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聂老中日擂台赛取胜 日"闭幕式"条幅改恳亲会

成都日报  2015-03-18 07:51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梦溪/供图

  等死,绝对不是我的风格。我觉得应该像围棋一样,有胜负手。我和直肠癌死拼了一场,最后胜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精彩,但常态还是潺潺小溪。关键是平静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我希望围棋界的同行,各司其职,别各行其是。这个道理,换在其他行业依然适用。

  主持人语

  “棋圣”聂卫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在中日擂台赛上豪取11连胜,为国争光,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棋圣”。2013年,聂卫平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考验。在与癌症激烈拼杀并获胜后,聂卫平近日走上成都金沙讲坛,与成都市民分享53年职业生涯的精彩故事和传奇人生。

  本期嘉宾

  聂卫平,中国著名围棋职业运动员,杰出围棋教练,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1982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九段,1986年起任中国围棋队总教练,1988年被授予围棋“棋圣”称号,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聂卫平的巅峰岁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为中国队的连胜立下奇功。主要著作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

  采访手记

  围棋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运动,古时被称为“弈”,传说为尧作,在小小的棋盘和黑白子的拼杀中,攻守无常,内有乾坤,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可能是天赋不够的原因吧,对棋类运动我一直是门外汉,但记忆中,却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曾花过很长一段时间,教我下围棋,也朦朦胧胧记得一些诸如“尖”“镇”“飞”“虎”等围棋术语。事实上,家里的长辈都会下围棋,而且水平颇为不错,我的姑姑还有业余段位,可见作为中国传统“文人四友”之一的围棋,即使到了近代,在老百姓中依然有着坚实的受众基础。

  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我还很小,但一个叫“聂卫平”的名字却频频通过电视、广播传到我的耳朵,让我对他有了一些印象。当时只知道这是个很厉害的围棋高手,只要他一出马,中国围棋队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到了90年代,家里有了彩电,电视开始频频转播围棋比赛,于是这位戴着大大的眼镜,面部略显丰腴的“棋圣”形象在我脑海中渐渐立体起来。

  在不久前的金沙讲坛上,我第一次面对面地与这位围棋大师近距离接触。才与癌症殊死拼杀并顽强获胜的聂卫平消瘦了不少,面部也不再丰腴,反而有点瓜子脸的趋势,虽然大病初愈,但精神颇为不错,连续讲了一个多小时后,不少工作人员都为他的身体状况捏了一把汗,但他依旧声音洪亮,谈吐幽默。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主持人问他,“中国足球何时能再冲出亚洲”,他那句“我可能看不见了”的回答,让全场笑了很久。这样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让我对这位围棋大师肃然起敬。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11连胜,也成就了“棋圣”的传奇人生。

  实录

  借女选手运动服击败小林光一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后决赛,对手加藤正夫和小林光一在当时的日本超级厉害,我印象中之前没人赢过他们。日本队主要靠他们两个,加藤正夫和小林光一,当时叫“双保险”。

  我出场时,大家知道我有一个特殊身份——中国队的主将,我一出场就说明中国队全线告急,如果我输,就输了。那时,小林光一连赢了我们6个人。我们每个队8人,当然我们这边也有赢的,小林光一连扫了6个,我就跟他直接对阵了。

  我和小林光一比赛时穿了一件中国的运动服,不是西装,而我在之前的比赛里基本都是穿西装。那件运动服看起来挺奇怪,其实是我向当时中国乒乓球女队一位很有名的女运动员借的,穿着这件衣服,我赢了小林光一。比赛穿运动服,在这之前没有过。当时小林光一说,“我代表日本比赛,我不能输。”我想,难道我代表中国比赛,我能输吗?最后,我赢了!他坐在棋盘边,愣在那儿不动也不说话。

  据说,他一个人坐在那儿发呆一个小时。我想,那盘棋要是我输了,呆坐在那儿两个小时也有可能。那对日本人来说是个笑话,因为我是最后一个中国选手,他们认为随时可以赢我们,所以都准备好了“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闭幕式”的条幅,结果小林光一输了,这个闭幕式不能弄出来。但比赛完了大家总要聚一块,喝点酒吃个饭什么的,后来这个条幅改成了“恳亲会”,就是座谈会的意思。

  再后来,只要我参加中日围棋擂台赛,他们每次都会准备两个条幅,一是闭幕式,一是恳亲会。他们希望拿出闭幕式的条幅,但我没让他们拿出来。

  聊人生,潺潺小溪是常态

  刚才跟大家说了比赛的一些故事,省略了很多,其实每盘棋都惊心动魄,每盘棋都有很多棋盘以外的故事。当时有很多人给我写信,指教我应该怎么布局,教我的人很多,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回忆中日围棋擂台赛,我的人生在那时好像达到了最高点,像黄果树瀑布,从最高的地方“哗”冲下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但更多的时候,就像现在一句常用的话,常态。大家看到黄果树瀑布下来以后就变成了潺潺小溪,平静缓和地流着。擂台赛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像很了不起,但很快就平静了。

