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11-26 11:53 编辑

中日围棋擂台赛演义 后记



  谢谢诸位读者的厚爱。从本期后,《中日围棋擂台赛演义》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之所以不再继续的主要原因是:当初和《围棋周报》签定的写作合约是共写九十回,现在期限已到。另外我也觉得第一、第二届NEC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进程传奇般跌宕起伏,尤其是聂卫平第一届三连胜,第二届五连胜,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奇迹。有了这样的高潮开始,除了第三届擂台赛尚有写作的空间外,以后的进程恐怕难免让人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因此笔者也就没有和《围棋周报》再续合约。

  有以下几个问题想借此机会向读者作一下解释。

  一、写作的动机

  2004年10月,是中国围棋擂台赛开赛二十周年纪念。当时《围棋周报》有关人员就明确与笔者商量,希望能以小说的形式重现二十年前中日围棋擂台赛激动人心的一幕。我怕自己力不胜任,开始是坚辞的。但在他们的多次劝说下,再加上自己曾亲历那段历史。直到现在回顾起来仍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因此便答应给自己两个星期的考虑时间。当我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后,心中便涌起了一股想重新再现擂台赛风采的冲动。

  于是,我自不量力地把“重现中日围棋擂台赛的重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并且跟《围棋周报》签订了撰写九十回的合约。

  二、写作的计划

  经过写作前的酝酿,我原来是准备写前三届比赛实况的,每届约三十回。但写到后来才知道,如果你想描写很多细节,又想在每一回都能掀起一个小高潮的话,九十回的篇幅大概是容不下前三届擂台赛内容的。因此写到后来,就变成88回半是写前两届,半回是写第三届。这样就勉强完成了当初与《围棋周报》九十回写三届的合约条款。关于这一点,我愿借此机会向广大读者再一次表示我的歉意——真是对不起了!

  三、写作的形式

  当初《围棋周报》希望我以小说的形式重现NEC中日围棋擂台赛,但我考虑后觉得有难度。因为很多棋手和相关人物都还健在,而且连读者中的很多人都曾亲历那一段历史。如果虚构太多,甚至连人名都改掉的话,说不定会是一个“弄巧成拙”的结果。但如完全按照史实介绍,则也会给本文带来枯燥,甚至流水账的感觉。因此我向《围棋周报》编辑部建议用“演义”的形式写。所谓“演义”实际上就是“演译”的同义词。(就像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的主线基本上是根据史实和真人实名,但却可以有人为的“演译”。)结果周报编辑部欣然同意我的观点,并为我的文章起名为《中日围棋擂台赛演义》。

  说实话,我很庆幸本文能以“演义”的方式回顾二十年前的擂台赛。因为其中展现的绝大部分都来自真实史料和真人实名,但又允许我可以进行适度的创作和演译。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直到前89回全部刊出后,竟没有一个文章中的当事者对笔者提出任何的异议和指摘。借此,我也想对这些当事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四、写作的真实

  洋洋洒洒共89回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演义》的真实性如何?我想90%以上的部分是忠实历史真实的。

  那么还有10%不到的虚拟和演译部分究竟是哪些呢?我想借此机会作一点澄清。

  首先在人物部分,全书只有两个人物是虚构的。这两个人是日本记者浜崎和前几回中NEC的干事胜部。尤其是浜崎,我是把十几个日本记者的作为和文章全部集中到他的身上,希望通过他展现出日本媒体对擂台赛每一进程的反应。

  第二是人物间的对话。正像有位读者在新浪的网页上说:“作者又没在现场,怎么能绘声绘色知道那么详尽的对话内容?”那位读者质疑得对,作者确实不可能每场都“身临其境”。但没有对话,就不能刻画人物,因此文章中有些对话是只知大概内容而进行虚拟的,有些则是剧情需要他们讲话而进行的“露骨”创作。本来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部分,因为文中都是真人实名,如果真有人出来告我:“某某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将无言以对。

