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皖风棋韵 2013-09-18
第三部 行棋:我为围棋而思考
围棋与人生无法相提并论
很多人把围棋与人生进行类比,说“围棋是人生的缩小版”。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思考,围棋都很难与人生相提并论。不仅仅是围棋,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在任何领域做什么事情,这些都无法与人生同日而语。虽然也有人想象力非常丰富,附庸风雅,硬是用华丽的词汇把足球、棒球等等与人生进行比较,但是说到底,围棋是不可能这样拿来比较的。(当然,围棋是我最熟悉的领域,所以我才这样自以为事。)
不确定的人,可以预测的围棋
所有人都讨厌不确定性的存在。在这方面来说,人与人都一样。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家庭的未来去占卜,看一看“今天的运势”如何,然后决定下一步行动。当然,如果每一次的预测都是准确无误的话,那么人的一生就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如果事先知道自己明天的对局是输是赢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为第二天比赛大伤脑筋了。
认得一生得癌症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据资料显示,韩国公民如果活到平均寿命的年龄的话,得癌症的概率为25%,也就是说四个人中有一个人会得癌症。所以有很多人买了癌症保险。但是这25%的概率会降临到谁的身上呢?没有人知道。此外,人们在投资股市的时候,也会遇到风险、概率的问题。如果有1亿韩元,把它投资到受益最大的项目上,那么就会挣很多钱。但是,现实情况是,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把所有的钱全部投入到一个项目上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人们就主张进行分散投资。所谓专家中的专家的证券分析师,或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师在预测股市的时候,他们的失误不胜枚举。
人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无法预测的。在遭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安全的对策。因此,人们会到银行存款,买保险。只要有可以应对意料不到的事态的安全措施,人们都会未雨绸缪,尽可能事先做好准备。有时候,人们会担心有小偷进入加重,于是安装一个铁窗,以防止小偷的破窗而入。但是,一旦失火,这个防贼的铁窗却成为逃生的障碍。
那么说到围棋,又怎么样呢?围棋是不是也像人生一样,无法看到未来的发展呢?事实不是这样的。对于人生来说,就连当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都是无法预测的。但围棋不是这样,完全可以预测未来的走势。但这个预测的结果并不能够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因为人们在喜爱为其的时候会有失误和错觉。但是,如果好好努力的话,那么今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手段是可以预料到的,并且准确率会随着实力的增长大大提高。虽然人生中把所有的赌注押在某一个事情上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在围棋比赛中如果有稳操胜券的把握的话,完全可以一击破敌,取得最后的胜利。
围棋、人生都是一个连续的选择,但本质不同
当然,如果把围棋和人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不管怎么样,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即便是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相像的地方。人生与围棋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做出连续的选择。但是,人生的前途是无法预知的,根本不知道下一刻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这一方面,围棋与人生则完全不同。
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都无法准确预知明天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围棋领域的情况不一样。非常有实战经验的职业棋手他们能够预知以后的变化。不过,即使他们能够通过精准的计算进行预测,也不能够保证全部正确,只是在遇到某种情况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个出自本能的判断,“虽然不是完全搞清楚了,但感觉这样下要好一些”。
那么人生回事什么样的呢?不论你的经验有多么丰富,你所预测的明天和实际情况会基本一样吗?恐怕不见得,因为还有比我年龄大、比我经验更丰富的人,他们预测的结果可能更接近标准答案。虽然每一个人都会主张“就我的经验来说,这个是对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看电视里的讨论节目,对某一个课题进行讨论的人,他们之间的意见基本上也是很难一致的。
但是,对围棋的某一个棋型或者定式之类的变化进行讨论时,情况就不同了。在比赛进行的时候,对局研究室里往往会聚集很多职业棋手。他们对于以后的变化的预测大体上是一致的。在观看围棋比赛直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直播解说者预测下一手棋的落点。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预测基本上和对局者的选点惊人的一致。难道说直播解说者看透了对局者的内心世界吗?要不然是他们向对局者直接进行了询问?