  现在反过去看我走过的路,虽然有时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那种心潮澎湃,但更多是进入潺潺小溪时的那份平静。一个人的常态还是潺潺小溪。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精彩,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平静地生活着,关键就是平静的时候,能找到自个儿真正的位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哪有那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事让你们做?没那么多好事。比如让我现在再来一次擂台赛,我身体也顶不住。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

  要各司其职,别各行其是

  成都这个城市与我有着很深的渊源和感情。在我幼时,离开北京到外地去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成都。四川和成都的围棋都跟我有非常深的渊源,我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川人。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儿,2013年我得了一场严重的病,原本以为可能和很多朋友都见不着了,但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聊天,真的很高兴,特别是看到台下有很多年轻人,我一下感觉自己年轻好多。

  现在都在说“中国梦”,“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包括今天在场的朋友,所有人的梦。而我,则想和大家谈谈我的“围棋梦”。我以前是职业围棋运动员,现在可以说是职业的围棋工作者。虽然年纪大了,应该退休了,但我还是为我们国家的围棋操心,可以说只要是对围棋有利的事情,我都会去做。

  我对“围棋梦”的理解是:为你们服务,为广大爱好者和大众服务。就是你们在闲暇之余,休息一下,用围棋加一下油,对你们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我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和我的徒儿徒孙们,为广大的围棋爱好者服好务。

  所以我想对围棋界的同行们说一句话,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分、本行的工作,是教练就好好教学生,是运动员想争取得世界冠军就要勇攀高峰,总之就是“要各司其职,别各行其是”。这个道理换在其他行业依然适用。

  和癌症拼杀,信心很重要

  2013年,我检查出了直肠癌,而且是晚期4期,换言之就是没救的那一期。这是我人生遭遇的一个极大挫折,用围棋的话说,就是在棋盘上出了一个大昏招。

  当时治疗大夫们开专家会议,并不建议我开刀做手术,而是劝我保守治疗。医生说,能活多久,看你的缘分,如果不行那只能说自己造化不够。如果要手术,风险太大,一不留神可能就“走人”了,而且手术也可能造成生活质量很差。

  面对保守治疗的建议,我拒绝了。这跟我性格不符。等死,绝对不是我的风格,我觉得应该像围棋一样有胜负手,所以我跟大夫要求,做手术。做手术需要承担很大风险,而且还可能保不住一些相关的器官。但在我的坚持下,手术成功了,我活过来了,现在没事了。从这件事上我感觉,人的信心真的很重要!面对癌症我没有放弃,而是和它死拼了一场,今天能坐着和大家见面,一个是沾大家的光,另外我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跟癌症拼了一场,最后我胜利了。

  手术后,我渐渐也参加了一些围棋活动。去年年初的古李十番棋第一场由我担任解说,那天我还戴了白手套,因为做化疗,特别怕冷。记得手术后,我做过9次化疗,本来应该做12次,我努力争取,减了3次,这也算是我在对抗癌症上的另一番努力吧。

  对话

  四川围棋有美好的未来

  记者:您对四川围棋的未来怎么看?

  聂卫平:四川的围棋运动一直走着不平坦的路,但最终一定会好起来。我知道有个词叫“雄起”,这两个字看着很普通,但很了不起。四川围棋要靠四川自己的努力。我听说四川有一个小孩,叫廖元赫,去年和 常昊参加比赛,常昊和 李昌镐各带一个年轻棋手,我们年轻的小棋手就打败了韩国的棋手。说明四川围棋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记者:您曾说中国足球没踢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围棋?

  聂卫平:这当然是真的,如果中国足球能学会围棋,水平可以提升一大截,至少能冲出亚洲吧。我觉得,他们应该请容志行当教练,容志行的围棋很好,所以他的足球大局观好得多。应该提倡容志行风格。或者请米卢也可以,米卢是给中国足球带来快乐的人,也就米卢在的那一年中国足球到世界杯晃了一圈。

  记者:不少人认为围棋是一个小众项目。

  聂卫平:这是一种错觉,这种提法我非常不赞同。我以前做过调查,写过一个提案,希望在全国的小学里开围棋课,当时领导说这个建议很好,给我大大的鼓励,但那时条件不成熟。但我想,慢慢总有成熟的那天。据我当时的调查,学过围棋的孩子比没学过的,在考试成绩上,平均分要高出10多分。

  我认为全民族的小孩都应该学围棋,一是提高精神文明素质,二是可以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如果有人把围棋看成小众项目,我认为他的智商也是小众智商。

  记者:目前的中国棋坛已是90后的天下。

  聂卫平:这是大势所趋,无论围棋还是其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各行各业都有这个问题,这也不是问题,是好事。年轻人越来越厉害,只有好,没有什么不好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