  幸好这些当事者都很大度,他们理解我的虚拟并无恶意,完全是为了更好表达历史场景的需要。我愿意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五、写作的速度

  在新浪网上的转载,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写作的速度太慢,让很多读者“望眼欲穿”。

  这一点笔者实在有些无奈。因为《围棋周报》每周出一期,每期给笔者四千字的版面。因此在新浪的连载只能跟随《围棋周报》的节奏。说实话,共九十回的“演义”连载了整整一年近十个月,这就连笔者自己也觉得很对不起在新浪上看的网友。

  有几次延误是人为的闪失。因为新浪的网管有过几次人员的调动,每回调动都会使连载的刊出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误,这一点笔者也愿意向广大读者代为抱歉。

  而每当五一、十一和春节长假期间,《围棋周报》都会停刊,演义的连载自然也变成两周一期。这些都是作者力不所及的“意外”。

  六、写作的出版

  有的读者以为本文已出书,有的读者询问今后会不会出书?我想在这里说明,本文并没有出书,但有一家出版社已有意让《演义》成书。

  我想如果将来要出版该书的话,笔者准备听取有些读者的意见,每回配备相应的棋谱附录于后,并附以简短的评注。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精简前面的内容,争取将第三届的内容详尽的演译,因为我觉得第三届的内容还是值得一写的。

  如果《演义》能出版成书,衷心希望围棋爱好者能一如既往支持我。再一次借此机会向广大读者的厚爱表示感谢。

TOP

中日围棋擂台赛成绩:
  前11届比赛双方比分为:中国队——日本队7:4。
  第十一届:胜方:中国队(1996年12月27日结束)
  第十届:胜方:中国队(1996年3月结束)
  第九届:胜方:中国队
  第八届:胜方:日本队
  第七届:胜方:日本队
  第六届:胜方:日本队
  第五届:胜方:中国队
  第四届:胜方:日本队
  第三届:胜方:中国队
  第二届:胜方:中国队
  第一届:胜方:中国队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依田纪基执白中盘胜汪见虹
  第二局:江铸久执白2目半胜依田纪基
  第三局:江铸久执黑中盘胜小林觉 第四局:江铸久执白4目半胜淡路修三
  第五局:江铸久执黑中盘胜片冈聪 第六局:江铸久执白中盘胜石田章
  第七局:小林光一执白中盘胜江铸久 第八局:小林光一执黑中盘胜邵震中
  第九局:小林光一执白中盘胜钱宇平 第十局:小林光一执黑6目半胜曹大元
  第十一局:小林光一执白半目胜刘小光 第十二局:小林光一执黑中盘胜马晓春
  第十三局:聂卫平执黑2目半胜小林光一 第十四局:聂卫平执白4目半胜加藤正夫
  第十五局:聂卫平执黑3目半胜藤泽秀行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8比7获得了胜利。

  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芮乃伟执黑中盘胜楠光子 第二局:芮乃伟执白中盘胜森田道博
  第三局:今村俊也执白中盘胜芮乃伟 第四局:今村俊也执黑中盘胜张璇
  第五局:钱宇平执黑中盘胜今村俊也 第六局:小林觉执黑中盘胜钱宇平
  第七局:小林觉执白2目半胜邵震中 第八局:小林觉执黑中盘胜曹大元
  第九局:小林觉执白中盘胜江铸久 第十局:小林觉执黑中盘胜刘小光
  第十一局:马晓春执黑1目半胜小林觉 第十二局:片冈聪执黑1目半胜马晓春
  第十三局:聂卫平执黑中盘胜片冈聪 第十四局:聂卫平执白7目半胜山城宏
  第十五局:聂卫平执黑5目半胜酒井猛 第十六局:聂卫平执白中盘胜武宫正树
  第十七局:聂卫平执黑2目半胜大竹英雄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9比8获得了胜利。