其最终的解释就是他们都看清楚了以后的变化图,并且挑选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变化。
既然都是“连续的选择”,那么围棋与人生是否有相同的地方,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但至少从选择的本质上来讲,围棋与人生是不同的。如果说围棋与人生真的非常相似的话,那么顶尖职业棋手都应该是圣人君子了。对于那些认为职业棋手经常静静地坐在棋盘前陷入思考的人来说,这样认为也许没错。但是对于在对局现场之外的职业棋手来说,他们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完全的不同。他们也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也和他们一样。如果不谈论围棋的话,不认识我的人绝对想象不到我是一名职业棋手。
有时候,有些事情是很容易拿来作比较的。虽然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会把围棋与人生的共同点当作很好的素材来用,但是如果从棋手的立场上来看的话,围棋与人生是没有办法来进行比较的。如果硬要进行比较,那也是很勉强的。
不见新手的当下围棋
时代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特别是网络,它的出现的的确确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不论什么时候,在哪里,都可能非常轻易地从网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有用的信息。一方面信息的获得和共享变得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就一定有很多东西会消失。
明天的新手,今天已经作古
某一天,我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手。在比赛中,我运用了这个新手,并且取得了成功。其他棋手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或者破解这个新手。过去,一个好的新手会在很多个对局中出现,非常有意思。但是,在今天,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我来到首尔学棋的时候,棋手们想要棋谱的话,就必须到韩国棋院去复印。那个时候,棋谱都是手抄的。把棋谱复印后,待会自己所在的道场,然后和道场的棋手们一起传阅。这是当时获得棋谱的唯一途径。首尔当时的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飞禽岛这样偏僻的地方了,想找棋谱更是难上加难。
在很难弄到棋谱的那段岁月里,新手的意义就变得更重大了。棋手们往往把棋谱看得稀巴烂,也舍不得放手。因为对于个人来说,这是唯一的共享棋谱信息的方法。当拿到一个新的棋谱,看到里面新出现的新手的时候,都会有“啊,还有这样的手段”之类的惊叹。由于棋谱非常珍贵,所以棋手们都会非常认真地思考:“我会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呢?”虽然这样的新手自己以前也曾经想过,但毕竟没有把它运用到实战中。等到在棋谱中看到自己曾经也进行过一番研究的新手时,这样的感觉就更加真实了。
从棋谱中的结果来看,这个新手运用的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个时候就会想:“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感觉很不错。等到下次的时候,我也会尝试运用一下。”
但是,现在有个网络,无论在哪里,什么时候,都能够非常容易地拿到最新的棋谱。有的时候,对局刚刚结束,就能够看到几乎与现场比赛同步的、新鲜出炉的新棋谱。如果登录到网络留言区,或者打开网络咖啡馆,都会看到一些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能够非常轻易地共享最新信息。比赛刚刚过去了一天,大家都会相互转告:“那一手棋,看了吗?”如果在网络上看到在线棋谱,大家都认为新出现的新手的确了不起的话,不论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都会相互通气,过不了几天就能够找到应对新手的方法。
如此迅速、方便的信息共享非常好,并且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新手进行完善。但是,对于棋手来说,能够研究出这样出人意料、效果吐出的新手,或者是把其他对局中出现的新手印在脑海,然后研究其对策,是一大乐趣。但是,如今这样的乐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过网络平台,围棋的相关信息可能传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并且只要一搜索,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这样的信息,并且能够为我所用,也变成了一种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就用不着煞费苦心地研究新手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着急上火,静静地待着,那么一切最新的信息就会在网络上为你呈现。因此,新手的有效期限和寿命也就大大缩短了。但不管怎么样,因为新手是自己发明的,所以发明者往往都会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陶醉,并且非常愿意在对局中加以运用,检验新手的成色。尽管只是在对局中第一次出现,但很快通过网络传播开来,为大家所接受、使用、揭秘,根本没有“试用期”。结果,只有在非常重要的时候,如决赛的时候,作为成果展示,棋手们才会拿出自己最新研究的新手。
在当前的情况下,新手变成“一次性用品”后,其意义也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
布局实力平均化时代
在当今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的时代,围棋的布局成为最不受重视的部分。
中国棋手对布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中国,棋手们进行共同研究的风气相当浓厚。虽然共同研究不一定都是优点,但是中国棋手似乎把共同研究引导上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方向。
但是,不管怎么对布局进行研究,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棋手苦心研究出来的布局,如果在实战中运用的话,就会马上通过网络传播到韩国来。那么韩国棋手将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韩国棋手研究出来的布局新技术如果在比赛中运用的话,也会很快地传到中国去,中国棋手也会加以研究。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整体上看,对布局进行过大量的深入、细致研究的中国棋手们的布局实力要更胜一筹。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布局阶段的重要性程度大大降低了。
过去,布局阶段非常重要。棋手们的布局实力差距非常大。只要布局下得好,那么棋局的进程将对布局实力强的一方非常有利。但是,说围棋的布局阶段已经进入平均化时代,一点儿也不为过。就围棋研究生和职业棋手的实力对比来说,很难感受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巨大的差距。虽然有些研究生与职业棋手的比赛中,往往在布局阶段就缴械投降,但是仔细对比来说,他们布局的实力与职业棋手非常相近。可见研究生对于布局的研究也是比较透彻的。至于我,我觉得没有必要话费特别大的力气来研究布局技术。
当然,网络的大众普及化程度对于围棋来说绝对不是一件特别不好的事情。从围棋的整体发展来看,网络对围棋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这样的信息共享对于围棋手段的发展帮助很大。业余棋手也能够尽情地享用最新的好棋谱,非常有利于自己实力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围棋爱好者和首尔围棋爱好者相比,他们获得信息量的差距有了大幅度的缩小。从整体情况来看,得到的东西要比失去的多。
