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吴清源先生有多强?

来源:转载 2014-12-4

一、围棋的胜负判定和十番棋

  围棋的胜负,是根据棋盘上黑白双方占据的地盘大小来判定的。每一个占住的交叉点叫做一目,棋局终了,比较两者目数多寡就能确定胜负。然而,由于规则规定黑棋先下,故黑棋有先行优势。因此,现代围棋有一个贴目的规定,即,一盘棋结束时,要将黑棋占得目数减去一定数额,如剩下的仍大于白棋目数,则黑棋胜。这个数额,在日本规则和韩国规则里是6目半,即如果黑棋占有56目,白棋50目,则黑棋以半目输给了白棋。中国规则贴7目半。这两个数目,是从无数的对局中总结出来的,例如日本在2002年前实行的是贴5目半,后来统计了2002年前5年的数万盘对局发现执黑胜率更高,遂将黑贴目数再提高了一目。

  但是,古代和近代围棋是没有贴目制度的。因此执黑的一方拥有天生的优势。人们遵循的原则是棋力弱者执黑、资历浅者执黑、辈分低者执黑。

  在古代有一种对局形式称作十番棋,对局双方一共下十盘棋。

  如果默认两人棋力相当,则轮流执黑,这种情况叫做分先。如果在比赛开始后,双方胜负变成一边倒,两者胜局差达到4局(如4:0,5:1,6:2)时,则说明一方棋力不如另一方,不足以和对方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这时将落后的一方降格,即让落后一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每三局都有两局执黑(如“黑黑白黑黑白黑黑白……”),这种情况叫先相先。

  如果默认两人棋力一开始就只能是先相先,而比赛开始后弱的一方胜局数仍然落后4局以上,则落后方再降一格,接下来所有棋局都执黑,这种情况叫定先。

二、本因坊和七位顶尖棋士

  古代日本围棋有四大家族性门派,这些门派的掌门人之位由弟子中的最强者继承,代代相传。这些门派中尤以本因坊一家为尊,日本围棋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几位都出自本因坊家。

  如本因坊算砂,他是第一任本因坊,他被织田信长赐予“名人”称号。据传当年织田信长就是在本能寺观看这位本因坊算砂的棋局时,被明智光秀起兵叛变,饮恨而亡。

  又如本因坊道策,他确立了围棋段位制,棋手分为九段,最高为九段,依次八段、七段……他是近代围棋的开山鼻祖。日本棋界一般认为,自道策始,日本围棋水平已超过中国。

  又如本因坊秀策,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但却因生前的辉煌战绩被普遍认为是史上最强棋士之一。

  这种传承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的本因坊秀哉。

  然而此时的棋界已不似往昔,天才棋手如泉涌般出现,秀哉意识到自己的门下并无一人可以担得起本因坊的称号,于是决定在引退后,将本因坊这一称号交给日本棋院,让全日本的棋手而非自己一家来争夺。直至今日,本因坊战仍是日本棋界最大的围棋赛事之一。

  在这之前,秀哉下了一盘引退棋,对手是新一代棋手中的杰出代表——木谷实。

  川端康成先生有一部小说《名人》,就是以秀哉与木谷实的这盘引退棋为原型写的。

  接下来介绍一下20世纪初的几位棋士。

  木谷实:

  新布局理论的两位创始人之一,革命性地冲击了呆板守旧的围棋布局理论,让20世纪的围棋艺术焕然一新。一生桃李天下,所带弟子总段位超过500段,世界棋坛仅此一家。20世纪下半叶纵横日本棋坛的六位超一流棋士,有五位就出自木谷实门下。木谷实先生棋风多变,穷其一生都在不断探索。

  遗憾的是,木谷实先生一生未能拿到一个头衔战的桂冠。不过其棋力、对围棋理论的发展、在培养后辈上的贡献都是时所公认的。

  在与秀哉进行这盘引退棋的前一段时间,木谷实在其他比赛中屡屡输棋,当他的老师提醒他要认真对待每一盘棋时,木谷实回答道:“只要能在引退赛上击败本因坊秀哉,所有人都会忘记我在其他比赛上的成绩。”

  最终木谷实战胜了这位有着“不败的名人”称号的秀哉。

  雁金准一:

  与本因坊秀哉是同门,是当年与秀哉争夺本因坊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当时棋界只有秀哉一位九段,而雁金准一是寥寥数位八段之一,无论是棋力资历辈分都是毫无疑问的元老级人物。棋风硬朗,善长考。

  藤泽库之助:

天才青年,22岁即升至六段,1949年升为九段,是秀哉九段逝世后,日本棋坛第一位九段,而他此时仅仅30岁。他的棋精于计算。

  桥本宇太郎:

  三获本因坊战冠军。其创立的关西棋院,成为与日本棋院分庭抗礼的一支力量。桥本年过古稀时仍活跃在棋坛上。思维敏捷,行棋干净利落。

  二战后期,桥本宇太郎与岩本薰进行一次本因坊战决赛争夺。当时美军的空袭已经延伸到了日本本土,比赛地点也发布过空袭警报,不过两人仍坚持对局。在对局进行中,一枚炸弹的冲击将对局室的玻璃全部震碎,桥本被掀出室外。不过两人和裁判收拾收拾后又继续开始对局。

  他们比赛的城市叫做广岛,那颗炸弹叫做“小男孩”。这局棋被称为“核爆之名局”。

  岩本薰:

  就是上文中桥本“核爆之名局”的对手。两获本因坊战冠军。晚年不遗余力地在欧美推广围棋,为围棋国际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坂田荣男:

  是更加年轻的棋手,一生获64个比赛冠军,其中实现了本因坊战的七连霸,棋风犀利,人称“剃刀坂田”。

  高川格:

  棋风儒雅,被誉为“流水不争先”,然而这种绵柔之中却体现了非凡的力量,完成了本因坊战惊人的九连霸。

  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桥本宇太郎、岩本薰、坂田荣男、高川格,年龄悬殊、棋风迥异,是当时日本棋坛无可争议的超一流棋士。

三、吴清源

  1938年,本因坊秀哉引退。

  1939-1955年,吴清源先生与前述七位顶尖棋手一共进行了十次旷古烁今的十番棋争斗。并将他们全部打至先相先或定先。

【逝者】吴清源:封神者的悲剧



  那时的日本棋坛很注重实地利益,要求迅速定型。而中国围棋有一种别致的思想,就是“求可能”,处处做空,跟打太极一样,充满未知的可能性。吴清源从小熟读中国的典籍,孔孟老庄唐宋文章他都很喜欢和熟悉,这些东西和中国的围棋思想一起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围棋哲学的一部分,也是他与日本棋手们截然不同的地方。


  “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这是日本文豪川端康成笔下的吴清源,那年他14岁,作为天才的围棋少年被送到日本进修。

初露锋芒

  当时,日本本因坊、方圆社、裨圣会三大棋社结束了三足鼎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合并成了日本棋院。本因坊秀哉是日本棋院领袖性人物、棋坛最高荣誉“名人”称谓获得者。在他率领下的日本棋院严守规则和秩序。

  在吴清源前往日本之前,如果把日本的棋坛比作一个武林,那就是已经在统一大势下暗流涌动的江湖。盟主之位既定,武林规则既定。1928年,一个来自东方乱世的天才少年被发掘,投在濑越宪作门下。自由放任的濑越宪作给了吴清源以空间去打破定式,探讨新的布局,将天马行空、自由无拘束的新风范带向日本棋坛。

  吴清源要想加入日本棋院,就得先通过棋力的测试以判断段位。吴清源在中国长大,对日本围棋的规则、秩序一概不明白,对于哪位棋手有多厉害也茫然不知,只知道吃饭、睡觉、下棋、学日语。在懵懂之中,他赢下了第一位测试赛对手。

  测试第二战的对手非常特别,是本因坊秀哉本人。这一局在当时颇为轰动,因为本因坊秀哉拥有日本棋坛的最高“名人”称号,极其爱惜羽毛,很少出手,即使是坊门弟子,也少有亲自来指导的。他能主动来做吴清源测试赛对手,实在难得。

  但是,吴清源依旧一点都不怯场,成功将优势保持到最后,被秀哉赞为“布武堂堂,未给白棋可乘之隙。此二子局可作为快心之杰作。”而后来,吴清源回忆他和秀哉这次对决时,记住的是另外的事情:他获取胜利后,师兄桥本宇太郎高兴地请他去吃了拉面。多年后,吴清源依旧感叹:那是多么香喷喷热乎乎的拉面啊。

  通过测试赛,顺利进入日本棋院之后,吴清源度过了一段天马行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学棋时光。除了屡屡挑战当时棋坛的定规,下出让人大跌眼镜的棋局,吴清源也开始灵活运用中国古棋谱的手法。

  那时的日本棋坛很注重实地利益,要求迅速定型。而中国围棋有一种别致的思想,就是“求可能”,处处做空,跟打太极一样,充满未知的可能性。吴清源从小熟读中国的典籍,孔孟老庄唐宋文章他都很喜欢和熟悉,这些东西和中国的围棋思想一起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围棋哲学的一部分,也是他与日本棋手们截然不同的地方。到后来,日本棋坛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对他的熏陶是他称霸棋坛的秘密。


(田壮壮导演的电影《吴清源》中,由张震饰演一代棋圣。 来源:网络 )