  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杨晖执黑中盘胜小川诚子 第二局:宫泽吾朗执黑中盘胜杨晖
  第三局:刘小光执黑中盘胜宫泽吾朗 第四局:刘小光执白2目半胜石井邦生
  第五局:刘小光执黑中盘胜小林觉 第六局:刘小光执白1目半胜工藤纪夫
  第七局:大平修三执白半目胜刘小光 第八局:王群执白中盘胜大平修三
  第九局:山城宏执白5目半胜王群 第十局:山城宏执黑中盘胜钱宇平
  第十一局:山城宏执白中盘胜芮乃伟 第十二局:山城宏执黑中盘胜江铸久
  第十三局:山城宏执白5目半胜曹大元 第十四局:马晓春执白中盘胜山城宏
  第十五局:马晓春执黑3目半胜武宫正树 第十六局:加藤正夫执黑中盘胜马晓春
  第十七局:聂卫平执黑中盘胜加藤正夫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9比8获得了胜利。

  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依田纪基执白中盘胜俞斌 第二局:依田纪基执黑7目半胜陈临新
  第三局:依田纪基执白中盘胜王群 第四局:依田纪基执黑半目胜刘小光
  第五局:依田纪基执白中盘胜江铸久 第六局:依田纪基执黑1目半胜马晓春
  第七局:聂卫平执黑6目半胜依田纪基 第八局:聂卫平执白6目半胜淡路修三
  第九局:羽根泰正执白2目半胜聂卫平
  本届擂台赛日本队以7比2获得了胜利。

  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杨士海执黑半目胜依田纪基 第二局:苑田勇一执黑中盘胜杨士海
  第三局:张文东执黑中盘胜苑田勇一 第四局:张文东执白半目胜羽根泰正
  第五局:张文东执黑中盘胜大平修三 第六局:山城宏执黑中盘胜张文东
  第七局:俞斌执黑3目半胜山城宏 第八局:俞斌执白中盘胜石田芳夫
  第九局:坂田荣男执白2目半胜俞斌 第十局:钱宇平执白4目半胜坂田荣男
  第十一局:钱宇平执黑5目半胜武宫正树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8比3获得了胜利。

  第六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郑弘执黑中盘胜小松英树 第二局:郑弘执白半目胜小县真树
  第三局:郑弘执黑3目半胜依田纪基 第四局:片冈聪执黑3目半胜郑弘
  第五局:片冈聪执白2目半胜廖桂永 第六局:片冈聪执黑中盘胜梁伟棠
  第七局:张文东执黑1目半胜片冈聪 第八局:淡路修三执黑半目胜张文东
  第九局:淡路修三执白中盘胜陈临新 第十局:俞斌执白中盘胜淡路修三
  第十一局:小林觉执白4目半胜俞斌 第十二局:小林觉执黑5目半胜刘小光
  第十三局:聂卫平执黑1目半胜小林觉 第十四局:聂卫平执白中盘胜羽根泰正
  第十五局:加藤正夫执白中盘胜聂卫平
  本届擂台赛日本队以8比7获得了胜利。

  第七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小松英树执黑3目半胜刘菁 第二局:小松英树执白中盘胜吴肇毅
  第三局:郑弘执白1目半胜小松英树 第四局:依田纪基执白中盘胜郑弘
  第五局:依田纪基执黑中盘胜张文东 第六局:俞斌执黑11目半胜依田纪基
  第七局:小林觉执黑中盘胜俞斌 第八局:马晓春执黑7目半胜小林觉
  第九局:马晓春执白2目半胜山城宏 第十局:马晓春执黑中盘胜片冈聪
  第十一局:淡路修三执黑7目半胜马晓春 第十二局:淡路修三执白半目胜聂卫平
  本届擂台赛日本队以7比5获得了胜利。