当今时代,如果在门户网站中进行检索的话,没有什么信息查不出来。围棋相关的信息也不例外。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围棋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理所当然也会带来新的变化。非常遗憾的是新手光辉灿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水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下围棋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围棋道场的父母中,绝大部分人认为下围棋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下围棋是非常用脑的一项智力体育运动,好多人认为下围棋对于孩子的智商(IQ)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作用。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集中精力去学习、研究的好习惯,将来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学习围棋对于智力开发到底有多么大的帮助,现在还没有科学依据,存在着不确定性。
下围棋有益于集中注意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学习围棋可以培养人们集中注意力。但是,对于智力开发来说,仅有这个是肯定不够的。不只是学围棋,学习其他什么东西,也会对我们人类大脑的诸多层面中的某一个特定领域产生好的影响。例如,如果非常用功学习英语单词的话,就能够提高背诵能力。但是,这绝对不等于说“背诵英语单词有利于智力开发”。
学围棋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这个效果有数据可以为证。
但是,这里需要一个条件。如果希望通过6个月的学棋,就能够提高集中注意力,那就是大错特错了。6个月时间学习围棋等于是“只学了一次就结束了”。如果想取得一定的效果,至少要学习一年以上。只有这样,围棋实力才能够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围棋的学习效果来说,只有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够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如果注意力集中了,就会带来一定的附带效应,例如,培养瞬间的判断力。学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在时间一分一秒快速流逝的紧急情况下,一定要尽快对局势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但是,把围棋说成是对人类大脑开发具有全面的帮助作用的运动,的确也不合常理。此外,“下围棋有利于提高智商”的说法也不完全准确。
敷衍了事学棋就是浪费时间
学围棋对于孩子的帮助作用非常明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达到一定的棋力,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把围棋当作一生的兴趣爱好。虽然有些父母对于孩子学棋有操之过急之嫌,但是也有父母在孩子学棋几个月后看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很失望,并中断孩子学棋。尽管学习6个月后要比不会下棋的人懂得多一些,但是由于孩子学习时间不够长,所以他们对围棋到底有多么了解,喜欢到什么程度,是无法知道的。不要说知道孩子是不是围棋天才,就算是把围棋当作一个兴趣和爱好来培养,6个月时间也是很不够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围棋的孩子都要把成为职业棋手当作唯一的目标。就如同孩子愿意学弹钢琴,也不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钢琴家一样。如果孩子能够学会演奏一种乐器的话,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帮助,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乐感,喜欢上音乐,以及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很显然,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如果只学3个月的钢琴,就让孩子中断的话,孩子们能够得到什么呢?虽然为这样没有什么收获的事情花钱是一种浪费,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浪费这么重要、宝贵的时间才是最不应该的。不管是学钢琴也好,还是学围棋也好,只是敷衍了事地去学,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不但起不到帮助作用,还会给人一种假装想要学的样子,的确让人感觉挺不像话的。学习3个月的话,真的能够在别人面前弹一首钢琴曲,或者像模像样地唱一首歌曲吗?
想成为职业棋手是一生的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关系到棋手的一生。虽然成为职业棋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成为职业棋手后想要发展好、保持好,同样也是很困难。即使是达不到那样的程度,但学了那么久的围棋,也一定会留下些什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其重要意义就是要培养一定的棋力。当看到一些父母在孩子学棋3个月或者6个月之后没有发现特别好的效果,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围棋天赋,中断孩子的围棋学习的时候,我真为他们感到很着急,也很遗憾。
敷衍了事地学棋,草率地决定放弃围棋的确是一种损害。我们经常讲机会成本。在那一段时间里,可以做很多其他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理由那样去浪费时间和金钱。当初,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加以培养。如果父母决定让孩子学围棋,那么就应该至少让孩子学习一年半,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耐心等待的性格。只有学习这么长的时间,孩子们才能够把围棋当作一生的兴趣和爱好。此外,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也将是他们一生可贵的财富。
女性为什么不学围棋
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很是不解。
“女性为什么不学围棋呢?”
虽然围棋界还在为为其人口的减少担心不已,但是女性对围棋的漠不关心让我感到好奇。
围棋是一项男女平等的体育运动
虽然所有的运动项目都一样,非常有趣,但如果领略到围棋的三味之后,其中的趣味不言自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女平等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数不多,而围棋就是其中的一个。没有哪一项规定要求只有同性之间才能够下围棋。所以,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女性对围棋退避三舍。再加上围棋比赛没有过多的体能上的要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更是让人说不清,道不明了。
有人会反问,“像围棋一样,所有坐着参加比赛的职业游戏玩家,他们实力差距之大会像男女棋手之间那样吗?”
