟,“他对围棋特别执着,好像他就是为围棋而生!这种感受,以往参加擂台赛、富士通杯时偶尔去他家的时候,感觉特别强烈,在他身边看他摆棋,就像武侠小说里‘剑人合一’的大侠或者古典文学中那些传奇人物,一旦棋子落盘,他就是棋,棋就是他,完全合而为一。当年他和木谷实‘十番棋’第一盘对局,木谷先生鼻子流血、而思考中的吴老全然无知,后来引起日本新闻媒体的非议,但当你和吴老摆过棋之后就能体会,他一旦投入棋的世界,对周围一切非棋的东西真是完全不知道,完全屏蔽的,这时的他不是常人,就是棋!”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