  第八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加藤充志执白中盘胜周鹤洋 第二局:加藤充志执黑3目半胜邵炜刚
  第三局:加藤充志执白3目半胜汪见虹 第四局:加藤充志执黑11目半胜张文东
  第五局:陈临新执黑中盘胜加藤充志 第六局:陈临新执白1目半胜结城聪
  第七局:小松英树执白中盘胜陈临新 第八局:小松英树执黑3目半胜马晓春
  第九局:聂卫平执黑5目半胜小松英树 第十局:依田纪基执黑半目胜聂卫平
  本届擂台赛日本队以7比3获得了胜利。

  第九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山田规三生执黑中盘胜常昊 第二局:刘小光执黑10目半胜山田规三生
  第三局:刘小光执白中盘胜小松英树 第四局:刘小光执黑中盘胜依田纪基
  第五局:山城宏执黑3目半胜刘小光 第六局:山城宏执白4目半胜陈临新
  第七局:曹大元执白2目半胜山城宏 第八局:曹大元执黑中盘胜片冈聪
  第九局:曹大元执白2目半胜加藤正夫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6比3获得了胜利。

  第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华学明执白中盘胜加藤朋子 第二局:三村智保执白中盘胜华学明
  第三局:常昊执白6目半胜三村智保 第四局:常昊执黑3目半胜森田道博
  第五局:常昊执白中盘胜柳时熏 第六局:常昊执黑中盘胜小林觉
  第七局:常昊执白中盘胜林海峰 第八局:大竹英雄执白中盘胜常昊
  第九局:大竹英雄执黑中盘胜俞斌 第十局:大竹英雄执白中盘胜刘小光
  第十一局:大竹英雄执黑中盘胜曹大元 第十二局:马晓春执黑中盘胜大竹英雄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7比5获得了胜利。

  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第一局:丰云执黑中盘胜西田荣美 第二局:羽根直树执黑中盘胜丰云
  第三局:羽根直树执白2又1/4子胜王磊 第四局:常昊执白1又1/4子胜羽根直树
  第五局:常昊执黑4目半胜王立诚 第六局:常昊执白中盘胜柳时熏
  第七局:常昊执黑2又3/4子胜依田纪基 第八局:常昊执白1目半胜小林觉
  第九局:常昊执黑中盘胜大竹英雄
  本届擂台赛中国队以7比2获得了胜利。