但是,像“星际争霸”这样坐着进行比赛的游戏,对于参赛选手的身体条件要求都非常高。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控制速度”这道坎儿。玩这样的游戏的职业玩家,不仅要求头脑聪明,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反应速度得非常快。如果观看职业游戏玩家们的身体反应速度,眼珠子就得骨碌碌地跟着转个不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不过是用手指来控制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机械运动,但是其运动量绝对不输给足球或者篮球运动员。围棋则不需要这种瞬间的身体反应速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围棋称得上是男女可以同场竞技的运动项目之一。
目前,在国外,女棋手的数量非常少。在韩国,男女棋手的性别比例差距也非常巨大。韩国棋院也有女研究生,但与男子相比,却不成比例。说到底,这并不是因为男女身体条件的差异。女棋手不仅人数少,而且她们的年龄层结构也很薄弱,无法和男子相提并论,并且她们的实力也比男子低得多。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女棋手主要对手是女性,被局限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围棋界有贫益贫、富益富的现象存在。一旦贫富之间的差距拉大,那么就成为了“围棋不适合女性”的非理论性的、隐性的证据。
如果女性围棋人口增加的话,那么男女棋手之间的比例到底多少为合适,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就像所有人说的那样,男女棋手之间的实力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男子大脑结构的差异,但没有人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杰伦是否正确。虽然时过境迁后不知道围棋会不会成为女性更擅长的体育运动,但是至少在目前,男女之间的实力还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男棋手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如果女棋手实力强的话,也能够给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她们需要比男棋手更多的机会,也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如果女棋手在有“男性特权”的领域里通过挑战男性取得成就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人说她们被高估了。
摘掉围棋陈腐的面具
很多人对围棋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那就是围棋是陈腐的。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对围棋持有这样的看法。过去,人们认为围棋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的游戏。在他们聚集的棋会里,人们不住的抽着烟,搞得乌烟瘴气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围棋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职业比赛允许棋手吸烟。但是,现在,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1994年开始,韩国棋院规定在对局室内是不允许吸烟的。从2001年起,韩国职业棋士会正式对外宣布规定,比赛时禁止吸烟。即使不是职业棋手,只要在对局场所吸烟,都被看作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虽然有的时候,棋手通过协商,双方都可以吸烟,但是不吸烟的棋手一旦陷入思考的时候,对方绝对不可以在棋手面前兴云吐雾,扰乱对手的思考。目前,棋手们都非常遵守这样的礼仪规范。棋手在对局中吸烟变成了无法想象的事情。
围棋给人另外一个不好的印象是下赌棋。现在,还有人在下赌棋。事实上,赌博的问题,也不仅仅在围棋比赛中发生。无论是哪一种体育项目,都有数额有限的赌博现象存在。因为没有人把赌一顿午餐或者一顿酒的筹码的赌棋当作赌博。虽然在过去,有人在赌棋中下的菜头非常大,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即便有小小的赌棋,也只是小赌怡情,不至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由于下一盘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有人把围棋看作一种消遣游戏。但是,现在,一盘棋往往会在90分钟里结束。在业余围棋比赛中,时间会很短。也有的人会在10分钟里下完一盘棋。虽然有的人比较喜欢10分钟的快棋比赛,但这让人有些过犹不及的感觉。一般来说30分钟一盘棋才能够让人体会到围棋的趣味,而1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如今,社会的节奏在一天天加快。在所有的事物都在被迫适应社会潮流的趋势下,有些人对围棋的慢节奏进行诟病。当然,计算机游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爱好。曾经一段时期里,我对“星际争霸”也很着迷。我现在有时候也会玩一玩计算机游戏。但是,一味地追求快速的东西也会让人厌倦的。如果所有的一切都是快节奏的话,那么其速度越来越快。如果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够喜欢上慢节奏,并且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那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如果能够有闲暇体验一下慢节奏,就能够过上一种均衡的生活。
围棋不是天才们专属的体育项目
所谓的围棋“天才”,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围棋“才能”。人们常说:“要想成为职业棋手,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围棋才能。”虽然如此,但是围棋才能不是成为有成就的职业棋手的必须条件。
围棋才能不是围棋的全部
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才能,只是每个人的才能不同罢了。有的人擅长下围棋,有的人弹一手好钢琴,而有的人则是优秀的篮球或者足球运动员。
虽然在有些领域里,人们的才能差异会直接反映到实力的差距上,但是就围棋而言,这个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从事音乐的人们中,有的人天生的乐感就很优秀。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在音乐的道路上领先一步。但是在围棋领域里,如果没有先天的围棋才能,也不代表绝对没有围棋才能。