天才的蜜月

  1933年,《时事新闻》报社邀请吴清源和木谷实这两位日本棋坛的新星展开一次十番棋战,被称为“下一辈王者之战。”这一次对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改变了日本棋坛,也改变了围棋历史。这一年,吴清源19岁,木谷实24岁。

  战局中间,木谷实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布局理论。木谷实认为现在棋坛都太注重边角,死背定式,反而割裂了整个棋盘,忽略了中腹。要重新找到围棋大局观的真义,需要在高位投子,尽快进入中腹,掌控全局。

  吴清源和木谷实反复试验这种下法,感到非常的兴奋。虽然他俩一时间都难以掌控新布局,但是每个人都被它华丽的可能性所鼓动了,日本棋院乃至整个日本棋坛,从注重边角实地,突然抬头看向中腹星空,无数棋手跃跃欲试。棋盘上的青春期真正到来了。

  后来,吴清源回忆这段岁月的文字,真是有一种天才与天才的蜜月期的感觉:“可以说,我们是在信仰的世界里密为知己的。……虽说当年的汗水犹如酿造玉液琼浆的酒曲,散发着一些憨痴的霉味,但随着光阴的流逝,汗水已成为新布局浪潮的源头了……”

  与木谷实的十番棋战进行的同时,吴清源还参加了《读卖新闻》主办的挑战赛。这一次,他的对手是本因坊秀哉。这是在坊门眼中事关生死荣誉的关键一战,也是日本媒体极度关注的一战。本因坊秀哉多年来一直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树立为大和民族优秀的象征,是业界吹捧的神话。要是输在一个使用怪阵的中国少年手里,无疑为民族之耻。

  19岁的吴清源再次震惊了日本棋坛。本因坊秀哉在仅仅五手棋后宣布打挂。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愤青们彻底爆发了,不断写信给《读卖新闻》,言语非常激烈,要求停止这次比赛。对此,吴清源完全不能理解,在他眼里,围棋就是围棋,跟民族、荣誉等等都没有任何关系。

  对局当天,他偶然路过观察室,看到里面坊门弟子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充满了对于吴清源的敌视和不满。吴清源来到日本之后,也感受过日本社会对于中国的歧视,但是这一次他切切实实被这种真实而庞大的恨意吓到了。

悲剧的伏笔

  那是1933年,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日本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但在恩师濑越宪作的保护下,吴清源甚至有一段时间并不知道东北沦陷的事情,只以为中日之间有一点纠纷。

  第二天,吴清源对本因坊秀哉的棋局,终于走到了一个著名的转折点。最终结果是,吴清源惜败而归。没有输给来自中国革新围棋布局的少年,秀哉因此得以保住颜面,否则很难想象其后棋坛会有怎样的地震;吴清源输了这一局棋,并未影响他的声名和新布局的推进,同时保住了自己的安全。可谓是双赢的局面。

  此后,日本政坛军国主义占据上风,对于中国的侵略步伐逐步加快。棋盘变得越来越不平静,吴清源开始了一段暂别棋坛的疗养和宗教之旅,他的离开也宣布了华丽浩瀚的新布局狂飙时代的远去。

  吴清源敢在棋院闯开那么多禁忌,证明了他面对围棋的勇气。他以极高的天赋和技艺展示了这项运动的真意。可以说,他把几乎99%的情商和智商都用在围棋上了,对于棋局之外的事情,判断力接近为零。

  他是一个中国人,却在日本成长,逐步见证军国主义的上台,看着这个国家一步步侵略自己的祖国。在这样的时代中,他精神的一部分已经崩溃和失常了。后来他完全沉迷于宗教,一个人跑回天津去加入红卐会,信奉世界主义和无国界主义,乃至和邪教性质的教派混在一起,都是因为他无法在身份认同上取得平衡。

  他从天津回日本后,要求加入日本国籍,即使他的老师濑越宪作都不赞成这件事,他也执意加入。再到后来日本战败,他又被一群中国人摆布着退出了日本国籍。再后来他输了几局棋后,中华民国又嫌弃他了,又革了他的中国国籍。他就这样无国无籍的生存着,终于在晚年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工作问题,又加入了日本国籍。

  1957年,《读卖新闻》主办了“日本最强决定战”,以循环赛、分先对弈的形式决出最终冠军。结局是吴清源第一,木谷实第二。吴清源被封为昭和棋圣,在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成为唯一的封神者。

  那是一个再也回不去了的时代。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当年的棋手对于围棋的完全投入,将荣誉、前程乃至性命都系于此。而吴清源在天才辈出的日本棋坛孤军奋战,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1939-1955)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这就是传说中的:昭和棋圣吴清源,让天下一先。

  但他一生的纠结、分裂与悲剧,都已经在1933年,在他青春的巅峰期,埋下伏笔。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