TOP

曹志林,中国围棋界有名的评论家之一。曹志林,凡是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宝”。阿宝,究竟典出何处?有一种说法,阿宝是从“阿宝背书”而来的。据说,曹志林的棋理解力强,但创造性较差,下起棋来是典型的“本本主义”。但是,曹志林本人说,阿宝的名字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长着一张长条型的脸,很象当时的乒乓球名将马金豹,于是便有同伴叫他阿豹,久而久之,阿豹便成了阿宝。
关于曹志林的围棋,似乎不必多说。他曾两夺全国围棋赛的亚军,后被评为“暂定八段”,但由于他并没有参加全国围棋段位赛,这个“暂定八段”也就“一段不段”了。关于曹志林的评棋,似乎也不用多说。他是著名的围棋评论家,并经常用他的那个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棋迷们痴痴呆呆……他的尊容,也上过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崐等许多电视台,大大的、并似乎有点亢奋的眼睛,让人过目难忘。
  我认识曹志林已有十几年。大概是1983年的春节前后,我去采访由上海《围棋》月刊杂志主办的聂卫平与马晓春的新春快棋赛。在上海的卢湾体育馆,有人介绍说,这位就是曹志林,《围棋》月刊的副主编。当时,我有点吃惊。这位围棋的评论家,穿一件中式上装,一条皱巴巴的深藏青的裤子,拎一个五、六十年代很流行的黑色皮崐包(注:这个皮包他一直用到91年)……还有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但是,我发现他非常的健谈,风趣、夸张,颇有点漫画色彩,挺有意思的。
  曹志林是棋手,照理似乎凡事都很细致。但是,十几年下来,我竟发现大大咧咧、粗心马虎倒是他的特长。有一次,我们一起从北京回上海。在北京站的广场前,曹志林突然大呼小叫起来,他的车票不见了。同行的张建东6段说:“刚才不是交到每个人手里了吗?!”这时,嘴唇上咬着火车票座位条的曹志林一口咬定,张建东只给了他座位条,而没有给火车票……于是,我们一帮人只得满广场乱找,然后又是买站台票,又是找车长,等到我们在火车上坐定,已急出了一身臭汗。火车启动之后,我们开始“审问”曹志林,让他再找一下车票。结果,奇迹发生了,曹志林从他的羊毛衫里面的衬衫口袋里摸出了一迭钞票,在钞票的中间,居然夹着一张火车票……我们都哭笑不得。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说很多。
  曹志林最大的笑话,发生在1988年元旦的凌晨。当时,我们一块在北京出差,住北京天坛体育宾馆。前一天夜里,我们在房间里喝酒聊天,一直喝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晕晕乎乎地睡去……凌晨四点左右,我忽然被满屋子的蒸气憋醒,开灯一看,屋子里已象桑拿浴室一样,地上都是水,海棉制的拖鞋象船一样漂来漂去。原来,半夜的时候,宾馆的热水停了,不知是谁疏忽,没有将热水开关关上。凌晨时分,滚烫的热水来了,哗哗地从洗脸池中溢出,又从卫生间淌进房间……曹志林第一个从睡梦中惊醒,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想冲进卫生间去关水龙头,但光着的脚一落地,他缩了回来:水是热的。迟疑了一下,他还是勇敢地冲了过去。这一下可惨了,卫生间的水是滚烫滚烫的,他的双脚被烫得满是水泡。情急之中,曹志林将自己的双脚伸进了抽水马桶中,不停地抽水来缓解疼痛……于是,他成了北京天崐坛医院1988年的第一个病人。当医院的医生听了他烫脚的故事后,都笑得直不起腰来。现在想来,当时北京天坛宾馆的服务员带着好奇的心情,排着队来看望他的脚时的情景,是多么的有趣!大约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去天坛体育宾馆时,登记的小姐还认识他:“哦,烫脚的……”
  曹志林对那次“烫脚”是记忆忧新。他后来说:有一个成语叫“赴汤蹈火”,“蹈火”没有体验,但“赴汤”是体会过了,这也是一种收获。但据我所知,曹志林烫脚的最大收益是治好了他的脚气,一双脚至今白白净净。看来,烫脚也是一种治脚气的秘方。
  曹志林从一个棋手,变成一个围棋杂志的记者和编辑,又成为一个围棋评论家。他怎么当棋手,我不知道。后来他当记者编辑,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当评论家,我也为他“吹棒”过。现在,他又调入了新民晚报,我们成了同事。对这位“阿宝”的秩事,我知道得很多。有人曾对我说,你可以写一部书,题目就叫《阿宝笑话集》 。我想,这个任务,倒蛮有意思,将来有机会、有时间,而且阿宝也没有什么意见的话,试试无妨。

TOP

本书作者为沪上围棋名家、前围棋国家队成员、职业八段曹志林先生。他1964年入上海队,1965年入国家队,1974年、1977年分获全国围棋个人亚军,1981年被中国棋院定为围棋职业八段。尽管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经退出职业比赛,但“讲棋铁嘴”则一直使其在棋迷中声名持久,在电视围棋转播中出镜率极高,是具全国影响的讲棋名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五十回,前前后后涉及了五十几局棋,观览之下,竟无一局重复,沧桑变幻,波起云谲,令人叹为观止。曹先生并不卖弄围棋术语,一局局棋比看现场还过瘾,专业与通俗并重,情节跌宕,引人入胜,适合任何年龄段的读者。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