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2 13:37:00 华奥星空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传说在黄帝时开始流传,到汉朝时规则大体定型。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尧帝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尧帝为使丹朱归善,教其下石子棋以稳其性,娱其心。可丹朱棋却依旧朋淫生非,帝尧只好把丹朱迁送到南方,还将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也学尧帝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在龙祠乡晋掌村西山还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如果说围棋是人类智慧的巅峰,那么十番棋无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十番棋也称十局棋,十局决胜。这种形式的比赛在我国明清时和日本都流行过。比较有名的是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厦的当湖十局,以及上世纪初吴清源和日本超一流高手(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熏、高川格,木古实等)的十番棋决战。
古往今来,著名的十番棋有:
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
生于顺治八年(1651)的黄龙士,被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阎若璩(音渠)推崇为“棋圣”,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并称为“十四圣人”。
黄是徐星友的师父,最初让徐四子。待徐达到受二子水平后,黄故意让三子下了十局,对局地点时间不详,胜负参半。因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十局之后不到两年,黄龙士卒。
其间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终后,徐遂成国弈。可见心机愈逼愈妙,抑之者正以成之也。——弈潜斋刊本《黄龙士先生棋谱·受子谱凡例》
血泪十局是古代让子棋的名局
转变了围棋风格: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黄龙士以弈擅长,远(即徐星友)晚出与之齐名。游京师,朱邸名招致之。高丽使者自矜其弈无偶,远与对局,连胜之,由是名益著。——《杭州府志》
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
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
——《弈评》
徐星友晚年所著的《兼山堂弈谱》对黄龙士极为推崇,说黄“寄纤浓于澹泊之中,寄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能也。”
吴清源曾评价黄龙士有十三段的棋力。
范西屏和施定庵的当湖十局
清代围棋突飞猛进,在黄龙士、徐新友之后,又诞生了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和施定庵称霸弈坛的四大国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定庵为难得的天才。所谓“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范西屏,名世勋,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年大致在其六十岁以后。范最初向同里张良臣学棋,以后又就学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名手俞长候,很快就和老师齐名,十六岁时已有国手之称。范著有《桃花泉谱》
施定庵,名绍闇,字襄夏,定庵是别号。施比范小一岁,先后就学于张良成、俞定侯。十二岁时,和范分先;少年时,徐星友曾让三子。施著有《弈理指归》和《弈理指归续编》(《凡遇要处总诀》总决出自于此)。
施在成为国手前,曾研读了《兼山堂弈谱》一年多,颇受启发。
当湖十局是古代座子制的巅峰
围棋与诗高度融合
乾隆四年(1739),平湖县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张”之称。后来曾将范、施授子谱选录二十八局,辑为《三张弈谱》行世。本年范、施曾应主人的请求,进行十局对抗比赛,这就是”当湖十局”的由来。
当湖十局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将中国围棋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座子制的巅峰之作。反映了当时我国棋艺水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当湖十局后,范、施二人的著作在深度上已超过《棋经十三篇》,并成为诗入围棋与围棋入诗的典范。
上世纪初的镰仓十番棋
这次的十番棋是在镰仓(神奈川)的名刹建长寺、元觉寺,还有鹤冈八幡宫等地方下的,所以后来被称为“镰仓十番棋”。
1939年,自木谷实七段战胜本因坊秀哉后,吴清源也成为七段。当时日本围棋界八段空缺,九段仅本因坊秀哉一人,因此棋界实际上已经成为木谷实与吴清源争锋的局面。《读卖新闻》社社长正力松太郎于是按古例策划了“升降十番棋”,让两人争夺日本围棋第一的宝座。到第六局时,吴清源吴清源执白两目胜,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自镰仓十番棋后,日本棋坛进入吴清源时代。
镰仓十番棋开创新潮流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吴清源独霸擂台,在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十番棋”擂台上连续15年,将日本当时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充分展示了吴过人的意志和才华,也开创了围棋的新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