如果有围棋才能的话,在开始学棋的时候,肯定会比较有利,在起跑线上领先于其他人。如果起初大家的实力差距是两子的话,那么在当时来讲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差异也不是不能克服的。经过一年的学习,当初有围棋才能的棋手的优势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因此,所谓的围棋才能也不是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只要对围棋感兴趣,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担心围棋才能不足,而不努力学围棋,或者是放弃学围棋。
如果要自夸的话,我应该是“天才型”棋手。我学习的速度就是比其他人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自己是“有围棋才能”的。还有人经常说,擅长钻研新颖手段的棋手,或者是喜欢战斗型棋风的棋手都是“有围棋才能”的棋手。虽然无法想像人们在判断一个棋手的棋才的时候其首要尺度是什么,但是想要研究出新颖手段的确需要棋手具备一定的围棋能力。
“按照他的年龄和实力,应该想不出这样新颖的手段。他却选择了这样的下法。”
这个时候可以肯定地判断这名棋手具备围棋才能。但是所谓的“新颖”的手段不是围棋的全部,也不代表有了这样的才能,就一定能够在围棋事业上有所建树。在一个小小的棋盘内,有些手段可以说是正当的,比如定式之类,但是也有一些人们想不到的手段存在。李昌镐九段成功的最大秘密武器就是能够发现人们没发现的手段。因此,他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一些好手断。虽然这些手段不是人们常说的“新颖”的,而是“正当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威力要远远超过“新颖”的手段。
过去,人们的围棋信息量是绝对不够的,再加上共同研究的形势几乎不存在,所以更多的是棋手自己进行研究。因此,在那个时期,棋手与生俱来的围棋才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之大可以用“过剩”来形容。有些信息不仅质量高,而且查找起来也很容易、便捷,不仅在围棋的教育机构里容易找到,而且在为数不少的围棋网络上也能看到,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地方生活的业余棋手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也变得轻而易举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围棋才能的重要性相对减弱了很多。
克服围棋才能不足需要努力和大脑思维
人们在议论围棋才能的重要性的时候,往往会把入段的年龄和将来在围棋界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当作例子列举出来。当然,有专门关于入段年龄越早越能取得围棋成就的比较统计资料。因此,人们就按图索骥,想当然地认为棋手入段年龄越早,将来在围棋事业上的成就越大。虽然有些人在入段年龄的问题上固执己见,但我与他们的想法不同。事实上,在16岁以前入段的棋手,他们取得的成就与比更早入段的棋手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只要肯努力,即便16岁入段,也同样能够取得突出的成就。
虽然围棋才能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都很重要,但是与所有的一切相比,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在围棋界崭露头角的人都拥有与常人不同的大脑思维。那么能不能把大脑思维看作“围棋才能”呢?如果固执地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围棋才能的话,那么围棋才能可以说就是围棋的全部了。
事实上,大脑思维与围棋才能是各自不同的两个领域。每次面临重大比赛的前一天夜晚,我都会用“无条件要赢下这盘棋”来进行自我催眠。这就是我当时的大脑思维活动。难道说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围棋才能吗?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会努力研究围棋。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我会进行自我催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克服围棋才能的差距。
下围棋时,如果不相信自己,就不可能下好棋;相反,有了自信的话,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得可能。如果有了自信,就能够在气势上让对手处于下风;如果没有自信,那么本来即便可以成立的手段,也会因为内心有些不安,不敢轻易地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因此,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也只会落得失败的结果。
不论拥有什么样的围棋才能,能够研究出什么样的突发奇想的新手,但如果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战中运用的话,就不能够把自己的真实实力发挥出来。在比赛的时候,如果害怕对手会用什么手段来对付自己,那时绝对不行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但是,的确,有些人就是不相信自己,害怕对方的手段。这些事情都与围棋才能无关。只要有足够的努力,这一切都会改变的。
因此,对于学围棋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注重培养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这主要包括相信自己,有自信,有气势等等。教练在教围棋的时候,一定要让棋手意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我自己也经营围棋道场。从我的立场上说,我非常清楚传授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困难。如果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那么所有学棋的人都能够变成顶尖棋手。即使没有围棋才能,也没有做不了的事情。
至于学习的方法,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一个每天只练习5小时的人,取得的成绩比每天练习10小时的人还要好,那么人们就会说:“啊,这个孩子真聪明啊。他是围棋天才,只学习5小时就足够了。”
那么,天才果真就是这样的吗?就棋手来说,学棋的时候每个人在集中注意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会有差距。这些差距绝对不是智商所能决定的。人们意外地发现那些非常有名的学者中有很多人的智商都不是很高。智商高虽然是好事,有利与成功,但并不是走向成功最厉害、最关键的武器。只有一个好的头脑不一定能够成功。就围棋来说,也不是智商高就能够下好棋。
在这里,我不是想否定围棋才能的存在。我是担心有的人还没有学棋,就事先想到“围棋是天才们学的,我是一个普通人,绝对不可能成功”,最终放弃学棋。从现在开始,只要你想学棋,就把这些借口抛到一边吧。
没有“差不多”围棋
