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39-塞上风光的美丽画卷

2017年7月24日   棋友文采


塞上风光的美丽画卷

银川这届比赛前,棋界曾发生了一个传言:银川报社可能办不了。为此,王汝南还给我打了电话,询问这个情况。这事大概发生在2005年9月期间,当时我还在南京采访全运会。这怎么可能呢,我心想,如果真是有什么原因,《银川晚报》不办了,应该早就和我说了,而银川方面却无任何消息,给我的感觉是一切正常。加之全运会采访繁忙(我开了个专栏,每天写一篇评论),无暇顾及,也就没当回事,暂且放到了一边。及至过了国庆节,应该准备发第一次报名通知了,都还不见动静,才又回想起那个传言,会是“空穴来风”吗?加之王老也很关心这事儿,开始有点着急了,我给《银川晚报》记者朱慧芬打了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

朱慧芬是个女同志,30多岁,在报社负责体育新闻报道和编辑工作。虽说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职务,但以往晚报学会的活动,几乎都是她来参加,非常热心,积极性很高,和大家的关系也非常好。她曾带队参加过几届晚报杯赛,对晚报杯情有独钟。

早在桂林那届时,她就和我提出了申办晚报杯的想法,希望银川晚报能在塞上举办一届。我当时鼓励她,只要《银川晚报》提出申办,我就马上同意。此前任何一家晚报申办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而银川不同,位于西北部,有塞上湖城之美誉。从全国一盘棋来考虑,西北部地区相对处于落后状态,虽然乌鲁木齐队、银川队、内蒙古队等参加晚报杯赛的积极性很高,但成绩一般。因此,我们很想在西北地区举办一届比赛,促进当地业余围棋的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而且让晚报杯在塞上扎根也是大家的美好心愿。

得到“许愿”,朱慧芬回去就向报社作了汇报。报社高层很重视,一致同意承办晚报杯。其后不久递交的申办报告中,阐述了其理由:在银川市政府“发展绿色大银川”的战略实施中,繁荣文化和体育是其中一大特色,而承办晚报杯正是打造绿色大银川的实际体现。这份申办报告很有意思,大概是朱慧芬传达了学会的“许愿”,报告中早早呈报了实施方案,如赛会安排在四星级大酒店,国手嘉宾入住五星级宁夏宾馆,邀请区、市领导出席开闭幕式,安排沙湖游览,还附了1月6日至12日赛程安排表。看似已然批准,一切安排在案,连比赛日期都定了,就等着办了。我看后,不禁会意一笑,感到了西北人的直率和豪爽。在三亚晚报杯闭幕式上正式宣布:第19届晚报杯赛在银川市举办。自始至终,朱慧芬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一个女同志,又无任何头衔,奔来跑去的,真是不容易,不应忘记。

综上来龙去脉,银川晚报社承办晚报杯的理由充分,决心很大。而那股传言是怎么来的呢?波及还挺大,都传到了王汝南耳朵里。王老还给我打个电话说:“是不是《银川晚报》出现了问题,赶紧弄清楚,如果不能办的话,现在时间已经很紧了,你要抓紧想办法了。”我始终不相信有这事儿,就在当年4月份,《银川晚报》社和银河仪表公司签订赞助协议,提供活动经费20万元。


第18届晚报杯,吕会民与朱慧芬



朱慧芬和银川围棋协会张华文代表两家承办单位,签名盖章。朱慧芬还把这份协议寄给了我一份(至今我还保存着),以向学会证明经费已经落实。但架不住人言可畏,加上也临近发第一次报名通知了,我就给朱慧芬打了电话。她说,没有听说啊,听我一讲,也有点着急,大概她在报社人微言轻吧,就让我给报社打电话,并把社长余小龙的电话给了我。我以晚报学会的名义给社长余小龙打了个电话,当然没提及那个传言,只是询问晚报杯的筹备情况。余社长说,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了。我又说,该发第一次报名通知了。他“咦”了一下说:“我让朱慧芬马上办。”看来是工作太忙,没顾上想报名通知这种小事。一场虚惊就这样自然化解了。就因为我打了这个电话,当见到余社长时,他还幽默道:“咱俩神交已久,现在是一见如故。”

这个传言缘何而起,问谁都说是听说,至今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哎,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让它随风飘逝吧。

第19届晚报银河仪表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于2006年1月6日至12日在银川举行。银川市副市长马云海同志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他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并宣布第19届中国晚报银河仪表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开幕。余社长担任了组委会副主任,他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说,我们一定要给晚报杯这项业余围棋界最重大的赛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晚报杯在我们偏远的西北地区也能够生根开花,让全国围棋爱好者深深地铭记一个美丽的名字——银川。赛会特意安排在银川市市中心的四星级虹桥大酒店。参加专业与业余六强对抗赛的专业棋手入住了五星级的宁夏宾馆,这在西北地区接待规格相当高了。赛会中间休息一天,安排游览了沙湖,感受了塞上明珠的风光,一切按既定方案实施,有条不紊。20万赞助款并不富裕,那届每人食宿一天交120元,能有如此接待,可见把经费都用在了补贴上,真正体现了办会的一片真心。


第19届晚报杯开幕式上,王汝南致词



比赛期间,余社长亲自驻会,每天赛场餐厅都要转一圈,看看有什么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豪爽的西北汉子,劝你喝酒,自己先干一大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没有社长的架子,非常平易近人。作为报社的一把手,每天都来回跑,不辞辛苦,操心之至,为以往各届所罕见。应该说,银川这届比赛从组委会的组成到接待安排,以及赛事的进程,都十分圆满,晚报杯落户塞上名不虚传。

本届比赛的另一特色是,新闻报道非常突出。晚报杯开幕新闻,刊登在头版头条,篇幅很大,享受了市政府级待遇。开幕当天,在第8版用整版刊出晚报杯相关报道。赛会前后8天,天天都是大版面报道。让人深深感到了对围棋的宣传推动。其中一篇对王汝南的专访中,王老继上届提出“半壁江山”的评价后,本届又对晚报杯提出“掘金地”的论点。“这是一块非常好的“掘金地”,我们一定经营好这块地。”王老讲:“每一届晚报杯都会有一些好的苗子涌现出来,其中有好多苗子已成长为专业队的一流选手。”

本届涌现出的最突出的苗子是唐韦星,这次他加盟深圳晚报队,在最后巅峰对决中,击败胡煜清,夺得冠军。相比于上届,这次是实至名归。他年仅13岁,蝉联冠军,充分显示了雄厚的潜力。他谦虚地表示:“我有很多的弱点和不足,但我会努力克服,力争下出高质量的棋,留给银川。”唐韦星是继时越、周睿羊、连笑后,是连续第4个从晚报杯冠军摇篮走出的佼佼者。

由于唐韦星的加盟,及其骄人战绩,助银川晚报一队夺得团体冠军。这是西北地区棋队成绩最好的一届,不负东道主厚望,其落后状态大有改观,也不负晚报杯扎根西北的良苦用心。

塞上风光独特,盛开围棋奇葩,银创晚报杯留下的是一幅富含西北气息的美丽画卷。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