正如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入段后的一年时间,我经常去道场练习。成为职业棋手之后,由于哥哥参军入伍,没有人能够真正帮助我抓住自己的生活重点。当时,我经济上不富裕,根本不可能出去单独居住。我还住在道场宿舍内,有时候独自一个人去道场练习,有时候和姐姐一起去。入段之前,教练对我的要求比较松。入段后,我的生活变得更自由。
遇弱者不全力争胜,遇强者也一样
入段后一段时间经常到围棋道场练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虽然我入段了,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不足,需要通过对局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围棋道场虽然是通过实战积累经验最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虽然入段前我是围棋道场里除了教练之外下得最好的棋手,但是我还是围棋道场的一个弟子。那个时候,我与弱的对手对局时也会全力争胜。入段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成为职业棋手之后,小小年纪的我有些得意洋洋,骄傲自满的心态在我内心疯涨。我有时候对我认为的比自己实力弱的对手有一种轻视的心理。与那些还没有入段的棋手对局时,我会想“我是职业棋手,对手是业余棋手”。于是我在比赛中不会全力争胜,行棋也不够谨慎。
职业棋手一定要警惕因为认为对手弱就不全力争胜的这种心态。无论是刚刚入段的信任,还是顶尖棋手,这种轻视对手的态度如果不改正,就会逐渐成为一种坏习惯,在内心慢慢地把这种不全力争胜的态度合理化。
“对手这么弱,即便不尽全力,我也能够赢棋。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下得这么卖力气。等遇到强大的对手的时候,我再全力以赴下棋,就可以了。这就当作调整自己行棋的调子了。”
猛一看,这的确还蛮有道理的。如果对手弱的话,不全力以赴也一样能够赢棋。
但是,如果这样的下棋习惯开始养成的话,就会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对局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就围棋来说,对手是弱,是强,往往只不过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的。所有人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对对手的实力估计过低。因此,实际上很容易习惯成自然,遇到了不比自己实力弱的对手,也会轻视他。这样以来,最后就会变成“与谁下棋都不会全力以赴”的惯性思维定势,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对于一年要下几十盘,甚至超过100盘对局的职业棋手来说,要让他们没一盘棋都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职业棋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对局日程或者状态好坏来调整自己。这与遇到比自己实力弱的棋手而不去全力争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
在新锐棋手中,有很多人会陷入这样的心理怪圈,慢慢地养成了这样的不良习惯。棋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要警惕这样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老虎在捕食的时候,不论遇到的是大型的动物,还是小个头的兔子,都是拼尽全力抓住,然后享受美餐。棋手只有控制好自己,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会全力以赴,才能够下好棋,才能够成长起来。
等待比直言相告要好
入段后,我在道场里继续下棋。由于在比赛中遇到好机会时,我容易骄傲自满,所以我的优点也逐渐丧失了。
有时候,我也能看到权甲龙老师到围棋道场来下棋。权甲龙老师知道我在和弱的对手下棋时不够认真。小的时候,我下围棋比较快,也不是特别讲究。完败后,我非常害怕爸爸说我。现在,只要是懂围棋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哪一位对局者在用心下棋,哪一位是心不在焉。但是,围棋道场的教练们并没有对我说三道四。他们是想要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醒悟过来,并加以改正。对于别人指出的失误,有的人能够及时醒悟,并加以改正,但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不会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指点。也许是教练们考虑到这样的风险因素存在,所以他们对我采取特别的对策,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想自己的问题。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教练对我的教育方法并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他们并没有给我指明某一个方向,让我朝这个方向努力,而是让我自己探索、醒悟。在哥哥入伍之前,有他在我的身边,我还比较安心。有时候,我走了一些弯路,等我明白之后,我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练们看到我的坏习惯后,考虑到我的性格,会进行一番深思熟虑。生病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一出现症状就马上吃药,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待免疫力提高之后,再找到治疗病根的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些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可以触类旁通。
入段后,我从认识自己的缺点到最终改正自己的错误,用了很长时间。如果教练们当时对我说重话的话,情况会怎么样呢?我想他们最了解我的性格,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不对我直言相告,而是等待我进行自我反省。
选择和集中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入段之初,我还经常到围棋道场学习的时候。当时,权甲龙老师对我说:“要不要给个自己弄一个收支记账本?”
权甲龙老师的理由是我现在已经是职业棋手了,今后会有一些对局费之类的收入,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管理收入、掌握收支状况的习惯。不仅仅是我,道场的所有小棋手也都有记账的习惯。
刚刚入段的时候,姐姐帮我管理收入情况,但是我不可能把这个事情永远托付给姐姐。即使有人帮助自己管理账簿,有时候还是有必要知道资金的收支情况及动向。为了将来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收入,我认为从那时开始有必要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
及时做,还是干脆不做
但是,我并没有及时给自己做一个记账簿。为了仔细管理自己的收支问题,需要把今天在什么地方用了多少钱,一一细致地分期记录下来。例如,交通费是多少钱,点心是多少钱,午餐吃什么等等,只有一一记录下来,才能够对收支的状况进行一个仔细的分析。我在记账的时候,都是把所有的支出一股脑地算作一笔记录下来。说实话,我比较不喜欢记账。就像是要给自己偶尔放放假一样,我经常会好几天都没有准确地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
有一天,教练看到我的记账簿,笑着说:“让你记账并不是说对你现在学棋有什么帮助,而是培养你将来仔细打理自己的收支的好习惯。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那还不如不记的好。”
听到“这样记还不如不记”这番话后,我的胸口就像被重击了一下一样。教练并不是想责备我,轻描淡写地说:“现在要是还感觉不到有必要这样做的话,那最好就不要做。”想要做的话,就要及时地好好做,不想做的话也要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总之就是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看自己愿意选择哪一种做法。我的确非常讨厌记账,但我也从来都没有斩钉截铁地说我就不记账。我主要是没有能够找到我这样做的理由,所以才会推三阻四的。
我没有像教练所说的那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记账,最终还是放弃了记账。教练什么也没有说,可能他心里想:“一看这小子就不是那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收支的孩子。那就不要在这方面浪费精力好了。”
围棋学习也是这样。学习的时候,如果精力没办法集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学习。看到坐在棋盘前看棋谱学习的孩子们,我有时候会摇摇头,在内心说:“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特别是看到他们下围棋的时候没有诚意,我更会这样想。他们一边看棋谱,一边只是机械地按照顺序摆到棋盘上,而且精力不集中,无趣地坐在那里。其实我觉得他们这个时候还不如回去睡上一觉。既然不想做,那就干脆不做好了。如果认为消磨时间是应该做的事情,那么这样也会慢慢成了习惯。
这样来评论围棋也许不是十分妥当。有的学生是该玩的都玩,并没有看见他们拼命地学习,但他们的成绩比那些一天到晚都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的学生还要好。看到这样的学生的时候,人们也学非常羡慕他们天生的聪明头脑,会单纯地说:“这个孩子是天才,不知道他的智商会有多么高。”
这可能都是我的错觉。长时间学习和学习很多东西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有的人即使在书桌前面坐10个小时,实际上真正努力学习的事情还不到一半。有的人却集中全部的精力,实实在在地在书桌前学习5个小时。学习也好,做事情也好,与其单纯地消磨时间,还不如集中精力,追求高效的学习效果。如果在书桌前坐的时间断,还能够学习好的话,那么这个学生显然是找到了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这个本领并不是谁能够教会谁的,而是需要自己真正明白了自己到底是谁,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才会做得最好。
我虽然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秘诀,但是我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适合他人。对有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学习围棋的方法就是坐在棋盘前专心研究围棋。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单纯地坐在围棋盘前几小时当作衡量努力的尺度。
路子不合适就要早早抛弃
下围棋的时候,不好好地下,是绝对不行的。围棋的手段多种多样、变化无穷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有些手段是必然的,甚至是唯一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会有两种手段,甚至更多的手段可以选择。如果有唯一的手段,那就不需要思考了。如果有两种手段,那就需要作二选一的抉择。这样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局势不相上下的情况,有多种选择,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的方法就是“迅速抛弃法”。假设在局势相抗衡的情况下,有A、B、C、D四种选择,如果是其他棋手的话,一般可能会选择B点。这个时候,我的感觉会给我发一个信号:“这个感觉不太好,不是我想要下的棋。”一旦收到这个信号后,我就立刻放弃掉这个选择。即使别人都会选择这种下法,但是如果不适合我的话,我是不会选择这种下法的。这等于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有任何留恋,立即放弃。
实战感觉的把握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有多种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地把握哪一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在初级阶段,这种感觉方向的选择相对比较少。当需要对其他的手段作判断的时候,也许有一些与感觉不同,并不是特别好的手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初期阶段选择的手段重新进行一番思考。总体来说,这种对初期阶段选择的“过滤法”会得到好的结果。
下围棋的时候,一分一秒都非常重要。一旦进入读秒阶段,心理的稳定性越来越低,出现失误的概率也就非常高。虽然为了赢棋,即使花很长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也在所不惜,但是对于不应该选择的手段进行思考,或者稍作犹豫,哪怕一分钟的时间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需要作多方面的考虑的话,头脑就变得复杂了。如果头脑变得复杂,那么出现失误或者错觉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正因为如此,在出现这些可能性之前,无论如何一定要迅速地下棋。最近,我对时间的掌控很自如,下棋时间很宽裕,并能对下一步棋进行慎重的判断和选择。即使如此,我依旧保留从前“迅速抛弃不应该下的手段”的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选择比较自信、有把握的事情以后,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围棋就是“选择和集中”,也需要将就效率。因为整天被一些不感兴趣、做不好的事情所困,会感觉很痛苦,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和不尊重。我们每一个人拥有的时间绝对是有限的,不可能是无穷无尽的。
“好围棋”是什么
所有的棋手都说想下“好围棋”。那么“好围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所谓的“好围棋”就是“下得非常顺利的棋”。用“好围棋”来形容布局到收官不出现失误,顺顺利利地结束的棋局,是最好不过了。
“名局”和“完胜局”
无论是在神仙还是在凡人看来都没有失误的棋局叫做“名局”。当然,如果对失误的定义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见解。比如,人们谈论起李昌镐的棋的时候,就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见解。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这样的下法,但是不会像你那样下。即使是这样下,也不能算失误。这就是自己的风格。”
由于棋风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段是不能算作失误的。
黑白双方都下得非常顺利,也会进行战斗,凭借精准的计算进行攻击和防守的互换,最终形成妥协。下棋的时候,即便双方发生战斗,如果彼此都没有失误的话,那么这盘棋最终的差距也会非常细微。如果双方没有特别巨大的实力差距的话,那么这种细微差距的妥协结果就是围棋的只会所在。因为即使是最细微的差距,半目之差,最后也一定能够分出输赢。
但是,半目胜负的对局不能说是名局,中盘获胜也不能说是名局。如果对局中没有失误,但是和比赛对手的差距不是半目,而是处在一目半的不利形势下,应该怎么办呢?那就必须使出胜负手,放手一搏。如果胜负手不成立,对方应对无误的话,自己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这个损失特别大的话,那么只能投子认输。这样的对局也不能称之为名局,只能算是一盘非常有意思的对局。只有那些差距细微,或者是棋下得非常顺利,最终双方却都不能够左右比赛胜负的对局,才能称之为名局。围棋比赛中,无论半目之差憾负,还是以100目之差败北,同样都是输棋。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即便感觉到自己会终盘失利,也要施展胜负手,作为最后努力的必要。
要想下出被人们公认的好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盘棋要想不出一丁点儿失误也同样非常困难。如果对手不出现失误的话,那么对局就变得难上加难。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也有不出现失误的时候。特别是当对手首先在终盘阶段就出现重大失误,并投子认输的情况下,就更容易成全我一盘棋没有出现一个失误的美妙结局。如果对手对简单的手段产生了错觉,出现比较低级的失误,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我几乎没有机会犯错的话,那么这盘棋也就稳操胜券了。
围棋对局中还有“完胜局”的说法。所谓的“完胜局”不是双方都不出现失误的名局,而是在布局阶段占优,依靠中盘阶段对手连续出现糟糕的小失误而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最终获得胜利。当对手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这样的对局不能够成为“完胜局”,只能算作一场胜利。抓住对手的小失误,并最终获胜的这种“完胜局”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叫作没有失误的名局。我什么时候能够下出这样的名局呢?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下出这样的名局。
最有意思的对手,古力九段
抛开胜负结果不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喜欢围棋的对手。对于我来说,古力九段就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对手。我不知道古力是不是也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对手。虽然我和古力实力相当,并且都是同龄人,但是抛开这些问题,我和他下棋感觉非常有意思。当然了,如果出现胜负一边倒的结果,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如果是一味地输棋,或者一味地赢棋,那么彼此之间也不会感觉到这种乐趣了。虽然我也喜欢和其他棋手对局,但是我只要与古力相遇,就特别来精神,下起来感觉好极了。不仅和职业棋手下棋有意思,即便和业余棋手对弈,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但与古力相比,这种乐趣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同样,在其他领域里,也存在着非常好的对手,或者是竞争者。在玩“星际争霸”这类游戏的时候,我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在实力和战绩相当的这些朋友中,我想也一定有这样一位朋友,我会觉得“和他玩真的很有意思”。这种关系就如同在围棋界里我和古力的关系。
如果我与古力的十番棋大战能够促成的话,我觉得一定非常有意义。十番棋起源于日本的江户时代,被称为围棋界的“最后对决”。在十番棋比赛中,如果双方的战绩之差达到4局的话,那么就要改升降规则。如果对手变为下手,改动升降规则的话,那么棋手有可能就会隐退。20世纪30、40年代,有“永远的棋圣”“活棋圣”之称的吴清源九段在17年的时间里与日本的顶尖棋手木谷实、藤泽库之助、坂田荣男等进行十番棋升降最为著名。
十番棋的风险非常大,压力也非常大。过去,在十番棋赢了对手,被称作“名誉杀人”。现在的十番棋没有过去的高风险,更多地算做一项特殊的活动,输掉的棋手不会觉得很沮丧,也不会导致状态低迷。另外,下十番棋与三番棋或者五番棋的感觉完全不同。三番棋、五番棋、七番棋才是真正的真刀真枪的胜负之争。目前,棋战的决赛采取三番棋是主要潮流。三番棋是最短的番棋,十番棋是最长的番棋。十番棋这样的偶数对局有可能会战成5比5,出现平局。
如果输掉十番棋,即便在接下来的其他棋战中赢棋,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两人之中的胜者再次赢得十番棋的概率会更高。一旦我在十番棋中获胜,即便我在其他棋战决赛三番棋中输棋,人们还是会说“李世石赢过十番棋”。相反,如果输掉的话,100年以后,人们会这样来评价我:“李世石?是一个很优秀的棋手。但是他在十番棋中输给了古力。”
如果是4比6输棋的话,不可能让人陷入低迷状态,或感到很沮丧,但是如果是3比7败北的话,那事情就变得严重了。这样完败对谁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有这样的危险因素存在,但是获胜的话,得到的东西也会很多。
如果十番棋真的能够办成的话,那将是非常刺激的对局,令人期待不已。虽然会感到有负担,但是如果没有负担的话,怎么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呢?我想那肯定是感觉非常良好的对局。每次比赛的时候,我都非常讨厌这种压力和负担。但是,事情过去以后,无论是输棋,还是赢棋,我都想重新体验一下当时的气氛和心情。
对职业棋手来说,虽然金钱和名誉非常重要,但是首先要有“想赢对手”的强烈胜负欲望。虽然不能够把十番棋当作一种挑战,但是那样的感觉非常奇妙,很刺激。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有一种令人口干舌燥的感觉。这种心情不是给钱就能够买来的。这种感觉对于职业棋手来说真的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